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达照法师:觉悟要在身心功夫上点滴做起

达照法师  2011/04/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所以知之一字,众妙之门,我们大家正因为知道了以后,对所知道的东西非常注意,对知道的这个本身却忘记掉了,所以在生命的道路上我们走丟了,把自己给丢了,真正安详自在找不到了;因为在保持知的状态下,对于善恶苦乐你会有直接的反应能力,如果你保持了这种觉知,不随自己的念头转像达摩祖师说:“内不随心转,外不被境迁,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心像墙壁一样就是内没有动摇,内心无喘,喘就是喘气、喘息、揣摩,内心不动,外所有的缘都停止了,脑子里面没有任何的概念、没有想法,能不能找到感觉?内没有动摇、外没有概念,其实也不是什么玄妙的事情,就是简单地把想法放到一边去,只要你把这些想法往边上一放,你自然是最殊胜的。

天地万物与我同根,其实这个宇宙法界之所以有相、有生灭、有轮回、有成住坏空,都是由这一念无明的根而显性出来的。那我们现在让大家把所有的念头都放下来以后,能够体会一下它这个非常奇妙。你没有想法,确实脑子里面也没有想、也没有概念,但是我讲的每一句话你都听得特别清楚,眼前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动作,我看得也特别清楚。你不需要注意哪一个人,所有的人同时动起来你都能看到,因为我们就有这个功能,像镜子一样一下全照到。所以只有在这种状态下,虽然还没有见道、还没有开悟成佛,但是你已经到了道的边缘;虽然还没有了生死,已经到了生死的关头,这个关一破出去本参就破掉了。那么如果大家专门想了生死的、想修行的,在这种状态下时间越久,对于现实轮回的种种现象、种种因果缘起,你会看得越来越清楚;对自己曾经遭受的苦难,或者内心的贪嗔痴带来的一些负面的情绪和报应也会越来越清楚,虽然没有了生死,智慧和定力在这地方已经开始培养起来了。

所以佛法虽然深广无涯,三藏十二部经典汗牛充栋,但是我们如果把它拿来用,完全不离开我们的身心。因为凡夫着相,所以佛菩萨就非常慈悲,通过我们行为戒律这些教育,让我们身体先规范起来,当你身体规范起来以后,真正需要解决的是我们的心理问题。所以戒是基础、定是方法、慧是目的,开智慧是我们学习佛法的真正目的,只有开无漏智慧才能够了生死,才能够度众生,大智慧、大定力的培养,就是在我们这两个阶段:一个是你从外面向外的着相,着坏相变成好相、不守规矩变成守规矩;内在的就是你看住你的妄想,来来去去到处是什么规律、什么是惯性?烦恼也是烦恼的惯性,生气也是生气的惯性,为什么会这样?然后再进一步,看你内在的没有妄想、没有分别心时候的安宁。

有些人说,师父讲的时候我能够体会一下,一讲完了我就不行了,在这里还行出去就不行了。事实上如果是这种情况,就是你对这个不重视,你还是觉得在那里打妄想更重要,在那里流浪生死更重要,没有感觉到可以从妄想生死这个状态下转换过来。佛法的范围很广很广大,你哪怕在寺庙里面举一个手、点一下头、甚至在寺庙外面看到寺庙一想到这里面有佛这都是种下善根,但这些善根要一直到什么时候才能成为一种你想修行的力量,这个是很不容易的,所以《金刚经》里面说:能够听闻《金刚经》的人,能够知道无我、性空,听到这个法的人都是不于一佛二佛而种善根,是从无量百千万亿佛所种诸善根。

佛度众生的范围是很广的,从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那么我们大家对照自己,从人生的这种健康、福报来对照自己,如果我们具足了五福,昨天讲的就是长寿、富贵、康宁、有德、善终这叫五福;如果我们不俱备五福,那就是短命、贫穷下贱、心不安宁、缺德、不得好死,没有五福的人他的结果就是这样。所以从现实的角度,我们一定要把握这个法界的总原则它是一种业力,就你可以观察这种业力、这种行为的习惯确实在我们的生命中,乃至所有的众生的生命中贯穿始终的就是这种惯性。想自觉的人要从自己的惯性中开始改善,想觉他的、想改造社会使国家社会众生更加幸福安康的,你也要从自己内心中开始改善。世俗的伟人他是降服别人,但是降服不了自己的,我们大家有没有想降服别人,但自己的烦恼生起来了降服不了的经历?很伟大的人,圣人是靠降服自己来感动别人的,当我们自己心的问题解决掉了,你的心完全没有问题了,你这个心无论到什么地方是一个宝,一定会放光的,跟你有缘的众生一定只能得到你的好处,不会得到你的坏处,因为你从你内心中、清净的心中散发出来的所有的信息都是智慧的和慈悲的。

所以我们要亲近三宝,要对佛菩萨非常的感恩,要忆念三宝、忆念佛菩萨,因为我们想到佛菩萨,佛菩萨给我们的信息绝对一点点负面的东西都没有。但是凡夫众生就不一样了,他给你好处的同时希望你给他好处,所以从自己改造的核心是我们心情的改造,心情改造的核心是你要把握自己没有妄想的状态、宁静的状态。比如说你身体要保健该做什么?需要吃营养、需要地水火风调节自己,现实正常进行的总开关就抓在自己的心里,所以如果我们知道这个学习佛法的总纲领、总的钥匙已经在你手上了,你随时想把自己的心打开就可以打开,想把自己的智慧开发出来随时都可以开发出来。心的力量可以把整个世界毁坏掉,也可以把整个世界创造起来,十方世界都是由这颗心的力量创造起来的。所以大家一定不要浪费这么强大的力量,不管是哪一道的众生,不管你现在的身份、地位、知识,或者你的大脑思维如何,只要你能够看到你心的力量是超过一切的,觉悟就是自觉从自己开始。一层一层地看到自己的心,然后看到心以后自然烦恼断掉,那自然后面生起来的一些慈悲心就是觉他了。按照这个原则我们生生世世地努力下去,跟你有缘的众生都契入在觉悟的路上,那叫圆满成佛了。当然我们如果观察自己的心要成佛,好像感觉虽然有一定的方向感,但是比较难,所以我们还需要有一些榜样,就是看看佛菩萨、祖师大德,了解他们怎么一步一步从哪些方法去觉悟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达照法师文章列表

若是大根基,当下就能觉悟其中道理

龙潭崇信禅师,青州人,少年时很聪明。他家的附近有一...

【佛学漫画】一屁过江来

苏东坡的官邸与金山寺仅一江之隔,而佛印禅师在这金山...

人生可以随时开始

一个部落首领的儿子在父亲去世后承担起了领导部落的任...

净慧法师《觉悟人生,奉献人生》

各位居士:下午好!今天给大家讲的是个老题目:觉悟人...

心的觉悟

佛陀时常教育我们要活在当下,而不是沉溺于往昔回忆,...

船子和尚与夹山禅师

这幅图描绘的是禅宗极为有名的公案,说的是唐代夹山善...

修悟的六原则

凡利根、信心勇猛的人,修行肯做工夫,事障易除,理障...

开悟的十个标准

人人动辄谈开悟,所谓的开悟,究竟如何?标准是什么?...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晚课(暮时课诵)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达照法师:把心门关起来

所以心是改变我们生活、命运的关键所在。要学会关心,...

不净如空,身心空寂,能所双亡

不净观确实是去除对色身、尘劳贪着的简易而有效的方法...

禅修三部曲

一、 看住当下,一念不生,了了分明,如是倾注。 久久...

达照法师:有福报的生命

经常听到人说:压力很重,得抑郁症的人很多。为什么会...

【佛教词典】牡丹草

即绘于密教胎藏界曼荼罗外缘之牡丹纹样;因牡丹草原为...

【佛教词典】法喜食

梵语 dharma-prīty-āhāra。二食之一,九食之一。指...

谦虚不但可以避祸,也是求福的基础

现代有许多人不读经典,把《周易》当作所谓算命的书,...

别人的是非善恶与你何干

只看到别人的过失,不审察自己的过失,是我们最大的无...

六祖悟道时的五句话道尽了一切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

比丘闻莲喻坚固道心

佛陀在罗阅只耆阇崛山时,一日,城中有五十位长者子亲...

【推荐】倾尽身心弘扬因果轮回观念

我们在这个时代,真的要非常有正气地、有根据地把这个...

吃素十大好处

国际素食日(或国际素食节),是一个自1986年开始来源...

大安法师:一万佛号怎样念法

问: 一万佛号怎样念法?对有工作的人及没有工作人的...

不犯威仪,小小戒都要护持

不犯威仪,这种持戒的意识,不仅对那些重戒要去受持,...

圣严法师《怎么样才算是佛教徒呢》

什么是佛法?什么是佛教徒?我经常有机会与各界人士相...

人心不正,太聪明反而害了自己

清朝的纪晓岚是大学士,他一辈子都在编四库全书,所以...

为什么说佛教徒是快乐者

《联合早报》03年转载了路透社的消息说,佛教徒脑部扫...

圆瑛法师:答何明亮居士问六则

问一:念佛为何限定七日? 答:克期取证故。放下万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