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远离人我是非

济群法师  2012/09/25  繁體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不诽谤于人,亦不观是非;但自观身行,谤观正不正。《增一阿含经》

佛教是以人为本的宗教,凡是人生的各种问题,在佛法里都有圆满的解决之道。对于人我是非,《增一阿含经》中举出四种处理方法:

一、不诽谤人

“泰山不辞细壤,故能成其高;大海容纳百川,故能成其大。”然而许多人不明此理,只因为嫉人所长或点滴私怨,而相互诽谤攻讦,不但于已无利,甚且造成社会不安,殊不知世事乃因缘和合而成,人我之间具有彼此依存的密切关系,如果想要彼此和乐相处,共创安康的家园,就必须从自己开始,培养容纳异己的雅量与随喜赞叹的胸襟。

二、不观是非

在大众中生活,难免会接触到是非,如果我们能够不听是非,不说是非,不传是非,不怕是非,乃至于不理是非,不观是非,让是非连在心中驻足的机会都没有,是非自然就会消声匿迹,否则终日计较的结果,只是让自己天天活在是非里,不但无法自在,而且起惑造业,招致无边的痛苦。

三、自观身行

所以佛说:“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不想是非,不谈是非固然能让自己摆脱尘劳,若能进一步将心思放在自我反省上面,宽以待人,严以责己,就更有益于进德修养了。经云:“河沙妙德,总在心源。”惟有自观身行,做到自省自勉、自立自强、自尊自信、自教自悟,才能开采心中无限的宝藏。

四、谛观正法

如何自观身行呢?我们必须时时省察自己的所思、所言、所行是否合乎正法,如若不然,宁可正而不足,不能斜而有馀。何谓正法?一心制意是正法,二谛融通是正法,三学增上是正法,四摄六度是正法,五戒十善是正法,乃至七菩提分、八正道分、九品念佛、十愿圆成都是正法。《楞严经》云:“因地不正,果遭迂曲。” 惟有正确的人生观,才能引领我们走向康庄的人生大道。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下载手机APP客户端

可以更方便的学佛法...

修持以净心为要,处世以慎言为先

自己的修持以心地清净为最重要,处世接物以言语谨慎为...

如何避免「说四众过」

问: 破邪显正要如何避免犯说四众过戒? 净界法师答:...

好言一句贵千金

一个喜爱足球的女孩,考了许多年都没有被足球队录取。...

诚实而又有意义的话

天台宗的祖师智者在临终的时候,召集所有的弟子,作最...

尊重他人的秘密,务必要守口如瓶

生活中,我们不仅要保存自己的秘密,也要尊重他人的秘...

口业清净,自然有功德效用产生

《说文解字注》阐述话字之义,即是会合善言。所以,真...

学佛人必须讲究的三种语言

《杂譬喻经》上记载,以前有只甲鱼遭遇枯旱,湖水干涸...

诽谤圣者,忏悔得解脱

过去,佛陀在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天舍利弗尊者...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佛弟子应该如何追求财富呢

缘起的色身,必须假衣食才能延续。尤其在工业化社会,...

用佛法智慧净化社会人心——济群法师访谈录

在利益社会大众的同时,保持超然的心态 记者: 您是怎...

既然心即是佛,为何还要学佛

问: 何为心即是佛?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学佛? 济群法...

济群法师:什么是幸福,如何把握幸福

记者: 我们以前做过一个关于幸福感调查,在北京工作...

【佛教词典】波颇蜜多罗三藏五教

(名数)一、四谛教,阿含经也。二、无相教,般若经也...

【佛教词典】激磨

谓多贪者。为得如前供养等故。往至他家。作如是语。汝...

【视频】出笼计(妙莲老和尚讲故事)

出笼计(妙莲老和尚讲故事)

【视频】普陀山慧济禅寺

普陀山慧济禅寺

【视频】净界法师《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

净界法师《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

必须让佛号有个家

那么我们上两堂课讲到什么是佛陀,那么现在这一科讲到...

佛不欺人

接触到佛法,一晃二十多年了。回忆这期间的进进退退、...

修行的重点和方式有哪些

问: 您认为修行的重点是什么?有哪些方式? 慧律法师...

修止观是对治你的习气

我们住在这个山上,看到很多众生的相貌,有时候把佛法...

怡山然禅师《礼佛发愿文》

归命十方调御师,演扬清净微妙法,三乘四果解脱僧,愿...

极乐世界是虚无缥缈的吗

莫说西方为譬喻,须知名与实相应。譬甜似蜜非无蜜,喻...

星云大师《从风趣洒脱谈禅宗的人物》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大家晚安! 这次佛学讲座三...

怎样去除掉心灵的杂草

一位著名的禅师即将不久人世,他的弟子们坐在他的周围...

佛经中对于获得财富的方法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财富,但要掌握获得财富的正确方法,...

念佛就打瞌睡,一定要先修忏悔

有些人一提起佛号就容易昏沉,对不对?他不念佛还不会...

修福应要注意的两点

【原文】 古有偈: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修福不修慧...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的法是指什么

问: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这个法,是指什么?如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