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星云大师《婆媳与母女》

星云法师  2010/09/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在一个家庭中,母女之间的问题比较少,婆媳之间的问题比较多。

有一个趣谈:端午节到了,婆婆叫媳妇包粽子。现代媳妇不会包粽子,但是婆婆的话不能不听。从清晨包到下午,好不容易包好了。当在煮粽子的时候,听到婆婆打电话给他出嫁的女儿,叫女儿赶快回来吃粽子。媳妇听了非常生气,心里不住的嘀咕:我忙得汗流夹背,你都没有关心我的辛苦,现在粽子快煮好了,你却叫你的女儿回来吃粽子。因为心里不平,越想越气,把围裙一甩,换件衣服就想跑回娘家。正要出门的时候,电话铃响了,原来是娘家的妈妈打电话来说:“女儿呀!妈妈今天叫你嫂嫂包了粽子,你赶快回来吃粽子喔!”这时媳妇听了一楞,才感觉到,原来天下的母女都是一样的!

家庭中,母女有母女的感情,婆媳有婆媳的关系,你能认清母女与婆媳之间的微妙情谊,一切当就释然了!

母女的关系,是相互身上的一块肉;媳妇终究是从别姓的人家娶过来的,何况把自己最亲爱的儿子完全被她占有,婆媳的关系就已埋下了陷阱、危机。因此,母女也好,婆媳也好,总要把这种相互关系透彻的认清,彼此才好相处。

世间上,也有母女关系不和谐的,也有婆媳彼此亲爱胜于母女的。但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一个碗不会有声音,两个碗才会叮当响。前体育委员会主任委员赵丽云博士,有一次谈到她和婆婆的相处时,道出了一个秘密:婆媳在一个家庭中生活,要彼此跳探戈。

其实,人我相处,不只是婆媳的关系要跳探戈;母女也要跳探戈,夫妻也要跳探戈,朋友也要跳探戈。世界上任何的人际关系都要学会跳探戈:你进我退,我进你退;如果两个人的脚步同时前进,就会互相踩到对方,如果两个人同时后退,这一支舞也就跳不下去了。所以,人我之间的这一支探戈舞曲,如何才能跳得步伐和谐、舞姿曼妙呢?那就要看彼此之间的默契与艺术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星云大师文章列表

一人学佛,带动全家转运

爸爸和两个弟弟经常出状况,我不是替他们还赌债,就是...

圣严法师《最合适的结婚对象》

如何找到合适的结婚对象呢? 我认为要以 「品德」为第...

娶妻要娶贤妻,不是美女

有人贪恋美色,以为美色是宝,得到一位美女在旁,总是...

夫妻之间的真情真爱

晏子德才兼备,他辅佐了齐国三代君王,身居高位,俸禄...

婚姻美满之道的三个步骤

佛在《玉耶女经》里说到,上等的夫妻关系是互相欣赏,...

亲人之间不欠四种账

每一个人都不是孤零零生存在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的家...

两位夫妻的两种结果

两个年龄相仿的女子,先生的职业是相同的,都为领导开...

星云大师《婚外情》

人,是由情爱而生的;情爱助长了人生,也困扰了人生。...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嘉兴藏流通本)...

星云大师开示健康八法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健康的身体,不希望病痛缠身,但健康...

星云大师:贫僧一生的岁月里一直与病为友

贫僧从小说来应该是一个健康宝宝,但眼耳鼻舌身心六根...

诸有为法如幻化,亦如聚沫非坚牢

诸有为法如幻化,亦如聚沫非坚牢,如空注雨起浮泡,自...

星云大师《除夕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今天是岁残年尽,我们的人生又过去了...

【佛教词典】声闻乘补特伽罗

声闻乘补特伽罗者,谓住声闻法性若定不定性是钝根,自...

【佛教词典】如来藏心

真如心的别名,即人人本来具足的真实心、清净心。...

当知现生所受刀兵水火等事,皆由自造

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

学佛要先懂得佛教道理

我国有五大宗教,总的说都是劝人为善,大家都做好事。...

圣严法师《不舍众生》

一般人误解佛教,甚至佛教徒们也误解佛法,认为佛教是...

修行是转变第六意识,而不是消灭第六意识

我们这一科是把遍计执--所谓能遍计的第六意识,它计度...

一念淫念的果报

两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在印度应化的时候,龙王中有一位...

宏海法师:佛说吉祥经

好,各位大觉佛子们,大家晚上吉祥。今天是我们2018年...

人生究竟是怎样一回事

人生究竟是怎样一回事?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也是...

人生最大的「爱别离」

在恒河边,释迦牟尼佛与几个弟子一起散步的时候,他突...

悭贪的果报

昔日,佛在波罗奈私国弘化。当时,国内有一位大富长者...

西方净土的欣慕行

释尊对西方净土依正庄严的描述,为我们建构起一个至极...

老和尚与小和尚的对话

完美 小和尚坐在地上哭,满地都是写了字的废纸。 「怎...

对于善法不要得少为足

菩萨面对一切的善法,必须如贫得宝想,无有厌足,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