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陀度化五百梵志

2017/05/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陀度化五百梵志

(上)

古印度时,世尊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住在王舍城毗诃罗山的七叶树窟。当时城中有一位居士名散陀那,喜好游行参访,每天他都会出城到世尊之处请法。有一天,散陀那仰观日景,心想:“此刻不是前往见佛的时候,世尊此时应在静室入三昧正定,而比丘们也正在禅修;我还是到乌暂婆利梵志女林,等时候到了再前往顶礼、问讯世尊,及往诸比丘居所致敬问讯。”

梵志女林中有一梵志,名尼俱陀,与五百梵志子弟住于园林。这些梵志众聚于一处,高声议论国事、战斗、兵杖、大臣及庶民等事,或是议论车马游园等事,或是议论坐席、衣服、饮食、妇女之事,或议论山海龟鳖等事,整日尽是说些扰乱修道的闲话。

当尼俱陀梵志遥见散陀那走来,随即告知弟子们:“诸位!沙门瞿昙的弟子正往这里走来,他是白衣弟子中最为用功的一位,你们应保持静默。”于是,诸梵志各自默然不语。

散陀那来到梵志的园林,问讯后在一旁坐下,说道:“我师世尊常乐闲静,不喜愦闹;不似你们在人群中,高声大论,但说一些学道无益之言。”

尼俱陀梵志听了后问道:“沙门瞿昙难道不与人共相言论吗?那众人又如何知道他有大智慧?你的老师常喜欢在边地独处,就像瞎牛食草,偏逐其所见;瞿昙正是如此,偏好他独特的见解,喜住于无人之处;如果你的老师前来,我们将称他为瞎牛。他常说自己有大智慧,我用一句话便让他词穷,默然如龟藏缩,以为这样能自保无患,我仅射一箭,他便无处可躲逃。”

这时,世尊在静室以天耳听到梵志与散陀那居士的议论,随即离开七叶树窟,前往乌暂婆利梵志女林。梵志遥见世尊前来,告诉诸弟子:“瞿昙沙门来了,你们都保持静默。记住!切勿起身迎接、恭敬礼拜,也不用请他上坐,就另取一座给他;他坐定后,你们当问:‘沙门瞿昙!你一直以来是以什么方法教训弟子,使得安隐定,修清净梵行呢?’”当世尊渐渐走来,佛之功德力,使其心中的恶念自然消逝,尼俱陀梵志不自觉地起身,向前迎接世尊,说道:“善来,瞿昙沙门!好久不见,今天是什么因缘而来此地?请小坐片刻。”于是,世尊依梵志所请而坐。

这时,散陀那居士顶礼世尊后,坐在一旁。尼俱陀梵志向佛问讯,也坐在一旁说:“沙门瞿昙!一直以来,您是以何种法门教诲弟子,使他们身心安稳,修清净梵行呢?”世尊回答:“梵志!佛的法门既深且广,从过去到现在,我教诲弟子,使其身心安稳,净修梵行。”世尊又对梵志说:“即便是你的老师及你的弟子所行的道法,其中有净法与不净法,我都能详尽说明。”此时,梵志弟子们说道:“瞿昙沙门有大威势、大神力;人问瞿昙教义,他能依梵志道法开示正法教义。”这时,尼俱陀梵志禀白佛:“善哉!瞿昙!愿您分别详说。”佛告梵志:“仔细谛听!当为你们说明。”梵志答言:“愿乐欲闻!”

佛告诉梵志:“你们所行都是卑陋之法,裸形不着衣以手遮蔽、不受瓶缸之食、不受盘食、不受两壁中间食,不受二人中间食,不受两刀中间食,不受两盂中间食,不接受共同聚餐之食,不接受怀妊人家之食;见狗在门,你们则不接受其食;不接受多蝇人家之食;不接受邀请之食;如果人说先前已认识你们,你们则不接受彼人之食;你们不食鱼,不食肉,不饮酒,仅用同一器皿;一餐仅一咽,至七餐止;受人增添饭食,不过七次;或一日一食,或二日、三日、四日、五日、六日、七日一食;有时以果为食,或是以草为食,或食饭汁、麻米、稴稻,或食牛粪、鹿粪,或食树根、枝叶、果实,或食自然掉落之果。你们或披衣,或披蓑衣,或披树皮,或以草遮身,或以鹿皮为衣,或留头发,或披毛编物,或穿塳间衣;或长时间举着手臂,或不坐床席,或经常蹲着,或是剃发留髦须,或是卧于荆棘上,或是卧于果蓏上,或是裸形卧牛粪上;或一日三浴,或有一夜三浴,以无数苦行折磨身体。尼俱陀!你认为如此修行,可称为净法吗?”

梵志回答:“此法是净法,非不净法。”佛告梵志:“你称之为净法,我且于你所谓净法中说其垢秽之事。”梵志曰:“善哉!瞿昙!请尽管述说,我等乐于听闻。”佛告梵志:“修苦行之人,常自思量:‘我如此修苦行,应当得到供养及受人恭敬、礼赞。’有这种想法即是垢秽。那些苦行者,得到供养后,乐着而坚固不舍,不知远离爱染,不知出离生死,此即是垢秽;那些苦行者,远见有人来,即与人坐禅;若无人时,则随意坐卧,此亦是垢秽。 ”

“那些苦行者,听闻他人所说的真义,却不认同,是为垢秽。他人问以正法,苦行者却吝于回答,此为垢秽;若见有人供养沙门、婆罗门则诃责、阻止,此为垢秽;若见沙门、婆罗门食更生之物,苦行者就呵责,此为垢秽;苦行者若有不净之食,不肯布施予人;若有净食,又贪着自食。不见自己过失,不知出离生死,是为垢秽;苦行者自称自己行善,却毁谤他人,是为垢秽;苦行者有杀、盗、淫、两舌、恶口、妄言、绮语、贪取、嫉妒、邪见等十恶之颠倒法,是为垢秽。”

“苦行者懈怠、堕落,不习禅定,没有智慧,行为犹如禽兽,是为垢秽;苦行者贡高、憍慢、增上慢,是为垢秽;苦行者没有信义,亦不会反省,不持净戒,不能精勤接受他人训诲,常与恶人结为伴党为恶不止,是为垢秽;苦行者多怀瞋恨,奸巧虚伪,固执己见,议论他人长短,常怀邪见、常见与断见,这都是垢秽。你的看法如何?尼俱陀!这样的行者可以称之为净、不邪吗?”尼俱陀答:“的确是不净法,非是净法。”

典故摘自:《长阿含经·卷第八·(八)第二分散陀那经第四》

省思:

修行的目的是为调伏身心烦恼,达到究竟解脱。但若缺乏正知正见,事相上便会有种种愚昧的作为,尽管劳苦其身,却徒增烦恼,所作所为尽是凡夫习气,始终与道无涉。佛陀以正知见开导众生,令行者善分别何谓真正净法,依着真理的标的,努力行持、清净身口意,则人生步步皆是解脱,处处皆是光明。

(下)

佛言:“今当于你们所行的垢秽法中,进一步解说清净无垢秽法。”梵志言:“请您开示,我等乐意听闻!”佛言:“修苦行之人,心中不存有:‘我如此修苦行,应当得到供养及受人恭敬、礼赞。’是为苦行无垢法。那些苦行者得供养后,心不贪着,知道远离爱染,出离生死,此即是苦行无垢法。那些苦行者,将坐禅视为常法,无论有人或无人都是如此,此亦是苦行无垢法;那些苦行者听闻他人所说的真义,心生欢喜而印可,是为苦行无垢法;若遇到他人问以正法,能欢喜为其解说,是为苦行离垢法。”

“若见有人供养沙门、婆罗门则随喜赞叹而不诃责、阻止,是为苦行离垢法;若见沙门、婆罗门食更生之物,苦行者不予呵责,是为苦行离垢法;苦行者若有不净之食,心不吝惜;若有净食,心不贪爱、不染着,能见自己的过失,知道要出离生死,是为苦行离垢法;苦行者不自赞毁他,是为苦行离垢法;苦行者修十善法,不杀、不盗、不淫、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言、不绮语、不贪取、不嫉妒、不邪见,是为苦行离垢法。”

“苦行者不忘精勤用功,好习禅行,多修智慧,不会愚痴如兽,是为苦行离垢法;苦行者不贡高、憍慢、自大,是为苦行离垢法;苦行者常怀信义,能反省检讨,执持净戒,勤受训诲,常与善知识为伴,积极不断行善,是为苦行离垢法;能不怀瞋恨,言行不奸巧虚伪,不固执己见,不议论他人长短,不怀邪见、常见与断见,是为苦行离垢法。梵志!这样的苦行,可以称之为清净离垢法吗?”

梵志回答:“如是!您说的确实是清净离垢法。能做到您所说的,就是第一坚固行吗?”佛言:“还不是!此如树之表皮而已。”梵志言:“愿您详说树节!”佛告诉梵志:“你要仔细听!我现在为你解说。”梵志回答:“我等乐于听闻。”

佛说:“梵志!苦行者,自己不杀生,也不教唆他人杀生;自己不偷盗,也不教唆他人偷盗;自己不邪淫,也不教唆人邪淫;自己不妄语,也不教唆他人妄语。他以慈心遍满各方,广大无边,不与任何众生结怨;他的慈、悲、喜、舍四无量心遍满世间,若苦行者亦能如此,可名为树节。”

梵志又问佛:“愿您详说苦行坚固之义!”佛告诉梵志:“谛听!谛听!我当为你们解说。”“是的!世尊!我等乐于听闻。”佛言:“苦行者不仅自己不杀生,并教人不杀生;自己不偷盗,并教人不偷盗;自己不邪淫,并教人不邪淫;自己不妄语,并教人不妄语。他的慈心遍满各处,广大无边,不与众生结怨;他的悲、喜、舍心亦是如此。再者,苦行者能自知往昔无数劫事,一生、二生,乃至无数生,其间国土的成败、劫数的终始,皆尽见尽知;也知道自己曾生于哪些种姓、名字,知道自己过去生中的饮食、寿命与所受的苦乐,从何处转生于此,从此处转生于彼,能记得无数劫之事,这是苦行者修净法而得牢固不坏之果。”

梵志禀白佛陀:“如何才是第一坚固行?”佛言:“谛听!谛听!我当为你们解说。”“是的!世尊!我等乐于听闻。”佛言:“彼苦行者,自不杀生并教人不杀;自不偷盗亦教人不盗;自不邪淫亦教人不淫;自不妄语也教人不欺妄;能以慈心遍满各方,广大而无有边际,不与任何众生结怨;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遍满世间。彼苦行者,能自知往昔无数劫事,一生、二生、乃至无数生,其间国土的成败、劫数的终始,皆尽见尽知;并且知道自己曾生于哪些种姓、名字,往昔生中的饮食、寿命、所受的苦乐,从他处转生于此,从此处转生于彼,能忆念无数劫之事。他能以天眼净观一切众生之类,此处往生投于彼处,色身的好与坏,善、恶道之趣向,随其造作而堕于何处,都能尽见尽知。又知有众生身行不善,口行不善,意行不善,诽谤贤圣,信邪知见,因此身坏命终后,堕于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中。或有众生身口意行善,不诽谤贤圣,具足正见正行,其于身坏命终后,转生天道、人道中。这类行者天眼清净,观见众生随其造作而堕落何处,没有不知道的,这就是苦行第一胜。”

佛继续开示:“于此法中,还有更殊胜的法门,我常以此法化导诸声闻众,他们因此法得修梵行。”这时,五百梵志弟子个个大声言道:“今观世尊为最尊、最上,是吾师所不能及。”这时,散陀那居士对梵志说:“你不是说:‘瞿昙若来,我们将称其为瞎牛’,世尊现在到此,你为何没有照先前所说?而且又说:‘瞿昙若来,我只要以一句话就能让瞿昙词穷而默然,他将如龟藏六,以为此可自保无患;我只需射一箭,他将无处可逃。’此刻,你何不以‘一言’使如来词穷呢?”佛问梵志:“你回想看看,先前是否有这样说呢?”

梵志答:“的确有!”佛告诉梵志:“你难道未曾听闻先宿梵志说:诸佛、如来独处山林,乐于闲静处居,如同我现在之乐于闲居。佛所教法不同于你的方法,你乐于愦闹喧哗,整日谈无益之事。”梵志说:“我曾听闻过去诸佛乐于闲静,独处山林,如同今日世尊一样;您的教法不同于我法,我等的确乐于愦闹喧哗,整日尽说无益之事!”

佛告诉梵志:“你何不作是念:‘瞿昙沙门能说令人觉悟的真理。能调伏自己,亦能调伏他人;能使自己身心得止息,亦能使他人得止息;能自度至彼岸,亦能度他人至彼岸;能自得解脱,亦能使他人得解脱;能自得寂灭涅槃,亦能使他人得寂灭涅槃呢?’”当时的梵志随即从座位起身,顶礼佛足,自称己名说:“我是尼俱陀梵志!我是尼俱陀梵志!现在我要自归依,至诚顶礼世尊足。”

佛告诉梵志:“等一等!佛所说法能令你心开意解,此即是对我礼敬。”这时,尼俱陀梵志顶礼佛足后,在一旁坐下。佛告诉梵志:“你是否认为佛说法是为了利养?不要有此心念!若有利养,我全数布施给你。也不要以为佛是为了得到名誉、被人尊重、为人导首而说法,或为了有众多徒众而说法,不要有此心念!你的徒众还是属于你。佛所说法微妙第一,使听闻者消除种种不善念,增益善法。因此,佛为你们说法,也是希望你们消除不善之念,进而增长善法。”

佛又告诉梵志:“你是否认为佛将你归于不善、愚昧之类吗?切勿生此心念!你只要舍去种种不善行,我就会为你说善法、净法。”佛又说:“也不要认为佛将你摒除于善法类、清白类,勿生此心念!你只要愿意于善法、清净法中精勤修行,我就会为你说善法、净法,你即可去除不善行,增益善法。”

这时,五百梵志弟子皆端心正意聆听佛所说的义理。此时天魔波旬知道后心中念言:“此五百梵志弟子都端心正意聆听佛陀说法,我现在要去扰乱他们。”于是,恶魔用其魔力扰乱大众的心意。此时,世尊告诉散陀那居士:“此五百梵志子端心正意,听我说法,天魔波旬却来扰乱其心。我现在要回去,你可与我一同回去。”世尊即以右手接散陀那居士置于掌中,乘虚空而归。

散陀那居士、尼俱陀梵志及五百梵志弟子,听闻佛开示后,皆欢喜奉行。

典故摘自:《长阿含经·卷第八·(八)第二分散陀那经第四》

省思:

以正知正见、正确的因地心为前导之修行人,即能与离垢清净之法相应,进一步以慈悲喜舍四无量心自化化人,最终便得坚固不坏之胜果。佛陀以正知见循循善诱,令行者了达如何落实善法、清净之法,闻者心开意解,依之而行,定能增益修行,修道有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成佛以后也有三不能

永明寿禅师说:故知但遵教行者,依法不依人,无不证果...

【推荐】昼执火炬的人

佛经中有一则典故。佛世时有一位修行者,他觉得修行是...

既然诸法都空,为什么还要去度众生

有人问:既然般若系经典讲诸法的空性,毕竟空、无所有...

菩萨为何不应住色布施

【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 为什么讲忍辱,一...

地藏菩萨誓愿宏深,常居幽冥界救拔地狱众生

原文: 地藏菩萨,誓愿宏深。虽则久已证穷法性,而复不...

善导大师因机施教的故事

一、度化屠户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句话妇孺皆知,但多...

口说爱语可助我们摄化众生

善护口业,不出恶言,可令我们内心保持清净无染。口说...

到了极乐你可以选择留在那里,也可以回入娑婆度有情

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佛说盂兰盆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

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爱喝酒的年轻人

有一位年轻人很爱喝酒,经常喝得醉醺醺的,但是酒醒后...

四念处观

佛陀刚成道证果时,独自在优楼频螺聚落尼连河边的菩提...

何事最快乐

有四位新出家的比丘,相偕到一棵柰树下坐禅修定,这棵...

善待动物

曾经,有个猎手,逐鹿过寺前,问马祖老和尚:师傅,看...

【佛教词典】处非处

【处非处】 p1019 瑜伽五十七卷一页云:问:何等为处?...

【佛教词典】斫迦罗伐辣底

(术语)又作斫迦罗跋罗底,斫迦罗伐剌底。梵音Cakrav...

4种补钙的蔬菜

说到补钙,很多人想到的都是喝牛奶、骨头汤或是服用钙...

圣严法师《办公室的沟通智慧》

在纷乱的环境中,如何把心静下来?假使办公室里突然有...

常熬夜者应多吃胡萝卜

常熬夜会使身体的正常节律性发生紊乱,对视力、肠胃及...

卸除心防,从转化烦恼开始

现代房屋的铁窗与围墙愈筑愈高、愈做愈牢;人与人之间...

忙碌的在家人应如何修学佛法

问: 法师慈悲,请问对生活忙碌,想发心修行的在家人...

只要念佛仰凭佛力,这块业障大石头就解决了

首先看第一愿 国中无三恶道愿 :设我得佛,国有地狱、...

持戒的人有什么不同

什么是持戒呢?持戒就是一种警觉我们心念的功能,一种...

老祖父的碗

有一位大企业家,白手起家,胼手胝足开创了一片天地,...

诵经的重要意义

读诵大乘经典,这是我们净业三福的一个重要的科目。正...

皈依三宝让我们找到吉祥幸福的人生

我们为什么要皈依?佛,他完全觉悟了,他能觉悟我们,...

从心底至诚恳切念佛,才能感佛相应

我们修行要了生死、成佛道。首先我们要发长远心、精进...

人生最欠缺的是慈悲和智慧

我们现在生活所拥有的各种物质,可以说是前所未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