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感应道交有四种差别

净界法师  2022/02/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感应道交有四种差别

感应道交跟我们众生的修学机感的情况,智者大师分成十类,我们简单说明一下。有四种差别。

第一类,显机显应。显机显应,智者大师解释,今生精勤修学,礼忏能感灵瑞。就是你这个根机今生是明显的现前,就你平常有在修行,你平常有在拜观世音菩萨,有在称念观世音菩萨,你配合礼忏你有很明显的感应。比方说慈云忏主,慈云忏主他学这个《天台教观》学得太过用心,结果就生病就吐血了。吐血以后他就拜忏,拜忏兼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后来有一天晚上了,他就梦到观世音菩萨现前,观世音菩萨用那个手,就伸到他嘴巴里面去,把他身体里面抓出一条虫,隔那么以后他身体就好起来了。所以你看他拜忏的感应很明显,那是什么呢?显机。他今生有明显的修学,所以他今生有明显的感应,这个显机显应。

第二个冥机显应。什么叫冥机呢?他今生没有明显修行,他是过去生有修行,这个根机是,今生的根机不明显,但是他的感应非常明显,今生能够见佛闻法,佛照其宿机,自往度之。这种人很幸运,你看他今生也没怎么念观世音菩萨,但是他一旦念起来,他感应特别明显,那你也不要羡慕,你也不能说他不公平,他过去生念过,你哪知道他过去生二三十年下死功夫,在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在礼拜观世音菩萨,所以他的这种情况叫冥机显应。

第三种是冥机冥应。他过去修学,今生未修,所以他是冥机。那冥应呢?他今生对观世音菩萨的感应,也是不见不闻,而密为法身所益。他前生修过观世音菩萨今生忘失了,忘失以后他就冥机,根机不现前了。那么感应呢?感应也不明显。但是,我们前面说过,闻名及见身,心念不空过,能灭诸有苦。他上一辈子所称念礼拜观世音菩萨的善根种子在,所以密,就是秘密,为观世音菩萨的法身所摄受。但是感应道交不明显,叫冥机冥应。

第四个是显机冥应。他今生的根机是显明的,他努力的修学,但是感应不明显,冥应。所以天台智者大师说,终日无感,终日无悔,一切低头举手福不虚弃。说他虽然没有感应,但他没关系,他能信心具足,修理观的人法法消归心性,终日无感但是终日无悔,他也不后悔,一切的低头举手礼拜供养,福不虚弃,这个福报积集起来,虽然不明显,但是善根不流失掉,这种人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叫显机冥应。

这四个情况,所有的他力门、果地教都适合,只要跟感应道交有关的。所以你看我们净土宗也是这样,你看有些人他造了一辈子的罪业,到晚年的时候,欸,他遇到阿弥陀佛法门,他称念阿弥陀佛的圣号,临终十念往生极乐世界了。有人念了一辈子佛号他没有往生。所以要从今生来看呢,这件事情就是有点不公平了。你看他平常那么放逸,临终十念就往生,有些人他从年轻开始念佛号,念了一辈子,临终也没有往生。

那是怎么回事呢?你忘了把他前的因缘加上去了,就是说,他今生念佛没往生,这叫显机冥应。那你前生没修,你今生才开始修的,那你说有些人,你看他造五逆十恶,他在过去生修了很多很多的佛号的善根,就差那么一点点,所以他临终十念加上去就刚好够了。

所以,他这整个善根种子,一定是要把今生跟前生加起来,就是形成了我们这句话,闻名及见身,心念不空过,能灭诸有苦。就是总而言之,诸位,不管你过去生也好,你今生也好,你任何一个对佛菩萨的礼拜、赞叹、供养,这个善根种子永远不会退失掉,它是论三世的,只是今生有没有表现。那就看你的总量来判断。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念佛有瑞相可以跟大家分享吗

问: 请教师父,如果是在殿堂里面念佛的时候,有闻到...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感应

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好喜乖离,更相斗讼,恼乱...

念佛诵经得菩萨慈护延寿

我从1992年夏季开始诵《地藏菩萨本愿经》,那时刚刚学...

怎样理解感应道交

问: 怎样理解感应道交? 大安法师答: 感应道交是净...

【推荐】老鼠托梦昭示邪淫之报

2005年前还没有对佛具备正信,直到2005五一期间,才体...

忏云法师《修药师法门的感应》

我在建筑大殿的时候,有一位居士,他对我说,叫我采用...

阿弥陀佛遍法界,只需临终念感通

你看世间上连一轮月亮都能千江有水千江现,更何况阿弥...

临终神识失控,如何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

问: 平时深信切愿,行持也坚持,但临终时四大分解,凡...

你一生中最后悔的是什么

比利时有一本杂志,把全国60岁以上的老人作为调查对象...

一位出家僧人写给父亲的信

尊敬的父亲大人慈鉴: 出家两年余未亲闻您的慈音,12月...

观此六尘如六大贼

六大贼者,即外六尘。菩萨摩诃萨观此六尘如六大贼。何...

无论粗细妄念,均须起灭随无而善护修

故无论粗细妄念,均须起灭随无而善护修。 妄念有粗有细...

【佛教词典】无想定

外道为了获得无想天的果报而修一种泯灭一切心想的禅定...

【佛教词典】担杖络囊戒具二持犯

亦名:杖络囊戒具二持犯 戒本疏·百众学法:“(众学篇...

大多数人其实并不在意你

有一句谚语说得好:20岁时的人,会顾虑旁人对自己的看...

居士如何护持正法

佛教是一个团体 佛教讲四众弟子,也讲七众弟子,范围是...

真正的善知识

佛陀时代,有两人为莫逆之交,视对方为良师益友,以知...

不小心踩死动物该怎么办

问: 请问师父,我走在路上无意踩到一只青蛙,不知是...

小人心行 现生折福折寿

儒家对这个就是四勿:非礼勿视、非礼勿闻、非礼勿动、...

从凡夫转变为圣人

五停心观中的因缘观,即观察一切法皆因缘生、因缘灭。...

按压明眼穴,舒缓眼睛疲劳

假如我们常常感到眼睛疲劳,但又不是睡眠的时间,这时...

居士经商不得贩卖刀网等伤生之具

居士经商,既无大劳,又极自由,正好依佛法行事。 在家...

焚烧除障草可去除鬼魅吗

问: 焚烧除障草真可以达到除去鬼魅的效果吗? 法藏法...

吾今此身,父母遗体也

【原文】 梦中忽忆二尊人病且亟,悲甚。既而曰:犹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