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中国妈妈」缺的三样东西

2012/06/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中国妈妈”都是极爱孩子的,甚至会爱得死去活来。但是,在我看来,“中国妈妈”对孩子的爱里面,缺了三样东西:

第一样东西,是“平常心”

小时候听过一个字谜,谜面是:“和尚多一条巾,道士多两只眼,本是平常两个字,难死秀才千千万。”谜底是什么?就在谜面里,“平常”是也。“道士”即“倒士”。平常心大家好像都知道,平时口头也经常说到。其实,真正做到平常心是很难很难的。平常心很不平常(只有理解了很不平常后,它才真正是平常的)。所谓平常心,就是凡事不区别、不挑剔、不计较、不刻意的心,说白了,就是“怎么都可以”。有了平常心,我们做人做事就比较从容、淡定、洒脱,空间就大;反过来,没有平常心呢?自然就容易紧张、局促、小器,空间就小。

试问一下:我们现在的家长爱孩子,是“怎么都可以”吗?显然不是,而是“怎么都不可以”。我们的家长爱得比较功利、比较刻意。他们对孩子有很多、很严苛的要求,只能这样这样,不能那样那样,清规戒律极多。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他们心里有很多张家长李家短的分别:这个好,那个不好;这个贵、那个便宜;这个第一,那个第二——全是算术问题。算术就是算计。爱算计就没有平常心。

打一个比方,咱家对门有个孩子叫张小明,跟咱的孩子是一个班的。好了,我们的比较就没完没了了:比个头、比长相、比聪明、比成绩,成绩里面还可以比语文、比数学、比英语、比大考、比小考等等。“隔壁家的孩子”永远是中国儿童的噩梦;咱家孩子的噩梦就是“张小明”。

缺的第二个东西,是“慈悲心”

什么是慈悲心?就是对地球上所有人、所有生灵、所有事物的善良、悲悯之心。说白了,就是“心善”。中国妈妈也心善,但并不博大,比较狭隘,往往有单一的指向性、投向性,更多的只对自己的孩子;对于自己孩子以外的人和物,可能就没有那么多关注度、那么多善心了。

打一个比方,我们爱自己的孩子,而对张小明可能就不那么爱了,或者表面还好,潜意识里没有那么好,因为在我们心里,让自己的孩子把张小明从各方面比下去正是我们的目标,这里有我们藉以找到心理平衡的参照系。

缺的第三个东西,是“公正心”

公正心的反面是不公正、偏袒、偏护。中国妈妈爱孩子,经常不顾原则、牺牲原则,不考虑社会公平正义。当自己的孩子出现了问题需要有人来干涉、来处理、来解决时,我们会本能地偏护孩子。

打一个比方,咱家的孩子考试偷看张小明的卷子,被老师发现了,把家长请去。我们可能没有去教育孩子,反而抱怨张小明故意“放水”让咱家孩子看:“这不是把我们给坑了吗?”

缺乏平常心、慈悲心、公正心,是中国妈妈爱里缺的三个东西。这三个东西翻译过来,相当于西方传统文明里“自由、平等、博爱”的三大公理。没有平常心,牺牲的是孩子的自由;没有慈悲心,牺牲的是社会的博爱;没有公正心,牺牲的是人际关系的平等。爱得功利、爱得自私、爱得偏袒,这是中国妈妈爱的三大通病。

因为如此,所以我们的“爱”其实是围绕自己转的,是有攻击性、有杀伤力的,所谓“爱一半恨一半”。爱的是孩子满足自己意愿的那一半,恨的是背离自己意愿的那一半。说到底,是爱自己。多少中国的儿童,就是在妈妈们爱的拥抱下、爱的旗帜下、爱的承诺下、爱的借口下,被整得死去活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孝顺父母有五个方法

在佛教里,讲到孝顺父母,有三个层次:初品的孝顺父母...

为何佛的恩德还超过父母的恩德

诸佛的恩德很难报答,他超过父母的恩德。那父母之恩对...

父亲往生净土的故事

我们全家学佛修净土法门,缘起于父亲往生西方净土的真...

不正当的钱财是守不住的

我们讲一个小故事,跟偷盗有关系的,大家体会一下。古...

不容父母何以容天下

我们都是父母生而养大的,但是每位父母都不是完人,都...

助子出家,母得授记

释迦牟尼佛告诸弟子:过去久远世时,有佛入城乞食,随...

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

自古以来,古来的贤圣告诉我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

教育儿女比送经书更重要

一位居士经常请经书送给别人。印光大师对她说:你有这...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虚云老和尚的「大乘三大部」

修行首重见地。确立圆满的见地,是修行的第一步。这第...

弘一大师《放生与杀生之果报》

今日与诸君相见。先问诸君(一)欲延寿否?(二)欲愈...

只剩一具尸首,你还想她吗

一个人的一口气没有断,很像一个样子。等到无常鬼一到...

付出之后才能有回报

有一位智者曾经对我说:凡事如果能放下自我,站在别人...

【佛教词典】三戒

(名数)一、在家戒,八戒也。二、出家戒,十戒具足戒...

【佛教词典】提点

(职位)禅林之职名。司金谷者。库司知事之外有此职。...

烧出舍利就一定是往生极乐世界了吗

问:请问师父,人往生后烧出舍利子,一定是去西方极乐...

一张纸的命运

教授拿起一张纸扔在地上,让他回答这张纸有几种命运。...

五戒十善是学佛的第一班车

凡夫众生在整个十法界的缘起定位是什么呢?我们的定位...

受完戒后要经常忆念你的戒体

就是说我们曾经造了罪业,当然我们应该要忏悔改过,重...

为什么一切法没有真实相

因为凡夫心念的不同的转动,这些相貌就有很多很多的差...

要随缘不要随习气

学佛人最常用的一个词是什么? 不是阿弥陀佛,就是随...

虚空藏菩萨名号的利益

第一:可以往生净土 第二:可以消灾避难 第三:现获大...

得悟人正宜往生净土

【原文】 或问:某甲向修净土,有禅者曰:但悟自佛即已...

只隔了一世见面,就彼此不知不识

佛在过去生行菩萨道时,曾经是帝释天,虽居崇高显荣之...

修行之秘诀--一向专志

一向专志是有成就的菩萨之修行秘诀。大乘经典讲阿鞞跋...

重修你的命运

过去,有一个年轻人跟几个亲戚合伙做棉花生意。结果,...

【推荐】示弱又有什么妨碍呢

印光大师童年时,家里是与同姓聚族而居的。每到秋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