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为人处世之道

学诚法师  2012/01/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各位在家的信众,大家过年好!

今天晚上的开示,莆田广化寺和北京龙泉寺,两边连接起来现场直播。在寺庙里边护持、过年,是非常不容易的,也是非常的殊胜,过年是最重要的时刻,也是最宝贵的时间,在家的居士能够离开自己的家庭,来到寺庙里边来是多么不简单的事情。

近几天大家都在做卫生,准备过年的各方面工作,是非常的辛苦。晚上,广化寺也好、龙泉寺也好,都有晚会,表演了很多精彩的节目,包括刚开始看到的一年的回顾,那也是这几天同学们夜以继日、没有休息的赶出来,而且是早上我临上飞机的时候才交给我。这种精神也都是非常的了不起。从几千张、几万张的照片当中去把它挑选出来,从很多个录音带中有选择地剪辑出来,并且配成录音、文字等等,付出了很大的辛苦、劳动,才会有这么半个小时的短片呈现出来。这半小时的时间,也是一年来我们所作所为的成果的一个最忠实的记录。所以,我们付出,就会有成绩,我们的付出都是会有结果的,劳动必定会有收获,有因一定会有果。

今天晚上我要给大家讲的题目是,我们学佛的人在做事的过程当中、在日常生活当中怎么样与人处好关系,也就是为人处世之道。

常常说,我们学佛法是为了离苦得乐,那我们究竟对快乐的认识、对痛苦的认识是什么?也就是究竟什么样的状态是痛苦的状态?什么样的状态是快乐的状态?

比如说我们看这个晚会,大家看得兴高采烈,就是内心感觉到非常的快乐,或者说年夜饭非常的丰盛,大家吃了非常的可口,也非常的快乐,或者说我们过年穿好看的衣服,我们同朋友聚会感觉到很快乐,还比如说我们买了新的衣服、新的手表、新的照相机等等,那么这些都会感觉很快乐。

这些快乐的状态、现象,是不是出家人、在家居士所要追求的?或者说我们要求的快乐是不是就是这样子的?换个说法来说,除此快乐之外,还有没有快乐呢?吃好的、穿好的、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我们就感觉好,这些快乐都是短暂的、也都是无常的,它的本质也是痛苦的,也是在行苦的范畴当中。

究竟我们要追求的快乐和现实生活当中所感受的快乐的本质有那些不同?没有智慧的人做了很多事情,造了恶业堕入到三恶道,假如我们有些能力、有些小小的智慧,造了善业可能会升天,或者说下辈子生到大福大贵的人的家里去,那么这些也不是学佛法的人所要真正追求的。

对于痛苦和快乐的本质的认识,实际上谁感觉到痛苦,谁感觉到快乐,都跟自己有关,都跟“我”有关。

我们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去,常常会问,你今天去哪里?去什么地方是我们的脚在走路,实际上我们不会问你今天的脚都去哪里了,都是会问你这个人去哪儿了。做事都是我们的手在做事,用我们的口在说话,那问人家的时候都会说你今天都做了什么事,不会问你今天的手都做了什么事情、你眼睛做了什么事情?所以说话的时候都是跟我、你联系在一起的,就是我们对自己的话就是我,对对方的话就当成你,那反过来也就把我当成你,把自己当成我。所以我们时时刻刻都是被“自我”所障碍,自我所束缚,就是自己障碍自己,自己束缚自己,不是别人能够障碍自己、别人能够束缚自己,就是自己障碍自己、自己束缚自己,就会造成说我们的为人处事、我们的学习工作不能做好的一个主要原因。

我们常常说五蕴皆空,也不是说,你要去分析眼耳鼻舌,存在也好,不存在也好,它本身是空的,所谓空的,就是不实在的,就是在变化的,就是无常的。那么,我们常常看不到自己,认识不到自己,没有办法认识到无常性,变化性。

我们对寺院的物品,不怎么熟悉,今天刚刚得到新款的手机,非常的兴奋,非常的高兴,过了两天,过了下个月,这款式就老化了,那我们就快乐不起来,乃至我们会产生痛苦。我们对自己也是一样的,人也是会变化的,一年,两年,三年……那么,第一年,我们说这个道场很好,很清净,跟大家的关系也很好,二年三年下来,因为自己的烦恼不能调服,就会把周边的人,有没有关系的人,都会成为我们学习生活工作的障碍,自然而然不知不觉就发生问题。

比如一个人的长相,这个人长得很庄严,那个人长得很丑陋,那么一个人长得好不好,那身上的眼睛耳朵皮肤,头发衣服等种种组成。庄严和丑陋,用佛法的观念来看,看佛像是非常的庄严,如果说一个人的看法,看到一个人的手,有指甲,里面有脓血,骨头等等,这都是种种的假合,这个就如同我们佛法里面所讲的,无明生烦恼,就是我们很容易把这些变化的东西,看成不变的东西,容易看到事物的表层,没有办法看到事物的整体,受想行识都是有联系的。

人与自然是有联系的,人与人之间也是有联系的,一个人不能离开别人而存在,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工作、生活,就不容易把自己与他人,放在同样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来考虑问题,总是觉得自己是最重要的。实际上,别人,第二人、第三个人,第四个人,乃至众人,跟我们是一样的重要的,希望我刚才所说的,我们六根必须匀称,一个人才是庄严,如果一个人耳朵长得很大,眼睛长得很小,那一定很难看,一个人手长得很长,脚长得很短,也是很难看,是不匀称,也不好看,所以,要让一个人整个身体庄严,他必须是均称的,协调的,他才是好看。而不是说哪个部位好,那么部位一个人就好。

在一个寺庙里,在一个做事情过程中,每个人的工作岗位,每一个人的角色,每个人的部分必须是匀称的,协调的,才能发展。如果不协调,不匀称,那么一个团体,一个部门,就会有问题,我们常常会强调自己是多么重要,自己的观念、自己的想法是多么的正确,就不容易去体会、去认知到别人的想法是什么,别人的重要性,众人的重要性在哪,所以,慢慢我们就不容易受人支持。我们当执事,就是要处理好众人的事,处理好大家的事情,几个人,几百个人,几千个人,处理好众人的事情。

佛教里讲无我,无我才能利他。如果有我,那只能利益自己一个人,实际上,自己的很多想法也都是在改变的,一件事情,早上我们决定这样做,到下午换成另一个想法,到明天又有一个想法,今天这个东西很感兴趣,连续三个月后就没有兴趣了,反而会觉得这个麻烦,那做事情也是一样的,刚刚开始,做事情很有热情,很热心,一年、两年、三年后,这种热情、信心也就减退,乃至又没有了。

这些都是比较大的问题,为什么学佛法,学到最后,我们的心发不起来,善心发不起来,利他的心发不起来,工作、学习的热情没有掉,就是因为有执着。

所以我们要处理好与人的关系,为人处世要好,必须要超越自我,超越自我要靠佛法的智慧,我们学佛法学来学去,最后要得到的是智慧,智慧才能够超越,超越障碍,超越对立,超越自我,因为我们执着此时此刻,有一个我的存在,那如果我们去认知,什么叫做存在,什么叫做不存在,那如果我们人活着就存在,死了就不存在,那你活了60年、80年就是存在,80年后就不存在,如果说,这个事情做完了,或者没有做完,那你做的时候就存在,没有做或者做完后就叫做不存在,所以这个存在本身也是假设,存在与不存在,也是一个假设的名词。那么张三李四,这位法师那位法师,本身也是假名的安立,就如同我们喝一瓶饮料一样,你喝了矿泉水,喝了雪碧、喝了橙子,为什么你知道喝的是橙子,有一个标签,叫做橙子,有一个标签是可乐,有一个标签叫雪碧,有一个标签叫矿泉水,那么你喝了矿泉水,你还要看这个矿泉水是什么牌子?我们穿的衣服是什么牌子?什么商标?我们用的手表是什么牌子?我们吃的菜,有那几样,等等,这些实际上面都是假名,所以,外在的物,和我们自己人本身,都是一种假名存在,这种假名存在,本身都是无常,今天叫这个名字,明天可以去派出所改一个名字,也可以叫第三个名字,名字不是一层不变的,人的身体也是变化的,外在事物也是变化的,但是我们学习佛法,不能非常的透彻来认知人与法的一种变化的无常性,我们认知到它的固定性,认知到它的常态,认知到他的对立,我们不能超越,不能认知到它的变化,那么变化,这些道理大家都知道,那么我们都认识到,认识到这些道理,认识到这些事物变化的原理和规则,能不能让他变好起来,我们如果能把它变好起来,佛法就绝对学到家了。如果我们认识到原理,但不能把它变好起来,说明我们没把佛法学到家。

每个人内心都有佛性,也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是一颗种子,那么这颗种子,你拿去煮,不管再好的种子,最后全部都会死掉。一颗种子,放在什么土壤里,怎么去种,都是很关键的。今天的年夜饭,十个菜,这些菜要怎么煮,备料,备菜,我们的典座、厨师很早就去准备,多少人要买些什么菜,要做很好的计划。每次的传统法会,负责的法师两个月前就精心的筹备,寺院里每一个组都很认真的在出节目,在排练,最后才有晚会出现。每个人也是一样的,自己的一生,在自己的事业上、在学业上要有成就的话,不是偶然的,毕竟是众缘和合,事业要有成就,也是众缘和合,因为体会到无常,体会到变化,所以,我们慢慢变好起来,一个庙,没人住,就让慢慢有人住,一个庙人少,我们能够让它多起来,一个庙,多个庙,我们能够让它慢慢地越来越兴盛。这个就是让他变好起来,只有我们在新的一年中,我们的给大家的鼓励,安住道场,广结善缘。

安住道场就是我们的身心在道当中,然后才能广结善缘,才不会迷失自我。如果我们身心不在道,不在轨道,不在频道,我们去广结善缘,只会越结越累,这些人能不能结到善缘,还有可能结到恶缘,那就会越来越麻烦。所以,道场,对我们出家人来说,对居士来讲,对义工来讲,都是我们积累福德智慧最好的地方,千百年以来,多少人用功精进办道,这种的加持力,这种的力量是特别的巨大。那出了庙门,在社会上面,都是五欲六尘的境界,这种佛法的力量是跟寺庙里不好比的,三宝地跟一般的地方不一样,只有我们认识到,深信不移,那么我们才能在道场里安住,那么如果我们不能安住,那就说明,我们的心已经远离了道,那我们只有自己的身心纳入到佛法的轨道上面,佛法的规律上面,来学习、来用功,来广结善缘,来众缘和合,那么我们今后才会有佛法的成就。如果不是这样子的话,那我们的成就是不是在佛法上面的成就?那我们顶多在世间法上面的成就。世间法上的成就也是很有限的成就。世间法本身是种种的对立,或者是局部的,一个公司一个企业做的事情,不能让另外一个公司知道,是商业的秘密,是要保密的。那佛法恰恰相反,把我们的无偿提供给别人,让大家都来学,都能有进步,这是佛法的发心,佛法的出发点,下手处,目标,跟世间法刚好是相反,但如果我们把世间人的心态,用到佛门里面来,用到佛法里去,那佛法就变成世间法了。

所以,佛法是缘起法,佛法告诉我们得到的是智慧,用佛法超越自我,而不是说我学了佛法,我就要比别人高,我们说的话就是真理,那别人就不如我们自己,那这就是我们没有未学佛法、或者是我们佛教徒的一种执着,不知不觉产生的一种执着,所以金刚经里面说,所谓佛法,是非佛法,是名佛法。

如果我们把它执着于真正的佛法,那这个佛法就不是佛法,佛法是我们精神的一种力量,是我们的一种观照力,是一种作用,而不是名词,或者说你能讲出几个法类的名词,就叫做佛法了,如果你不能讲出几个名词,就不懂佛法了。所以,这个佛法是我们真正在内心的体会,然后在我们身语上发出来的行为,我们行为有力量,说明我们内心才有力量,我们没有行动力,就没有心力,内心就没有力量,内心没有力量,就是内心没有佛法,所以,我们要广结善缘,成就佛法,所以我们要培养内心中有佛法里力量,内心有了佛法的力量,我们的行动才有了佛法的力量。我们的行为有了力量,我们才能够超越自我。

我们才能与更多的人,一个寺庙里面所有的出家法师,义工,以及我们所有的学员、在家信众的心中,乃至没有皈依、没有进入佛门的芸芸众生,都是需要靠佛法的智慧,来解决问题的。所以,六波罗蜜,般若度就像人的眼睛一样,得到般若智慧,才能解决一切的问题。

在新的一年中,祝愿大家能够开大智慧,发广大心,广结善缘,成就众生,成就佛道。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多捡一些

鼎州禅师与沙弥在庭院里经行,突然刮起一阵风,从树上...

微笑会给你带来好运

一天,布恩去拜访一位客户,但是很可惜,他们没有达成...

怎么念佛呢

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

女人学佛须知

念佛人想要往生净土,首先要对治自己的烦恼习气。佛经...

净土者的「夹杂」

有自以为学净土者,每作如此之言,谓净土之读经只能读...

世之好高务胜者,每每皆成弄巧成拙

【原文】 须知净土法门,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为宗旨。世...

不受他人控制之六法

不受他人控制之六法: 不成无有自由之奴仆; 不成夫妻...

喜贪美色美味,当修如是观法

如经中说,修定的人要离欲及恶法。离欲即指离开五欲。...

楞严咒注音版

楞严咒注音版...

【注音版】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修行人要放得下丢的开

不管他人说长说短,说是说非,用功得有主宰,有主宰有...

欲速脱轮回之苦,莫如持名念佛

念佛求生净土,乃一门圆摄百千法门,非举一废百也。但...

新年的十问

在今后的生活中,尤其是在情绪波动等时候,都可以用以...

我们念佛为什么不能感应

大乘佛法的一个观念是这样,诸位要知道,你要修圆顿止...

【佛教词典】云衲

(术语)云水之衲僧。云水者,喻行脚而言。佛祖通载(...

【佛教词典】库主

指禅林一般库司之称,亦为都寺、监寺、副寺三职之总称...

梦参老和尚:能听闻佛法都是有福报的

这个世界将近有六十亿人口,究竟皈依三宝的有多少?这...

修行人要开始忘掉过去

我们今生有一个生命体;这个生命体是怎么来的呢? 从过...

不必为失去而难过

不必为失去而难过,因为世间之物本来就是去住无常。我...

运用「自性清净」破除障碍

你在大乘经典当中,只要看到「自性清净、离垢清净、得...

见一切众生,都给它说三皈

有智慧没有大悲心,那个智慧不叫称性的智慧,是二乘人...

站在本来就没有业障的角度来忏悔业障

安住真如 这一点最重要了!修行人先求安住,才有资格谈...

居士信佛不能破坏了家庭的和乐

居士,虽然皈依了三宝,但他仍是在家的俗人,既是俗人...

佛教对安乐死有何看法

问: 佛教对安乐死有何看法? 大安法师答: 安乐死说...

嘲笑他人得现报

初六那天,去看望外婆,在车上,偶见一位坐在车后的女...

佛经中说:梦见这四种相最为吉祥

《佛说发菩提心破诸魔经》中说:若人梦中见四种相者,...

比丘的五类

在毗奈耶杂事卷一三中,比丘分为五类:经师、律师、论...

处处谦卑,驾驭傲慢

卑以自牧是出自《周易》谦卦里的一句话,印祖也常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