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老比丘寻死为佛所救

2011/01/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陀时代,有一国家名为多摩罗,在都城外七里处有间精舍,五百位比丘在此研读经典、精进行道。有位年老比丘,名叫摩诃卢,生性愚钝、不解事理,比丘们都会热心地教导他一些法理。但是几年下来,摩诃卢却连一句偈语也记不得,久而久之,大家都开始瞧不起他,不愿和他同进出,只敢让他留守精舍,做些清扫的工作。

一天,国王迎请所有比丘到宫中接受供养,唯独摩诃卢比丘一人留在精舍。他心想:‘我生来就是这般愚昧痴笨,连一句偈语都记不起来,大家都看不起我,活着还有什么用处?’于是找了根绳子,走到后院的一棵大树下,想要上吊自杀。

此时,佛陀在远方以清净道眼观见摩诃卢比丘的举动,随即化现成半人半树的树神,大声斥责这位老比丘,问他为何要轻贱自己的性命?摩诃卢比丘便将委屈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树神告诉老比丘:‘你千万不要想不开,先听完我的话再说。在迦叶佛时代,你是一位通达经律论三藏的比丘,有五百位弟子跟随你修行。然而,你自恃智慧高超,而轻视他人,不愿教导大众法义,所以才感得世世根机愚钝的果报。你现在所应该做的是惭愧忏悔,而不是这样结束自己的生命。’于是,佛陀现出光明无量的身相,为他说偈:

‘自爱身者 慎护所守 希望欲解 学正不寐

身为第一 常自勉学 利能诲人 不惓则智

学先自正 然后正人 调身入慧 必迁为上

身不能利 安能利人 心调体正 何愿不至

本我所造 后我自受 为恶自更 如刚钻珠’

摩诃卢比丘见到佛的光明相好,又想到自己过去生的作为,欢喜之中更感惭愧,于是向佛至诚礼拜,并且思惟偈语的意义,入到甚深禅定。不久,即于佛前证得阿罗汉果。证道的摩诃卢比丘,通晓自己过去累世的因缘,三藏教法刹时贯注于心。佛陀告诉摩诃卢比丘说:‘你现在赶紧着衣持钵,前往王宫接受供养,并且坐于五百位比丘之上,他们就是你前世的五百位弟子。你要把握此次因缘,为他们开示说法,令其得证道果。此外,还要让国王信受佛法,明白因果的道理。’

于是,摩诃卢比丘来到皇宫接受供养,并且主动坐于上位。其他人见到摩诃卢比丘如此的行为,虽知他愚钝顽固,仍不免忿怒不解,却又碍于国王在场,不敢当面斥责。国王发现了这位晚来的比丘,便亲自为他添加饭菜。

摩诃卢比丘接受供养后,于是为大众开示法要,法音如雷贯耳,法语甘露滋润了在场的每个人的心。五百位比丘听完开示后都非常惊讶,深生惭愧,即证阿罗汉果。接着,摩诃卢比丘又为国王详细地说明法义,当下许多大臣、官员,也都证得须陀洹果。

典故摘自:《法句譬喻经·卷三》

省思

老比丘因生性愚钝、受人轻鄙,而欲自尽。后因佛陀开示,得知过去世吝法不施、轻慢他人,才感得此生果报。于是,在佛陀的善巧指引下,老比丘忏悔过去偏邪之心,思惟法义而证道果;并且开展心量,教导大众,令得解脱。

经云:‘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凡事有因有果,现今社会中,因生命困境而自杀的事件层出不穷,此种行为不但无济于事,也会伤害自己的法身慧命。当知困境本身不离因果,现今遭遇皆是自作自受,若以自残方式来面对,永远也跳脱不了痛苦的轮回。所以我们在面对困境时,唯有恳切忏悔、改过迁善,才能转化业报、趣向善果,开展光明又有意义的人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圣严法师:面对不想活的人要如何劝说

问: 近日常有自杀的消息,有些人是因日子不好过,生...

认清生命的意义与自杀的真相

时至今日,社会各种问题不断的发生,由于很多人对生命...

舍报自杀念佛,可以往生吗

问: 舍报自杀念着佛号,又有人助念,可以往生吗? 大...

圣严法师:关于自杀的问答

问:自杀到底算不算杀生? 答:算。用自己的意志、自...

天无绝人之路

老和尚问小沙弥:如果你进一步则死,退一步则亡,你应...

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岂可轻言自杀

以佛教的立场来看,杀人的定义,包括杀别人与杀自己。...

圣严法师关于自杀的问答

问: 日本有年轻人透过自杀网站相约自杀,而台湾也有自...

死都不怕,还怕活着吗?

有个年轻人,近来很烦,常躲在酒吧里喝闷酒。一位调酒...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佛说施灯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舍...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五母同悲一子

昔日,有一个小孩,名叫沙弥罗,年七岁,喜好修学解脱...

【推荐】多少次我们与幸福擦肩而过

一位年轻人即将大学毕业。他一直渴望拥有一辆跑车。于...

愚妇诈死

从前有一位青年,娶了一位很美貌的妻子。这位青年对妻...

起死回生的咒语

在波罗奈城有一个德行超群、精通法咒的咒文师,他是全...

【佛教词典】住时有五种业

【住时有五种业】 p0663   瑜伽二十四卷二十页云:云...

【佛教词典】四圣

(名数)十界分凡圣时,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四界称四圣,...

以心的力量来化解与改善

曾经听闻一则故事:有二人去医院拿检查报告,原本,某...

如何正确修习大乘的空观

大乘止观的智慧,我们在这个地方作一个总结。大乘止观...

修净土法门带业往生

如来苦口婆心劝导众生,劝谏我们老实念佛,修净土法门...

慧律法师《禅》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三称) 诸位法师、诸位在家菩萨,...

感应道交有四种差别

感应道交跟我们众生的修学机感的情况,智者大师分成十...

痛苦是把双刃剑

众生的疾病都是来自于长久的、外在的和内在的不和谐。...

少欲知足,就少造了很多恶业

为什么佛告诉人,包括自己修行,要少欲知足?少欲知足...

佛源老和尚二三事

佛源老和尚二三事(一) 这段时间,我协助冯先生编修...

降伏自心的秘决

当今时代,无论是居士还是出家人,都能方便、及时地接...

慧律法师《佛教心理学》

诸位同学: 九月十七号郭士范同学要我来跟大家谈一谈...

世间的一切皆不可得

我们对这个死,时时刻刻都要放在头上,放在脑海里。有...

往生咒的来历与功德利益

往生咒全名《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一般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