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摄诸根得离苦

2011/05/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过去,佛陀曾在波罗奈国的鹿野苑弘法。一日,佛陀于入城托钵的途中,在祠庙边遇到一位内心起了贪念的比丘,佛陀告诉他:‘比丘!你种下的苦子极为鄙秽。所谓诸根恶漏,有漏汁处,必有蝇集。’比丘一听,明白佛陀已识其心念,于是升起敬畏之心,赶紧匆忙离去。

佛陀回到鹿野园苑后,告诉比丘们今天所遇到的事。此时,一位比丘恭敬合掌请示佛陀:‘世尊,何为种苦子?什么是鄙秽、恶漏?什么又是蝇集?’佛陀开示说:‘心中种种嗔恚嫌害,即为苦因。这些苦就如同种子,种下后将来必会招感种种苦果。再者,放纵自心、贪着五欲,则为卑鄙污秽之行。如果不知改正自心,进而违犯戒律规矩,放纵自己的言行举止,即名恶漏。一旦六根长养了这些恶习,没有惭耻之心,不知悔改,恶习就会如汁液招感苍蝇般,招感更多烦恼,此即蝇集。’接着,佛陀为大众说了一首偈语:

‘若有不摄诸根者,增长欲爱种苦子,

 作诸鄙秽常流出,亲近欲觉恼害觉。

 若在聚落空闲处,心终无有暂乐时,

 若于己身修正定,修集诸通得三明。

 彼得快乐安隐眠,能灭觉蝇使无余,

 能修得行住健处,履行圣迹到善方。

 得正智迹终不还,入于涅槃寂灭乐。’

比丘们听完佛陀开示,欢喜奉行。

典故摘自《别译杂阿含经·卷一》

省思

‘佛者,觉也。’学佛,即是学习佛陀清净的身口意。如能从言行中反观自照,藉由持守戒律,以摄诸根,散乱之心即能消止。如此以善摄恶,广植诸善根,累积善法资粮,终能净心、明心,回复本具的清净心,作生命的真主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跳出轮回的苦

在这个三界轮回,最好的是天,再么人,再么阿修罗,阿...

生活原本没有痛苦

法国记录片《微观世界》中有这样一个场景: 一只屎壳...

清净乞食住

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度众。一日清晨,舍...

如果有功夫的话,哪还有个情色动

这用功,昏沉大的人,话头不得力,是没有用力参,没有...

印光大师:对治色欲的方法

【原文】 色欲一事,乃举世人之通病。不特中下之人,...

所有的身心世界都是无常变化的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诸行无常。这是无常概念的建立。 一...

怎样让抑郁症患者走出困境

问: 法师您好!弟子三十多岁的儿子由于工作及家庭矛...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想到这末世还有阿罗汉,我才不会孤独

前些天,我领着一个小朋友参访一座古寺,古寺历史厚重...

倚老卖老的人容易栽跟头

小男孩问爸爸:是不是做父亲的总比做儿子的知道得多?...

禅的妙用

仙崖禅师外出弘法,路上,遇到一对夫妇吵架。 妻子:...

去除心中的黑暗

阿那律尊者在过去生中为长者子,正值燃灯佛住世,听闻...

【佛教词典】修证不二

修行与证果不异之谓。表示禅家证果之后尚修坐禅而无碍...

【佛教词典】八识体一

(杂语)对八识体别而言。谓诸八识之体性,悉为同一也...

一念佛名,能净身口意三业

念佛一法,切切不可看轻,乃是最简单、最圆妙之无上法...

一生中不必计较的20件事

1、吃亏:吃亏是福。 并非所有的便宜都值得庆幸,并非...

善用心者,困苦艰难皆为解脱之本

人生世间,祸福互相倚伏。唯视当人之用心何如耳。 善用...

慎勿于此十种对境犯淫

【原文】 闺秀岂容玷辱。一生名节攸关。六亲体面没遮栏...

【推荐】透过佛法的熏习,加强我们的能量

今天是我们中国除夕的前一天,也就是说我们即将面临一...

吃水果也有大学问

入秋后,一批又一批秋季水果源源不绝地推上市面,而且...

犯盗戒要有六种因缘

构成一个盗戒,要有六种因缘。前面根据《瑜伽师地论》...

印祖对青少年的教诲

人之一生成败,皆在年幼时栽培与因循所致。汝已成童,...

凡眼不识文殊

有一个名叫迦罗越的人,一心一意想见文殊菩萨,却总无...

知命认命,是改命的前提

佛教的思想是因缘观,先知命而后认命。很多人一学佛就...

少说与多说

少说抱怨的话,多说宽容的话,抱怨带来记恨,宽容乃是...

妙莲老和尚念佛亲见的不思议境界

1997年,我和一诚老和尚等八个师父到台湾去传戒,妙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