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达照法师:超越生死的眼光

达照法师  2011/08/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了断这个理上的生死,接下来我们的眼光不在生死当中,但是,我们的手脚、我们的习气还在生死当中,所以还有种种习气烦恼干扰自己。但只要你的眼光不在三界以内,一切习气烦恼到你身上,都会成为你修行的机会。遇到任何情景,都是我们过去旧习的反应。你的烦恼生起来了,你遇到好人或者坏人了,这都是我们内心的投影。逆来顺受,顺来也顺受,不舍弃任何一法。越是你不喜欢的现前了,越说明你的用功得力了。会有一段时间感觉身心非常安宁,但是生活又乱七八糟,问题又解决不了,这种矛盾在心里。内心安宁是你明白了理,真正确定了这个理的无生;而生活乱七八糟呢,只是你功夫不够,不能对境练心。所以只要这个理,无生的道理你看到了,整个生命的指向、归宿就非常明确。了断生死以后,对我们大家来说,现在机会最大的就是理上你先透过去,你就细细观察自己的一切情绪,一切所求,一切价值标准,都是世间轮回的法,一点一点,给他舍弃掉。

有人曾经问我,你打坐用功这么多年,有没有见到光?我说没有;有没有见到佛?我说也没有;有没有见到祖师大德?我也没有。他说那你什么都没见到,你修行还有什么好处?我说没什么好处。他说那我能看到佛哎,说明什么问题哦?我说那说明你眼睛没瞎呗,还能说明什么问题呀!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所以有时候我们在修道过程中,总是先设立一个修行是否得道的标准。那个标准完全是自己设立起来的。这些标准是你现在想像的,我们会想像一个开悟的人可能会是什么样,可能会是什么样。但所有的可能都不能代表开悟的人的样子。如果都能代表了,那你就是开悟的人。

所以我们认识不到了断生死的境界,但是我们起码可以认识到生死的境界;我们认识不到无相,你起码可以认识到这个相的生灭、现相、无常。不管你见到什么,感受到什么,有受皆苦,有相皆妄。所有的感受,落在六根上的,全部都是苦的根源。一切苦,都是从受而生;不受,即无苦可得。所以色、受、想、行、识,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把受舍弃掉,一切痛苦即不复存在。五蕴都舍弃,佛经讲,皆空;也讲不生不灭;也讲无眼、耳、鼻、舌、身、意。不,无,空,这同样都在解释了生死的境况。

所以了生死,从第一步了解生死到第二步了断生死,这有一个方向性的改变。了解生死,我们是以世间法作为观察的对像;了断生死,却把方向指到了三界之外。

了断生死在理上,也是要我们自己去了的,就用我们自己的妄想,第六意识思维,我们一点点地舍弃,舍弃到最后,连自己这个感觉有我也给他舍弃掉。就是在理上一点一点地自己去了断。你在理上能够明白,三界之中无一法可求,求来的都是苦的;明白到无一法可求,你在这个世界上所求的一切三界之苦,就被你了断了。功夫进展快一点,在事相上也表现出跟理上一样,也是以无所求作为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

诸位用功千万不要想坐在那里修行以后,我的脸色会改变,就会好看起来;耳朵会伸长,像双耳垂肩一样;脑袋又长一个肉包出来,像个肉髻……妄想颠倒啊。甚至有些人还想坐在那里会放光,晚上最好不要带手电筒……你这些妄想全是错的;但实际上这些能力都有。你想要的全部是三界内有相的,你怎么可能了生死呢?因为你想要的那个就是生死的东西呀,就是有相的东西呀,有所得的必有所失呀。所以当你在事相上也一无所求了,于是在你的心中呈现出来三界之中,无有一法是你所求;也无有一法能干扰得了你。你就于三界生死来去自在,没有障碍。就是永嘉大师说的:

几回生,几回死,生死悠悠无定止;

自从顿悟了无生,于诸荣辱何忧喜。

你看我们生死悠悠没有停过,没有定下来过,没有停止过。你如果能够顿悟,理事两样全部舍弃,道理上你知道三界以内是生死法,不需要,在事相上你也确定,你当下就可以确定,有胆量我们现在就不要这个世界。敢不敢?怕死了吧?不怕死?不怕死你就不怕生,你就会生得比谁都好;怕死的人是活不好的,活在担惊受怕当中。遇到魔境啦,遇到种种情景啦,生怕这个老蛇会把我咬掉,生怕那个魔鬼会把我捆去……怕死的人,是活不成的,是活不好的。只有看到三界一切无论生死什么法,我从此再也没有兴趣。因为知道这一切相背后全是无生。

所以“自从顿悟了无生”,了了生死你就见到了无生,非常清楚。平常我们的生活习惯,如果一个小偷看到你手上拿着钱,哪怕抢你一块钱,你肯定是不愿意,你会骂他这个人太缺德,居然抢我的钱。让你给他,可能你给十块钱也没关系。这就是我们每个人,其实是生活在很不讲道理的思想观念当中。我们会有很多的标准、绳索把自己捆起来。这样也不行,那样也不行。有个人问,你会做什么?他说我什么都会,但就两样不会。你猜哪两样?他说我这也不会,那也不会,就这两样不会。是不是啊?你真能够把三界生死一切法看到,这你也不会,那你也不会,那你就不会轮回了,也不会随着它生死了。

所以禅宗祖师才有那么大的气魄,在悬崖顶上能够把自己抓住的这根救命稻草也舍弃掉。悬崖撒手,粉身碎骨。我们大家问问自己,你心中最重视的是什么?你最看好的、最舍不得放下的是什么?情感,是大部分人不愿意舍弃的;钱财,名利,地位,享受,身体,思想,甚至自己的信仰,都不愿意舍弃,哪一样都要抓得牢牢的,越多越好,越多越好。结果,你抓得自己遍体鳞伤,抓得自己有气无力,抓得自己死去活来,苦恼不堪。如果真有这种胆量,你在内心中悄悄安装进去一个软件,就是让自己三界之内一切法从此再也不要。你看看,只要启动了这个软件,你马上就会发现了,三界以内确实无有一法可以障碍你。任何一种表现----只要有所表现,就是生灭法;我们这颗心啊,就在无明的这个当下。你如果能够站在无明的状况,站在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这个当下,你就能看到一切生死现象;不贪着生死法,你就能看到涅槃的景象。就在一念之差,有一个了了分明的我停在这里,如果我要怎么展现,就是生灭的现象;当一念都没有,连我也没有,这就是涅槃的景象。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达照法师文章列表

在地下入定七八年, 生死却仍未了

明朝有一位皇帝要到紫金山的寺院上香,当时是一个下大...

净土法门不可不修

【原文】 人初未尝死。而死之名,乃自此身体上得之。何...

如何处理生死问题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就会面临佛在大小乘经典所说...

为什么一定要念佛呢

佛法的最要问题,就是了生死。若论了生死这桩大事,很...

佛以大悲出此法门横截生死

救世最急者:末世众生,根钝障深,解脱禅定,甚难可得...

证严法师《生死自在处红尘》

有一次我到慈济医院探视病患时,有位护士小姐跟过来说...

净土法门为什么殊胜

问: 净土法门为什么殊胜? 大安法师答: 要了脱分段...

恐惧生死苦,更应济物命

母亲不论用怎样的料理方法,辛苦烹煮的肉、鱼虾、蛋等...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往生论注

...

【注音版】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达照法师:一个念头的巨大影响

只要你的心起一个念头,你这个念头在十方法界,就像一...

达照法师:觉悟人生三要素

要达到觉悟的人生,我们所需要的只有三点。 第一点:...

朝着正确的方向走去,总有一天会到达目的地

经云:过去有人,痴无智慧,极渴须水,见热时焰,谓为...

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四大是从物质构成的元素来说的,而五蕴则是从物质和精...

【佛教词典】婆罗奢

(植物)树名。译曰赤花树。见慧琳音义二十五。梵Phal...

【佛教词典】以佛道声

(杂语)法华经信解品曰:我等今者真是声闻,以佛道声...

莫大之祸起于须臾之不忍,不可不谨

佛陀成道之后,严格持守戒律,广为度化有缘众生。在弘...

对抗危险的唯一保障是正确的心念

难屠替一位富翁看顾牛只,虽然只是个牧牛人,但他尽可...

佛教的偶像观念

一些异教徒经常批评佛教是拜偶像的宗教。确实不错,佛...

佛法是破解命运不好的最好法门

佛法传入中国二千多年,经久长兴,修学人多多,原因在...

果报有哪五种

前面我们谈到这个业力,包括名言种子,包括业种子,这...

腊八节

2012年一月一日,元旦,又是传统的腊八节,佛家的佛成...

山高那碍白云飞

唐天复年间(901-904),善静禅师南游参学,礼谒元安寺洛...

求福者遇佛得度

我总是这么不如意!为何没一件事能顺我的心,满我的愿...

苏东坡与水陆法会的因缘

苏轼与水陆法会缘分甚深,水陆仪文中许多辞藻和韵律俱...

盲龟值浮木

每百年才能从海中探出头来一次。而大海中有一根浮木,...

包容的尺度

包容别人可以减少自己的烦恼,增加智慧,但是包容应该...

佛学常见辞汇(十二画)

【惠能】 人名,为禅宗第六祖。六祖降生时,有异僧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