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心常耽五欲,迷荒不能觉

2019/06/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心常耽五欲,迷荒不能觉

一位国王,为了抵御邻国侵扰,而训练一批精锐的良马,邻国自知不敌良马而退散。

国王便想:“当初饲养良马,是为了退怯敌军,现在目的达到了,这批良马已无用武之地,应该物尽其用,挪给其他人做更有效的运用。”

于是国王便下令,将这群良马发配给需要的人。几年来,这批良马都只用于推磨谷物。后来,邻国又来侵扰,当国王下令号召良马来作战时,这批良马因多年来习于推磨,不管再如何鞭策,都只会原地旋转打绕,怎样也不肯再前进。

众生也是如此,想得到解脱,就必须从根本的心念下手,能不贪着五欲,才有解脱的可能。心若耽溺于五欲之乐,遇生死无常大军来袭时,就会被五欲牵绊,无法出离生死轮回,进趣解脱乐果。

即说偈言:

“智慧宜调心,勿令着五欲,

本不调心故,临终生爱恋。

心既不调顺,云何得寂静?

心常耽五欲,迷荒不能觉,

心既不调顺,云何得寂静?

心常耽五欲,迷荒不能觉,

如马不习战,对敌而旋行。”

典故摘自:《大庄严论经·卷15(八六)》

省思:

佛陀是调御丈夫,以良马喻心,劝化世人,智慧从调心中求。从心念下手,平时就要觉察、返照,截断五欲轮回之因。心若耽著于五欲之乐,就像精锐的良马,会被五欲推磨所囚系,恒于生死轮回当中盘旋,永无出离之期。但心若能时时提起觉性,坚住正念以降伏五欲之乐,就如训练有素的良马,随时随处都能精进勇锐、不畏前境、破灭魔军,成就菩提解脱之道。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不属自己的东西丝毫不可强求

作为一个学佛的人,应该知道我们所居住的娑婆世界,因...

念佛人为什么要修习出离心

我们先谈一谈念佛的人为什么要修习出离心,如果不修习...

「上根人」看电视,「下根人」进禅堂

修行,最主要一个根本的东西就是要有信心、要有道心。...

娑婆活计轻一分,生西方便有一分稳当

蕅益大师的时代是在明末清初,他是我们莲宗的九祖,也...

学佛就是要出离苦恼

现在常有很多人来找师父开示,我问开示什么?他说他要...

才华一不小心就会害死修行人

有时候前途的有无,牵涉到个人才华的高低。因此才华一...

迷之则生死始,悟之则轮回息

从上古人出家,本为生死大事。即佛祖出世,亦特为开示...

不是法门有问题,是操作的心有问题

这个地方我们分成两块来说明:第一个,先讲什么是佛陀...

作福不嫌多,但用于解脱正道

有一次,佛陀来到憍萨罗国首都舍卫城游化,住在城南郊...

一则禅宗公案的启示

儿子大学毕业,在一家台资公司找到了工作。当他第一次...

舍利弗降伏六师外道

须达长者因访友人至王舍城,因此得以见佛,听佛解说四...

勿贪非分之物

过分的贪欲,是很多人不快乐的根源。 没车子时候,想...

【佛教词典】不修外道

古代印度外道之一。系外道六师中之删阇夜毗罗胝子所立...

【佛教词典】四分家

指唯识家。在唯识教理中,对于心之认识作用立相分、见...

修白骨观的三个阶段

白骨观即观想人的身体成为白骨的修法。贪欲炽盛的众生...

一切忏法,念佛最胜

我们造作的无量无边的恶业要忏除,靠其他的忏法,效果...

感化的教育

有一位安养比丘尼,住在一座寺院,平常待人慈悲,对人...

念佛号时是否还需要观想

问: 念佛号,是否需要观想?还是只需自念自听? 大安...

雍正皇帝与佛教

雍正皇帝与佛教 雍正自幼喜读佛典,广交僧衲,深通佛理...

真正的高手是躲在墙角的,因为正好修行

佛陀在楞严经中跟末法众生说:假设修行人不断大妄语,...

太虚大师《佛七开示录》

第一日、大师开示云:念佛七以弥陀经中有:闻说阿弥陀...

积累功德福报的十件善事

一、戒杀放生: 皈依佛法的人,要有慈悲之心。不能戒...

佛门中的「八大菩萨」

八大菩萨有哪些来历? 八大菩萨是佛经中记载辅助释迦牟...

但念无常,活在当下

在这娑婆世界永远幸福快乐地生活,那只能是在童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