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天乘四种禅定之四禅

净界法师  2021/04/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天乘四种禅定之四禅

四禅,亦名“舍念清净地”,谓行者复厌三禅之乐法扰心,复以种种因缘,诃责舍离。乐既谢灭,不动真定,与舍俱发。此时行者出入息断,苦乐不起,一心在定,如明镜离垢,净水无波,湛然而照,万象皆现,是名“四禅”。

四禅又叫作舍念清净地。他舍什么念呢?他舍四种念。一个是觉,一个是观,就是初禅的觉观,他也舍掉二禅三禅的喜跟乐,他舍掉四种念觉观喜乐。他的心是什么相貌呢?是一片的清净,清净而寂静。

就是说,这个修行者,他常则生厌。虽然三禅的快乐是绵绵不断周遍身心,但是它有个缺点,乐法扰心。经常修禅定的人,他最讨厌人家干扰他的寂静。所以这个快乐的法经常出现,虽然会带给他乐受,但是同样也对他产生干扰。所以他就以种种的因缘来诃责这个乐受,观想这个乐受,如病如痈如毒,就把乐受给消灭了。

这个时候,“不动真定,与舍俱发”,他的禅定夹带一种强烈的舍心。这个舍心就是没有快乐也没有痛苦,非常平淡的一个寂静的力量。这个时候,“行者出入息断”,他也不需要呼吸了。所以四禅他不需要靠呼吸来滋养色身,他也没有苦乐的感受,“一心在定”。就好像一个非常明亮的镜子,远离种种的污垢。这个污垢指的是谁呢?前面的觉观喜乐,就是禅定镜子里面的污垢。这个时候就像净水无波——“湛然”,很清楚地照了,“万象皆现”,是名“四禅”。

佛陀在经论里面是以种种的因缘赞叹四禅。几乎所有的圣人要成就圣道,都是在入四禅修我空观,成就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成就初地、二地乃至于十地,四禅是最好的。但是如果是一个外道的行者,他没有佛教的正见,他进入四禅,会有个缺点,会有个过失。因为四禅的境界跟涅槃寂静是非常非常相似的,它没有快乐的感受,也没有痛苦的感受,不苦不乐,这个跟涅槃很像;第二个是产生广大的寂静,而且内心清楚明了,明了又寂静,寂静又明了,跟涅槃的境界很像。

经论当中讲出一个公案说,佛在世的时候,两个比丘在一起修行,有一个比丘证得四果阿罗汉,另一个比丘证得四禅。但是这个四禅的比丘,他没有学教理,他以为自己也成就四果了。但是成就阿罗汉的比丘,也不好意思直接跟他讲,因为跟他讲,他不见得能够了解。

有一天,这个阿罗汉就带着四禅的比丘去托钵,经过一座森林的时候,阿罗汉比丘说:“你在这边等一下,我去方便一下。”这个四禅比丘在等的时候,阿罗汉比丘就用神通力变现一只老虎。突然间丛林草丛里面跳出一只老虎,四禅比丘看到老虎以后,吓得满身是汗,就赶紧跑。跑到一棵树下,看老虎没有追来,就稍微歇息一下。

这个时候,他一回想: 欸,我不是证得四果阿罗汉吗?我为什么还会害怕呢?有害怕就是有自我意识,所以他就知道,他没有证得阿罗汉果。这个时候,证得阿罗汉的比丘就出现了。他向他忏悔——他增上慢。后来阿罗汉比丘就教他怎么修习四果阿罗汉:你要在禅定当中修无常无我的智慧。后来这个人也证得阿罗汉果。

所以这个四禅是很容易产生误解的——误解为涅槃寂静乐。一般来说,只要是要显神通,一定要入四禅,所有小乘的学者,除了法身菩萨以外。法身菩萨是没有什么禅定跟散乱心,是动静一如,这不思议境,这个大乘的神通力,那是从法身表现出来,这个不谈。初地以下的菩萨、权位的菩萨乃至于四果的圣人,要成就神通,一定要入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当然他禅定的浅深不同,他的神通力有所不同。

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佛在世的时候,提婆达多要害佛陀。这一天佛陀带着诸位比丘要去托钵,提婆达多把象灌醉,一群象从正面冲过来。当然在这个紧急情况之下,诸位阿罗汉里面有的是有禅定的,有的阿罗汉是没有禅定的,慧解脱没有禅定的,没有禅定的人,他没地方跑;有禅定的人,赶紧入禅定,就飞到空中去了。佛陀不可思议。佛陀他那个三昧力,他入慈心三昧,手举起来,他的手自然出现五个狮子头。大象再怎么醉,看到狮子,就醒过来了,所有的大象就跪下去了,因为狮子的威德力。

所以我们可以看得出来,阿罗汉的神通顶多只能够自保,遇到事情,他只能够往上空飞,他没办法说,我飞上去,同时调伏对方,那是不思议的禅定。当然阿罗汉神通也各式各样。你看目犍连尊者显神通,他的变化可以先显A,然后再转换成B,从B又转换成C,他这个神通还可以变化,那表示什么?表示他禅定不断地变化。有些神通,是要入到初禅去才可以显现的,有些神通要入到二禅,有些神通要入到三禅、四禅。

一般来说,钝根的阿罗汉,他神通只能够显现一个,他不能变。他要把这个神通显现完了,然后出定;再入另外一个定,再显现一个,他不能产生神通变化,他只有神通,不能变化。大阿罗汉例外,因为大阿罗汉他本身对法的执着相对比较少。

菩萨,他可以神通,又可以在过程用种种的变化,所以菩萨的三昧力叫作师子奋迅三昧。像狮子,他可以跳到一个山头,又跳到另外一个山头,再跳一个山头。也就是说,大乘的菩萨他可以从初禅跳到三禅,他不要经过二禅;他可以从三禅又跳回初禅,或者从二禅直接跳到四禅,他三昧的变化是很快速的,叫师子奋迅三昧。

一般的钝根阿罗汉做不到,钝根的阿罗汉他一次只能够做一件事情。你要我显一个花,这个显花的神通要入初禅,他只能够从初禅里面显一个花。你说:“欸,你现在把花赶快给我变成一个苹果。”他做不到。那他说:“慢!我要先从禅定出来,再进入另外一个禅定。”所以这个禅定有浅深、自在的问题。

当然佛陀的禅定,那不可思议了,那是不思议三昧。佛陀的禅定,他不用作意,八地以上就不用作意,无功用行。佛陀的心,他有一种自动控制的系统,他知道这个时候要现什么三昧,他要现慈心三昧,入火光三昧,用无量三昧,他自己会显现出来,他不要作意。

阿罗汉不行。阿罗汉要显神通,他要作意一下:我现在要入二禅,然后就入二禅;我现在从二禅里面出来,再进入三禅,要现什么神通,他一定要作意,他必须用念头来带动禅定。佛陀的禅定是自然显现,任运而成。

所以这个地方同样是离生喜乐地、定生喜乐地、离喜妙乐地跟舍念清净地,同样这四个本质,但是佛陀操作跟阿罗汉在操作这四个的时候,那有浅深、自在的不同,这个地方值得说明。

在欲界诸天里面,相对来说,四禅还是比较好的,因为他撇开了欲界的放逸,也远离了四空的暗钝。四空定,整天像喝醉酒一样,暗暗钝钝的。相对来说,他的心还是明了寂静,尤其是四禅,他没有快乐的干扰,他那种寂静力更殊胜。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星云大师《如何坐禅》

一. 如何坐禅? 一般人大都以为禅的修练,一定要如老...

净界法师: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

逞强好胜,终非道人资格

参禅人,只顾真参,只忙努力工夫,打失时,用头触柱,...

天耳通

从前,有一个叫耆婆的老先生,他会一种很特别的功夫,...

回光返照,做你该做的事

回光返照、正念真如。这时第六意识开始修观─回光返照...

见性是怎样的一种生命

问: 见性是怎样的一种生命? 慧律法师答: 见性就是...

外界的打扰来自我们的内心

有个小和尚学会了入定,可是每当入定不久,就感到有只...

持咒不可作降魔想,起嗔恨心,魔是妄想

一切境界都是幻境,由于轻昏觉照不明,出现种种虚幻现...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轮回的因素与转变

所以这个地方从唯识学的角度,我们要掌握三个重点:第...

衍慈法师:开光的意义

一般人都会听过佛像开光。每当一座寺院落成或重修,佛...

不要把自己的痛苦加在别人身上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

《善生经》对幸福人生的启示

家庭有四种伦理,一种是父母与子女的伦理,一种是夫妻...

【佛教词典】非时食戒开缘

亦名:不非时食戒开缘、过午不食戒开缘、不过中食戒开...

【佛教词典】感果

(术语)由作之业因而招某结果也。戒疏四下曰:因不虚...

虚云老和尚云居山传戒开示

戒律是佛法之根本 前来已略说衣钵名相。今将受戒的要义...

节约时间的20个方法

1.对于过去失败或未做的事情不要有内疚感。 2.提醒自...

功德最大的就是救命

阿弥陀佛。诸位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这个机缘呢是刚刚...

丈夫有婚外情该怎么办,是否可报复

问: 丈夫有了婚外情,妻子该怎么办,是否也可报复?...

贪心的代价

在舍卫城里有一名叫须项的婆罗门,十分擅于农事。他总...

改造贫穷为富贵的方法

1、忏悔自己过去身体、语言和心念上所造偷盗的罪业。...

胡松年居士往生公案

信愿行三资粮中,愿是一个中间环节。当这种强烈的愿望...

在家居士修学佛法的必备资粮

在家居士在修学佛法的历程中,有一些必备的资粮,而首...

圣严法师:顺境与逆境

工作中难免有顺境、逆境,很多人都怕碰到逆境,觉得挫...

福能空罪,慧能破愚

每有久住丛林之人,未开佛法知识,未阅佛祖经典,一向...

分别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

《大报恩经》里面,善友太子到海中取如意宝,要满众生...

地藏菩萨名号的殊胜功德

假使有人于其弥勒、及妙吉祥、并观自在、普贤之类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