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大慈悲心是佛道的正因

大安法师  2023/04/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大慈悲心是佛道的正因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者,平等大道也。平等道所以名为正道者,平等是诸法体相。以诸法平等,故发心等;发心等,故道等;道等,故大慈悲等。大慈悲是佛道正因,故言“正道大慈悲”。慈悲有三缘:一者众生缘,是小悲;二者法缘,是中悲;三者无缘,是大悲。大悲即出世善也。安乐净土从此大悲生故,故谓此大悲为净土之根,故曰“出世善根生”。——昙鸾大师《往生论注》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进一步来说,这个“正道”是指什么?就是平等大道。这个平等从哪来?平等一相,有一相才有平等,无差别。一相从哪来?是从无相里面来,无相就是空。是要证到空性才有大平等心的,没有证到空性的人绝对是分别心。这种大平等就是大道,平等就是大乘的这种特点,大乘平等道也就可以称之为正道。

平等是一切法的实相。换一个概念,空就是诸法的实相,证到这个空性,能由这个无相升华出一相,一相升华出一个平等。是由于诸法的平等,所以发的菩提心也平等;由于发的心平等,所以所证到的道也平等。哪怕是三乘的行人到极乐世界去,最终他也是证摩诃衍的大道。不是再用羊车、鹿车、牛车来度众生,乃是以大白牛车来度众生的。所以让他得到的这种道——证到的道,就是会三乘归一乘的道平等,所以大慈悲心也是平等。

这里就直接点出大慈悲心是佛道的正因。大慈悲心是菩提心的核心内容,菩萨是由于不忍众生的痛苦来发心圆成佛道救度众生的。大慈悲心就是推动菩提心的一个动力,菩提心是成就佛道的种子。所以在大乘佛法当中,是由于有苦难的众生,才有菩萨,才有佛果。没有众生就没有佛,于是一个菩萨成佛首先要报众生的恩,都来自于大慈悲心。

慈悲,从所证的浅深来看,有三种慈悲,有时候也叫三种系缘。慈悲有三缘,这也出自龙树菩萨《十住毗婆沙论》。谈一个菩萨跟声闻缘觉的差别、区别,声闻缘觉能够证到空性就会取证,菩萨他是看到堕到三恶道里面的众生,他不忍众生苦,由于慈悲心,他不取证涅槃,来度众生。这种心态就能够让他得到佛的种种的功德。所以菩萨要修行八法,八法当中第一法就是谈慈悲心的问题。

慈悲有三种缘。第一种是众生缘。众生缘就是观一切众生就好像自己的子女,犹如赤子,看到子女受苦,要拔他的痛苦,要给与他快乐。这种众生缘慈、慈悲,凡夫也会有,三乘的行人最初的慈悲心也属于这个范围,但他属于小悲。因为他是凡夫,虽然有点慈悲心,但是他是不是真的能够拔众生的苦呢?能够与众生乐呢?可能他还没有这种能力,属于小悲的范围。

法缘慈悲是属于中悲,是指悟证诸法的无我的真理所起的慈悲。这个就属于证果阿罗汉以及初住以上菩萨的慈悲,属于中悲。

第三种就是“无缘,是大悲”。怎么理解这个“无缘”?无缘就是无条件的救度,不会有分别心——这个人跟我是亲一点,这个众生跟我疏一点;这个众生善一点,这个众生恶一点。他远离这些差别的见解,就以无分别心来平等系缘一切众生。所以,这种慈悲是绝对的、绝待的、无条件的慈悲。这只有佛才具足这样的大悲,凡夫、二乘都不究竟。这一定要证得诸法的空相,就是实相。在这个实相现量当中,现量知道一切众生跟自己同体。

有同体的感觉,一切众生受苦就等同于自己受苦,一切众生的得解脱的安乐就好像自己得到了这个安乐,他就是同体。这种感同身受,同苦同乐的心,唯佛才有,所以就叫“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样的大慈悲心就是出世间的善。因为世间法里面凡夫是没有的,凡夫的慈悲是跟自己有缘分的家亲眷属、朋友是有点慈悲;跟他没有关系的,他是生不起这个心。所以同体大慈悲心是出世间法,证到诸法空相,在不二法当中才能够升华出来的。

由此我们就从这里要深知,极乐世界这个净土是阿弥陀佛从他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心里面生起来的。所以大慈悲心就是西方净土的本质内容,根本。而且这个大慈大悲他已经在果上成就了,就有种力量,这种力量常常表述为慈善根力,“慈善根力”属于无作妙用的范围,只要众生的苦难有祈愿,这种成就的大慈悲的力量就能相应地去救度。就好像阿弥陀佛临终接引,他已经是慈善根力,无作妙用,千江有水千江现,只要有众生念佛,一个众生念佛,阿弥陀佛来接,百千万亿个众生念佛,阿弥陀佛去接百千万亿个众生。

你不要理解为:阿弥陀佛,一个众生念佛他来接,另外的也来接,那阿弥陀佛忙得过来吗?他不需要忙。天上一轮月亮还能在所有的江河湖泊影现,阿弥陀佛成就的大慈大悲的力量是普应一切众生的心,一个不舍。包括阿弥陀佛光中显现的化佛,他的光明普照到十方无量无边的世界,他是摄受九法界众生的,他可以显现佛身,也可以显现其他的身分,甚至显现江河湖泊、桥梁无情的器界来度众生。这个都是大不可思议的境界,大不可思议的神通妙用,他所生起的因,是来自于大不可思议的那个平等大道,那个大慈悲心,那种出世的善根所生起来的。

所以了解极乐世界的缘起的背景、特质,对我们理解净土法门大不可思议的神通妙用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认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极乐世界性功德就表达为阿弥陀佛所契证无上正道、平等正道,由此所生起的大慈悲心,这样出世的善根所生起来的一个净土。由于他是大慈悲的特点,所以他的核心就是要给一切众生快乐,拔一切众生轮回三界的痛苦,为此目的建立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穷书生的传家宝

佛经里有一段故事:有位书生以教书维生,但是家乡环境...

为了半偈而舍身的故事

在《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释迦牟尼佛说:弥勒发意先...

餐盘里盛满无尽血泪(图)

先打断腿,再装进笼子里。我们的餐盘里,盛满了它们无...

成佛之前

一日,阿难尊者对佛陀说:世尊,您出生于帝王之家,拥...

关于施食的看法

关于施食的看法许多师兄因为害怕鬼神,不敢施食,甚至...

凡夫应当先求往生后才来度人

原文: 某居士去年去世,彼先妄发大心,要在此世间度人...

【佛学漫画】慈无量

弥勒菩萨是慈悲的化身,鼓励人们保持乐观,关爱他人。...

你是哪一种菩萨

这四弘誓愿当中,其实菩萨是有两种: (一)悲增上菩萨...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

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製 盖闻:...

每天念佛和看经的时间应如何分配

问: 每天念佛和看经的时间应如何分配? 大安法师答:...

临终这一念,不是侥幸就能达到的

阿祈达王临终,为驱蝇人以拂拂面,一念瞋心,遂堕为毒...

为什么一念佛就妄念很多

问: 为什么一念佛就妄念很多? 大安法师答: 其实不...

天人的小五衰和大五衰

天人主要是指欲界天,当然也包括色界天,这些天人他在...

【佛教词典】宗法

因明用语。于因明论式中,称宗(命题)之“有法”(主...

【佛教词典】两河

尼连禅河和跋提河。佛在尼连禅河边成道,在跋提河边涅...

【推荐】佛法让我找到利益家人的最好方式

凌晨12点刚过,老公把我叫醒。他说接到姐姐的电话,说...

对「攀缘」意义的误解

有一回,佛陀对弟子说:「要把自己的心照顾好,不要攀...

圣严法师:人格在寂寞中升华

一个寂寞的人,虽能引起他人的同情;但人之对于寂寞的...

临终时心里除佛号外,不使有别的念头

所有存款,为防养老者,亦须交与孙子。即田地契志等,...

律航法师的念佛妙法及往生示现

律航大师,晚年才出家,平日不论行住坐卧,佛号不离口...

念佛为何越念杂念越纷飞

问: 请教法师!本来念佛应该是越念越清静的,为什么...

佛弟子应该学习弥勒菩萨哪些精神

众所周知,弥勒菩萨为中国佛教最有代表性的佛菩萨之一...

蠲租得第的故事

蠲(juān,免除)租就是免除租金,就考取了功名。这是...

光阴不虚度、精神不浪用

示无朽曰:尺璧岂宝,寸阴当惜。正念弥陀,信光赫奕。...

念佛为何要求「一心不乱」

《阿弥陀经》要求学人执持名号七日一心不乱。 《无量寿...

一只猫的故事

女儿从北京回来,除了带给两老一些礼物外,还有一只猫...

女人学佛须知

念佛人想要往生净土,首先要对治自己的烦恼习气。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