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圆瑛法师:十种人正好念佛

圆瑛大师  2011/08/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念佛法门,对上中下三种根机,无机不摄。有情众生,具有知觉,但发真心,无一不能得度。只要一心称念六字洪名,不必广学诸法。善导大师云:‘若要学解,从凡夫地,乃至佛地,一切诸法,无不当学。若欲学行,当择其契理契机之一法,专精致力,方能速证实益。否则经劫至劫,尚难出离。’念佛即是契理契机之法。今略举十种人正好念佛,请各三思,赶快发心。

一、出家人正好念佛。既已削发为僧,发心修道,割恩断爱,背井离乡,住清净之伽蓝,受现成之供养,无忧无虑,不羁不绊,正好发心念佛,求出生死。念佛之时,就要生死心切,念生死轮回,依业受报,无有了期。必须精专恳切念去,万念自然放下,六根自可都摄矣。

今举一例,昔有国王,见外道苦行,比丘(出家男僧之通称)清闲,一日谓一念佛僧曰:“朕见婆罗门(修外道之人),勤苦求道。比丘但念佛名,相去远矣。”僧对曰:“修道不在色身上苦不苦,而在生死心切不切。僧人虽清闲念佛,而求出生死之心特切。六根终日对境,而六根都摄,眼根不见色,耳根不闻声,乃至意根不缘法尘之境。”王闻不信。僧知其意,即启白王言:“可借一事以验之。请王明日,派宫娥彩女两班,一班在东街跳舞,一班在西街唱歌。另著一囚犯,盛油一罐,交其执持。告言:‘汝罪应死,今交汝油,持向四街行走,令四人持刀随行,若油在何处倾出,立即斩首。若行竟,油不倾出,赐汝无罪还乡。’”囚犯闻已,心思今日是个生死关头,乃一心专注所执之油,不敢丝毫疏忽。四街行竟,油不倾出。归至王所,乃赦其罪。僧请王问囚犯曰:“汝于东街见何物最为美观?”答曰:“不见。”又问:“西街闻何声最为好听?”答曰:“不闻。”王斥曰:“乱道。东街彩女跳舞,西街彩女唱歌,岂得不见不闻?”答曰:“大王,我一心顾著这罐油,哪里还有心去看去听,是以不见不闻。”王忽悟此僧所言,一心念佛,求脱生死,六根都摄,不见不闻,斯言诚不谬也。而念佛之人,生死心切,乃是真念佛。

二、女界人正好念佛。托生人世,秉质女流,不出户庭,执掌内政,非若男子之奔走四方,身劳神役,故正好发心念佛,求生净土。又女人月经不净,生育痛苦,多有厌恶女身,欲为男子者。而此娑婆世界,有欲转女成男,诚非易事,须经几世修行。若肯专心念佛,则临命终时,娑婆业卸,净土缘深,莲华化生,即是大丈夫之相,一生可转男身,而且寿命无量,得与观音、势至把手共行。女界之人,既有这个微妙法门,可以满汝愿望,望大家赶紧念佛。

三、聪明人正好念佛。世人聪明难,而不为聪明所误更难。每见聪明,恒多自误。只因好奇好妙,反视念佛为平常。费尽心机,徒求世智,哪知‘生前枉费心千万,死后空持手一双。’若肯以聪明用之于佛法,多看净土经书,研究念佛宗旨。了知持名念佛一法,为诸佛所护念,群贤所继述,以一念而空尘念,藉一佛而证净心。专心致力念去,即事念而达理念,亲见自性弥陀,得生唯心净土,岂不快哉!

四、愚痴人正好念佛。人无论智愚,而佛性一也。愚痴之人,只因前生不信佛法,不肯修学,惑深业重,故感此报。若是聪明之人,则贤者多劳,念佛恐难一心。而愚痴之人,则事少身闲,正好念佛。又愚人心直,知见不多,容易生信起行。而持名念佛法门,不假参究,不劳观念,故不怕愚痴。只要直心道场,将一句佛号,蓦直念去,努力无间,即得成功。古诗云:‘修行如驾上滩舟,暂歇篙时便下流。若不从兹勤努力,几时撑得到滩头。’此数语,可为念佛之助也。

五、富贵人正好念佛。今生富贵,都从前世修来。当知娑婆福乐,终不久长。古云:‘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正好趁此福乐,衣食无忧,受用具足,发心念佛,求生净土,登不退地,享无为乐。西方边地,犹胜天宫。娑婆福乐,何足与比?亟宜猛省,一心念佛,庶可舍娑婆劣报,而得极乐净身。

六、贫贱人正好念佛。今生贫贱,都由夙业所招。往昔不肯布施修福,傲慢贡高,故感此报。既无田园产业,又无房屋栖身,衣不蔽形,食不充口,自出娘胎,饱受众苦,正好念佛,求生净土。而七宝楼阁,不俟经营;自然衣食,随念而至,可以永离贫贱之苦。有此良好法门,慎勿错过。

七、老年人正好念佛。桑榆晚景,岁月无多。如鱼少水,斯有何乐。如囚赴市,步步近死。急宜恳切志诚,发心念佛,求生净土。善导和尚偈云:‘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竹名,取摇动貌)。假饶金玉满堂,难免衰残老病。任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老年人,请三复斯言,切莫万般放不下。总有一天,放不下,也要放下。当知:‘举世尽从忙里老,谁人肯向死前休。’

八、少年人正好念佛。年华少壮,膂力方刚,既无老病之忧,正好发心念佛。莫道修行尚早,务宜预布津梁。岂不闻:‘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当知:‘人身难得而易失,良时易往而难追。’慎勿蹉跎岁月,虚度时光。‘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

九、有子人正好念佛。俗云:‘积谷防饥,生子养老。’今既生子,长大成人,家业有托,宗祧有赖。正好放下万缘,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切莫千谋百计,为子为孙。须知:‘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远忧。’如果儿孙有福,不必先人遗产,也能白手成家。倘若儿孙不肖,任汝万贯家财,不足以供数年挥霍,反令造业,反害儿孙,诚为失计。好把世间,许多富贵人家,作个高抬贵手。

十、无子人正好念佛。世人生子既多,负担必重,抚养教育,需款孔殷,不得不勉力经营,撑持门户。既然无子,清闲绝累,正好自嗟薄命,夫妇同修,称念弥陀,求生净土,疾趣菩提,为大悲父。则尽大地众生,无非是佛之子,岂不快哉!

举世之人,无一人不可念佛。是念佛一法,可以普摄群机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圆瑛大师文章列表

把佛号重视到超越生命的程度

佛施设八万四千法门都是方便,但这个法门是方便当中的...

念佛法门总持一切妙法

蕅益大师倡禅教律三学一源之说,三学之结穴归根则在念...

跟佛菩萨感应道交,必须具备一些条件

为什么我们要打佛七? 因为要跟佛菩萨感应道交,必须具...

净土宗的圆融顿悟及其影响

佛教传入中国,自后汉至魏晋南北朝,有关净土的经典翻...

依因性来显现功德

我们现在讲这个净土缘起门呢,今天的内容讲到这个依因...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十念皆生我国愿

第十八愿 十念皆生我国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

打佛七时一直哭泣,可以祈求阿弥陀佛快来接引吗

问: 请问师父,打佛七的时候,一直哭泣很悲伤,祈求...

错过净土,出离无期

生死海深,菩提路远,常常是你还没有断尽见思惑,还没...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佛说四十二章经

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

太多的外缘,会带动无始劫来的攀缘心

息诸缘务,有四意: 一、息治生缘务。 不作有为事业。...

惟贤长老《如何处理信仰与家庭事业的关系》

三学之含义 各位同学、各位居士: 我来到三学读书会,...

名利,求之既不可得,却之亦不可免

【原文】 荣名厚利,世所同竞,而昔贤谓:求之既不可得...

世间荣华富贵,哪比得上菩提大道

原文: 昔人有言。虽有驷马以先拱璧。不如坐进此道。予...

【佛教词典】性色

(术语)又云真色。如来藏中之妙色也。性即是色,故云...

【佛教词典】香林西来意

禅宗公案名。又作香林坐久成劳。碧岩录第十七则(大四...

阿底峡尊者的临别教言

朋友们! ◎在没有证得菩提之前,是需要上师的。所以,...

妄想起灭不停,正是轮回生死根本

佛言:见性学道难,尽世修行如毛,见性如角;今之学道...

出家的真正意义

当今时代,一提到出家,许多人都抱着否定的态度,这是...

关于香疤起源的说法

影视文学作品中,经常会有某人看破红尘,落发受戒为僧...

放生念佛,病愈福至

我是二零零四年开始信佛的。在这之前的我是一个脾气不...

把每一天当作最后一天来活

据说,在这世界上,每天有36.5万人诞生,有15.5万人停...

四种抗衰老养颜食物

1.抗衰老食物:西兰花 西兰花属十字花科蔬菜,富含抗氧...

瑜珈习者的饮食长寿观

民以食为天,惟病从口入,吃本来是求得健康益寿的乐事...

证悟是否一定要在人群中实践

问: 解悟跟证悟的差别何在?证悟是否一定要在人群中实...

隋唐高僧善导大师

诸位,大家吉祥。我们都听过佛门有一句话,叫做放下屠...

用科学观点看佛教

佛教具有人们所期望的未来宇宙宗教的特色:它超越个人...

会修行的人走到哪里都能修

昨天有位同学对我诉苦说,在做事当中很烦恼,想出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