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海涛法师《在婚姻中修行》

海涛法师  2010/12/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1.你可以急着结婚,结果却终其一生活在不幸、争吵及不调和中,这没意义。应该花几年的时间观察可能的结婚对象再作决定。认识一个人要花时间。

2.婚姻的目的应该不止是肉体、性的接触。如果目的只是这样,当其中一人找到其它对象,心意就会改变。共同生活的原因应该是要以悲心和慈爱彼此相扶持,培养并修持善心。

3.既然你已经决定要过婚姻生活,那么就应该让婚姻变成你生命中一件特别的事。让婚姻生活更有利益、更有效益。有效益意指培养善心、培养安忍,忍受在承事他时遭遇到的困难。

4.你可以成为对方修持佛法的大助缘,帮助他净除恶业、累积广大的功德,并带领另一半越来越接近成佛。

5.对自己的伴侣要经常这样思惟:如果这个人能获得一切安乐,包括解脱及成佛的安乐,那有多么好!

6.人际关系问题的根本在于双方过去所造的恶业。问题是那些恶业的果报。例如妻子与丈夫不和睦,变成彼此的冤家,诸如此类,这种不调和是过去造恶业的果报。

7.当另一半对你生气或不悦、骂你、虐待你等等,修持安忍让自己能忍受伤害,同时体认到这是修持布施的机会,布施你的身体和财产。

8.与丈夫相处困难,很重要的是要记得你自己过去世的恶业:在过去你曾经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他。最好记得这点,这样你就不会生他的气。因为你过去世对他很坏,他才对你很坏,而那将使他投生于恶趣。这是如何培养悲心的方法。

9.承事这个人,不要认为这是「我」 先生,「我」太太,「我」小孩,「我」父母,那是贪着的表达方式。不要这么想。反而应该觉得他们最珍贵、最仁慈,然后承事他们如同一个想要快乐不想受苦的人。

1.当你们还在一起的时候,用它来培养悲心。某方面而言,这个人在教导你出离心,教导你解脱。他正教你出离轮回、出离贪执,告诉你放下对境之道。

2.当你放下贪执,就会带来满足,运用这种经验来禅修非常好,这是能在生活中修行的好助缘。

3.在佛法上彼此帮助、支持,使得在一起变得非常有意义。如果在婚姻生活中没有这种特别的态度,那和猪狗的生活没有丝毫差别。它们也可以体验性欢愉。

4.离婚如果发生了,就让它发生。不要太心烦,因为这意指你正在经历过去世的恶业,例如邪淫。离婚也可能是离间、造成不团结、造成他人之间分裂的果报。你之所以离婚来自于这些业的果报。

5.就离婚而言,你必须思惟:「她离开了我,所以过去我所造让他人离开我的恶业已经结束了,被净除了。」你必须用正面的方式看待这种情况,这种方式能带来内心的宁静,变得像毒药离开了你的身体。

6.婚姻不单是两人世界,有时还有子女的问题。小孩可以让生活变得复杂!但如果你计划给一位在寻找人身的有情人身,而且你知道如何养育他,可以让他的生命对世界最有利益,你有良好、清楚的计划——那就不一样了。

7.有了这样的计划,你可以好好经营。但如果你没有这样的计划,那么拥有一个小孩只是为了个人的享乐,就像养一只狗。

8.许多人想着,如果有小孩,生命会是多么美好,就像在净土般,但之后,当他们有了小孩,他们完全没有时间禅修或修行。他们晚上不能睡,因为孩子会醒来,白天也是一样。最后,他们根本没时间修行。

9.许多学佛弟子在为人父母后,就会变成没有时间修行。

1.尤其母亲为了小孩必须忍受极大的艰苦,作出很大的牺牲,生产时忍受许多痛苦,日夜看顾小孩,不得休息。孩子长大后,会带给父母许多困扰,父母花许多年的时间在小孩的教育和工作上,给予食物、衣服和教育。小孩能利益这世界,父母的一切牺牲才值得。

2.父母是一种缘,对孩子的一种影响力。许多小孩承袭父母的想法、举止和生活方式,所以父母有很大的责任。

3.当然,每个孩子有他自己的业。今生会如何取决于他们过去的业及今生值遇的缘。

4.生小孩的目的是以善心扶养他。如果你有小孩,却没有计划,不但不会在世界上增加仁慈、耐心、容忍、宁静与安乐,只会有更多麻烦。我认为是否要有小孩,大半取决于这个孩子将有什么样的生命而定。

5.小孩是一位需要人身的有情,那是善趣有情的身体。这位有情在过去造了善业并持戒,所以现在能投生为人。你提供顺缘帮助这孩子得到人身。

6.既然你给了这位珍贵的有情生命,(他是数不清的有情中的一位),身为父母,你们负有完全的责任养育这个小孩成为非常好的人,对一切人类有情充满悲心,充满佛法的智慧,和所有心的珍贵功德、普世责任感、宽恕、容忍等等。

7.如果孩子怀着自私的态度长大,怀着瞋怒和不善念,造作自私的行为,他们不但不会带给世界和平,反而只会带给他人伤害、给父母制造问题和忧虑、引起烦恼、瞋怒和损失,带给世界伤害,带给家庭不快乐。会发生这种事。

8.因为孩童花在家里的时间比学校多,所以父母也应该培养善心、慈爱、悲心、对他人仁慈慷慨、有普世的责任感,感受到他们对一切有情的安乐负有责任。

1.就算只有一个小孩或一个人培养善心,当他有影响力或权力的时候,就能带给数百万人许多宁静与安乐。所以,教育小孩拥有善心、对他人仁慈慷慨、觉得对一切有情的安乐负有责任非常重要。

2.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受普世的教育长大,有善良的心,在每日生活中对动物、人类和任何有情修慈爱。无论何时,孩子看到任何好事发生在他人身上,应该修随喜,并以满他人的愿、成办他们的安乐为目标。

3.每位家长都能从孩子身上学到许多。每一天,随时随地,学习关于生命、学习关于心,学习关于轮回和轮回的体性、学习解脱、涅槃和成佛的重要、学习对一切有情的悲心、学习有情是如何在受苦。

4.为人父母者应该随喜并觉得非常高兴能给这位有情人身。因为有了人身,就能让这位有情修学佛法。你有机会能给予一位有情修学佛法的因缘,学习不只是如何解脱而是成佛,对你们而言应该是极大的喜悦。

5.这位有情跟父母有业缘;和整个家庭有过去的业缘,所以这位有情特别投生于你们家,这意指你有责任照顾他。照顾不只是指照顾孩子的身体,最重要的是藉由逐步教导孩子佛法而照顾心。

6.既然这个孩子有幸投生于一个佛教家庭,就有机会成为佛教徒并值遇佛法。所以,这个孩子变得比投生于非佛教的家庭更为珍贵,因为孩子要修持、学习、实修佛法,实证菩提道并成就解脱与成佛时,不会有任何从父母方面而来的障碍。

7.有情投生于佛教家庭的原因是为了值遇佛法。他们有极大的优势值遇、学习、修持佛法。你应该教导他们安忍、悲心、慈爱,及对一切有情的安乐负有责任,以此养育他们,并教导他们把修行当作日常生活的一部份。

1.对佛教家庭的子女而言,修行、吃素、念佛等宗教行为,对他们或许只是一种从小就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而已。父母无言的身教才是最有影响力的教诲。

2.因为认真修行、充满法喜的生活才是真正能够影响子女心灵深处的一股力量。

3.如果父母相处和谐,夫妻同修,那么你就已经为孩子树立了一个很好的典范。如果孩子愿意跟随你们一起修行,那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4.试着给孩子们一些自主的空间,因为他们也是独立的个体,孩子并非父母的财产。父母只需从旁协助他们建立明辨是非善恶的准则和健康良好的慈悲护生观念。

5.孩子越在菩提道上培养自心,不伤害有情,带给一切有情安乐,他将不仅会拥有暂时的安乐,还会拥有究竟的安乐:恒常的安乐、解脱、无上的安乐,和佛果。

6.就算不可能带给每个人快乐,至少他必须不伤害他人,带给他人安乐,对一切众生是无害的。

7.希望所有佛弟子,能以爱心、慈悲心来对待自己的小孩,而且是真正无我奉献的爱心。

8.无论你为了照顾孩子而给了他们什么,例如教育,都是佛法的修持、布施。孩子给了你机会修持布施和戒律,不伤害他人、只利益他人。

9.此外,孩子也给了你机会修持许多年的安忍波罗蜜。孩子的降临尤其教导你安忍。

10.佛陀修持六波罗蜜不是一、两年或一、两世的事,而是三大阿僧祇劫。现在,这个孩子给了你机会修持布施,供养食物、住所、衣服和钱,并修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孩子相处时,常保你的心是善的)波罗蜜。这孩子给了你机会修持六波罗蜜,所以你能迅速成就佛果。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本焕老和尚:多修多得

为什么我今天要来这里?因为庙里的执事多少有些变化,...

【推荐】星云大师《我是佛》

禅门里有这么一段故事: 有一天,信徒问禅师:什么是...

修行人的七条正思维

1、修行人要明白因果 别人骂我辱我,打我害我,偷我抢...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古云: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此之谓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

善择住处

昔日,佛陀住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时,告诉比丘们:在大...

生活中的修行

一、 从国王的三个问题说起 俄国的托尔斯泰有一篇很有...

净土法门的没有修学次第吗

问: 法师,修学佛法不是应该有次第吗,净土法门怎么扔...

怎样调整我们错误的心态

大乘佛法有八万四千个法门,但是我们可以把它归纳成两...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佛说法灭尽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

【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龙藏本)...

【佛教词典】真胝天

真胝,梵名 Cinti。意译作善思惟天。天名。[玄应音义...

【佛教词典】已得意补特伽罗

【已得意补特伽罗】 p0229 瑜伽九十卷十一页云:已得意...

怎样做到临命终往生有把握

问: 怎样才能做到临命终往生有把握? 慧律法师答:...

正行杂行都是往生之行,但是功能作用还是有差别

善导大师他的行门里边有一个特色,就是正行与杂行。 什...

身相既离,心亦如幻,示疾者谁

示众:豁开正眼,千圣罔测其由;一句全提,万别千差路...

临终十念就是临终的十句佛号吗

以这种顺从本愿而产生的愿望的力量,在临终具足十念。...

有多大智慧,就得多大的解脱

供僧如供佛,你能至诚恳切恭敬,以清净心供养三宝,完...

四法圆成檀波罗蜜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度众。一天,弥勒...

有三障能败戒德使信心退没

听讲不得徒事口耳,先应谛思,佛为何事说经,我为何事...

梦参老和尚:善用其心

我们好多道友,皈依佛之后会问:师父啊!怎么修行啊?...

五种食物助你去口气

口气难闻,口气重,影响了我们的正常交际。那口气重该...

受持楞严神咒,感得金刚藏王菩萨护持

尔时八万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刚藏王菩萨,在大会中...

诸佛菩萨对众生平等,但感应为何有差别

诸佛菩萨他对众生说法的时候,他是平等的。但是由于我...

知恩-感恩-报恩

两个同时进公司的新人,经历了三个月的试用期后,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