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众生成佛》

圣严法师  2010/10/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自归于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意。(六十华严净行品)

此偈是说,当自己认识了佛的精神,知道了佛的意思,接受了各人自己也能成佛的理念,就会盼望一切众生,都能理解佛的道理,并愿人人都能成佛。

佛是自己彻悟,又能觉悟众生、安慰众生、鼓励众生的大觉智者、大慈悲者。佛是由众生之中产生的,是在断尽烦恼,又能常度众生而褔德智慧究竟圆满了的人。

一般的佛教徒,只知道在苦难紧急的时候,才求助于佛,等待佛的救济;没有错,佛度有缘人,有求有应。可是此偈的‘自归于佛’,是自动地向佛的伟大人格致敬,但愿自己也能具备成佛的条件。不仅自求成佛,也愿所有一切众生,将来都能发起成佛的大心,走向成佛的大道。

然而,成佛之道有顿有渐。说顿,就是在一念善心起,一念烦恼断,便能亲自体验到佛的智慧和慈悲,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便是这样的道理,但他尚不是褔智圆满的佛,必得继续修行。说渐,就是要从高处着眼,先从低处起步,成佛当从做人开始,然后具备生天的条件、解脱烦恼的的功力、广度众生的悲愿,最后才能成为圆满的佛。

有的人开始信佛,就发愿成佛;有的人只是迷迷糊糊地希望成佛,但不知如何修行才能成佛;也有的人听说从初发心到真正成佛,需要历劫的修行自利利人的菩萨道,就心生气馁而畏缩不前了。

其实,所谓历劫成佛,目的是勉励我们,不要老是在期待成佛的结果;切实的努力,无限期地来做自利利人的修行工作,是最重要的。否则,经常指望着成佛的结果出现,本身就是一种烦恼,不仅不能成佛,也就不能解脱了。最好是先学菩萨精神,未成佛道先结人缘。成佛是努力耕耘的事,不是计时计日的事。

这么说来,发愿成佛岂不是遥遥无期的事吗?这倒未必如此,当烦恼重的时候,时间才长;如果心中的烦恼少些,时间就过得容易;如果没有了烦恼,至于自己何时成佛已不是问题,你的目标是在使得一切众生都能成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佛陀成佛的过程

经云:现五浊刹,随顺群生,示有尘垢,沐浴金流,天案...

学《法华经》对修净土有哪些好处

《法华经》当然最重要就是理观的智慧,就是你的安住点...

有情无情同圆种智,成佛不能分内外

一个人发菩提心、修六波罗蜜成佛之后,所谓心转则一切...

秽土成佛与净土成佛

其实,成就初地以后你有两个选择: 第一个,你选择简单...

道念若同情念,则成佛已多时

古人说:凡夫成佛真个易,去除妄想实为难。只因你我无...

为何说地藏菩萨早已成佛

大家经常念的《觉林菩萨偈》,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不发急三字,能办成佛之大事

参禅人,学成佛之大法,必立高上志,发宽大愿。幸我今...

成佛以后也有三不能

永明寿禅师说:故知但遵教行者,依法不依人,无不证果...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肇论

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

吉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

圣严法师《不要埋怨是业障》

有些人在遭遇困难时,就说:这是我的业障重。不仅是遇...

圣严法师《念佛的人有三种,你是哪一种?》

第一种人,是为了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或是使家人开智慧...

圣严法师《照见五蕴皆空》

智慧不产生作用时,菩萨和众生是一样的;智慧产生作用...

圣严法师《把慈悲用在生活之中》

《大智度论》卷二七云: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

【佛教词典】六外处

【六外处】 处为生长之义;可长养心、心所。为心、心所...

【佛教词典】水忏法

(修法)神僧传云:唐懿宗朝有悟达法师知玄,膝上生人...

观此世界及众生身,皆是妄缘风力所转

琉璃光法王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

不净观是对治淫欲心的方法

纲常名教之防,莫过于礼。男女有别,非礼勿视,便是戒...

什么是三摩地、陀罗尼道、得泥洹道

问: 什么是三摩地?什么是陀罗尼道?什么是得泥洹道?...

亲自去咀嚼

有这么一个学生,他向老师请教,怎样才能够学会老师所...

隋代高僧道绰大师

今天我们讲的这位祖师叫道绰大师。道绰大师呢,跟昙鸾...

如本法师:如何避免火烧功德林

佛法中常以忍辱来对治憎恨,因有憎恨才有忍辱之法,一...

梦参老和尚在香港西方寺三坛大戒开示

2009年春(4月20日),梦参老和尚结束台湾弘法之行,...

要有跟别人分享功德的胸量

欣乐作意 又诸菩萨,深心欣乐一切有情六种意乐所摄六种...

道尚难办,何能污情染爱

参禅人,立志孤高,迥绝人世,只身孤诣;以道为侣者,...

供奉地藏菩萨能获二十八种利益

如果您家中有供奉地藏菩萨的圣像或画像,并且常虔诚的...

宁可千生不悟,勿教一时着魔

修行人, 心不可偏, 若偏, 即或受病。身体孱弱, 当息心...

天魔出现往往有这几个特色

一般我们除非深入教理,否则很难从魔所说的相似法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