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再怎么聪明,也抵不过业力

2015/09/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再怎么聪明,也抵不过业力

修行和做事业有些类似,成功的不多,失败的很多。为什么?许多大学生毕业后,就想去创业,去观察市场,看某个成功人士是怎么成功的。但发现,这种想法的人,失败率很高。他太相信大脑的能力了,总以为我有聪明智慧,我行。但告诉你,要是没有福报,你什么都不行。

天下有智慧的人多的是,你在观察,几个做生意的人,都是样样精通。没有的。他也不需要什么都精通。他只要有福德因缘就好。有福报了,自己不懂,别人可以替他做,对不对。所以福报很关键。事业成功靠的是福报,不是靠你有多聪明。

修行也一样,不要想着,我要去哪里找大师,某个人名气大,我就去找他。有用吗?没有用的。你要有福报,根器还要适合。对于大修行人,你如果没有福报,你想着通过学习来成就自己的修行,很难。

修道是整体的,是全面的,是生命的改造工程。不是说你懂的多了,就好了。学者懂的比你还多,但生死一样解决不了。当然,如果你有了福报,也不能太过有把握。

比如世俗人,找男女对象,他找了一个,看看不满意就放弃,想着更好的在等着自己。这个是嫌弃的心态。只能感召越来越差的。修道也一样,目前你在一个道场,跟着师父,你不珍惜,常常看到道场的过失,师父的过失,就想着你要能遇到佛一样的师父。这也是很糟糕的。只能说明你的法缘会越来越差。因为你不珍惜自己的法缘。

再比如供僧,供一个阿罗汉功德胜过百千个比丘。你去选择一个阿罗汉来供就好了。但阿罗汉有那么好找吗?所以供僧时,我们就平等供,不管你修的好不好,持戒还是破戒,只要你现这个出家相。我就供养你,为什么?这就是你的法缘,好和坏,都是法缘。而且就算怎么算,人家毕竟是出家人。

我们大脑很聪明,做任何事情,都要分别一下,这个功德最大,拼命做,那个功德一般,就不做。你想看,这个心就是染污的心,怎么得到功德。功德是用平等心来的。

大脑的造作很多时候给人造成麻烦,第一让我们变得很狂妄。我很有修行,我懂得多,我会讲法,我师父讲的还没有我的好。这个就是很狂妄。第二个,总觉得一切都能在自己掌握之中。

其实人生是很无奈的,最起码的,一半你能掌握,一半你掌握不了。你只能顺应天道。最简单的,你想一天二十四小时都睡觉,你做不到。都不睡觉,你也做不到。身体的制约。再比如,你想生个会读书的,会赚钱的孩子。你送他读大学,大学毕业还是不会赚钱。为什么,他福报有限。

你要教育孩子,只能顺应天道来做。不要太用自己的小聪明。你能保证孩子都平安吗?谁也没有办法。但修道人,还是有办法。你去做功德,你去利益众生,把功德给他。你既然教育不了孩子,就交给上天吧。你去做上天给你做的事情,就是去利益别人。

修行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但你体解大道,你就很容易了。你只要走在道上,你就获得了。佛法说,你去做菩萨,菩萨就是无私的奉献。你奉献出去了,你想要的,自然就能得到。这就是道。

否则你要靠什么成佛,打坐,念经,还是上佛学班,或者期待死后到极乐成佛。修道人,先要走在道上,总有一天会达到终点。如果都没有在道上,再多的努力,也是白费。道就是无私的付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业感缘起——业​果

业果 业力万殊,招感果报亦各别。此果报不外有漏果和无...

为什么临终十念可以往生

业性是即空、即假、即中。这一点,我看智者大师讲到忏...

一切资具受用都是临时的,不是究竟皈依之处

这个也是一个指导性的东西。比方说嫁女,不必要都去鼓...

轮回本不存在,是因为你心中有轮回

我们再看第二个概念。这个地方越讲越细了。前面先讲第...

圣严法师:别当狡猾的人

许多人认为,做人应该内方外圆,但圆也应该要有不变的...

【佛学漫画】生死关头用什么来抵挡业力

彻悟大师的往生故事...

临终昏迷助念还有作用吗

问: 临命终时被业力牵引而流转六道,这个业力是今生还...

忏悔,有三种力量现前

很多学佛人纠结于自己业障深重,其实顺逆皆方便,就看...

【注音版】慈悲药师宝忏

慈悲药师宝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有楞严咒就拥有一切

楞严经云:十方所有的佛就是持着楞严咒而成佛,可以看...

空留遗憾又何用

光阴似箭,城市人生活忙碌,时间好像永远不够用,匆匆...

【推荐】修无分别智要从哪里着手

问: 师父慈悲,听您上课时曾经说过,有一母亲他有两...

往生极乐与往生其他的佛国土,条件有什么不同

无四恶道,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道。多有天人,诸...

【佛教词典】耳根

【耳根】 p0634   集论一卷三页云:何等耳根?谓四大...

【佛教词典】竺佛图澄(232—348)

竺佛图澄,西域人。本姓帛氏(以姓氏论,应是龟兹人)。...

九则佛门中常见的警策格言

佛教在中国传播发展过程中,历代祖师根据丛林清规和各...

如来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法不孤起,起必有由。世间诸事,尚有因像,况无上佛法...

极乐的八功德水有哪八种功德

八功德者:一、澄清,异此方浑浊;二、清冷,异寒热;...

念自性佛是不是也是念阿弥陀佛

每个人都有佛性。念自性佛,问题是我们虽然有自性天真...

【推荐】想趋吉避凶,就要调伏欲望

儒家思想认为什么是好人?善于克制自己的欲望,能够启...

净土学人的起信之路

净宗起信,类分有二,即顿信与渐信。顿信者乃是宿世净...

静坐但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佛教说:静坐但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孔子也要求人们...

佛为优陂夷说斋戒法

昔日,佛在舍卫国弘化。当时,城东有一位妇女的孩子名...

临终十念往生,在心,在缘,在决定

智者大师说为什么以十念为重,五逆十恶的重罪为轻呢?...

一言不慎即招无量剧苦

释迦世尊,在过去因地修菩萨行的时候,曾经当过印度波...

圣严法师《心自在和身自在》

什么叫自在?自在的意思可分身自在和心自在。身自在是...

简单生活中的幸福

凡是读过弘一大师传记的人,都不会忘记他是以怎样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