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摄诸根得离苦

2011/05/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过去,佛陀曾在波罗奈国的鹿野苑弘法。一日,佛陀于入城托钵的途中,在祠庙边遇到一位内心起了贪念的比丘,佛陀告诉他:‘比丘!你种下的苦子极为鄙秽。所谓诸根恶漏,有漏汁处,必有蝇集。’比丘一听,明白佛陀已识其心念,于是升起敬畏之心,赶紧匆忙离去。

佛陀回到鹿野园苑后,告诉比丘们今天所遇到的事。此时,一位比丘恭敬合掌请示佛陀:‘世尊,何为种苦子?什么是鄙秽、恶漏?什么又是蝇集?’佛陀开示说:‘心中种种嗔恚嫌害,即为苦因。这些苦就如同种子,种下后将来必会招感种种苦果。再者,放纵自心、贪着五欲,则为卑鄙污秽之行。如果不知改正自心,进而违犯戒律规矩,放纵自己的言行举止,即名恶漏。一旦六根长养了这些恶习,没有惭耻之心,不知悔改,恶习就会如汁液招感苍蝇般,招感更多烦恼,此即蝇集。’接着,佛陀为大众说了一首偈语:

‘若有不摄诸根者,增长欲爱种苦子,

 作诸鄙秽常流出,亲近欲觉恼害觉。

 若在聚落空闲处,心终无有暂乐时,

 若于己身修正定,修集诸通得三明。

 彼得快乐安隐眠,能灭觉蝇使无余,

 能修得行住健处,履行圣迹到善方。

 得正智迹终不还,入于涅槃寂灭乐。’

比丘们听完佛陀开示,欢喜奉行。

典故摘自《别译杂阿含经·卷一》

省思

‘佛者,觉也。’学佛,即是学习佛陀清净的身口意。如能从言行中反观自照,藉由持守戒律,以摄诸根,散乱之心即能消止。如此以善摄恶,广植诸善根,累积善法资粮,终能净心、明心,回复本具的清净心,作生命的真主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求生西方后为何要发愿到娑婆度众生

问: 请问法师我们一心祈求生西方,但是为何又发愿要...

多欲为苦,生死疲劳

《八大人觉经》上有句话说: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为什...

此间犹如火宅,赶紧移民极乐

信愿持名的愿就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 《阿弥陀经》中...

八种世间法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出跃经》...

因为我们的愚痴,过去已经付出了惨痛代价

委骸回视积如山,别泪翻成四海澜。 世界到头终有坏,人...

如何做到无欲无求

1、从世间法来说 要做到无欲 在世间法上,所谓的无欲,...

世间上有五件事无法避免与脱离

一天,佛陀带领弟子们入舍卫城托钵,途中看到一名梵志...

念佛吃素转恶业大苦为小苦

汝何不明道理,一至于此。目疾发生,不知忏悔宿生此生...

【推荐】杀生为何短命,布施为何有福,这些都从哪里来

我讲一个小故事,把十行作总结,故事出自于坐花志果:...

念阿弥陀佛而成就的古月禅师

佛教里面佛法是心法,你心能体会到的话,一切法都在运...

沟通和态度必不可缺

一位还不到退休年纪的资深医生,因为医术非常高明,吸...

要画成垃圾,或是无价宝

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老师规定要画一幅图,...

【佛教词典】杨仁山

【杨仁山】 清季末年,中国佛教复兴的关键人物,也是唯...

【佛教词典】迦叶摩腾

(人名)Kā?yapamāta?ga,又作摄摩腾,竺摄摩腾。无...

两座寺庙山泉干枯,念观音菩萨泉水突然涌出

福建莆田广化寺有一个附属的小寺,名叫元龟寺,地址在...

追求心灵的富足

生命最大的满足就是心灵的富足,人的任何追求都应该以...

地藏菩萨的威神力不可思议

地藏菩萨的威神力、神通力、智慧力都是不可思议。特别...

世间上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

世间上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是黄金?是钻石?当战争...

宿世业报

舍卫国有一个近二百岁的贫穷老翁,听说佛陀能够知道现...

珍珠的精神

在夏威夷的夜间市场,有一些卖活珍珠的摊子。摊子上摆...

业因为何会增长广大

问: 业因为何会增长广大? 大安法师答: 业因就是你...

平生四辱成就曾国藩

曾国藩曾在给弟弟曾国荃的一封家书中特别谈到了自己一...

净土法门为诸法之归宿

原文: 净土法门,为诸法之归宿。犹如大海,尽世间所有...

念佛法门要注意些什么

问: 佛法的重点在哪里?念佛法门要注意什么问题?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