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神通

2010/08/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讲到神通。大家就会联想到飞天钻地、七十二变的孙悟空。其实神通并非佛教的专利,因为只要有禅定功夫,那怕是邪魔外道,都会有神通的。佛家讲的神通有六种: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宿命通、他心通和漏尽通,其它外道则只有前五种(没有漏尽通,只有佛家证果圣人才有漏尽通)。

所谓六种神通为:

(一) 天眼:能知道未来及现在的远处和微细处。

(二) 天耳:能听到很遥远的声音。 

(三) 神足:能够飞行自在,来无影,去无踪。 

(四) 宿命:能知道过去世和未来世。 

(五) 他心:可以知道人的心在想什么。 

(六) 漏尽:断烦恼,证果位(阿罗汉或菩萨)。

在三种情况下,才有神通:(一)修持:通过修禅定功夫,如修道者;(二)咒力:借用咒力或以咒力谴使鬼神,如巫师;(三)报得:因为果报而得,但他们的神通很有限,如鬼神、天人或魔等。至于乩童(问米),是让鬼神依附在他的神经官能或耳根,以达到未卜先知的效果,其实只是附载式的神通,或传话式的神通。当我们遇到问题时,这虽然可以多少让我们知道一些前因后果(不一定对的),但还是无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除非通过行善、修正自我的行为等。魔术又是怎么一回事呢?魔术并非神通,其实只是一种障眼法,它用快、精、准的技法和在你看不到的空间作变化。魔术界有一个定律,就是魔术师不可以揭发其他魔术师的魔术。

靠修持而得的神通,会因定力减退或破戒而消失。如念咒者犯禁忌或鬼神远离,神通也一样无效。至于报得的神通则是不会消失的。在《阿含经》里有一则故事记载,有一位被逐出僧团的比丘,在一晚遇到一位不得势的鬼。所谓臭味相投,他们互相合作欺诈百姓,以便获取供养和名利。每晚,鬼会用它的神力把这比丘扶着,让他高空飞行(因为人们看不到鬼,所以以为这比丘有神通,可以飞行自在,一定是得道高僧)。从此供养的人越来越多,名气越来越响。有一晚,当鬼扶着比丘在飞行时,刚好四大天王出巡,司查人间善恶,鬼看到了吓倒,即刻逃跑,可怜的比丘在没有鬼的扶持下,立刻摔死在地上。《阿含经》里还有一则故事,说有一位有五神通的仙人,因为迷恋五欲(财、色、名、食、睡)而退失定力,失去神通,无法飞行。

神通不是我们学佛的目标,因为它不能违背因果(如用神通去救一个因业报将遇车祸的人,是没有可能的),也对我们的生死没有帮助的(即所谓“神通敌不过业力”)。所以在佛陀时代,佛陀不准许弟子们乱用神通。神通第一的目犍连是死于外道的乱石之下,但他知晓因果,从容以对。在中国佛教历史里,当某某大德显现神通后,他都会选择离开世间,或装疯颠,如金山活佛,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当然也是有例外的。

记得在广钦老和尚的问答录里,有这么一段有耐人趣味的谈话。有一个弟子问广钦老和尚说:师父,听说您有神通,没有的话,为什么您会先知道好多东西?到底您是否有神通?广钦老和尚答:我有吃就 有通(其实是指大小便通)。近代的虚云老和尚的传奇故事里,也有关于神通的介绍。有一天,虚云老和尚忽然看到小沙弥在水沟边露天小便(其实是隔一个墙壁),过后,虚云老和尚把小沙弥叫来问话;小沙弥觉得奇怪,因为他是确定没有人才在那里小便,不过只好认错。这件事过后,虚云老和尚才知道自己已经有了天眼通,他有神通的消息不小心给小沙弥发觉和走漏了。

至于魔通,在我们的天上有二十八重天里的第六天,叫他化自在天,就是欲界(天上分有欲界,色界和无色界)的第六天,里头有天主(波旬魔王),专门破坏人间清净的修行者。在《维摩诘经》里有这么一则故事,有一晚,持地菩萨在静坐,忽然,魔王变现的帝释,即忉利天王,与万采女出现在面前,欲将此采女供菩萨差遣,服侍左右,以便影响他的修行。此时维摩诘居士及时出现,拆穿魔王的身份。这是关于魔王扰乱修行者的一则记载。

其实在邪 教里不难看到,它的教主自称某某(大妄语),以他的魔通(有两种情况,一是修到走火入魔,自以为有成就,其实是魔暗中依附身上,而有神力;二是心术不正,同样走火入魔,但以魔为礼拜对象,身不由己,任他摆布,提倡魔道)来吸引崇拜者。它们大肆提倡世界末日,乱搞男女关系,自杀升天等。这些情况,佛陀已在《楞严经》中的“五十二种阴魔”和“四种清净明诲”章节里头说得很清楚,并教道我们如何去辨别和提防。《楞严经》有如佛教的照妖镜。

当然,我们不需要去担心会不会着魔,因为只要培养正知正见,依法不依人,把自心的烦恼(内魔)处理好,把持着内心的正念,外魔是奈何不了我们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星云大师《观世音菩萨的化世因缘》

「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由这简单的两句话,就可...

忽然看见异相,这里头有魔也有圣境

如果你念经念得忽然看见光明,忽然之间我们烧的香炉上...

佛法不是叫你逃避,而是让你面对现实

经常听到有人说:佛法就是逃避现实。还有人说,学佛法...

如何正确看待佛菩萨的感应

问: 如何正确看待佛菩萨的感应? 答: 所谓的感应,...

吃素和吃斋有什么不同呢

问: 师父,吃素和吃斋有什么不同呢? 慧广法师答:...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四、中道

壹中道的意义 佛世时,有一位比丘,名二十亿耳,出家...

大安法师:如何读诵佛经

读诵佛经,一定得至诚恭敬,如是方可消业障、开智慧。...

早晚课的内容合在一起念可以吗

问: 请问师父,弟子下班很晚,没有时间做晚课,把早...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阿弥陀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佛学常见辞汇(十五画)

【增劫】 人寿由十岁起,每百年增一岁,增至八万四千...

佛学常见辞汇(十六画)

【器界】 器物世界,是山河大地房屋及一切器用物品的...

佛学常见辞汇(十七画-十八画)

十七画 【优波离】 又作优婆离,华译近取,或近执,...

为何寺院大门叫「山门」或「三门」

山门又作三门,乃大乘佛教及丛林之象征。本义为寺院正...

【佛教词典】都维那

北魏时所置之僧官名称。北魏文成帝于兴安元年(452),...

【佛教词典】三兽渡河

以兔、马、象三兽之渡河比喻三乘断惑修行之深浅。盖佛...

星云大师:人生如梦幻 梦醒一场空

有人说:人生如梦幻,梦醒一场空;也有人说,人生如浮...

唐代高僧百丈怀海禅师

佛教传入东土以后,能够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生...

学佛的人不要再迷信

学佛人不能脱离生活,日常的起居都包含着禅意的存在,...

人如群牛

在《法句譬喻经》中有这样一个公案:往昔佛陀曾在王舍...

你连这都不能做,还能做什么

一封信也叫他退学,两封信也叫他退学。 因为家祖父是中...

我们的仇敌是贪嗔痴三毒

烦恼为因,身语意这些诸行为缘,恶业就为果,障道受苦...

首楞严王三昧对治的重点

《楞严经》前面的三卷经文,佛陀等于是讲到了大乘佛法...

佛号在心中是不可取代的

在《净土圣贤录》里面讲到一个公案: 宋朝有一个人叫...

慧律法师《说僧尼是非过恶犯无量重罪》

时常会听到有些出家僧尼、在家居士或者社会人士,喜欢...

修行要依法不依人,依人的风险太大

为何而来 作为凡夫的我们,在这样一个普遍都向下沉沦的...

宽容是一剂良药

古代有一老禅师,夜晚出房门巡夜时,发现墙脚有一把椅...

对治我们的烦恼习气

这个习字,早先它是什么意思?就是小鸟依靠树林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