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达照法师:觉悟人生三要素

达照法师  2011/04/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要达到觉悟的人生,我们所需要的只有三点。

第一点:从深信业果的基础出发,遵守规矩、遵守规律。最大的规律就是因缘果报,也就是一切都要遵循因果。在这个大的规律下,落实在具体的生活中,我们首先要遵守自然界的规律、国家的法律。自然界有春夏秋冬,世界有成住坏空,事物有生住异灭。不管你是哪个行业、哪种地位,你拥有的财产也是生住异灭——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慢慢地消失。自然界的规律就是如此,无一例外。在社会上,大到国家法律,小到工作岗位职责、单位制度、寺庙共住规约等等,我们都要遵守。我们佛弟子要遵守戒律,佛法的戒律所秉持的原则是大原则,就是因果原则。而世间的制度,可能不一定看到长远的因果规则,但制定规矩肯定是为了让大家更好,所以大家不要因为规矩而痛苦。寺院初一、十五诵戒,或者羯摩,或者种种作法,这是佛陀告诉我们,要遵守这种规则,而这个规则的本身就是符合因缘果报的规律,这是最简单、最现实的一点。夫妻之间要遵守夫妻的规则,家庭也有家庭的规则,这一点在儒家讲得非常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领导要像领导,被领导的要像被领导者,整个社会一团和气。真正通过规则来达到和谐,这是我们共同生存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基础,我们没有人能生活得很好。

第二点就是要获得稳定。向内求得心情、情绪的稳定,身体的稳定。不要没有规律,暴饮暴食,把身体搞垮了;心态好了,生活正常了,这样身体也变得稳定起来。然后就是家庭稳定、单位稳定、团队稳定,然后才能扩展到国家稳定、社会稳定、世界太平。真正的天下太平,是从心情、情绪的稳定开始。不要东奔西跑,即便有事情,我们也以稳定的心来面对一切。禅定就是最好的情绪管理方法。作为一个觉者,我们要有这种认识。只有稳定的情绪、稳定的行为才能感召稳定的结果,这个世界所有的不稳定都是大家情绪的不稳定引导出来的。情绪小小的不稳定,在房间里蒙起被子哭一场就可能解决问题了,但如果你抑制不了、转化不了,就会爆发出来,然后你到外面给别人眼色看,甚至用语言和动作伤害别人,就会构成矛盾。有了矛盾以后,族群与族群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团队与团队之间互相争斗,这样就导致了世界的战争。如果一直生活在这种状态下,没有丝毫的稳定,以嗔心作为生活的内容,那就是地狱众生的生活。我们看看那些战争的地方,真的就像生活在地狱一般。

现在我们国家的大环境比较稳定,在这样的环境下,只要不惹事,生活就很和平。我经常讲:“我们有饭吃,有衣服穿,我们的所需已经满足了,作为修行人,还要求什么呢?”他们说:“你这个老土,现在什么年代了?这个年代都是讲钱的!”其实我们真正的所需,是只要有饭吃,有衣服穿,其它都是想要的,而不是需要的,都是妄想而已。一旦了解到这一点,你的身心就开始稳定了。你的身心开始稳定的时候,你就能感觉到你的世界是稳定的,天下是太平的。但你的心要是动起来,你就会跟动起来的世界相应。没有禅定觉受的人,可能不一定能理解这句话。他会说:“虽然坐禅的时候是安定的,但要是旁边有人吵架,我怎么能定得下来呢?”或者说:“虽然我是安定的,但别人吵架,那我的世界不还是在吵吗?”其实只要你感觉到你定下来了,别人吵跟你真的没关系,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一个世界里。我的世界有这么多事、这么多物,大家的世界都有各自的事、各自的物,而我们的世界是重重无尽地重叠在一起的,就像灯光,每一盏灯的光都照遍了整个房间,所有灯光是重叠在一起的,所以你看到的好像是很多灯光重叠而成的一个光,实际不是。

所以,如果你个人的世界改造好了,外面的世界无论是天堂还是地狱,都跟你没有关系。就像佛菩萨到了地狱,看到地狱的众生,他不会有丝毫的痛苦,反而会把他最圆满的慈悲在那里展现无遗。我们做善事的时候,特别是去那些救济所,看到贫穷生病的人,你是可怜他,觉得他痛苦、业障重,还是在这个时候有真正慈悲的心?觉悟的人面对贫苦众生,心里只有慈悲,希望佛菩萨加持他,让他好一点,内心是感觉不到那种是非和痛苦的。他能够体会众生的痛苦,但没有那种想求,却得不到的痛苦。他内心是清净的,不会被痛苦所污染。所以想改变世界,首先要改变自己的心。孔老夫子讲得很好,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一点一点慢慢地扩展开来。所以要想把握世界,一定要先把握自己,让自己能够稳定。

第三就是要积极地听闻经教,增长智慧。觉悟的人就是有智慧的人,有智慧的人唯一的标准就是不生烦恼。如果一个人说我很痛苦,那是什么原因?因为我太有能力了,生不逢时,感到不平衡;我太有智慧了,人家都不信任我,人家都嫉妒我,其实这说明你真的是没有智慧,有智慧就绝对不会生烦恼。智慧是什么?就是把你的身心世界全部看透、看清楚。你的起心动念,是贪心生起来还是嗔心生起来了?还是禅定生起来了?还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生起来了?你都很清楚地知道来龙去脉。你不但能看清楚自己心念的来龙去脉,还能看到别人的烦恼、生气的来龙去脉。你只要跟他聊天,一听他的话,就能够摸到他的脉,知道他的心脉在哪里,他的病在哪里。他的痛苦来源于什么地方?是贪欲心太重还是嗔心无明太重?还是过去世的业力太重?或者他身边的人不行?你都能非常清楚地了解。所以看到的即使是一个很坏的人,你也清楚他的业果缘起,而不会生烦恼。所以有句话讲:“智慧不生烦恼,慈悲没有敌人。”慈悲是绝对没有敌人的,因为在你的身心中,敌人只是让你修忍辱,让你在这种敌人面前还能坦然无畏。他是恩将仇报,你要仇将恩报、以德报怨,这是有智慧的人可以达到的境界。

但是,智慧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到需要一个过程,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智慧的提升,就是你在道理上要先明白。我们听了这些道理后要理解,理解了以后,你还要去觉察,觉察后要能感受得到,你感受到以后,还要能感受到它的因在哪里。比如你头痛的时候,你能感受到头痛的因在什么地方。哪怕别人煽你一个耳光,你嘴巴很痛,这个正因在哪里。你要能看到,就算别人打你,把你脑袋砍下来,别人其实只是提供了一个助缘,那个因不是在他那里,而是在你的生命中。所以因缘两个字,我们在内心中要有深刻的体会。如果你体会到正因是在自己,就明白是你召感了别人来欺负你、打你;或者召感了别人来恭敬你、对你好,根源还是在自己。所以当你内心有真正的慈悲,一切众生都会围绕着你;如果你的内心缺乏慈悲,一切众生都会舍你而去,这个正因是在自己,而不在别人。

第一种智慧的状况,就是我们先在理上明白。有些人说:“理上明白了却做不到,还不如不明白。”这种观点其实不对,因为理上明白却做不到,你就会生惭愧心,知道自己道理都懂就是还没做到。如果你真感觉到了这个理,你就会观察到你的世界是由你的内心、你的念头,你的业力感召的。这个感觉如果你确定下来了,那么,即使你一不小心还在发脾气,一不小心还会伤害别人,事后你一定会用功,慢慢地回归。

实际上,在没有觉悟、没有见到真心之前,我们都是盲修瞎炼。看到别人打坐我也打坐,看到别人怎样我也怎样,只是在模仿学习,也是在以妄想心思考。但真正明白的人,他的修行就是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验证自己,在验证的过程中增长定力。

第二个部分是功夫的增长,这需要一个过程。大家修净土宗念佛法门就知道,开始没有人干扰你的时候,你能念得起来;到后来功夫深了,就是有人干扰,你也能念得起来。所以静中静、动中静、病中静、梦中静、临终静,也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是没有修行的人,过了多少天还在生气,他生完气还觉得自己有道理,这就叫不觉、迷失。一旦有了觉悟,有了修行,有些时候你发完脾气,不久就后悔了,会想自己真不该发这种脾气,真不该生这种烦恼;再用功下去,他脾气刚发完就后悔了,觉醒的时间越来越快;再继续用功,正在发脾气时他就后悔了,就像前面讲的那个居士,一拳打出去,看见自己手上的念珠就马上后悔了;如果再用功下去,快要发脾气了,他自己就先遏制住不发。身口意这三业中,意业是主导的,只要你心想起来造恶了,你的业因已经形成了。如果意业已经开始动起来了,但是还没有付诸实践,也就是身业和口业还没出现,业果就少了三分之二,因为身业和口业占三分之二。所以再继续用功下去,你就能知道自己的心念起来了,起到什么程度,这样一点一点从远到近、从粗到细,你的内心就越来越像明镜。当你面对世间的事情,有该生气的,也有该赞叹的,你有了智慧以后,会非常清楚,处理得恰到好处,即使有时候有些人做得真的很差,你就是应该去批评的,确实世间是有这样的相。

所以从觉悟的过程来说,一个觉悟的人一定是以戒、定、慧作为生命的核心,觉悟的意义也就是在于这三个方面。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达照法师文章列表

莫追忆,莫等待,莫犹豫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依修行的标准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

用觉悟奉献来提升我们人生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今天,我们相聚洗心禅寺,这是缘...

有时需要以退为进

退一步风平浪静,让一步海阔天空。古人劝我们要精进,...

从根本上的觉悟,才是真正脱胎换骨

关于一念的相应,我们讲一个小故事来说明: 佛在世的时...

真正贫富的标准

给大家讲一个佛陀在世时的故事: 一次法会,很多人来听...

平实的人生有何利益

米实了,煮出来的饭,才会香美可口;木实了,做出来的...

消除人生不幸福的因素

幸福美好的人生,是众人梦寐以求的愿望。古往今来,我...

精神生活比物质生活更为重要

人生的需求可以分为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二者必须兼顾...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

【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雨宝陀罗尼...

朝着正确的方向走去,总有一天会到达目的地

经云:过去有人,痴无智慧,极渴须水,见热时焰,谓为...

念药师佛梦佛治愈癌症

如果我们的身体有任何不舒服、包括各种各样的病痛,我...

放开手脚要怎么放

放开手脚要怎么放?就是只有你看到,你的内心是一个圆...

烦恼是客人,不留它就走了

《楞严经》里讲:烦恼都是客人,叫客尘烦恼。你喜欢把...

【佛教词典】三种成就

【三种成就】 p0182 集论三卷十页云:云何成就?谓成就...

【佛教词典】妄语增上果

【妄语增上果】 p0630   瑜伽六十卷五页云:若器世间...

从勤劳奋发中去打发时间

一天有二十四个小时,一生也有六七十年的岁月。在这一...

禅宗的无味之味

参禅这个修行方法我个人认为是佛教诸多法门中最奇特的...

十念念佛以及回向之法

念佛的方法,比较常用的有观像念佛和持名念佛,观像念...

末法时代众生饮苦食毒

《佛说无量寿经》讲到:末法时代的众生饮苦食毒,未尝...

虚云老和尚的禅风

今天给各位介绍虚云老和尚及其禅风。虚云老和尚的前生...

为什么佛教会具有保佑的功能呢?

问: 我有一点不明白的地方想请教:不同的法师讲法都...

本焕老和尚:2002年弘法寺佛七开示

泉慧老法师讲了几十年经,不但在国内、香港讲经,也去...

【推荐】身体24小时的使用手册

1:00 人体进入浅睡阶段,易醒。此时头脑较清楚,熬夜...

如何理解念佛要念得「心佛两忘」

问: 《印祖文钞》里我似乎记得念佛要念得心佛不二、...

同以不思议持名之妙行

蕅益大师说,我们一个人在成佛之道,其实最难最难的地...

信愿持名要落实在日常生活中

一个人生前自己肯念佛,肯定就有信心在里面,有愿力在...

肥胖者的减肥佳品

1. 冻豆腐 豆腐经过冷冻,能产生一种酸性物质,这种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