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证严法师:不说是非难

证严法师  2011/01/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在日常生活中,有两种表达彼此感受的方式,那就是「声」与「色」。「声」是指言语声音,「色」是表现于外的举动形态。言行举止能让人起欢喜心,表示这个人的修养好;相反的,若让人不高兴,则表示这个人的修养还不够好。

以谈话为例,我们要把音量控制得宜,以彼此的距离来衡量音量的大小,通常以让对方正好听得清楚为最恰当。若声音太小,使听者无法听清楚,这是不尊重;如果彼此相距不远,可是你说话的声音太大,不只是无礼,也会吵到别人,这就是没有修养。想想,连讲话的音量控制都有这么多学问,何况是其它的动作习气呢?

人们常会随着自己的好恶之心待人。若对某人有好感便赞叹他,即使对方有缺点也会帮着掩饰,只说好的一面;若对某人没有好感,那么即使对方再有才干,也可能视如不见。若是知道对方有一点点缺失,就紧抓住这个机会毁谤他。随着欢喜或厌嫌所表现于外的言谈,就是所谓的「口业」。口舌是传达人们思想心念的关卡,一般人的开口动舌,大都是在谈论是非,不可不慎!

《四十二章经》中提到:「人有二十难」,其中有「不说是非难」。凡夫不谈是便说非,要人们不说是非实在很难!佛陀又说:「大道无言说。」真正的道理,是无法用言语诠释的。就如我平时说给大众听的道理,是不是最正确的呢?若想想这句话——「大道无言说」,那么我平时所讲的也不是最究竟的呀!不过,有很多事情还是必须用语言来表达;如果没有语言的沟通,如何传达彼此的感情呢?修行就是要修到言谈之间,能使每个人「气能和、心能定」;达到这样的境界,才是真正的学道。

《庄子》一书中,有记载一则小故事:有一位名为「泰清」的人,去访问「无穷」。无穷是位有道之士,泰清问他:「听说您道行高深,上知天文、下彻地理,请问何谓天之大道?」无穷回答:「我不知道。」

泰清大失所望,辗转向另一位得道者「无为」请教:「天之大道,你是否了解?」无为回答:「可贵可贱,可大可小谓之『道』。」泰清听了并不满意。

于是,他又再去找一位叫「无始」的人。泰清详述自己的访道过程后,便问无始:「他们一个说『不知』,一个说『知』,到底哪一个才对?」无始回答:「知即不知。知是浅显的道,不知是深远的道。真正的道,不是用言语所能宣说的;天地宇宙的真理,实在无法说尽,能说的只是其中的一点点范围而已。」

由此可见,有道者对听和说并不刻意去表现,他无所求,因为并不是光靠声音言说就能道断一切。平时讲话若无法传达很透彻的道理,不如不讲的好。

人与人之间的言谈交流要格外小心,注意自己对人是否有平等心;如果心有所偏,往往好的会被说成坏的,坏的则被说成好的;这种偏见之言,会导致别人对被批评的人产生误解。所以,我们对人的看法要很公平,不可随着自己的好恶来议论。

此外,如果是自己所不知的,却偏要说知道,那就是不量己智。这样不但会让人嘲笑,而且常会说错话。在日常生活中,凡事要多用心,不要以为开口动舌很简单,心想;我又不是骂人,随便说说有什么关系呢?有关系,因为道在口中!

佛陀在「人有二十难」中说:「不说是非难。」如何把此「难」转为「不难」,端看我们个人的用心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口业清净,自然有功德效用产生

《说文解字注》阐述话字之义,即是会合善言。所以,真...

有八种话不能讲

古人说:覆水难收。讲话就像泼水,泼出去的水无法再收...

说闲话之害

闲话,既曰闲话,有时是一种废话、空话、谎话,甚至是...

修行人大忌:说人长短是非

修行人大忌,说人长短是非,乃至一切世事非干己者,口...

讨好的话不一定是好话

几乎每个人都喜欢听赞美的话,例如,做太太的很喜欢先...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百丈怀海是福州籍的著名高僧,长乐龙泉寺为其剃度出家...

认真做事不去评论是非

经常会有人问我对某人或某件事情有什么看法,并要给出...

问号中的得失

有的人说话喜欢用问号?,有的人说话喜欢用句号。,还...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在顺逆境中不为所动

佛陀说睹境不动难,意思是:身在顺逆境界之中,而能不...

证严法师:人生最有价值的就是爱

△ 什么是人生最有价值的呢?就是爱。把牺牲当作享受...

证严法师:要看「透彻」,不要「看破」

常听人说:我看破了!其实遭遇困难时,应该将问题看透...

无位高权重,只相互尊重

「『如愿行,如是行』,我们发了愿就要走,就要去做,...

【佛教词典】比丘处众法

亦名:处众法、处众唯圣说法圣默然 子题:贤圣说法、贤...

【佛教词典】僧睿

(一)东晋僧。魏郡长乐(河南安阳)人。生卒年不详。为...

如何才能仗佛慈力

佛法法门无量,无论大小权实一切法门,均须以戒定慧断...

犯五戒后能忏悔吗

问: 请问受五戒,如果犯戒的话,是否要在佛前求忏悔...

如何得到地藏菩萨梦中加持

学法的时候应当经常地对照,像《地藏经》上说,要我们...

如何让自己持戒更圆融

问: 弟子没有受戒前尽量按照五戒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人为什么会瞋恨

由于他有欲望,当这欲望满足的时候他很得意,当这欲望...

身体随着佛号节奏打拍子,这样有利于摄心专注吗

问:在坐念的时候,有些人的身体会随佛号节奏而快速的...

修行与世俗的较量

修行与世俗的较量 佛法是心法,起心动念都源于我们对外...

莲宗祖师颂

晋.莲宗初祖.庐山东林.慧远大师颂: 肇起莲宗福震旦 畅...

佛经里对不食肉的开示

经常有同修气势汹汹的找我辩论,说佛从来没说过不让吃...

念大悲咒为何未见感应

问: 我常念大悲咒为何未见感应?请开示。 大安法师答...

念佛后该如何回向

念佛回向,不可偏废,回向即信愿之发于口者。然回向祗...

后得智的五种分别

后得无分别智有五种,谓通达、随念、安立、和合、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