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证严法师《调伏人生二十难》第十四难,心行平等难

证严法师  2011/03/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说人有二十难,心行平等十四难;

天生我才必有用,自古行行出状元;

生命原来本同源,何必区分贵与贱;

怨亲一如无分别,心行平等亦不难。

四季的转换,不同的气候,分别有不同的景象,人当然也有不同的分别心。

佛陀要我们将自己的心调适平等,不要有分别心。尤其在人与入之间,关于各人的地位、名誉等,不要有贵贱的分别。但是谈何容易!所以佛说人有二十难中,「心行平等十四难,天生我才必有用,自古行行出状元。生命原来本同源,何必区分贵与贱,怨亲一如无分别,心行平等亦不难」。要心行平等的确比较困难,因为心的运作易向外区分。

慈慧平行心平等

在大林慈济医院刚开幕时,本会宗教处有一位基层同仁,一个多月的时间都在大林帮忙,每天记录全院上下的工作日志传回花莲,让我可以了解那边的最新消息。

当他要离开时,院长别情依依送他到门口,忽然间对这位年轻人说,告诉你一个故事——在夏威夷海边,有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每当气候有所变化,就有人来请教他天气动向。他也会很准确地向大家报告:何时会下雨!何时有台风!台风距离夏威夷还有多远等等的消息,所以大家都很敬重这位老人。

有一天,老人同样走在海边,又有人来问他,今天的气候如何?老人回答:「今天收音机失灵,我的消息都是来自广播。」大家原以为他料事如神,至此才恍然大悟。院长将故事说到此处,接着就告诉他:「你在这里一个多月的时间,每天都将院内所发生的状况写出来,让师父了解,如今你要回去了,这个工作要教谁替代呢?」

这段故事真的让我很感动。院长虽然是医院的大家长,但是他与同仁之间的关系,就如同父子般的情感。此外,他也能够做到尊重年轻人,这就是前面所说的「不轻未学」。

接着谈到「心行平等」,院长与基层员工打成一片,将他们视为自己的孩子,这就是平等心。如果每个人都能用这种亲爱、平等的心念待人,我们的社会将会充满温情。

「天生我才必有用,自古行行出状元」,每个人都有他本能的才干,不一定人人都是万能,但是都有各自的优点与专长。只要我们有兴趣,愿意用心学习,自然会懂得更多,做出来的事也将更成熟。

反之,没有培养出兴趣,就无法专心学习,每样都想学,却都学得不彻底,这样就没办法学到真功夫。要知道,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功能——例如媒体曾经报导,一位医学系毕业生,毕业后重新报考餐饮科,将来想当厨师,这就是他的兴趣。

这位年轻人,他如果对当医师有兴趣,就会成为看病的医师。但是,他真正的兴趣却是烹饪、下厨房,所以他去学餐饮,将来融入医学观念做好营养调理,让每位客人都有均衡的营养,其实这样也很好。因为行行都能出状元,若能用心为社会人群付出,就是最有价值的生命。

追溯生命本同源

所以说「生命原来本同源,何必区分贵与贱」,生命原本就有相同的起源。佛陀说六道轮回,大地有无量无数的众生,所谓众生,就是指不同形态的生命——猫不是狗,狗不是猪,猪也不是牛,它们的形态各不相同。

因此,狗不会生猪,鸭不会生鸡,它们的生命都有各自不同的基因,所以就会有不同的形态。然而同是人类,先天的构造就都一样,大家都有一个头、两只手、两条腿,在六道轮回中,人的形态是相同的依报,大家都是人,依报在地球上。

但是各人却有不同的正报——你是你、我是我;我吃我饱、你吃你饱;你修你得,我修我得。同样的境界,说不定你们看了很烦恼,而我看了很感恩;感受不同,结果就不同。所以,我们在人生道上,有一个共同的依报,同样生在「人」的境界里,却有各自不同的际遇。

正报来自于人的心态,各人的心态绝不相同,所以佛陀教导我们,必须调整好自己的心。其实人与人之间,不需要分高低,也不需要分贵贱,因为再高的位置,即使名气很大,所有的一切都很优越,然而也都是「一日之所需,百工斯为备」,食衣住行所需各项,都不是自己能独力创造的,需要很多人同心合力地付出。

所以,每个人都要依靠别人而生活,同时也为别人提供生活所需,因此,还有什么贵贱之分!

怨亲一如无分别

心境若能突破,就会「怨亲一如无分别」,没有我们所怨恨拘人,也没有我们特别亲爱的人,扩大小爱,就能转化成大爱,有了大爱,就会怨亲平等,绝对没有分别。如此一来,心行平等就不困难。

学佛就是要学一念心,如何调整好这念心,在心与境界交会时,常常保持平衡,没有起心动念,也不会在境界中起烦恼。现代人的生活比较富有,所以总是不敢承担责任,也不想去做比较辛苦的工作,动不动就会说:「我太辛苦了,压力太大了,责任太重了!做超过时间了!」

这都是由于现代人把心放松了,懈怠心一起,自然就会起分别——分别辛苦与享受。有了贪享受的心,就会怕辛苦;心起了分别,行为的懈怠就接踵而至。

学佛应该要超越心灵境界,选择了志愿的道路就一心向前,这就是精进。在人与人之间,人与事之间,要时时间自己:今天我依报于此,抱持着怎样的心情来融入这个境界,是否能共同承担师父这分心愿志向?

有句话说「发心如初,成佛有余」,修行如果能将初发心好好把握恒持,内心就会轻安自在,无论怎么辛苦也会甘之如饴,因为这毕竟是自己的志愿。我们发心立愿,「只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若能将心行调好,就会很平等,不会有分别、计较,所以要多用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越修为何觉得自己越差劲越惭愧

问: 尊敬的宏海法师,想请教一个问题,就是越修觉得自...

一用功便有境界,此实多半是魔境

问: 小女现年廿二岁,矢志不嫁,吃素念佛,业已数年...

参禅的入门方便

很多学佛的人,想通过参禅的方法冲破凡圣关,了脱生死...

你的人生很多时候是浪费在闲扯淡上

有时候,我们可能心血来潮想要修行,不仅仅是阅读而已...

转弯的人生

夜晚,列车奔驰,两节车厢的交接处,转弯时出现了一个...

这一生啊,就这样下去,完了

出于丛林,入于古刹,从这个禅堂出来到那个禅堂去,一...

【推荐】错解「人生是苦」的含义

佛指示我们,这个人生是苦的,不明白其中真义的人,就...

佛陀谈对待色欲的态度

摩诃波阇波提夫人等出家以后不久,一天,有一位年轻的...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注音版】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为什么凡夫总是苦海常现

问: 为什么凡夫总是苦海常现? 证严法师答: 凡夫从...

证严法师:发挥自己的功能才是人生

人要能发挥功能,才是人生;人若没有发挥功能就是众生...

微笑的人生最美

一位家境贫困的小女孩,虽没有华丽的衣服衬托,却以最...

骄慢是心地必除的草

对人一定要平等,而且要尊重别人,如果有了贡高我慢,...

【佛教词典】密机

(术语)谓可闻真言秘密之机根也。...

【佛教词典】露

(杂名)梵语,波噜沙拏。譬物之无常。金刚经曰:如露...

临事对人时,应抱持怎样的态度

我们每天张开眼睛后,生活的二六时中,总会面临许多不...

佛现相来垂手接引,如何判断是佛是魔

问: 佛现相来垂手接引,怎敢相信是佛是魔?当下心该如...

如果你是我(图)

株洲市石峰公园内的动物园,猕猴用力地咬着栅栏,双手...

【推荐】你的一次参与是动物一生的痛苦

你的一次参与是动物一生的痛苦,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呼吁...

对别人好其实是为自己好

有位大学教授给大学新人的信中曾说:想拓展人文视野,...

背了二三十年的佛经,究竟叫你干什么呢

大家都读诵大乘经典,或者是忏悔,或者是礼拜,或者是...

【佛学漫画】佛为什么要救恶人

昙鸾大师言:同一念佛,无别道故;远通夫法界之内,皆...

修行前应当先修忏悔之法

善男子若未来世诸众生等欲求度脱生老病死始学发心修习...

鬼附身真有这么一回事吗

是的,鬼道众生也是六道中的一道,鬼的种类很多,譬如...

真实无伪的慈悲心如何生起

问: 真实无伪的慈悲心如何生起?因为什么而生起? 大...

结界洒净的方法

一讲到结界啊大家就非常熟悉了,一般说的洒净。很多佛...

素食已成了世界的流行趋势

现在世界各国的素食馆都像雨后春笋般林立,欧美先进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