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八正道

2012/07/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苦」是人生实相,离「苦」得「乐」,人之所欲。学佛最终的目标,即是透过佛法的修学体证,达到解脱生死轮回的「苦」,获得涅槃寂灭的「乐」,这是人生最究竟圆满的境界。因此,佛陀成道之初,即为众生开示八种转凡成圣,通向涅槃解脱的正确修行方法,称为「八正道」。

八正道分别为: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勤、正念、正定等,这是八条通往涅槃的捷径。所谓「正」者,以此八法尽离邪非故;所谓「道」者,因其能通达不生不灭、寂灭最乐之境故。循此八正道,可使众生苦集烦恼永断,证得涅槃的圣贤境界,因此又称「八圣道」。八正道又如船筏,可使众生从「迷界」的此岸渡到「悟界」的彼岸,因此又称为「八道船」、「八筏」。

八正道为佛陀成道后初转法-轮时所说,其后陆续说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等,共为三十七道品。其中以八正道最能代表佛教的实践法门,因此一般以八正道为四圣谛中「道谛」的内容,是为「灭谛」之「因」。实际上八正道与三十七道品也只是详略之分,意义并没有差别。

八正道中,「正见」居首,「正见」即离诸颠倒邪见的正观,是如实了知世间与出世间因果的智慧,是透过三法印、四圣谛、十二因缘等佛教教理来观察宇宙万象而获得的正确见解。学佛应该正见因缘果报、正见善恶业力、正见无常苦空、正见佛道永恒。有了正见的智慧,对于是非、善恶、真伪才能做正确的思惟判断,发诸于身口意才有正确的行为,而不至造下三涂之因,自然免受五趣轮回之苦。《杂阿含经》卷二十八说:「假使有世间,正见增上者,虽复百千生,终不堕恶趣。」正见的重要,由此可见。

八正道可大分为八,实为一体,其中任何一项的实践,必然使其余七项伴随同时圆满成就,正如《大毗婆沙论》说:「由正见故,起正思惟;由正思惟故,得正语;由正语故,复得正业;由正业故,复得正命;由正命故,发起正勤;由正勤故,便得正念;由正念故,能起正定。」佛法虽有八万四千法门,然而每一法门都不能背离八正道,由此可见八正道的重要性。

戒、定、慧三学是佛教的实践纲领,八正道归纳起来亦不出戒、定、慧三无漏学:正见、正思惟属于慧学;正语、正业、正命属于戒学;正念、正定属于定学;正精进通于戒、定、慧三学。

八正道以「正见」为首,说明学佛应当以智慧为前导,才不致迷失方向,这是以修行的次第而言;若以修行的目标来说,「正定」才能离惑证真。要修得「正定」,则须借助「正见」至「正念」等前七支为缘,也就是说,有了正知正见,发乎于身的行为,才能远离杀、盗、邪淫,合于「正业」、「正命」、「正精进」;发乎于口的语言,必然是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的「正语」;发乎于意的正确思想,才能远离贪、瞋、愚痴的无明妄念,而起无瞋恚、无害想的「正思惟」,及忆念正道的「正念」;如此身口意三业清净,自能入于无漏清净的「正定」而获得解脱自在,所以说八正道是正觉解脱的正道。

八正道也是最平实而生活化的实践法门,日常生活中对因果义理有肯定的认识,就是正见;平日所思所想,念念与佛法真理相契合,就是正思惟;与人交谈说话都是慈颜爱语,令人生起信心、欢喜,就是正语;平时所行所作,都合于道德礼法,不会为了一己之私欲而侵犯、伤害别人,这就是正业、正命;进而主动济弱扶倾、乐善好施、行善止恶,这就是正精进、正念;遇到困难挫折,能够沉著、冷静,运用智慧去判断、解决事情,这就是正定。八正道包含了信仰与道德的要目,不仅是出世解脱道的实践法门,也是人间生活中人人皆应遵守的道德准则。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缘起性空

弥兰陀王非常尊敬有过禅悟的那先比丘,那先比丘从禅修...

去寺院拜佛必知的十大礼仪

很多信众喜欢去寺庙进香拜佛,但对相关礼仪并不是很清...

星云大师《烧头香》

民间的信仰,都流行著「烧头香」的习惯。 每逢新春,...

【推荐】佛陀的金玉良言

诸行无常: 世间万象,没有任何事物是长久永恒不变的...

初入佛门要学哪些佛经

问: 初触佛门,想先学《地藏经》,再学《楞严经》,...

佛教的四依法

四依法很重要。一、依法不依人。二、依义不依语。三、...

【推荐】现在是念佛者多,往生者少吗

问: 请问法师,现在信佛的人大多是以净土为最终的归宿...

在家居士怎样正确称呼出家人

关于居士对出家师父的称谓 所谓佛法于恭敬中求,身为一...

贪嗔痴三毒

一、贪 贪又作贪欲、贪爱、贪著,略称欲、爱。是对于...

佛学常见辞汇(六画)

【色】 指一切有形象和占有空间的物质。色可分为内色...

应如何称呼出家人

佛教的教制、教职在各国不尽相同。在我国寺院中,一般...

「常住物」有四种分类

常住物有四种:一、常住常住物;二、十方常住;三、现...

【佛教词典】他力本愿

谓一切众生若依赖阿弥陀如来之本愿力,即可获得救度,...

【佛教词典】詹陵

明代世宗(1521~1566 在位)初期之儒者。生卒年不详。...

依止不生灭心,不要跟着感觉而走

佛陀在前面的经文当中,说我们的身心世界,是同时存在...

业障并不是障碍我们的关键

其实我们不能怪业力给我们痛苦,业力它只做了一件事情...

凡有愿者,终必能满

净土法门,是以信愿行三资粮作为往生的条件。这三者是...

吃东西吃饱就好,别为嘴巴做奴才

在吃的方面,出家人是人家布施什么就吃什么,不执着、...

常在燃烧中,何喜何可笑

我们在修学菩萨道的过程当中,我们第一个工作就是要发...

星云大师《为绝症患者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我们有时候会听到一种无助的声音,...

剩茶叶的再利用

一般大家喝过的茶叶都倒掉了,而且隔夜茶又不能喝,所...

没有文化的人,念阿弥陀佛圣号就可以

现在信徒来皈依三宝的也很多,皈依三宝就是皈依过了之...

做人三十六字

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

真正智者,惜已有之福,布施一切

一劝贫者施。 经济不宽裕,捉襟见肘,往往贫者难施。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