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未成佛前先结人缘

大安法师  2019/05/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未成佛前先结人缘

【后复载一僧,博通经论,所至无所遇。乃咨嗟叹息。傍一僧曰,汝学佛法,独不闻未成佛果,先结人缘,汝虽明佛法,其如无缘何。

其僧曰,我即终于此乎。傍僧曰,吾代汝为之。问其僧有何所蓄。曰,无他,仅余一衣料耳。曰,此亦足矣。遂变价置买食物,引其僧至一深林,禽鸟昆虫甚多之处,置食于地,复教以发愿。

乃嘱曰,汝二十年后,方可开法。其僧如所嘱,至二十年后始开法,受化者多少年,盖皆受食之禽鸟昆虫也。此愿力之不可思议也。尚能以他人之愿,摄彼虫鸟,脱异类而入人道。岂自愿不能自度耶。】

好,请看第三个公案。这也是记载在《神僧传》里面的。

说有一位叫智辩法师的,他很小的时候就非常聪慧,非常努力勤学三藏,博通经论,注疏佛法,真是满腹经纶啊。

但是他游行各大丛林,到处没有人请他说法,非常孤单。

有一次在衡岳寺,他一边看注疏,一边就在那里怀疑:“哎呀,我所学习的佛法、研讨理解的东西,是不是有错误啊?”

旁边有一位老僧,他就向那位老僧请问:“我学了很多佛法,我懂得很多,但是没有人请我,是不是我学的佛法有差错?”

那老僧告诉他:“你学的东西是正确的,也是正知正见的。但是你不了解,就是佛都不能度无缘之人哪。你不是学的佛法不对,是你跟众生没有缘。”

所以佛法为什么说“未成佛前先结人缘”,你不结人缘,你就是懂得很多佛法,神通、智慧很高妙,你门前都是草如人深,门可罗雀啊。所以佛能不能度众生,众生能不能得佛所度,完全是看这个缘。

这位智辩法师跟众生没有结上缘,所以就没人理睬他。

智辩法师听了以后:“哎呀,那怎么办,我是不是终生就这么孤单寂寞呢?”

那老僧说:“不要紧,有办法,我来代你把这个局面扭转过来,给你结人缘。”

怎么扭转呢?他就问智辩法师:“你有什么积蓄的财物啊?”

法师说:“我也没什么,只多余一块准备做袈裟的衣料。”

老僧说:“好,也就足够了。”就把那块衣料变卖,卖了钱再买了些食物,做成那种饼、油面之类的,把它搞好了,老僧就引智辩法师到树林的最深处,禽鸟昆虫很多的地方,把食物撒在草地上。

撒在草地上就发愿,是老僧代智辩法师发愿,愿吃了这些饮食的鸟兽、昆虫来生转为人身,给智辩法师做弟子。

发了这个愿之后,这位老僧就告诉他:“好,现在你也不要着急,二十年以后你再出来讲经说法,这二十年你不要打妄想,好好钻研你的,修行你的去。”

这位法师也很听话,这二十年也不打妄想,也不怨天尤人,韬光敛迹。

果然二十年以后,就有人请他来说法。他一说法,唉呀,马上一千多人就到了,而且大多数都是二十岁左右的人。

你看这些吃了他食物的昆虫、鸟兽还真的来了,真的来做他的弟子了。这就是发愿的力量很不可思议。

这还是以他人的愿,以那个老和尚发愿来摄受这些鸟兽、昆虫脱离异类,脱离它那一道来进入人道。进入人道又能跟他产生法缘关系,来做他的弟子,听他讲经说法。

你看他人、别人发的愿对自己都有这个利益,如果我们从真诚心里自己发的愿呢,那不是力量更大吗?

这个愿,是不可思议的。我们常常要注意这个问题。

大家可能有受过菩萨戒的,《菩萨戒本》里面讲,“我们到一些山川、树林看到那些昆虫、鸟兽,都要发个愿,希望它发菩提心,三皈五戒,念佛求生净土。”你常常心里这样念着,口里发出这样的愿言,你就跟这些异类的众生结上了缘分,结上缘分以后就会产生结果。

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城里的人,刚强难化,像舍利弗、富楼那这些传播佛法的大将去都无济于事,都不能摄化这些众生。佛陀就派大目犍连去,目犍连一去果然很容易就把那个城里的人教化过来了。

其他弟子很奇怪:“为什么其他的人去了都不行,大目犍连一去就可以了呢?”

佛知道这里的因果:在很多劫以前,大目犍连曾经有一世做过砍柴的人,樵夫,他有一天到深山里面去,看到很多蜜蜂聚集在一起要蜇人,要攻击他。大目犍连对这些蜜蜂很慈悲,他没有发脾气,也没有去追赶它们,“哎呀,你们要发菩提心,要学佛啊。如果我修道成功了,我来度你们啊。”心念、口念,就仅仅发了这样一个善愿。这些蜜蜂以后转世,就是这城里的人。所以大目犍连一去,唉!马上就容易摄受,宿世的善因啊。

所以我们想到,你真的要弘法利生,不在于水平的高低。还首先要看有没有人缘。有人缘,即使你讲的水平低,那些有缘分的人就觉得:“哎呀,了不起啊,无与伦比啊!”你就是水平很高,你对他没有缘,“哎呀,他讲得太糟糕了!”听不进去啊,是吧?所以这个缘分非常重要,要结善缘。

《彻悟禅师语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大慈悲心是佛道的正因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者,平等大道也。平等道所以名...

六亲眷属指的是哪些人

我们在修学佛法时,常将自己的功德回向他人,而回向的...

唐太宗:从信佛到贞观之治

深刻的烙印,特殊的关系 唐太宗的少年时代,佛教的影响...

如何讲法问难不离空义

问: 如何讲法、问难不离空义? 惟贤长老答: 这个你...

沙曷比丘饮酒醉卧树下,为何世尊还赞叹他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有一千二百五...

为畜生道念佛有用吗

问: 有时看到畜生道的众生,我们在心里为它默念阿弥...

须得无生忍已,方能苦海救度众生

疏文 又喻二人救溺,直入水救,彼此俱溺。有方便者,往...

本焕老和尚:未成佛道,先结人缘

103岁的本焕长老豪言要活到120岁 我还是个小和尚 晨曦...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不吃肉就很难应酬,该怎么做呢

问: 请问我从出生到现在已28岁,吃过不少肉,也杀过...

为何至心念佛能消多劫生死之罪

诸经典中都说念佛有无量的功德。为什么会有无量的功德...

净土法门唯上智与下愚不疑

有世智辩聪,心意识很发达,逻辑思维是很发达,包括通...

大安法师:犯戒后如果不能往生是否就要下三恶道

问: 众生在没有皈依前,由于迷了心性,犯了杀、盗、...

【佛教词典】色相土

指如来微尘相海身所依之土。为五土之一。此土万德成就...

【佛教词典】饶益有情发心

【饶益有情发心】 有情即众生。谓人起慈悲心,愍念世间...

从随缘中得到无量法喜

我们在四祖寺举办禅七,四祖寺就是四祖开辟的道场,四...

妙用丝瓜治13种病

丝瓜味甘、性凉,入肝、胃经,有清暑凉血、解毒通便、...

糜子仲为善得福

三国时代,东海朐县有一位名叫糜子仲的人,他的祖先世...

念佛怎样对治昏沉散乱

大家来打佛七,在求一心不乱。《佛说阿弥陀经》上说,...

不贪非义之财,终感得一家骨肉团圆

明代时江苏常州府无锡县东门外有一户人家,兄弟三人,...

财禄乃前世布施而来,非强力之所能求

人世间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怨憎...

为何专说极乐世界?因为这个法门殊胜

容易跟特别难,这两者是绝对相反的。有的说很难,有的...

修行人不要搞名堂

北方有一个地方经常所谓的行头陀,他头陀是什么都搞不...

至易至殊胜的净土法门

世人往往以为简易的东西比较不值钱,殊不知对人至关重...

这种人都是要堕到饿鬼道里去的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者,寄也,所谓人生如寄,寄生在...

三藏十二部可以不读吗

问: 有个修净土的法师说三藏十二部可以不读,《印光...

【推荐】生气的时候,默念三句话

一切众生都是过去父母。 佛陀告诉我们,一切众生都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