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大安法师  2016/11/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佛说阿弥陀经》

“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这个净土一法确实难说,难说在什么地方呢?它完全不是凡夫众生的范围里面的事情,太超越了。

所以这种净土文化不是地球的文化所能囊括的,它是整个法界的文化,不仅仅是面对人道的众生,它是面对九法界众生的,它整个的时空、整个的状态、整个的原理都不是我们人道众生的原理所能够施设和理解的。这就难信,一切世间难信,就是九法界众生都难信,不仅凡夫难信,就是声闻、缘觉二乘行人都难信,不仅二乘行人难信,就是菩萨都难以信。它是一个这样的法门。

所以,把这个难信之法跟娑婆世界浊恶的众生去说,那就犹如什么呢?犹如在一个不穿衣服的国家、裸体的国家去宣说衣冠的文明一样。就好像你对一个天生就是一个瞎子的人,你跟他说辨别颜色,这是白、这是黑一样,是这么的困难。但是虽然这么困难,佛还要说。

有人就问,既然是难信,为什么还要去说啊?没有人相信,不就得了吗?休息休息一下。还确实,你说这话还真是说对了。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后还真的就想永远休息,就想入般涅槃。因为他成佛之后,观察这个世界的众生被五欲所缠绕,内心非常的染浊,对清净的佛法产生不了信心,你说出来他会诽谤,所以当时佛就想入涅槃。

不涅槃是由于大梵天王,他知道有尊佛出世了,赶紧来请法,忉利天王也来请法,三次请法,佛才默应了,接受请法。既然一乘的清净法相信不了,就由实开权,就开出二乘法,从那里开始讲起。所以说方便法是逼不得已啊!佛最想说的是一乘的法,不是说声闻、缘觉的法,更不是说人天的法。但众生信不及,就从人天、二乘的法开始说起,这就叫循循善诱,来调熟根机。所以,这个事情是确实不容易的。

这个难,在这个世间说大乘佛法之难啊!我们总是很难体会为什么佛不断地说这个难信是为甚难,不断地提醒这一点,确实这是千真万确的。

佛在说《法华经》的时候,也是极力的赞叹说《法华经》之难啊!如果说,说其它的经典都很容易,但是说这部纯圆独妙的成佛的《法华经》,它的难,难到什么程度呢?就比如你用手把这座须弥山抛到其它的刹土当中去,你动两足震动三千大千世界,这样的事情都不难,但是你在五浊恶世说这部《法华经》则为甚难。

于是我们想,这部《阿弥陀经》是法华和华严的归宿啊!它就更难啊!

那难在什么地方呢?主要是不相信,你说了他不相信,他听了以后哈哈大笑,他听了以后,还说:“你这个傻瓜还相信这些东西啊?你吃了饭没事干了,钱都赚不完,你还弄这些东西干嘛呀?” 你再跟他说,他会生气,以怨恨的心、嫉妒的心,甚至你再跟他说,他会骂你,甚至骂得还不解恨,还用棍子打你,用石头掷你,他就是这样的。你看《法华经》中的常不轻菩萨就是讲一句话:“我不敢轻慢汝,汝等皆当作佛”,就是说这一句话,就是招来了那么多的怨恨、嫉妒、打骂。

你可以试试,到大街上你说说净土法门,有几个会相信的,没有几个人会相信啊!但是,没有多少人相信,但毕竟还是有人相信,这就是佛的悲心啊!哪怕有一个人相信,佛都要说,更何况不止一个。有一个人相信,就有一个人成佛啊!那也值啊!它是这样的一个事情啊!所以佛就再三说,再三劝勉,五时都说,千经万论共指,而且不仅一尊佛说,而且带动了所有十方诸佛说,不仅现世的佛说,候补佛也得继续说,这种慈悲,我们想想。

你看《无量寿经》的后半部,佛讲完之后,就把这部经付嘱给弥勒菩萨,付嘱弥勒菩萨的用意是什么?他是候补佛,他得把这个法门传承下去啊!要在龙华三会要说这部《阿弥陀经》、《无量寿经》啊!弥勒菩萨接了这个接力棒之后,接了这个火炬之后,在龙华三会又会对下一尊佛又要付嘱啊!你得在你成佛的时候要说啊,佛佛相传啊!

所以当时在无量寿会上,佛对弥勒菩萨讲的一段话也都是谈这个问题,非常婆心切切呀!说:“如来兴世,难值难见;诸佛经道,难得难闻;菩萨胜法,诸波罗蜜,得闻亦难;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是故我法,如是作,如是说,如是教。应当信顺,如法修行。”

你看,佛告诉弥勒:如来出现在世间上,这就像优昙华一样的,难值难见啊!那么佛说了这个经道、经法,这是十方诸佛共证的法,也是难以遇到、难以听闻啊! 尤其是菩萨殊胜的法,种种波罗蜜法,像六度波罗蜜,十波罗蜜,你想闻到菩萨的法,也很难。要遇到能讲法的善知识,遇到了又能闻法能行,这就更难。层层难,最后一个难就是,你能遇到这部《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和《阿弥陀经》是同部的一部经,如果能闻到这部经,而且还能相信,还能生好乐之心,还能依教奉行,这是所有难事当中最难的,没有比这桩事情更难的事情了,难中之难,无过此难。

但是,佛是有慈悲心的,佛是有度化众生的无作妙用的,所以还是要如是作、如是说、如是教,自然而然的,净土法门的“作”是无作妙用出来了,我要顺着这样的一个法,如实地宣说,以这个法如实地教诲,你们有缘的众生应该相信,应该随顺,应该如法修行。你能够随顺修行就解脱了,就能得真实大利了。

所以,我们看到这个,五浊恶世成道难,五浊恶世说净土法门难,这两难我们把它联系起来思维一下。它确实要我们深刻地通过这种种的难,要我们深刻体会佛心,佛的悲心,佛的大恩,要死尽偷心,要全身心修行这个法门,才能不辜负这难中之难,无过此难的稀有之德。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念佛的真正功德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

「莲华化生」的具体情形

在阿弥陀佛的光明当中,娑婆世界和极乐世界没有空间的...

念佛时有佛的形象出现,你先不要太高兴

作顺情境者:或作父母兄弟,诸佛形像,端正男女,可爱...

「南无阿弥陀佛」之声

您听过回声吗?有一种回音壁,弧形的,两端相距有几百...

净土行人不可忽视的熏习力量

《大智度论》里谈到这么一位国王,是虔诚的优婆塞,也...

【推荐】在忆佛念佛中破除障碍、增长福报

你用什么心态来念佛?你必须把你的生命完全投入到弥陀...

把佛号定位成唯一的救拔者

一个净土宗的念佛人,最可怕就是说:当你念佛的时候,...

莲宗教起所因十重法义

序文 如上别中十义,复以前九为通,后一为别,兼前总义...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注音版】延生普佛仪规

延生普佛仪规...

净业行人临终时是否也要受四大分离之苦

问: 净业行人信愿持名求生极乐,但病苦缠身,临命终...

法布施以劝修净土为最胜

有些做弘法利生、劝进行者工作的人,他常有个观念:一...

四十八大愿——(第19愿)勤修我皆接引

意谓:我成佛时,十方众生发起成佛度众生的菩提心,修...

善人则亲近,恶人则远避

善人则亲近之,助德行于身心;恶人则远避之,杜灾殃于...

【佛教词典】我愚

(术语)妄执有我体之愚惑情。不达无我之真理也。唯识...

【佛教词典】七十二天

乃合太山府君、五道大神、大吉祥天及六十九天而为七十...

念佛人静坐也须念佛

念佛人静坐也须念佛。非外道只静坐而已。念佛行住坐卧...

【推荐】梦参老和尚谈修行

离开纽约不到四年,这次重回纽约,我问了很多道友:有...

福德薄厚,入胎时显现的境象不同

若薄福者,当生下贱种,彼于死时及入胎时闻纷乱声,及...

笑看得失,淡观荣辱

一个人活在世上,目的是追求自己的幸福。到底什么才是...

人生的祸福来自于因果

人在一生中往往有各种不同的遭遇,是祸是福、是苦或是...

紫竹林中观自在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刚才在观音跳,讲了半天的观音菩...

不能得不义之财

过去我小的时候,我奶奶给我讲一个故事。讲什么故事呢...

十种逆境为道场

一、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乃生。贪欲生,必破...

《观经四帖疏》的不思议缘起

感应道交的特点在善导大师的著作里面及实践中比比皆是...

离尘无体,你的心跟谁借来的

在楞严经中,提到离尘无体的概念。佛陀对阿难说:若以...

在乎自己的人,别人往往不在乎他

小和尚有三个师兄,师兄们每天都是默默地做事,从来不...

僧人托钵行脚的含义

托 指出家僧以手持钵,乞求布施。佛陀制定托钵,令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