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欲决定往生者,请从持戒念佛真实行去

印光大师  2016/09/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欲决定往生者,请从持戒念佛真实行去

【原文】

佛法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克论其要,唯戒定慧三法而已。然此三法,互摄互融,不容独立。而初心入道,则持戒一事,尤为要务。故楞严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是以如来初成正觉,即说梵网经菩萨戒。俾一切菩萨,并梵释诸天,与夫王臣士庶,若僧若俗,迨及娼优奴婢,三途恶道一切众生,同皆受持。是知此戒,乃如来炼圣烹凡之大冶洪炉也。良以六道众生,虽则尊卑贵贱,种种不同。而一念心性,尚与三世诸佛,无二无别。

但由宿世善恶各异,致使今生果报不同。如来鉴本遗迹,以故普劝受持。倘能依教奉行,则宿世恶业,可以顿消。现生福慧,速得圆满。初则了妄即真,次则唯真无妄。自可复本心源,亲证妙性矣。故云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

又云汝是当成佛,我是已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此如来金口为一切众生所保任者,可不信乎。无名居士宿植德本,笃修净业。欲令自他同出苦轮,选净土著述之切要者,辑为净土津要。既而又辑续编,拟以梵网经弁之于首。又以经文深奥,不易窥测。开遮持犯,难以解了。不有注解,实难普益。乃以清陈熙愿所节略之梵网经疏注节要见选。则若文若义,自可一目了然矣。

夫宏阐净土,何以首列梵网。良以欲生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欲净其心,非持佛净戒不可。果能持戒,则贪瞋痴心,不发现行。戒定慧道,彻底圆彰。恒沙功德,无量妙义,不求自得,具现心中。所谓戒为法界,一切法趣戒,是趣不过。

况又加以真信切愿,执持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则能念之心,与所念之佛,相冥相契。现生固已心佛不二,临终不生净土,将何生乎。纵令根机陋劣,未能如是。而以严持佛戒之清净身心,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迨至临终,感应道交,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即使带业往生,固已永脱轮回,高超三界。常时亲炙弥陀,自可速证法身。况已业尽情空者哉。

其有自诩高明,藐视戒律,及与净土,谓自性清净,有何善恶持犯自他净秽。但任天真,即如如佛。从兹口口谈空,步步行有。听其言,则高出九天之上。察其行,则卑入九地之下。生为法门之败种,死作泥犁之主人。

较彼带业往生者,尚天地不足以喻其否泰,况上焉者乎。其有欲现生亲得实益,临终决定往生者,请从持戒念佛真实行去,自可不虚所望矣。(选自增广·卷三·梵网经心地品菩萨戒疏注节要跋)

【白话文】

佛法象法界那样广大,象虚空那样究竟。但是若说其要点,只是戒、定、慧三法而已。然而这三法,互相摄受,互相融和,不能互相孤立。

初发心入道,持戒这件事尤其重要。所以《楞严经》上说:“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因此,如来初成正觉,就说《梵网经菩萨戒》,希望一切菩萨和梵释诸天,王臣士庶,或僧或俗,乃至娼优奴婢,三途恶道一切众生,都来受持。所以,戒是如来炼圣人,烹凡夫的大冶洪炉。因为六道众生,虽然尊卑贵贱种种不同,而一念心性却与三世诸佛无二无别。只因为宿世行善行恶各不相同,致使今生所受的果报各异。如来鉴本遗迹,所以普遍地劝一切众生受持戒律。

倘若能依教奉行,宿世的罪业可以马上消除,现在生的福慧很快的可以圆满。开始的时候,了妄即真,然后是唯真无妄。这样,自然可以回复本有的心源,亲身证得妙性。所以说:“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又说:“你是当成佛,我是已成佛。常做如是信,戒品已具足。”这是如来金口为一切众生所担保的,能不相信吗!

因为,要生净土,应当净自己的心。随着心净,佛土自然清净。要净自己的心,非持佛的净戒不可。果真能持戒了,那么贪嗔痴的心,不发现行。戒定慧之道,彻底圆彰。恒沙功德,无量妙义,不求自得,都现在心中。所谓戒就是法界,一切法都趋向戒,是趋向而不是超过。何况又加以真信切愿,执持阿弥陀佛万德洪名。这样,能念的心,与所念的佛相冥相应。现在生固然已经心佛不二,临终不生净土,生在哪里呢!纵使根基陋劣,没能这样。而以严持佛戒的清净的身心,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到临终的时候,感应道交,蒙佛接引,生往生西方。即使带业往,也已经永远脱离轮回,高高地超出三界,常常亲近阿弥陀佛,自然可以很快证得法身。何况那些已经业尽情空的人呢!

有人自诩高明,藐视戒律以及净土,认为自性清净,有什么善恶持犯,自他净秽!只任凭天真,就是如如之佛。从此,口口谈空,步步行有。听他的言辞,高出九天之上;看他的行为,卑入九地之下。生为法门的败种,死作泥梨的主人。跟往生的人比起来,天地都不足以比喻他们的差别。要想现在生就亲自得到实益,临命终决定往生净土的人,请从持戒念佛真实去做,自然可以不虚所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陪病人念佛的经验

以前我在医院当医生,发现很多的患者,不能够接受传统...

大安法师:八万四千法门只须净土一法就可以吗

问: 藏传净土法门,特别强调往生事因,明观福田 积资...

受菩萨戒后无法坚持,是否要堕地狱

问: 弟子2007年在东林祖庭受了菩萨戒,回家后只坚持了...

倘欲即生了脱,当专主净土一门

阁下欲了生死大事,况复年临知命,来日无多,又无知识...

唯有念佛求生净土最为捷要

佛说修行出生死法,方便多门,唯有念佛求生净土,最为...

用佛号来取代你过去的念头

是故念一声,有一声佛名显现,念十百千万亿声,有十百...

印光大师嘉言录--示修持方法

甲、示念佛方法 ● 既有真信切愿,当修念佛正行。以信...

临终千钧一发之际,要帮助病人心无二念

不要把念佛往生看得那么容易,感应不上,也是往生不了...

佛说月光菩萨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

佛说法灭尽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

【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印光大师校印本)...

五逆十恶之流临终十念与平常十念有何不同

此之十念,比平常十念,其猛切有天渊相殊之势,故得往...

凡人当病苦时,作退一步想

原文: 凡人当病苦时,作退一步想,则安乐无量,近来兵...

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

【原文】 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纲宗。忆佛念佛,实得道之...

印光大师论念佛圆通章的闻思修

印光大师非常重视《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赞...

【佛教词典】十魔

一、蕴魔,色等五蕴,为众恶之渊薮; 二、烦恼魔,贪等...

【佛教词典】士用果

【士用果】 又作士夫果、功用果。是等流、异熟、离系、...

一切时一切处,洪名圣号不离心口

既有真信切愿,当修念佛正行;以信愿为先导,念佛为正...

用意识心想出来的,这完全是牛头不对马嘴

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所以说到禅这个问题...

一切问题本来就不存在

一个生活充满苦恼的问题人去拜访一个智者,一见面就迫...

能忍自安

佛经说:我们此世界叫做娑婆世界。娑婆译为堪忍就是说...

勿营明日计,当勉后世义

《俱舍论》云:此中寿不定,末十初无量。谓南瞻部洲众...

昌臻法师《做人的基础 学佛的捷径》

佛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是乘愿再来的中国近代少见的高...

如何对治妄想和外界干扰

妄想起时,只一个不理,便不会妄上生妄。譬如小人撒赖...

彭鑫博士:女性过度淫欲对身体的伤害

在中医看来,女性手淫和过度的性生活会导致阴精的丧失...

普陀山的和尚说普陀山的事——二龟听法

诸位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的故事呢,我们又挪步到这块...

圣道门与净土门的判教

道绰大师继承龙树、昙鸾的难行道与易行道之判教,根据...

癌症前期身体的一些变化

癌症前期一般身体都有一些变化,如果能够细心观察,提...

如何快速对阿弥陀佛产生坚定不移的信心

问: 如何快速地对阿弥陀佛产生坚固的信心,内心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