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一念的差迟,变成失明的乞丐

净界法师  2015/08/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念的差迟,变成失明的乞丐

简单地说,智慧有加行智、根本智、后得智三种。前面的五度就像一个人的双脚,福德资粮它是让一个人趋向目标;智慧是一个人的眼睛,当我们趋向目标的时候,我们应该判断应该往东边去,还是往西边去,要作一个方向的引导。这个所有的功德,智慧是最重要,因为你的抉择、判断力,如果一念的差错,可能会让自己前功尽弃!

我们讲一个小故事,把这个智慧的重要性作一个说明。优婆拘多尊者有一个弟子,出生在一个小国家的乡下地方(当时印度有十六个国家),以前是一个很贫穷的人家,后来他觉得人生非常痛苦,就拜优婆拘多尊者为师父,修习禅定。他长时间的专注,就从初禅到二禅,从二禅到三禅,乃至于到四禅,成就了四禅。而且他在禅定当中,又成就了五种神通,这个时候他是有了过人之法,那不得了!

有一天在禅定的时候,他打了一个妄想,他想:我现在有了禅定,又有神通,我如果能够回到我过去的家乡,看看我过去的亲戚朋友,他们会对我表示很多很多的赞叹,就起了这个念头。当然这个念头是一种妄想,他应该要把它消灭,结果他没有选择消灭,而是随顺这个妄想就离开了他的处所,回到家乡。

回到家乡以后,他就显神通,很多人看到他显神通,就报告国王。国王很欢喜,就把他请到王宫对他作种种的供养。后来他在长时间的供养当中,一个人处在富贵的境界,又没有我空、法空的智慧,就容易放逸,最后就把禅定给失掉了。禅定失掉以后,国王就把他赶出去了。没办法,他也没有一技之长,就做一个乞丐。他做乞丐乞讨的时候,又感染细菌,双目失明,最后是做了一个双目失明的乞丐。

后来有一天,优婆拘多尊者在禅定当中知道这件事,就告诉弟子说:“诶,我们去一个地方看看某某人好不好?”大家说:“好,这个人有禅定,有四禅又有神通,我们去参访参访他。”

结果优婆拘多尊者到了他的家乡,看到一个在路旁又贫穷又肮脏,双目又失明的乞丐。优婆拘多尊者说:“这个人就是当初的那个某某人。他本来有四禅,又有神通,一念的差迟,变成一个双目失明的乞丐。”

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说:对于你心中所产生的妄想,你一定要好好地判断它是一个功德相,还是一个过失相,一定要产生一个正确的判断抉择。当然你要能产生抉择,就要不断地听闻经、律、论三藏的智慧。

这个意思就是说:前面的五度是没有眼睛的——如盲;这个六度(智慧)就是一个正确的引导。我们走到前面有一个坑的时候,要善知回避。印光大师也说,修行人,心常觉照,不随妄转。这句话就是智慧的观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佛学漫画】禅宗小故事六则

心中有自己的成见,就听不见别人的真言。 两人对谈,多...

禅的妙用

仙崖禅师外出弘法,路上,遇到一对夫妇吵架。 妻子:...

研真穷妄名之为学

我们修行的一个重点:研真穷妄名之为学。盖能深造自得...

圣严法师:只顾耕耘

绝不能用企图心、希求心、期待心修行。诸位怀抱着不同...

不惜躯命,正念不动

二者修观却之。若见如上所说种种魔境,用止不去,即当...

在这个禅堂中坐一坐就有好大的功德

佛法传到中国来,唐、宋大兴的时期,多少文人、伟人在...

念佛禅与佛七的不同

念佛禅与佛七最大的不同,在于无相或是有相。佛七,要...

禅不是自了汉

有道禅师的禅堂里,除了出家众的禅者以外,也接受在家...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道宣律师的故事

唐朝有一位道宣律师,是彭祖的后代,吏部尚书钱申的儿...

将错就错,西方极乐

宋代很多文人士大夫修学佛法,不仅是研究佛法,而且真...

持戒念佛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

心境转了相貌自然会改变

佛陀时代,有一位波斯匿王,他的女儿们个个都很美丽,...

【佛教词典】孟婆神

为我国神话故事与民间传说中之人物。相传生于汉代,年...

【佛教词典】十二处

指六根加六境。又作十二入、十二入处。处为梵语 āyat...

印光大师提出的临终三要

第一个,我们到临终者的面前,第一件事情善巧开导安慰...

善导大师弘法的二则传奇故事

善导大师(西元613681年)中国佛教净土宗第二代祖师,...

每个人的成就都是学习而来的

现代社会是地球村,和过去的时代不一样了,时间、空间...

五阴的本质,到底是真还是妄

丙二、迷真起妄 真本无阴 佛告阿难:精真妙明,本觉圆...

慧律法师《临终切要》

○本段为《临终备览》之纲领和重点,没时间阅览长篇大...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古语云: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人心如地,...

学佛的三种目的

学佛的目的总结起来有三种: 一是追求今生的福报。 健...

拓开心量 包容别人

能够包容别人,别人就能包容我;能够帮助别人,别人就...

参禅打坐应以什么样的精神来用功

祖师讲:修行无别修,只要识路头,路头若识得,生死一...

七心诀

心善 善良是养生的一大营养素。一个人行善事,能经常...

有两种念佛人最老实

念佛的生命,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讲,需要法义的学习作为...

一切外境只是因缘的暂时和合而已

当情绪的波浪生起时,学会做一个观察者,不分别、不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