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天台三止三观

2024/08/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天台三止三观

止观定义

止者梵语奢摩他,观者梵语毗钵舍那。此奢摩他和毗钵舍那这两种梵语,又译为定慧、寂照、明静、等义。

止者停止之义,停止于谛理不动也。此就能止而得名。又止息之义,止息妄念也。此就所观而得名。

观者观达之义,观智通达,契会真如也。此就能观而得名。又贯穿之义,智慧之利用,穿凿烦恼而殄灭之也。

若就所修之方便而言。则止属于空门,真如门,缘无为之真如而远离诸相也。观者属于有门,生灭门,缘有为之事相而发达智解也。

若就所修之次第而言,则止在前,先伏烦恼,观在后,断烦恼,正证真如。盖止伏妄念,譬如磨镜。磨已,则镜体离诸垢(是断惑),能现万像(是证理),是即观也。若真止真观必为不二,以法性寂然是止,法性常照是观也。然则真观必寂然,故观即止,真止必明净,故止即观也。

以下再引诸经论解释止观义以助理解:

《维摩诘经》:“系心于缘谓之止,分别深达谓之观。”

《起信论》:“止谓止一切境界散乱相,观谓观分别因缘生灭相。”

《大乘义章》:“止者守心住缘,离于散动名止。止心不乱故復名定,观者于法推求简择名观,观达称慧。”

《注维摩经》曰:‘什曰:始观等系心一处名为止。静极则明,明即慧为观也。’同五曰:‘肇曰:系心于缘谓之止,分别深达谓之观。’

《止观三》曰:‘息义者,诸恶觉观,妄念思想,寂然休息。(中略)是就所破得名是止。息义停义者,缘心谛理,系念现前,停止不动。(中略)此就能止得名,即是停止义。观穿义者,智慧利用,穿灭烦恼。(中略)此就所破得名,立观穿观也。观达义者,观智通达,契会真如。(中略)是就能观得名,立观达观。’  同一曰:‘法性寂然名止,寂而常照名观。’又曰:‘无明即明,不复流动,故名为止。朗然大净,呼之为观。’同二曰:‘观如灯,止如密室。’

《起信论》曰:‘止谓止一切境界相,随顺奢摩他观义故,观谓分别因缘生灭相,随顺毗钵舍那观义故。’同义记下末曰:‘奢摩他此翻云止,但就方便存此方语约正止存梵言也。毗钵舍那亦如是也。以双现前时正名止观故。’

《止观辅行一》曰:‘中道即法界,法界即止观。止观不二,境智冥一。’

《小止观》曰:‘若夫泥洹之法,入乃多途。论其急要,不出止观二法。所以然者,止乃伏结之初门,观是断结之正要,止则爱养心识之善资。观则策发神解之妙术,止是禅定胜因。观是智慧之由藉,若人成就定慧二法。斯乃自利利人法皆具足。’《止观一》曰:‘止观明静,前代未闻。’

《同辅行》曰:‘止观静,观体明也。’又曰:‘此之止观,天台智者说己心中所行法门。’

《大乘义章十》曰:‘止者外国名奢摩他,此翻名止,守心住缘,离于散动故为止。止心不乱,故复名定。观者外国名毗婆舍那,此翻名观。于法推求简择名观,观达称慧。’

三止三观

天台宗止有二类:方便三止和真实三止

方便三止分三:

一:系缘守境止:《童蒙止观》解释曰:“系心鼻端脐问等处,令心不散。经云:“系心不放逸亦如猿著锁。“(即是把心专注在鼻端、脐间等处,或身外的一物,或专念佛号、专持一咒、观想佛相好等令心不散乱,使心念不起。)

二:制心止:《童蒙止观》解释曰“所谓随心所起,即便制之,不令驰散。故经云:‘此五根者,心为其主,是故汝等当好止心。”

三:体真止:《童蒙止观》解释曰“所谓随心所念一切诸法,悉知从因缘生,无有自性,则心不取,若心不取,则妄念心息,故名为止。”

真实三止分三:

一:体真止:全以空为体,因诸法由因缘而生,因缘假和合之法体为性空,止息一切之攀缘妄想证空理,谓之体真,空即真也。是对于空观之止也。

二:方便随缘止:菩萨知空非空,而能停止于诸法幻化的理上,分别种种法药,认识种种惑病,对症下药,教化利益众生,是名方便随缘止。即知空非空,谓之方便。分别药病,随缘历境,利益众生,名随缘。安住停止在诸法幻化的假谛之理而不动,名止。是对假观之止。

三:息二边分别止:第一止(体真止)偏于真,第二止(方便随缘止)偏于俗,俱不会于中道,今知真非真,则空边寂静。知俗非俗,则有边寂然。即息真俗之二边,而止于中谛者。是对于中观之止也。

已上三止,如果是前后次第的修证,是为别教三止。如果能做到三止即一止,一止即三止,三止和一止相即不二,是为圆教的三止。

二者观

观分四:藏教析空观、通教体空观、别教次第三观、圆教一心三观。

藏教析空观:谓分析诸法以入于空之观法。是“体空观”之对称。具体的称为析色入空观。又称析假入空观、析法入空观,或称析法观、生灭观、拙度观。

又《摩诃止观》卷三(下)云 “小者小乘也,智慧力弱,但堪修析法止观,析于色心。”即分析人乃由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要素所构成,分析色法至极微(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或分析心至一念(六十刹那),而依此分析之结果,观人、法二空之理,是为小乘之观法。

通教体空观:为‘析空观’之对称。全称体色入空观、体假入空观、体法入空观、体法观。系指不待析破色、心诸法,而直接体达‘因缘所生法,当体即空’之观法。

此体空观为四教中通教菩萨所修观空之法,而以析空观为藏教之观法。又将体空观与析空观作一比较,谓两者皆属于从假入空观,亦同样能破界内之见、思二惑;然其观法则有巧、拙之别,乃以体空观为巧度观,以析空观为拙度观。

别教次第三观:是指先修空观(从假入空):空观能破见思惑,得一切智,证真谛理。次修假观(从空入假):假观能破尘沙惑,得道种智,而知假谛恒沙法门。后修中观(双离空假,入中道第一义观):中观能破无明惑,得一切种智,而证中道法。所以别教三观是次第而修证的。

圆教一心三观:又称圆融三观、不可思议三观、不次第三观。一心,即能观之心;三观,即空、假、中三谛。知‘一念之心’乃不可得、不可说,而于一心中圆修空、假、中三谛者,即称一心三观。此为圆教之观法,系不经次第而圆融者。为利根菩萨所修习之法。

《摩诃止观》卷五上载:“若一法一切法,即是因缘所生法,是为假名假观;若一切法即一法,此法即是空,是为空观;若非一非一切者,即是中道观。一空一切空,无假、中而不空,是为总空观;一假一切假,无空、中而不假,是为总假观;一中一切中,无空、假而不中,是为总中观,”此即中论所说不可思议之一心三观。其中,所谓一法一切法,指真如随缘形成一切现象,皆不实在,故为假,观此则称假观;一切法即一法,指一切现象皆真如显现,无独立之实体,故为空,观此则称空观;一切现象非一非一切,同时具有上述两种性质,此为中道,观此则称中道观。如作空观,则假、中亦空,以三观悉能荡相破着之故。如作假观,则空、中亦假,以三观皆有立法之义故。如作中观,则空、假亦中,以三观之当处为绝对之故。以此观于空、假、中三谛之任何一谛,而三谛无不圆具,故称一心三观。然此不思议法,甚深微妙,其观慧门,难解难入,故为圆教利根菩萨所修习者。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迷乱由主,悟则必胜

佛陀说,我们修止观的人就像热汤一样,魔王冤亲债主活...

略说天台宗的十乘观法

十乘观法是天台宗智者大师总结的十种观行法门,总结非...

蕅益大师:止观十二事箴

法无去来。妄情徒挠。了行非行。大拙至巧。(行) 中立...

天台八教丨别教

别教是化法四教中的第三教,主要的教化对象是三界外的...

天台止观二十五前方便

天台宗将止观(定慧)的修行分为方便与正修两种。方便...

天台宗对观音信仰的历史贡献

中国佛教天台宗对观音信仰在中国汉传佛教领域的普及与...

一句念佛是谁,戒定慧三学兼备

十一月初十开示(四七第四日) 三学兼修,一参具备。三...

念佛也具足止观

【当念佛时,不可有别想,无有别想,即是止。当念佛时...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佛门中的「八大菩萨」

八大菩萨有哪些来历? 八大菩萨是佛经中记载辅助释迦牟...

普贤菩萨名字的由来

普贤菩萨,梵音名号Samantabhadra或Vishvabhadra。音...

出家的资格和条件

有网友问到出家有什么条件和要求,今据律藏《四分律行...

蒙山施食仪白话解释

蒙山,在四川省雅州府名山县。这座山的前面,有一个最...

【佛教词典】无余依地

【无余依地】 p1069 瑜伽五十卷二十三页云:如是已说有...

【佛教词典】硬剥剥地

(杂语)形容物之坚。见碧岩五十九则着语。...

金光明沙、咒轮、往生被超度亡人的方法

金光明沙 金光明沙系根据密部,持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

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无上的密咒

现在在家居士,你别看他愚夫、愚妇、老太太,他们真正...

星云大师《要利用零碎的时间》

我十二岁出家之后,就进入佛学院念书。我的同学都是高...

星云大师《心病还须心药医》

各位护法居士: 刚才承蒙莲社住持煮云法师介绍,实在...

宏海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一讲) 好,各位有缘,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

高慢心的过失

高慢心的活动,一般来说,它不太可能出现在初学者,因...

亲近贤人之要

昔日,佛在摩竭陀国王舍城弘化,与侍者阿难在路行走。...

闲居之地是非多,如何才能不畏人间舆论

闲居之地, 指视昭然, 吾虽掩之甚密, 文之甚巧, 而...

【推荐】倓虚老和尚出家前感言

现在我下面已有一个姑娘已出门了,五个男孩,大的才十...

起死回生的咒语

在波罗奈城有一个德行超群、精通法咒的咒文师,他是全...

如何处理家庭里面的烦恼

问: 请问师父为什么我们在外面的烦恼倒是好处理,但...

无益于世,此不名为勤劳

语云一勤天下无难事,又说勤有功,戏无益;西谚也谓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