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乌鸦和孔雀的故事

宏海法师  2019/03/3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乌鸦和孔雀的故事

现在这个时代在佛经里边叫做末法时期,在末法时期有一个典型的状况,也就是说大家都不知道什么是佛法。甚至很多时候,也在到庙里边去拜佛上香,也在甚至家里边请的供了佛堂,很虔诚地祷告。

乃至说已经皈依了三宝,拜了师父,成了所谓的佛弟子了,但是他还不知道什么是佛法。这是我们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特别是佛也曾经说过,在这个时代邪师说法多如牛毛。那我们今天的这个主题就是说,既然有缘接触到佛教,走近了佛法,就一定要知道什么是佛法?释迦牟尼佛是何人?成佛是怎么回事儿?什么叫做了生脱死?这才是佛法的正道。

今天的这个故事就说起了有一次佛在禅坐中,他就用天耳听到了他的弟子们在议论,说当时印度,本来外道很兴盛,就是各种各样的学说,修道者的这种宗教体验,特别多。那么释迦牟尼佛没有出世的时候,那些外道也很流行也很吃香,甚至有很多的信徒去供养他们。但是自从佛出世以后,很多人就转来皈依佛,来学修佛法求得真正的真理了。这个他们很赞叹,就说觉得释迦牟尼佛出世以来,就跟太阳出来一样,没有太阳月亮的时候,小小的萤火虫它也会发光,但是太阳月亮一出来呢,它们的光就完全看不到了。那佛陀见到这样的情形就给他们讲了一个,乌鸦和孔雀的故事。

说在很早以前的一世中,有一个国度叫做大幻国,大幻国有一个人就带了三只乌鸦,到另外的一个波遮梨国度去。波遮梨国人从来没有见过乌鸦,他就看到这只乌鸦就是大家都觉得很新奇,它长的样子,它发出的叫声,甚至很多人来给它喂食,乃至把它作为这样的一个祭拜,图腾,供养起来了,每天供养不断。

大家都来围着它来一睹究竟,说有一种乌鸦这样的鸟要去看一看。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是成千上万的乌鸦知道这个消息后,全部涌向了这个波遮梨城,就把这个波遮梨城给遮得一片乌黑。越来越多,但是大家还依然觉得说应该供养乌鸦。

直到有一天,这个国度里面又来了三只孔雀,那大家知道,孔雀的身姿非常的优美,羽毛特别的靓丽,乌鸦一跟孔雀一比就完全不能看。那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又全部把目光投向了孔雀,说原来这才是真正的最美丽的鸟。那么那些成千上万的乌鸦由于失去了供养就四处散掉了,这个波遮梨国才真正拥有了曾经的宁静。

这个释迦牟尼佛所讲的故事就是教导我们啊,大家要学修佛法,一定要有正知正见。你比如说皈依三宝,什么是佛?何为正法?应该如何随僧学修?我们现在很多时候都是在外面绕的比较多。当然佛教的载体呀,文化呀,这个各种各样的艺术领域的呈现呀,那是面面俱到的。

那么我们的关注点往往是越在这个外围的花边,就很可能越走不进真正佛法的核心地带。我们常讲到的正法久住的正,就是指的真正的佛法。所以借今天的这个因缘,也祝愿大家,都能够走入这个八证道,生起正见,有正确的思维,跟佛法中道来正确地来相应。这样的话就如同城里边的人一样,不被乌鸦遮住了目光,真正见到孔雀的漂亮。

好,南无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如何契入佛经和祖师的著作

问: 由于弟子根机陋劣,且语文程度也不好,对于义理深...

在「不幸」之中获得觉悟的机会

在一个父母离异、舅舅痴傻、爷爷病痛大半生、奶奶跳楼...

学佛的好处与利益

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信徒多达十余亿,而其教义...

模仿佛陀的行为,就可以成佛吗

有人问我,师父说每天的24小时里有20个小时是在学习、...

北宋宰相张商英的学佛奇缘

张商英是一位宰相,他信佛的经历有点奇特。他原来对佛...

修学佛法需要经过的四个阶段

一个人修行佛法的过程,大概都需要经过四个阶段,我们...

各国学者说佛教

二十世纪的英国史学家韦尔思说:佛教的教义,由今研究...

学佛的秘诀在于诚与敬

有人问印光大师学佛的秘诀。印光大师则回答:学佛的秘...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

阿弥陀经要解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

佛说八大人觉经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

【注音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时时存着一颗善良与慈悲的心

早斋时,僧值师表堂说:最近一段时间,有一男子在寺院...

佛经里的空城计

从前有个小国家,资源丰富,人口也不多,人民的生活很...

若能成就此法,于其中获益良多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天对比丘们开...

慈心龙王消伏怨害

菩萨在久远劫前的过去生,曾因为瞋心的缘故而堕为龙身...

【佛教词典】陈那(Dignaga 约5~6世纪)

Chenna   古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论师,佛教新因明的...

【佛教词典】雁堂

又称雁宇。原指印度古代毗舍离国之林中,为佛陀而建造...

竭诚受持《法华经》得感应

《竭诚方获实益论》中的再一则,讲到受持《法华经》。...

【推荐】德行不够,德不配位

古人说有德配位,也说德不配位。 我们说一个人:别人坐...

拓开心量

能够包容别人,别人就能包容我;能够帮助别人,别人就...

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一失人身,万劫不复,此语谁不知之?知之而漫不加意,...

相信了佛的话,就省去开悟见道的难关

阿弥陀佛因地为什么要发愿建立一个超胜十方诸佛的净土...

儒家眼中的孝道文化

孝顺父母,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从佛家的观点来说,孝顺...

念佛行人应当吃长素

《梵网经菩萨戒》云:夫食肉者,断大慈悲佛性种子,一...

怕死之心与阿弥陀佛大愿相悖

千万不可怀疑,怀疑即是自误,其祸非小。况离此苦世界...

不管发生什么事,莫向外求

整个一心三观有三个重点:第一个,内观,就是安住清净...

圣严法师:没有自我私心的贪

今天我接受新闻的采访,记者问我:「人的贪心从那里来...

诵经时需要思维内容吗

问: 弟子每天在家作早课,其中一个项目就是背诵经文《...

净土宗十三代祖师

宋代的志磐法师在《佛祖统记》中,除专叙天台宗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