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何必国界无赀,乃称广大

大安法师  2023/05/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何必国界无赀,乃称广大

问曰:如维摩方丈,包容有余,何必国界无赀(zī),乃称广大?

答曰:所言广大,非必以畦畹(qí wǎn)为喻。但言如空,亦何累方丈。又,方丈之所包容,在狭而广,核论果报,岂若在广而广耶?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

这里又施设了一个问来说。这个问是来自《维摩诘经》。当时,维摩诘居士示疾,释迦牟尼佛派文殊师利菩萨带了很多菩萨,舍利弗、大目犍连这些声闻众去探疾。实际上这也是维摩诘居士示现一个度化众生的方便,来说身体的无常、苦空。通过这个有病的身体,要有得如来身的愿望,要想得如来身,就得要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他是这么一个示现。

当时维摩居士知道文殊菩萨带着很多的菩萨、声闻要来,就把房间撤空,就剩了一张床,他就坐在床上。这房间不大——方丈。方丈,一丈见方才多少?十几米。现在我们说方丈,一看很气派,实际上方丈是很小的。

舍利弗去了之后就生了念头:我们都来了,也没有坐的地方。他只是动个念头,没有座位。维摩居士马上就知道了:“你是来求法的,还是来求座的?”舍利弗赶紧说:“我是来求法的,不是来求座位的。”于是维摩居士就跟他讲了求法怎么求,要不著一切法才为求法。虽然教化一通之后,还是要善巧方便,在事相上摄受众生。

所以维摩居士就问文殊师利菩萨,说:“他方世界你去得很多,了解很多的刹土——广游啊。在你看来,哪个刹土的座位最好?”文殊师利菩萨说:“大概距离我们这个世界三十六恒河沙国的距离,有一个世界叫须弥相,那个刹土有一尊佛叫须弥灯王佛,他那里座位很好。那个座位高有八万四千由旬。”一由旬就四十里,他那座位很高了。维摩诘居士听到这个,就以神通力向须弥灯王佛借了三万二千个座位。

一个座位就八万四千由旬,这里就出现了不可思议了。就在这个方丈里面放了三万二千个师子座,师子座没有缩小,房间也没有放大,但是广狭相容,都能装得下。不仅是这个房间没有障碍,他所住的毗耶离城也没有障碍。当时文殊菩萨这些都是有神通变化的,就马上变身很大,变成四万二千由旬,都能够坐在这个座位上,在那端坐。舍利弗、大目犍这些声闻,就坐不上去,太高了。那怎么办?维摩诘居士教他一个方法——你们向须弥灯王佛顶礼、祈求。这一顶礼祈求,都坐上去了。

维摩丈室包容三万二千个师子座,绰绰有余。由此来说,何必在这里说极乐世界的净土没有边际,才能说他广大呢?“广大无边际”代表心性、法性的情况,它是超越对待法的。因为我们这个世间讲广大,它就是比较法里面出来的。这里像“畦畹”。畦,是面积概念,是相当于五十亩面积;畹是相当于三十亩的面积。一般的比较,畹小——三十亩的畹是小的,五十亩的畦是大的。所以我们这里讲大和小是相待比较而言的。

现在谈极乐世界的广大,就不是一个大小对待来说的了。只是直接说空,空是现量,像虚空。这个虚空里面,没有什么大和小的对待而言,它超越了对待。但是它也能够包容对待,也不妨碍方丈这么小的空间能包容更多的东西,更大面积的物品。

进一步来说,《维摩诘经》是表达菩萨的不可思议,它是小不可思议。十来米的空间包容这么多三万二千师子座,这叫“在狭而广”,就是在一个狭小的空间,能够含摄广大的物品。它也可以是广狭相容。

但是极乐世界,从本质意义上来说,来论阿弥陀佛果地上的功德、果报,就是“在广言广”。就不是在一个狭小空间包容广大,而是本身就是广大,然后包容广大。这些都是非常超越的理念,表明极乐世界的面积、国土广袤,无有边际,能够容纳所有的众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极乐的五尘境界,就是弥陀的三身四德

关于积集智慧的资粮,本经讲到有二种因缘:第一个是有...

略论佛教的时空观

人类对宇宙时空的思考与探索从未止步,众说纷纭,可谓...

极乐世界离开了八苦

我们展开的生命是在分段生死当中。你看分,分是分限的...

契证到念佛三昧,那极乐世界就在当处

这桩事情同时是显示极乐世界这样的一种微妙无碍的功德...

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

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 此二句,名庄严形相功德成就...

极乐世界离开了这三苦

娑婆苦乐杂,其实,苦是苦苦,逼身心故;乐是坏苦,不...

四土圆融速成佛果

依天台从断惑的程度来分,十方刹土有四种:凡圣同居土...

极乐世界的往生者有重量吗

问: 佛经中有描述,极乐世界的地面有落花,诸上善人踩...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为何把佛、法、僧称为宝

佛宝、法宝、僧宝称之为宝,略有六义:一希有义,二离...

亲近这十种善友能得利益

那么这八句我们看看,第一句亲近老成 ,就是亲近善知识...

坐胎的过程宛如地狱非常痛苦

我们往昔的业力,由于一念阿赖耶识都有贪爱的种子,所...

大安法师:往生唯靠弥陀,而密宗要视师如佛,如何看待

问: 昨天聆听你的开示,颇感受益匪浅,感恩法师。可...

【佛教词典】三杂染

(名数)谓惑业苦之三者。见显扬圣教论一。...

【佛教词典】果门

即诸佛自内证之法门。亦即如来果位之法门。此系菩萨以...

熏习的好处,我是自己证明的

《大乘起信论》讲熏习修。你感觉你哪一样烦恼重,你就...

无意识下死亡能否往生

问: 在无意识状态下死亡,是否能够往生极乐世界? 慧...

真心被六尘所覆盖的八个原因

真心被埋没,真心给失落,真心被迷失,真心被六尘所覆...

妄杀群牛

俗语说:宁愿玉碎也不愿瓦全。就是说,自己得不到的东...

在惜福的心性中,让道念自然而然地提升

在佛门中的衣、食、种种资身的东西,都是由十方施主们...

如何来对治散乱心呢

当年老子曾经预言,过度沉溺于物质刺激,人会昏迷、散...

学佛之人的四种感应

佛法是妙法,绝定兑现,兑现是兑现但要符合因果,你不...

第八识转变的两个关键点

我们再看看无漏的情况。 不动地前才舍藏,金刚道后异熟...

修行路上的三个注意事项

1、不贪名闻利养:名利心是苦,平常心是道; 2、不在...

道无可修,法无可问,起心动念,即乖法体

禅堂就是要见性,见性就是观心,能观心即是上定,若不...

懂得舍弃便是拥有

有些东西一旦拥有了就是负担,拥有的越多,负担就越重...

人言我好坏,不生喜怒心

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