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放下屠刀能否立地成佛

济群法师  2013/10/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放下屠刀能否立地成佛

有句话叫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很多人感到不解,“放下屠刀”这么简单的事,难道可以使我们成佛吗?须知,我们要放下的不仅是手中的屠刀,更是内在的杀心,内在的恶念。如果我们能将所有恶念转化为善念,将所有杀心转化为悲心,当下的心,就与佛菩萨无异。所以说,佛和众生之间并不存在无法跨越的鸿沟,关键就是对念头的把握。

称念佛号的意义,也在于此。持名念佛,念念不离,目的也是为了训练散乱的念头,同时,通过观想将弥陀功德念念融入心行,最终与阿弥陀佛心心相印,感应道交。而不是一天到晚喊阿弥陀佛来救我,喊阿弥陀佛来帮我。通过这句佛号,将念头专注于此,从而训练心念。若能做到《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续”,贪、嗔、痴三毒就没机会来造成困扰了。一旦烦恼根除,妄心息灭,智慧也能朗然显现。所以说,念佛也是树立正念的有效途径。

对于在家居士来说,六念法门的修行非常重要。所谓六念,分别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一是念佛,忆念佛陀的无量功德,并以佛陀为榜样,见贤思齐,努力使自身行为向诸佛菩萨靠拢。二是念法,时时忆念无常、因果、缘起之理,从而以佛法正见观照世间,指导人生。三是念僧,忆念贤圣僧的清净德行,从而激发希求解脱之心。四是念戒,经常以戒律对照自身行为,观察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如法,是否符合戒律规范。五是念施,保持对众生的慈悲心、布施心,将众生的困难视为自己的困难,将众生的需要视为自己的需要。六是念天,明了天人的福德来自何方,也像他们那样持戒培福、止恶行善。

修习六念法门,可以帮助我们将念头安住于正见。只有这样,学佛才能相应。反之,若是念头被无明烦恼缠绕,被贪、嗔、痴三毒支配,就会在起心动念间造下诸多恶业。所以佛陀告诫我们,应“常念思维,观察善法”,使心时刻与善法相应。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佛经中的「吉祥」含义

吉祥一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实不鲜见:如书信里、贺年片...

千念万念为了临终正念

前面的阿赖耶叫摄藏;这个地方就是执持,有执取义跟执...

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

诸位要知道,禅定是现量境,这不是妄想哦。禅定的境永...

短短的六个字,把修行的方法都告诉我们

二佛神咒里面有勤转念,证菩提这两句话。虽然只是短短...

一天从早到晚,你都起了些什么念头

现在你所能做的,就是要能跟三宝结合起来。还有,大家...

人生没有一个真实的外境可得

唯识学的建立,它告诉我们:其实整个人生的过程,没有...

为什么业力在得果报之前还有机会

为什么这个业力在得果报之前还有机会?我们来看看种子...

为什么我们做事会觉得越做越苦

一位产妇生了孩子,但孩子刚生下来还在医院的育婴房时...

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

【注音版】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御製无量寿佛赞  西方极乐世界尊,  无量寿佛世希...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五福临门」从何而来

古人视五福临门为祥瑞。所谓五福,即长寿、富足、康宁...

信佛的功利色彩很浓,该如何引导

问: 如今信佛的功利色彩很浓,该如何引导? 济群法师...

佛教如何看待知识

问: 佛教怎么看待知识? 济群法师答: 知识对人类究...

解脱道的行者应依四念处而住

作为解脱道的行者,要想出离三界,了脱生死,应如何令...

【佛教词典】二十二根几能证得何沙门果

【二十二根几能证得何沙门果】 p0048   俱舍论三卷十...

【佛教词典】念佛回向

(术语)念佛之后所唱之回向文也。光明遍照,十方世界...

本焕老和尚:念佛要有福德因缘

首座和尚、班首师父、各位执事、各位护法居士: 你们...

修行的过程中如何让自己一心不乱

问: 法师,修行的过程中如何让自己一心不乱? 宏海法...

笑着进入七宝池--陈进池居士往生记实

陈进池居士这位淋巴癌蔓延全身的患者,一向是怕痛、怕...

修行人是境遇愈坏愈好

出家要在大丛林人多的地方,不要只有三五个人。人多才...

【推荐】一昼夜念佛是什么标准

问: 汉、吴两译原译本下辈往生只要曾发心念佛一昼夜...

现在很年轻想往生,阿弥陀佛会来接引吗

问: 比如我现在还很年轻,身体又好,生活事业都好,我...

导致疲劳的七种病

如果你感到浑身没劲,不妨给自己23周时间,改变一下不...

猴王救母

很久以前的一个夏季,佛陀在舍卫国与出家弟子们依例安...

寺院安居自恣仪轨

注:本文仅限出家人看 安居的首日,称为结夏,在安居之...

到紫云山访梦参老和尚

今年二月,无意间读到一则梦参老和尚到台湾弘法的消息...

终日在妄之性灵,即终日恒真之性灵

性灵不可以有无求,断常取。由无始妄认四大为自身相,...

释提桓因的忍辱

有一天,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对比丘们开示: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