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静波法师:入不二法门品

静波法师  2010/12/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我们昨天讲到了关于第七位菩萨站起来发言,对于不二法门的感悟。他用一种妙臂在提携众生。他在提携众生的过程之中告诉我们说。菩萨观一切法如幻如化,不但不住在有的观念上。我们众生犯的最大的毛病就是执著现相界的存在,一种实实在在的有。而这种有的只取不舍带给我们无尽的烦恼,于是就会有轮回。不住在有的观念上这种轮回的观念就打破了。同时他也不住空的观念上。有人说,不住在有是错误的,住在空总是没错的。依然错误。昨天我们引用永嘉禅师《证道歌》的话说“断灭空,拨因果,犹如避溺而投火。”就是怕淹死,但是又被火烧死了,依然是一种二边,二边就不是平等,所以要平等。因为幻化,因为都是假的,空也不是固定的,有也不是固定的。所以不会停留下来,所以我们要不住,不住就是你心里不执著他。不是说你不面对,不面对你就没有机会来锻炼、来考验、来突破。但是你面对的时候你要不停留下来。这样的菩萨就会见到法性幻有。

妙臂菩萨给我们的感觉,他所要表达的感悟的这种境界就是见到诸法空相,是幻有假有,只是像耍戏法一样,好像是真的,其实不是真的。这种幻有并不障碍法性真空,因为好像是有,其实没有,而没有就是法性,就是真空。所以我们看到宇宙的一切现象也是好像是有,但事实上没有。为什么没有,因为他是变化的,所以他不是实在的,有没有呢,有,他是假的,假有呀。真空妙有,妙有真空。同时法性真空也并不障碍缘起的幻相。虽然是没有,但是这个没有,这个空性完全是在缘起的幻相上就感悟,他们两个之间是不矛盾的,如果你认为他们是对立的,那你就断灭,所以叫空不碍有,不障碍有。如是相不碍性,性不碍相。从相不碍性的角度去看,我们就看不到欲界、色界、无色界。因为是我们众生的狭隘局限才会导致所谓欲界、色界、无色界,其实没有,为什么,三界如幻如化。所以《唯识》中讲说“三界为心,万法为识”。《三论》中也就是《中观》讲,“三界唯空,万法如画”。三界都是空性,没有主宰性,如幻如画,如果有也是如幻如化。性不离相,空性跟现相两者之间是不相离的。如此看来生和死的问题也不过是一个游戏,所以你不能在意他。你要打破生死的观念,你就必须脱胎换骨,洗心革面,不要上当,不要受骗,都是假的。如果能够突破的话你一下就自在了,所以你的自在就是解脱。

如此菩萨就能够广度众生,游戏三界,倒驾慈航。高僧大德圆寂之后,我们祝愿他乘愿再来。为什么,他有能力,因为他知道都是三界如幻的,众生也是没有自性的,于是他愿意来。否则他来了走不了他还愿意来吗。来去自由,大菩萨往往如此。观世音菩萨,大家都知道他已经成佛了, 正法名如来。为什么还要倒驾慈航呢,慈悲呀,因为我们所以他又来了。但是他来了他是真来了吗,没有来,如来吗。他去了,没有去,叫如去吗,没有来没有去,所以叫如来如去,才是真正的大自在。我们想来来不了,想去去不了,求生不得求死不得,痛苦难堪,轮回不已,所以我们要从观念里走出来,应该向这位妙臂菩萨去学习。

可见菩萨心与声闻的心,凡夫以为是二。菩萨的这个心是无所得,声闻的心是偏空,所以有所得和偏空两者之间的观念是对立的,凡夫以为二,实际却是没有菩萨心,没有无声闻心,无所得也无所得。那么所谓的空也是没有自性的,如果你执著空的话,空就成了有所得。空就成了有。所以龙树菩萨在《中观论》里说“大圣说空法,为离诸见故”说空就是平等了,是不二了,目的就是让我们不执著,一切都不要执著。下面说若复见有空,如果你回过头来你再去执著空,诸佛所不化。不仅仅是一个佛教化不了你,所有的佛都拿你没有办法,教化不了你。重要的问题是用空来对之有,对之有所得。而你调过头来执著空,错了,又成了一个新的障碍,所以你要去突破这样的障碍。如是心者即是佛,这个心就是无所得,真正的一点点执著也没有了,也不住在生上也不住在死上,所以突破了,打破了那种生死的局限界限。这个就是证入不二法门,如果我们也能这样,我们也能对照自己反醒自己改变自己,也会进入不二法门,也会向妙臂菩萨去学习。学佛学菩萨应该跟他学得一模一样,如果你学得不是一模一样,那就不是学佛不是学菩萨,所以说要反醒要改变,要真正的身口意三业去跟佛菩萨去相应。

我说了这种相应就像我们最初的发心,信心就像水一样,你有水才能够有佛菩萨的月亮太阳印到水里,完全的相应默契,才是真正的证得证悟,不然的话你就是局外的,你仅仅在理论上没有用的,仅仅是知识,就像我们以前说了,是守执。目的是让你看月亮,而你一直执著这个执土,守执,那你看不到月亮。所以你要向上看,用这个船用这个工具来完成我们最终的归宿,这才显得非常有意义有价值。一切的法会也无非都是一种方便。就像刚才有一个居士跟我讲,孔雀他不像呀,他是表法的,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为什么是孔雀,孔雀能消化呀,孔雀你知道吃什么呀,吃毒草吃毒虫,能够面对贪嗔痴,能够面对五欲的世界。他不为所动,你不行呀。乌鸦吃毒草就死掉了,只有孔雀吃毒草茁壮成长。所以你要学孔雀能消化。为什么能消化,一切法无常,没有主宰性,你才真正能消化。如果说你看到那个法是实在的,你又能消化,那才怪了呢。你肯定是上当受骗,你肯定是受伤了,这是最重要的。不然的话仅仅看一个热闹是没有用的,真正的对照反醒改变,这是最重要的。

下面的经文说“弗沙菩萨曰:善不善为二,若不起善不善,入无相际而通达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经文意思是第八位菩萨站起来发言,他要谈他对不二法门的感悟。他的这种感悟对我们依然是一种引导,是一种启迪。依据天台宗智者大师的解释,他认为这个菩萨出世的时候,因为同弗沙星相应。这个弗沙星相应之后,所以菩萨的名字叫弗沙。什么叫弗沙,弗沙是二十八宿,天上有二十八宿,有星宿,二十八个星星,其中之一叫鬼星。这个鬼一听到 ,我们就觉得毛骨悚然,我们怎么可能学鬼呀。但是这个鬼星对我们的启迪也是非常重要的。他站起来发言说,善和不善,凡夫以为是二,我们也认为是二,说这个人是善人,那个人是不善的人,我们认为他们之间是对立的,这种观念要去突破。虽然我们也是恒顺众生说那个人是善人,那个人是恶人,但是我们的心里不执著那个善和不善,这个恒顺众生但是不执著,不执著又能恒顺,这个就是佛法。却不知善不善完全是相对待而安立,是相对存在的。为什么他是善人呢,是因为他做了好事。为什么他是恶人呢,是因为他做了坏。但是你要知道,这个做好事的人跟发心,守菩萨戒,或者是真正成为菩萨的人去比较那依然是局限和狭隘的,不能称为善,因为真正的善是智善,要超越善和不善的,才是智善,才是最圆满的善。这善是相对的,是局限的,所以完成这个突破,是非常重要的修行上的精进,那种努力不懈。纯粹是个人主观定位,是分别心。说这个好那个坏,这个善那个恶。实际上是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这个标准是因人而异的,每一个人的角度不一样,所以认识就会有他自己的局限,只有突破了各个角度,这个局限才会得到一种改变,得到一种根本的彻底的打破,不可以截然把两者之间分开,因为善是恶的善,恶是善的恶。二者之间相对待而存在的。如果你把他们分开,以为善是孤立的善,不善是孤立的不善,就错了。不是孤立的,不是单独的。

就客观而言,你站在主观上一厢情愿,你是这样认为的,但是站在一个宏观的高度超越于善和不善的高度去看待善和不善,一切法随其各自因缘而受果报。因为善和不善他不是我们自己定位就是这样的,他各有因缘。你认为那个人恶,你心里就分别,你心里就痛苦。但是那个人恶,你要知道恶者自己受报,他会因为他的恶他的种子成熟的时候,他会受报,你痛苦什么呢。我们常常因为别人的错误而伤害自己。我们觉得很不平衡,但是你要知道,那个人他将来会受报的,你不要烦恼了。他没受报,你先受报,你是最傻的。所以你没有智慧,你要去突破,你不要上当,也不要受骗,非常重要。我们很多人是看不透这个局限的,很烦恼很痛苦。所以各有因缘莫羡人,欲求大道应无我。应该没有我的执著我的局限我的狭隘,各有因缘莫羡人,不要去羡慕,也不要去烦人,也不要恼人。

《华严经》说菩萨不恼害众生,不要去烦别人,不要去恨别人,你恨别人不是菩萨,菩萨是悲悯,慈能予乐,悲能拨苦。我能给别人带来快乐,我能帮别人从痛苦的局限里走出来,这个就是菩萨。对此,如果我们不升起善与不善的一个观念,你不去执著善不去执著不善,也就是不执著善不执著恶,为什么,善不是固定的,恶也不是固定的。昨天可能还恶,今天你可能一念心,你改变了。今天你可能是善,明天遇到一个因缘,我随境所转了。那是不固定的,不固定就是没有主宰性,没有实在性,你凭什么要执著他呢,就像我们说,阐提是断了善根的众生,可是按照《顿悟论》也就是道生法师的说话,阐提是可以成佛的呀,因为阐提本身也是没有自性的,有一天他会有善根的发现,阐提就不是阐提了,因为他不是定法。我们今天看一切事物都是以定法以执著来看待的,错。一切法都是没有主宰性的,于是我们能够突破这种善和不善的一个实在的观念,如果我们能够突破这种实在的观念,我们就会感悟到没有自性,是空相。于是就会通达,通达就自在。因为你没有挂碍,我就自在了,你会通达。他们两种之间没有区别,这种对立完全是一种统一。我们从对立之中能够感悟到那种统一,我们不再著相了,我们不再留痕迹了。虽然我们也会恒顺众生,做一些宏法利生的事业,但我们并没有觉得我们了不起,我们帮助别人了我们并没有觉得自己有主宰性。如果我们认为有主宰性,有我,有我所,那你还是局限的,你还是在轮回之中。可能只是你轮回的质量要好一点,可能你升天了,可能你做人可能你很富贵,但是你终究还在轮回当中,你要打破这个轮回,你必须不能执著,只有你不执著了,你才可能真正的彻底解脱。

如果能够这样,诸法都是真如,善和不善对我们来讲都是一种因缘,都是一种机遇,都是一种锻炼,都是一种考验,如果你能突破他,你要感谢善感谢不善。像我们面对烦恼,就像烦恼比做垃圾比做粪便,好吗,不好呀,但是善于收集,善于面对,善于转化的人却是好的。你把粪便收集起来,垃圾收集起来,垃圾收集起来可以利用,可以发电。粪便收集起来去发醇,然后把它放在花园、草坪里面,会使花园更美丽,会使草坪更茁壮,你说是好还是不好呢,没有固定的呀,就看你善不善于去转化,你善于转化你就拥会有孔雀的胃。你善于消化,吃毒草而茁壮成长。否则你没有这个胃,一下子就气死了,一下子就生病了。所以你要善于改变他,只有善于改变,你就是完成了恶能转悟即同如来。如来就是你不执著,如幻如化了,你自在了,这个就是证入不二法门,所以我们也要向弗沙菩萨去学习。虽然他是鬼星,我们觉得他很麻烦,他是业障,但是我们觉得我们能够突破他,善和不善的观念还是我们的局限。如果我们跟这位菩萨去学的话,证入不二法门的话,这个观念就成了助道的因缘。所以我们不要拒绝挫折,我们也不要拒绝烦恼。对我们来讲就是考试,一旦你考试突破了,你就上了台阶了,如果你突不破就被隔在这一边,隔在这一边就是二元的。如果能够透过这种现象,感悟到那种空性,突破了,完全平等,大自在。

下面的经文是“师子菩萨曰:罪福为二,若达罪性,则与福无异,以金刚慧,决了此相,无缚无解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经文意思是第九位菩萨站起来发言谈自己对不二法门的感悟。这位菩萨他深入法性,法性是空性,这是不是法性呀,是法性呀,他是不是呀,他也是,前面的花也是,法的自性叫法性。毗卢舍那佛,就像我们来到了毗卢寺,毗卢是什么意思呢,毗卢性海。毗卢舍那佛证悟的境界也就是遍一切处,哪个法没有那种自性呢,有呀,都是空,所以遍一切处,所以到处都有佛。只是你没有感悟,所以你就觉得佛就应该在这儿,佛在任何一处。空性所在即佛之所在,法王座上无等无偏,在空性上都是平等的,就是要进入不二法门。所以应该说,我们共同来探讨《维摩诘经》因缘极为殊胜,就像我们说的百千万劫难遭遇,这是金刚的种子,真正的佛法,所以说大家要珍惜。在大众之中说法无所畏惧,狮子菩萨说法当然是无所畏惧。狮子本身就是万兽之王,他真的是无所畏惧,如狮子吼一般,所以称为狮子菩萨。文殊菩萨骑狮子,而文殊菩萨代表智慧,智慧无所畏惧,你有了你就会无所畏惧,你没有智慧你会幻得幻失,不知道怎么做,你会恐惧,会挂碍,会烦恼。如果你真的跟这位狮子菩萨去学,你这些没有了。他站起来说,罪、福表面看起来是对立的二元,是两个东西,我们要做好事,我们要拒绝不好的。不好的就是罪 ,好的就是福。我们要修福报。这好像是对立的。如果我们能通达罪的本性,罪是什么,贪嗔痴,于是你会有杀盗淫,那么你这个杀盗淫就是罪,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本身是罪,但是如果你通达那种杀盗淫、贪嗔痴有主宰性吗,固定不变吗,永恒吗,没有呀,一直是因缘呀。我为什么杀生呢,是因为我恨。如果你恨这个是一种执著,强烈的执著。如果你去改变他,你升起慈悲心,那你的嗔恚心就改变了。他是可以改变的,不是固定的。当然我们应该这样说,改变是比较难的,一个人的生活习惯是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是中国的一句话。不是不能移呀,是难移,很难。因为你生命的痕迹是带着这种烙印的来的。所以你有那样的性格,你有那样的秉性,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没有错,可是不完全一样,可是不是固定不变,只是很难改变。所以只要你有智慧,只要你认识到那种罪和福的本质,你会发现原来罪没有实在性,没有实在性的东西他就是一种假,他是缘起的,他就是空,如此罪和福他们之间的本质有区别吗,没有差异,都是性空平等。罪是缘起,福是缘起,都是缘起性空, 缘起和性空是两个吗,一个。我们已经说了罪的法相是空性,福的法相是空性。如同用金子来造佛像,这个佛像很庄严很漂亮。也去造马桶便盆,很脏的东西,用金子来造,大家看到都很脏。但是如果你看到他们的本质你就没有那种脏和净的观念,也就没有了罪和福的这种局限。你看到是本质,你就不会分别,一下看到是金子,金子就是空性,他们是平等的,这个时候你就进入不二法门呀。我是学中观的,在探讨龙树菩萨做的《百论》的时候,第一品就是舍罪福品,罪也不是实在的,你也要舍掉,福也是不实在的,你也要舍掉。有人说了,法师如果我舍掉了那我怎么面对现实呀,但是面对而不执著,有福没关系,你生活的好一点没关系,但是你不要执著,你知道这是缘起,缘起就是性空,你要面对,面对来锻炼自己不执著。所以要舍,舍并不是放弃了,是放下了。是你的观念、思想发生一种改变,放下,不再执著了,而不是放弃了,放弃你就没有机会锻炼。所以你要锻炼,你就必须面对,面对去改变。那么二者之间都是因缘的假相,所以我们去观察他的本质发现,他们原来都是金子制作的,所以他们就平等。你看到平等的时候,你就没有看到罪,也没有看到福。因为得意忘形了,你看到本质,忘形就是不再执著外在了,外在是虚幻的,不是真实的。如是即是以金刚空慧,我们今天在全世界各地佛法密宗特别盛行,密宗叫什么呀,是金刚乘呀。如果你要学会了入不二法门,那么你就进入了金刚乘了,金刚乘就是要空,《金刚经》本身就是讲空的,这个空是面对有来锻炼的,使自己不再执著的。如来你不懂入不二法门,你可能学金刚乘学密宗就没有什么受益,也不过是结个缘而已。当然我不是否定他。就是你不了解你怎么能相应呢,了解就是有缘,有缘才能够受益。我一厢情愿的给你念经,你拒绝你烦恼,甚至你排斥,那是没有用的。而你高兴,我念经你才受益,你愿意接受,这个相应,缘具足了嘛,应该是这样的。正是因为如此他决定了达此罪福二相,都是缘起性空,都是没有主宰性的,于是你会感觉都是一种假,于是你就会有抵抗力,有免疫力,你就在污浊的环境里,在痛苦的挫折之中,你都有承受能力,因为你明白你有般若你有智慧,这个智慧来源于空性,他没有主宰性,随时随刻的变化,使你明白万物皆流。既然已经流过去了,你能挽留住吗,你还要纠缠吗,那你是错觉的,所以你自在了,于是你解脱了。别人骂你你也自在,别人赞叹你你还是自在,因为你知道那都是缘起的假相,你就会不上当,不受骗。如此就没有系缚,就是用绳子把你拴上,没有了,因为我都没有哪有绳子呢,连我都没了。有人说我用绳子把你拴往,我也没有了,绳子也没有了,当然就解脱了。没有束缚当然也就不需要解脱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所以了无牵挂。这就是进入不二法门,所以进入不二法门不是很难,重要的问题你要改变众生性,众生就是 贪嗔痴,就是著相,就是眼花缭乱,就是无事生非。眼睛花了看到天上有两个月亮,告诉别人天上有两个月亮。别人看不到,别人正常,你还瞧不起别人。而别人又自卑说你看别人能看到两个,我怎么就能看到一个。你眼睛正常呀,别人不正常,你为什么要看到两个。看见两个的人确实不正常。但是不正常的人变成了骄傲的资本。正常的人自卑。他觉得我怎么不能看见两个呢。学来学去都不正常了,那我们看到什么呀,一定要正常。

下面经文说“狮子意菩萨曰:有漏无漏为二,若得诸法等,则不起漏不漏想,不著于相,亦不住无相,是为入不二法门。”

经文意思第十位菩萨站起来谈他对不二法门的感悟。这种感悟对我们来讲应该扪心自问,应该引起我们注意,让我们反醒、反思、对照、改变,跟他一样,这才不白学,不然你就看个热闹, 那有什么用呢。这位菩萨得首楞严三昧,一切无畏。首楞严三昧就是大定,天上打雷下雨,那边开枪放炮,无所畏惧,狮子、老虎、狼在你面前绕来绕去,无所畏惧。记得当年虚云和尚在钟南山洞里坐禅,老虎挂单来了。虚云和尚就坐在那里,老虎看见他,本来是老虎洞,他跑到老虎沿里挂单,老虎就研究他我的地方你怎么来了,如果你惊慌老虎就把你吃掉,他儒儒不动,其实怕的是谁?是老虎。按情理来讲,没有不怕老虎的,但是你不害怕 ,老虎就害怕。所以老虎最后没办法,走了,把洞让给虚云老和尚了。如果你害怕那你完了。当然今天我们养的都是宠物狗,到乡下去看那些狗非常凶狠,你害怕你在前面跑他就追你,你不害怕他他怕你,当然我们不害怕是不可能的,你要去训练和锻炼,所以你要解决这些问题。越是害怕越解决不了问题,不害怕能突破的,就像生死一样的,能突破。

罗什法师曾经解释过《维摩诘经》,是我二零零零年讲经时候用的,在北京通教寺。我翻过罗什法师的注解,他以为狮子渡水,要截流直渡,曲则不渡。为什么,它勇敢呀,它不怕呀,所以它就直接渡过来,它不会绕弯不会它曲曲折折的,当机立断,无所畏惧,管他深浅,它不怕呀。我们怕呀,近一近退一退,绕一绕弯,狮子不怕,我们要学狮子,无所畏惧,坦荡。所以曲则不渡,什么叫曲呀,他不绕弯,一点弯都不会绕的。此大士之根本智,就是这位狮子意菩萨他证得了根本智,什么叫根本智,看到了本性,原来他是没有自性的,所以他不怕。我们著相了,所以你要怕,这个是老虎呀,那可是狮子。如果你看到本性了,没有狮子没有老虎你怕什么,突破了你自己。所有的敌人是谁,我们应该扪心自问是我们自己,只有你战胜了自己,你才无所畏惧。所以这位大士他证入根本智,深入法际,法际就是诸法的实际,就是本来面目。生死海中,直登彼岸。一下就突破了,没有生没有死,所以他突破生死。不像我们在生死圈里一会执著好一会执著坏,一会执著生,一会执著死,我们贪生怕死,幻得幻失,左右为难,不能左右逢缘,所以他不一样的,在生死的大海之中一下就过了。无所畏惧,不怕生也不怕死,他知道生是没有自性的,死也是没有自性的。他能够无所畏惧,所以称为狮子意菩萨。他站起来说,世间的善恶烦恼等有漏与一切法无相的无漏,凡夫与二乘人以为有二法,如果证得诸法平等,则无有漏无漏,什么意思呢。他站起来说,我们作为人性的这样缺陷,以为世间的善恶烦恼是有漏的,有为法是无常的。我们就认为世间的这种善呀恶呀烦恼呀痛苦呀 贪嗔痴呀,是有为法,是有漏的,他障碍了我们,他影响了我们解脱,影响了我们的智慧通达,这是有漏的。相对而言的,与一切法无相的无漏,如果你去通达无为法,也就是一切法的真相就是无漏。那么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呢。有两种观点,凡夫以为是有烦恼有解脱,二乘人也以为有烦恼有涅槃,这是凡夫和二乘人认为的。

我们也会认为我要上西方极乐世界。你要上西方极乐世界,《维摩诘经》里佛国品,将来我们再有因缘的时候继续探讨说“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如果你要往生佛国净土,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你应该净心,什么是净心就要不执著不挂碍,就是要通过不二法门来不执著不挂碍,否则你要不执著可能吗,你已经习惯了,无始劫来你已经执著惯了,你必须通过这种透视不二法门,透视他的本质,他们之间的平等,于是你会完成不执著不挂碍,不烦恼不恐惧。那个时候你才发现,随其心净则佛土净,那个时候你没有任何挂碍了,你的佛土就成就了。你要上西方是可以的,你要上东方也可以,随缘往生,随愿往生。如果证得诸法平等,面对这二法,说有漏无漏,有为无为,这二法,如果相对于此,面对于此,证得诸法平等,有为法和无为法之间的平等,于是则没有漏也没有无漏,有漏与无漏是我们的分别心,是我们给自定的。有漏是这样的,无漏是那样的,中间有界限吗,没有,是我们设定的。就像我们认为一种观念是不好的,比如说,你骂一个人说,你猪呀。大家就会觉得你毁辱了我,如果从我们的祖先那从开始就叫我们是猪,那今天不叫你猪的时候你也会觉得受伤了,所以这是假名。你不要从表相上去著相,你要看他的本质,这样的话你就突破了。所以我们没有抵抗力的原因就是分别,所以我们要求别人来尊重自己,我们很脆弱,你没有抵抗力。其实菩萨非常大气,能够像孔雀一样去消化各种烦恼,能够吃毒草而茁壮成长,如果你也能够面对现实,面对贪嗔痴,财色名食睡,能够透视他的这种真相,能够去消化,能够无所畏惧,你也茁壮成长,所以你也能够成就。这个世界就被打破了。因为我们要知道,你认识的局限会导致你世界的局限。你越小心眼你的世界越烦恼,你的世界会越沉沦。越是大心越是升华。所以叫宰相肚里能行船,看大人和小人之间的区别是不一样的。我们学过《八大人觉经》,我觉得我们都应该做大人,大人就是菩萨,心量是不一样的,心量为什么不一样,能够不二,进入不二法门。没有有漏也没有无漏即无有此想,没有这样的想法你就没有这样的挂碍。

那么没有有漏也没有无漏,即无有此想。没有这样的想法你就没有这样挂碍,如是你就会不著相了,你也不再认为死就是断灭了,你也会不认为生就是一种荣幸,不再这么认为了。因为生是假生,死是假死。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真正解脱就是改变观念,所以你不著相。但是你也不执著无相。不执著有相也不执著无相,你就觉得没有了、断灭也是不行的。该是男人就是男人,该是女人就是女人,该是什么就要是什么。但是你要面对这种是什么而不去执著,就是进入于不二法门。这就是证入不二法门。这是很难得的,大家都是停留在表面上。没有透视没有大智慧,于是都消化不良,都是局限,学来学去都是心量很小,没有突破,没有突破这种二元中间那条界限,打破他一定打破他,打破他你有希望的。

下边经文“净解菩萨曰:有为无为为二,若离一切数,则心如虚空,以清净慧,无所得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经文意思是第十一位菩萨站起来发言谈自己对不二法门的感悟。这位菩萨见解纯正无染,所以称为净解,正知见,学佛按照藏 传的佛教的说法,学佛要有三个条件。第一个要有出离心,你要从固定的观念行为走出来,不要再执著,出离画地为牢,佛教讲的如意,如意是什么意思呢?是回头才如意。如意是带钩的,如意像云彩卷一样,如意像灵芝一样。因为云是变化的,变化的你怎么可以执著他呢,他一直在动,回头就吉祥回头就如意。而且他还告诉我们如果你不再执著了,回头都是灵丹妙药,能够疗治百病。人的病都是贪嗔痴引发的,到老了得肿瘤得癌症,说实在的,你不爱生气的人你心量非常大的人不会得这样的病,那个不是一天两天才完成这个病 兆的出现,所以你要回头你知道他不固定,你不要上当不要受骗,你的病改变了。很多学佛的人确实改变了他自己的疾病。在北京居士林的时候我们认识几位居士原来是癌症,学佛了之后癌症有的一直也没有发展,有的就转化不是癌症了,我们认识一个居士本来是肝硬化,通过听经之后听法之后,几个月之后到医院一化验都正常。你想想,改变了思想你就会改变行为,改变了行为你就会改变你的命运,所以改变疾病很正常,人情绪最容易生病了,所以说学佛有很多好处,生也安乐死也安乐,也不在乎生也不在乎死,也不怕生也不怕死,一直活得很大气。他站起来说:世间法和出世间法,即心有造作和心无造作,一个是有为法,一个是无为法。凡夫与二乘人以为有二法。凡夫人以为有为法和无为法是两个,是对立的,一个是解脱的,一个是轮回的。他们之间格格不入。我们很多人爱憎分明,受伤的是自己。当然有人说,法师你说不爱憎分明,和稀泥吗,不是,我们要讲原则,但是你心里不要执著,你要告诉别人错了或者对了,但是你不能执著这个对了或者错了。因为什么,因为你为了恒顺世间法,恒顺众生,你告诉别人对了还是错了,只要你告诉三遍之后,你不要再告诉他了,因为他不接受你的时候就是因缘,不可强求。所以我们说这不是放弃这叫放生,放生暂时先保持一点距离,让他反醒一下,有一天他要感恩你,他会感谢你,如果你要求他太高,他会恨你,他会烦你。所以作为一个在家的佛教徒怎么样,首先以身作则,化解烦恼,笑口常开,心里面法喜充满,欢喜自在,你就会影响别人。佛教徒做得很好呀,承当快乐,负责任,不是很好吗,还要去努力,还要去让别人感觉到你很成功,这就很好呀。所以有人说佛教徒消极,谁说消极,不消极呀,是你误会了,看明白更积极。我知道今天我不讲经,我把今天也会浪费,怎么样,我就得讲,我讲了多心里塌实呀,我也改变我了,我也改变别人了,活得才有价值呀,要不然你浪费生命呀。

如果离开一切名言概念,所以上面那句话“若离一切数”,这个数就是名言概念,他是张三,他是李四,他是人,他是老虎,他是椅子,他是麦克风,那个是供果,那个是佛像,都是一切数,名言概念。是我们人规定的呀,有些是外来的,我们接受这种信息这种观念,我们认为他是实在的,那么就必须要突破这种名言概念。因为你认为这种名言概念是实在的,他就会影响你,他就会困扰你,他就会束缚你。但是如果你突破他,你就是达到了无所得的境界。本来没有实在性,他在变化,我们也在变化。所以金刚经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哪里是实在,所以你认为实在你上当你受骗了,所以你的世界会因为你的执著生命的质量下降,如果你不执著,提升了。如果你无所得,你走出来了。就是这样,非常说理。当然你说我习惯了,习惯是什么,就是业力,习惯了贪嗔痴,就像有人说如果我不跟他计较是不是显得我很窝囊呀,是不是显得证明我很怕他,不是这样的。如果你有这样的观念就说明你还是没有突破,你突破了就没有这样的比量了。是不是我怕他,你要逞英雄吗?是没有必要的。轮回才这样,不轮回不会是这样,当然你可能改变他的时候你可能会引导他会开示他,当你不能够改变他,你就不要去引导不要去开示,怎么样呀,沉默。沉默能解决很多问题呀。希腊哲学家说“沉默是金,雄辩是银。”此时无声胜有声,到最终的时候维摩居士就是沉默的,是无话可说的。真正的感悟就是这样,是你的因缘不是别人的,如果知识可以,互相交流可以,但是对于佛法的感悟就靠你自己的因缘了。我们面对净解菩萨,我们也要反思,我们也要去琢磨我们自己做的哪方面的缺陷去改善一下,这种改善非常有意义,这就是修行。修行是什么,修行就是改变。我原来那样,我现在这样了,不困难,思想的改变。错觉,原来你认为那是错觉。就像我们比喻过,说你戴着红色的眼镜,你看谁都是红的,你看世界都是红的。如果你戴绿色的,你看谁都是绿的,你看这个世界也是绿的。学佛就是要包容你要换位思考,别人和你不一样,你为什么一定要求别人和你一样呢,不现实吧。包容允许别人那样,但是这不是目的,这仅仅是最初的开始,目的把眼镜摘下来,你发现什么也没有,你调过头来你再去人们在争在斗呀,你是我非呀,然后你才发现似是而非,都是没有摘下自己的我执的眼镜,这个时候你自在了,所以要去突破呀,所以要去离开一切的名言概念。所以你不要被名言概念所束缚,说你好你美呀,特别高兴。你是菩萨呀,你高兴。你业障鬼呀,你马上就急了,上当了。说我菩萨我也坦然,说我业障鬼我还是坦然,那你就不二法门了。当然你说让一个本来对佛法没有多少认知的人达到这种境界,不可能,他会抱怨这个法师今天对我不好,所以我不去了。他会觉得另一个寺庙好,你要知道《六祖坛经》有一句话,“苦口的是良药,逆耳的是忠言”,苦口良药利于行的,利于病的。所以大家要珍惜让我们成长的因缘,而这个因缘往往是棒喝的。就像明代的德山宣见和尚在禅堂里,拿着一个棒子,问什么是佛,下面的人说佛就是觉者就是醒来的人就是有智慧的人,砰一棒子,一下就打懵了。错了,一下就懵了,就没有错呀,旁边的人也懵了,就这么学的就这么教的,就这么看书来的呀。他还问,什么是佛,这个时候就没人敢说话了,旁边有个出家人,他呯就给一棒子,他说我没说呀,你打我干什么,他说我看你要说呀,说和不说都是不能执著的。说也不对不说也不对,都不对了,都不要去执著。当然今天你打谁都跟你急,把棒子抢下来,不打你才怪呢。这就是事实,不愿意开悟,不愿意成长,不愿意解脱,所以说佛法是契理的,契机的,面对今天的因缘我们大家还是要珍惜,百千万劫难遭遇。可以这样讲,容易得到我们不会珍惜。义净三藏,他在做法师,中国的法师到印度去取经,做一首诗,最后有这样一句,“后人如未按斯旨”,后人不知道,十个法师去了,回来的只有两三个,那几个中途都死掉了,因为你要通过爬山呀、过河呀,艰难至极呀,所以把这个经典取回来。经过千辛万难,不容易的,所以后人如未按斯旨,不能够理解这其中的苦辣酸甜,往往讲经容易看哪,很容易呀,资讯越发达人的信心减少了,降低了,并不因为这增加了。如此就会达到平等没有差别,也就是心有造作心无造作,有分别无分别,有为法无为法,从这里面走出来都是不可得的,都是缘起的。如此心与虚空等同,这个心一点不执著一点不挂碍,那你跟虚空就一样了。所以祖师说学佛走的是什么道呀,大家不知道说菩萨道,有的人说什么佛道,错了,鸟道。天空中飞的鸟有痕迹吗,没有痕迹呀,自在,鸟道才自在,佛道菩萨道,就是要走鸟道,鸟道才自在,随缘自在,我想这么飞就这么飞,想那么飞就那么飞,那你一定自在,心里了无牵挂,没有痕迹可寻,所以是鸟道。因为证得清净的空慧,清净就是没有执著没有的挂碍的,平等的,所以是空慧,因为你跟空相应了,不再执著了,智慧现前。你知道空,而你并没有相应,这是什么,这叫文字般若,说你会念这《维摩诘经》那不是本事。说我会消化我会理解我会用,这个是本事,因为这个文字般若是要通达实相般若,空平等,但是还不够,因为你并没有证悟,所以你要去观照,观照般若才是真般若,观照是你要去相应,你要去受益,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清净空慧的这种获将会使我们没有障碍,没有任何障碍,你想迈哪一只脚就迈哪一只脚。当然你到寺院里你看别人随缘迈那只脚你就迈那只脚,别人在这边走迈那只脚你也迈那只脚,但是你心里没有那种挂碍。当别人迈错了,你也没有说也不会说你错了你错了,什么叫错了,对他来讲就对了,对你来讲是错了是因为你们这种对立这种分别造成的,他不懂这样就是对的。你知道他也不是对的,他也是随缘安立的。

就像中国人们见面了,我说阿弥陀佛,他认为这是信佛的一种标志,错了,在印度在东南亚一些国家见面都是要来这个的,不是因为信佛你就要这个,印度的话叫南无了,就是敬礼了,不是学佛的专有礼节,但是有人不认为,他不知道,我不能这个。我说你这个对你没有坏处,你要是认为有坏处那才是真正的坏处。是你分别心的一个结果,不可以这样。你这样了对自己是伤害,不是对我的,你可以不对我,没有关系。没有障碍了,我们就走进不二法门。所以这个就是净解菩萨的体悟、感悟,所以我们应该从净解菩萨那学这么一招,不能白学。入宝山不能空手而归,如果你空手而归那白学了,所以我们要去相应。

下面经文。“那罗延菩萨曰:世间出世间为二,世间性空,即是出世间,于其中不入不出,不溢不散,是为入不二法门。”

经文的意思是第十二位菩萨站起来谈自己的对不二法门的感悟。这位菩萨已经证得金刚三昧,金刚就是空,三昧就是平等、等持,也叫三昧定也叫证定,看到空就看到有,看到有就看到空,所以叫三昧。断惑证真,没有任何的迷惑,完全跟空性相应,所以他才能够等持。最为勇猛,没有一点点含糊,没有一点点的拖泥带水,犹犹豫豫,没有。非常的勇猛,勇往直前,所以称那罗延。那罗延他翻译过来是力士、一些寺庙门口有人说那是哼哈二将,其实那是力士,二大金刚,天将,是护法。力士坚固、什么叫坚固,不是脆弱,我们人都很脆弱。他为什么坚固,他勇敢,他知道事情的真相,所以他就坚固。勇健、勇敢,无所谓。他站起来说,他自己谈自己的感受。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我们认为他们是对立的,我们认为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是矛盾的,在凡夫和二乘人以为他们之间是二法,因为对立矛盾就是二法。实际而言,世间法缘起性空,幻化不实。所以我们说财色名食睡,包括成功、财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缘而起的,由缘而起的,他的本质是没有固定的,你得到了你会失去,你失去你可能会得到。所以说我们在失去的过程之中我们常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我们会感悟世间的无常。我们在得到的时候我们也可能会失去。一个人挫折并不是坏事,他可能是财富。当然他要真正的有智慧,他才会有这样的醒悟,否则他可能被烦恼所淹没,哲学家说一点点烦恼毁了我,更多的烦恼会成就我。所以善于消化善于转变烦恼的应该是菩萨。

缘起如幻性空,面对这个世间法,我们知道他就是缘起的就是如幻的就是不可靠的,所以他就是性空,而你感悟到这一点,这就是出世间法,请问世间法和出世间法他是对立的吗,他也不是对立的,就是你加工一下,他就变成了出世间法。这个加工的过程就是一个转变就是修行。即在一切法中不出不入,如果你认为有出有入那只是相对而言,其本质是没有我们从娑婆世界里面走出来也没有走进来,因为你所说的走进也是一个缘起的,一个面对众生随缘而说的进和出,其实就是观念的改变,这种观念的改变之后,那么你发现如果说有出有入的话就是这样的,事实没有这样。只有达到这种不出不入,不流溢也不散乱,没有出来,也就是中庸之道,没有超过也没有达不到,不散乱,这就是入于不二法门。

所以我们要明白这一个道理,出来是缘起说,那么进入也是缘起说。那么举个例子,我们要往生西方,西方在哪呢,我现在不知道东南西北,但是我随便做一个参照物,西方在那边,我们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要往生这一边,他好像就代表西了。我们现在又拿另一个参照物,说西边,请问这是西边,现在西边又有了西边,请问他变成了什么,变成了东边,固定吗,不固定,假的。时间和空间的观念是假相,是我们的错觉。所以那边再放一个东西,他就成了东。请问他固定吗,这是我们设定的。地图还有大有小呢,你说哪个是标准呀,哪个都是标准,你以他为标准,他就是标准,你不以他为标准他就是不标准,以他为标准的人是有缘,不以他为标准的人是没有缘。就像我们今天探讨不二法门有缘才探讨,没有缘你来了也会走。所以这个没有标准。你不要执著,你随缘最好。你说好,对好,你说不好,对不好。他说你没有原则,有呀,恒顺众生这就是原则,我心里头了无牵挂,不留痕迹,这就是修行。

下面经文“善意菩萨曰:生死涅槃为二,若见生死性,则无生死,无缚无解,不然不灭,如是解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经文是第十三位菩萨站起来发表自己对不二法门的感悟,这种感悟对我们来讲也是要对照要反醒,不能空过。这位菩萨善知众生心意,众生想什么他知道,也善解生死、善于理解感悟生死,没有生没有死。还有涅槃的妙理,感悟生死感悟涅槃,因为生死是局限,涅槃是不局限,这种生死好像不是佛法,涅槃好像是佛法,是这样吗,不是的。所以称为善意。他能够感悟,我们不能够感悟。他站起来说,生死与涅槃是二法,凡夫与二乘以为有二,生死涅槃,大乘佛法说“生死涅槃等空花”,生也是空,生死都是空花,涅槃也是空花。两者之间是不二的,但是这个里边凡夫和二乘人,声闻乘人缘觉乘人他以为两者之间是对立的,是两个。实际而言,生死如幻化,即是生死没有自性是空,如见生死性是空,生死的本质是什么,生是缘起法死是缘起法,生死的本性是什么,不可得,没有主宰性,老是生死,没有说离开生而又死的,没有说离开死而又生的,如此看来就是没有主宰性的生,没有主宰性的死,也就是没有实在的生没有实在的死,假生假死,你为什么恐惧呀,所以我们不再恐惧了。如是则没有束缚也没有解脱,你赋予他什么他就有什么。现在你终于醒来了,那就没有解脱没有束缚,也就是不生不死,就是涅槃了,能这样理解的人就是证入了不二法门。所以他告诉我们不二法门是可以走进的。突破生和死的本质原来没有实在性,没有自性,于是生死本身就是涅槃,另外一个涅槃吗,没有呀,所以这个很好呀。所以我们要对照自己,我们是怎么样面对生死的。

下经面文“现见菩萨曰:尽不尽为二,法若究竟,尽若不尽,皆是无尽相,无尽相即是空,空则无有尽不尽相,如是入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经文意思第十四位菩萨站起来表达他对不二法门的一种感悟,这位菩萨是以现量智照见诸法了无挂碍,称为现见。现量就是没有分别的事情事物的真相,就是这样。我们看到第一天的时候,我们说我们所看到的裙子帽子围巾,分别,但是如果是现量,哪怕你裙子帽子围巾我看到就是布,我看到就是真相,这就现量,我一直能够保证看到的是布,你怎么变化你都是布,我一直不会上当,一直不会表相这种诱惑,我不迷惑,所以叫现量。他站起来说,能够了脱生死称为尽,了缘即一期生命,了脱生死称为尽。不能了脱生死称为不尽。一个是尽一个是不尽。针对两者,凡夫和二乘都以为有二法,是对立的是矛盾的。就实际而言,就真实而言,了脱生死只是不住生死而已,不是不面对,是不住在生死之上,就是不在乎生死,就没有生死。因为生死他是没有实在性的,所以是不住生死而已。不了脱生死即是以为生死是实在的,所以就被影响了,被挂碍了。于是被生死牵着鼻子流转六道于是就不得出离。你想不流转六道是不可能的,可见,不住在生死迁流的变相之中,即生死尽。生天堂我不快乐,入地狱我不烦恼,你不住在上面你就是这一种生死尽,了脱生死。住在生死迁流的变相之中,即是生死不尽。不尽就是一直会演下去,一直转下去,这个轮回会一直转下去。如果你通达了生死的没有自性,没有实在性,嘎然而止,马上就走出来了,就尽了,不再绕,否则就不尽,一直绕下去,这是惯性,不绕都不行,没有大智慧根本就了脱不了生死。住在生死迁流的变现之中,就是生死不尽而法性缘起没有自性,就是空的,如是尽与不尽平等不二,尽与不尽都是无尽相,因为尽是没有主宰性的,不尽也是没有主宰性的。所以都是无尽相。而无尽相是空,不尽是空是没有主宰性的,如是没有尽无尽定相,实在相,没有解脱相也没有不解脱相。所以你都是画地为牢。如是入者,这样你走进去就是进入不二法门。不二法门打破了这种尽和不尽这种局限,你说尽错了。你说尽就是你走出这个局限轮回,你说不尽就是你继续轮回,这两者之间有实在性吗,没有。没有怎么样,入不二法门。此中所谓尽若不尽皆是无尽相,都是局限的,不尽就是不能走出局限,你要有二元,有对立,是相对的,好坏,尽和不尽都是相对的,相对的就是局限的,所以都是无尽相。

就如《华严经》中说:众生无尽,世界无尽,虚空界无尽,法界无尽,涅槃界无尽,佛出现界无尽,如来智界无尽,心所缘无尽,佛智所入境界无尽,世界转法 转智转无尽。什么意思呢,就是针对这样无尽的世界才有无尽的佛法,如果没有这无尽的世界哪会有无尽的佛法呢。佛说的八万四千种法门,毫无异议是针对八万四千类众生的,八万四千种疾病而出现的,如果没有八万四千种众生,没有八万四千种疾病,就不会有如来的八万四千种法,八万四千种药。所以这里面说,众生无尽。什么叫无尽,无量无边,所以叫无尽,虽然无量无边,但是归皈空性。什么叫众生呀,我今天告诉诸位,众元所生故名众生,众元所生是没有主宰性的,请问当下你就了达了,原来我上当了,我老认为他是实在的,我自己也是众 缘所生,我老认为我实在的,我自己痛苦我自己上当了,所以众生无尽世界无尽,世界也是缘起的,虚空界无尽。无量的虚空也是无尽的,那么法界无尽的,于是相对的法界,性也是不无尽的,无量无边的。那么涅槃界无尽。走出这个局限也是有各种不同的方式方法的。佛出现界无尽,佛出来度众生的,也是无量的,有各种各样的佛,有三千佛名经,好有像万佛忏,都有,为什么,因为众生无尽,所以佛也无尽。如来智界无尽,所以如来佛的智慧的境界也是不可穷尽的,心所缘无尽,我们面对的这个世界也是非常复杂的,因为样的一个因缘,所以佛智所入境界无尽,所以佛接引我们,改变我们的方式方法也是不可穷尽的,所以世界转法转智转无尽,所以佛用的方法改变我们,无量无边的,也是没有穷尽。

所以我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原来所谓的尽和不尽都是相对而言的,如果尽也就没有无尽,如果尽是没有主宰性的,无尽也是没有主宰性的,请问上哪去找什么尽和无尽。没有中间的界限,所以我们都是一厢情愿。所以憨山大师金代的,他说,佛以众生心为心,佛有没有心呀,有心,以众生心为心。众生心他会执著吗,众生心是执著的,佛面对他随缘教化,所以众生心是不可得的。

下面经文“普守菩萨曰:我无我为二,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见我实性者,不复起二,是为入不二法门。”

经文意思是第十五位菩萨的感悟,也应该能够引起我们的注意。此位菩萨以守持真如法性而善法无所失,因为他已经,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他能够知道一些法如幻如画,但是又能够守持真如法性,同时善法也不失。所以就是在空上面对有,在有上要回归空,所以空有不二。所以称为普守菩萨。普遍的守持,也就是我们的不可能,我们有时候守有时候不守,或者根本就没有守。他站起来说,我与无我,凡夫与二乘人以为是二法,就真实相而言,主观客观是相对的,我与无我与也是相对的,于是才有了我相,如果去除五蕴人及人所有法,如果我们去除了,我们去研究每个人都是五蕴,色受想行识,精神和物质的组合体,这种主观的我是没有实在性的,那么我所有的法有实在性吗,也没有,所以我们说没有我,这个我就是主宰的实在的,如果有主宰的有实在的,那么还需要四大五蕴来完成这个我吗,如果需要的说明缘起的,缘起的就是性空的,所以我们有理由说是无我。则非我也不可得,我都没有,哪里有非我呢,如是,彻见我的真实性空,空性,我原来是假是空的,也就是没有我也没有无我。无我是在我上去感悟,你要是否定了无我和我也是错误的,但是都是没有主宰性的。即不再执著我与无我,不执著我了又执著无我也错了,所以我与无我都是没有主宰性的,所以这种二见不可得,所以就走进不二法门,感悟不二法门。所以我希望我们在修行在学佛的过程之中,用理论来坚定自己的信仰,没有理论我们有什么意义呢,我理论了所以我就一直坚定佛法是真理,真理这个词是来自佛教的,真谛这个词是来自佛教的,智慧这个词是来自佛教的。

下面经文“电天菩萨曰:明无明为二,无明实性即是明,明亦不可取,离一切数,于其中平等无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经文的意思是第十六位菩萨站起来他去谈自己对不二法门的感悟,这位菩萨他深知天然空性,空性本来是一切事物本来就具有的。可以这样讲,一切法都是无常的,如果有人能够找出来有主宰性的法,没有永远是长的法,你给我找出来我都不信佛,找不到的,所以我才相信佛法。所以我们面对这位菩萨的深知天然空理,智慧运用迅速如雷电一般,智慧运用马上就看到了,马上就感悟到了,所以他立竿见影,迅速的就出现了。我们把一个竿立到那,马上一个影子就会出现,同时的,这就是完全的那种默契相应。所以称为电天菩萨。像天空中的闪电一样,马上就相应,他站起来说,不昧佛性即是明,不违背佛性就是光明就是智慧,昧就是违背,什么叫佛性,佛性就是空性,事物的真相;那么昧于佛性即入众生性即是无明,就是如果我们违背空性,我们就执著有,执著有就是众生性就是轮回性,如果你轮回了就是没有光明也就是没有智慧。所以《心经》里说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没有光明也没有不是光明,光明也是不可得的,所以我们要明白这一点。所以明与无明,凡夫和二乘人以为明与无明是二法,有智慧和没有智慧是两个法,是相对的,是矛盾的,所以我们学佛就是要把这种对立把这种矛盾界限要把他打破,一旦打破我们就自在了。就实际而言,真实性而言,无明是以现象幻有为实,无明就是没有光明没有智慧,就是我们把现相的假有以为真实,幻相,眼睛看天上的月亮看出两个来,以为是真实,这就是无明,没有光明没有智慧。了知如幻即是明,如果我们明白那是眼睛花了没有第二个月亮,那就是智慧那就是光明。如此此明与无明完全平等,如果你认为他们是对立的,错了。他们是缘起的,是相对无明而说明,相对无明而说无明,那么如果无明的界限,无明是没有实在性的,无明没有实在性本身就是明了,那么这两者之间的界限就彻底没有了,所以说完全平等。没有差别,即是无二,没有二,没有差别,当下就是,悟性就在你的脚下,于是这就是证入不二法门。所以我们也要去学。不然的话这不二法门这么微妙,你在旁边目瞪口呆,不知所措,那是入宝山空手而归,那是不应该的。

今天就到这里,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静波法师文章列表

略记一代高僧明学长老的慈悲与智慧

明学长老德高望重,慈悲为怀,平易近人,心胸宽大,大...

【推荐】只要你愿意念佛,你就不需要修福报了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

慧律法师《顿悟本心》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诸位大德、在家居士,大家阿弥陀佛...

凡事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

很久以前,有一位修行很深的高僧隐居在山林中。但是,...

金人

曾经有个小国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金...

空是什么意思?

空是什么?就是缘起无自性。这个不太好懂,第一次听到...

【推荐】慧律法师《入佛正见》

大众一起至诚恳切,向师父拜年。向师父顶礼三拜,一拜...

低头也是一种智慧

古人云:至刚易折,上善若水。做人不可无傲骨,但也绝...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龙藏本)...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佛说弥勒下生经...

回归无为法,缘聚缘散

在小乘的《俱舍论》中,有三种无为法。大乘的《唯识论...

在世间上要完成四个缘

通过跟三宝学,你就是世间的楷模,就是菩萨。摄律仪戒...

佛教徒不可欺骗蒙蔽共同财产

所谓欺罔共财,就是欺骗蒙蔽共同的财产。比如两人合伙...

不因预设成见而轻信

不因预设成见而轻信:不要因某事与个人预设的观念或理...

【佛教词典】鞞婆丽陵耆

(地名)巴Vebhali?ga,往昔迦叶佛时之村邑名。佛与阿...

【佛教词典】佛坛

安置佛像之坛。指佛堂内为供奉佛像所筑之高基坛而言。...

佛弟子如何看待儒道思想

问: 弟子熏习道德教育多年,今方闻正宗佛教一年,倍有...

印光大师:临终病苦释疑

念佛的人到了临终的时候,若有重大病苦发现,切切不要...

复无锡尤惜阴居士书讲记

在讲这封信之前,首先要讲讲唐朝古灵神赞禅师度他师父...

来生的三个愿望

美国有一位非常博学多闻的学者,在八十多岁时,慨叹宇...

净土法门对众生根机不设任何门槛

净土念佛法门之所以超胜独妙,首先,是因为这个法门含...

在生命当中,每一件事情都有意义

破妄显真─妄想是很抽象的,我讲一个真实的小故事,大...

【推荐】把无常败坏的资财,转成恒常受用的功德

菩萨所修一切功德,完全不受外境的影响,因为他住在菩...

圣严法师《有情绪的人生才活得过瘾?》

从佛法的观点来看,我们人是有情众生,既然是有情,当...

举心动念行为造作,举头三尺有神明

谈到自然造化的法则,有时候你深信因果到这个程度,才...

缘份的秘密

在人的一生中,屈指算来,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人并不多...

过去大德用功,真正是寸丝不挂万缘放下

心中默念,或持咒,或念佛,或参话头。心中用什么功人...

净业行人应阅读哪些书籍

问: 请为年轻净业行人推荐应该阅读的书目。其中哪些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