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证严法师《调伏人生二十难》第十八难,随化度人难

证严法师  2011/03/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佛说人有二十难,随化度人十八难;

众生刚强难调教,规过劝善万般难;

众生度尽证菩提,菩萨欢喜化人间;

精诚所至金石开,随化度人有何难。

时日不断地消逝,发心立愿学佛的意志,是不是仍如当初的一念心?时间有如缸中之水,缸里的水一天天干枯,缸中鱼的生命也一天天受到威胁。人同样也是如此,学佛需要时间来降伏习气,但是人生苦短,不好好把握,一沉沦就是万劫难复。

人常常不会爱惜时间,都会想着:今天没有调伏好自己没关系,还有明天。大家因为「反正有明天」,所以才无法度化自已,又怎么能度化他人?刚开始修行时,每个人都有宏大的誓愿,要了脱生死、度化众生,这是所有修行者共同的心愿。

但是,想要了脱生死谈何容易?真正的了脱生死,并不是在生命结束的一天,而是在当下。在我们每一时刻的生活中,自己的心念有没有跟着境界起伏?看到不顺眼的事,心中是否生起烦恼?如果随着境界转化起烦恼,就是处在六道轮回中,而且是饿鬼、地狱、畜生的心境。

当我们满心欢喜时,则是轮回到天堂。六道其实都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才不至于让自己整天在三途恶道中轮转?这就要看我们是否能「及时了脱」。

不论遇到任何事,我们都可以马上化解,这就是「了脱」;如果境界现前时,一直无法看开,那就是在轮回中。我们要度自己都不容易了,不知能否度化他人?所以佛陀说二十难中,「随化度人十八难,众生刚强难调教,规过劝善万般难,众生度尽证菩提,菩萨欢喜化人间,精诚所至金石开,随化度人有何难」。

「众生刚强难调教」,刚强的众生,不一定是别人,很可能就是自己,因为自己也是众生之一,要调伏自己也没那么容易。我们将心比心,明了自己都如此刚强难调数了,若只一味地想要别人听话,听了又能改过,这实在非常困难。

调伏习气度自他

所以佛陀希望我们好好「自度」,但是,很多人将这句话断章取义。有时我们认为一段文字很好,就用它来代表,但是听的人只听到这一段,因此就时常断章取义。其实自度的意思,就是将自己调教好,不是要你独善其身或是远离群众。假若远离群众,就如一块粗石没有其它东西来磨磋,这样永远都显不出真正温润美好的本质。

我们要在群众中用心转境,境界现前时,境转心不转,境不转心转,要训练到运用自如,这就是学佛学到心境宁静的境界。但是我们处在浊恶世间,内心如何宁静?就是因为很难,才叫做修行。要能在愦闹的地方调伏自心,进而才能调教别人,否则,一颗心动不动就被众生所转,哪还能转度众生!

「规过劝善万般难」,自己尚未调伏,要如何调伏他人呢?内在的众生才一个,而身外的众生确实很多,度众生要用尽许多心血与方法,所以说「规过劝善」实在很难。

不过,只要用心,不好的习气还是能在良善的环境下改正过来,例如慈济中、小学(民国八十九年开办)的学生,在老师们爱心的指导下,才开学一个多月,学生们的生活常规就能有所改变。孩子回家后,开始懂得帮父母做家事洗碗筷。看!孩子在学校受了大环境教育的影响,过去的习气就能逐渐改善。懂得生活的人,能够处处体贴别人,为辛苦的人分劳分忧,我们希望能教导孩子们成为勤快、懂得生活的人。

有一位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他在学校里学到吃饭前要先唱感恩歌,并且懂得龙口含珠、凤头饮水。回家之后,他还是行礼如仪,教弟弟、妹妹如何拿碗——「你要这样拿碗,要龙口含珠;你要这样拿筷子,凤头饮水。」要开动了,又对爸爸妈妈、弟弟妹妹说:「慢点!我们要先合掌,唱感恩歌。」

经过老师用心的调数,孩子们已经可以将好的教育带回家,这就是调教众生。当然想要调教众生是一件辛苦的工作,其实修行也是很辛苦,因为要调教「内在的众生」,所以辛苦一点,把自己这个众生调教好,才有办法调教外在的众生。

精诚所至金石开

虽然付出的当中可能遭遇很多困难,但是既然发心立愿,就要义无反顾去实行。「众生度尽证菩提,菩萨欢喜化人间」,众生要度尽,而内外的众生都要度,内外皆度尽方能证菩提,也才能真正到达觉悟的境地。真正当菩萨要欢喜化人间,因为菩萨的愿本来就是「甘愿做,欢喜受」,尽管世间险恶,众生难度,然而这却是立大愿发大心的道路。

再说「精诚所至金石开,随化度人有何难」,我们要度化人间,不能缺少精诚,精就是精进不懈怠。出家人发心修行的那一念,的确非常精进虔诚,所以才能辞亲弃爱离俗出家。

其实在家菩萨也是一样,既然同为佛弟子,这念精诚之心就要永远坚持,而且要精进不息。从内至外,内心的精进虔诚,表达至外在的举手投足、开口动舌,无不能感动人、度化人。所以说「精诚所至,金石能开」 ,只要内心精诚,就算石头也会点头,就像金属那么刚硬也会熔化。

所以,精诚是自度度人最重要的法门。若能如此,我们要随化度人有什么困难?随时随地都能度化他人。

学佛,最重要的就是要向内自度,如此要调教他人,自然有其方法,大家要好好在自省,不要懈怠荒废时光——「是自己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家要殷勤精进,慎勿放逸!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修悟的六原则

凡利根、信心勇猛的人,修行肯做工夫,事障易除,理障...

人生如苦海,学佛到彼岸

人生如苦海,每个人自呱呱坠地那一刻起便是哭喊着与痛...

【推荐】依止不生灭心为本修因

在楞严经当中就是说,你整个修行的起跑点,第一个出发...

强软魔头来考验

修行关键的时候,得大受用的时候,往往是要强烈的外境...

人生中,有很多东西得到,也有些在失掉

人生的优雅并非训练或装扮出来的,而是百千阅历后的坦...

我们如何消灭心中的颠倒

前文我们讲到智慧的观照。生命本身并没有什么错误,生...

人与人之间的5%差别

一位内地企业家在接受电视访问时谈到了他去李嘉诚办公...

人生必看的「四个地方」

一是去医院看看,知道健康的重要性。 看看哪些受病痛折...

【注音版】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

【注音版】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饮食要适时、适量、适度

佛教有「日中一食」,伊斯兰教也有「斋戒月」;两者都...

微细的「五蕴」作用

学佛要用心了解「色、受、想、行、识」五蕴,因为,我...

证严法师:珍惜食物,挽救未来

全球各地频传粮荒,然而富裕地区的人们似乎毫无所觉,...

同理万物茹素护生

1月19日的志工早会上,证严上人感恩地说,岁末年终之...

【佛教词典】三类境

(一)又称三类、三境。乃法相宗之教义。将所缘之对境,...

【佛教词典】题

(术语)经论之题目。凡大乘经之首题,一部之总标也。...

慧远大师感得山神运木建殿

慧远大师一生充满着很多感应的故事。比如我们有个出木...

在家佛子应如何孝顺父母

父母的恩德既然如此深重,我们应怎样做才能算是孝顺呢...

欲望是累赘

一位行者到寺庙中拜谒在这里修行的禅师,希望禅师能够...

至诚念名号,度一切苦厄

一九二三年,袁海观有一个二媳妇,年纪已经是五十多岁...

净慧长老与企业家机锋对答三则

本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长老在柏林禅寺时,记者...

超越善与恶的观念

佛经上把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分为清净的造作(净业)与污...

训练心

如果我们有了错误的知见,那么即使是住在一个深暗的洞...

印光大师论至诚恭敬

一、敬惜佛经善书 1.尊敬佛经善书 一切佛经及阐扬佛法...

星云大师《佛光菜根谭之修行篇》

小人专希望人给,给过就忘 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必报...

地藏菩萨久远劫来,威神誓愿不可思议

佛进一步开示,地藏菩萨因地久远劫来的威神誓愿不可思...

【推荐】所有的外境,都是你内心的影像

我们引用这个《占察业报经》里面有一段的这个无分别智...

法忍和生忍

一个修行人修福要有忍性。忍一般分为法忍和生忍。生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