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济群法师:息灭妄想

济群法师  2011/06/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很多人会把生命的痛苦归之于客观环境:诸如身体欠安,生活清贫,世道不公……其实,这些只是造成痛苦的客观原因,而它产生的真正根源来自我们的心念。

我们心中充满种种妄想,正如前面所说:错误的观念、迷信、执著、贪嗔邪见等等,都是妄想的表现。妄想使我们的内心失去平静;妄想使我们陷入永无止境的追求;妄想使我们寻求各种刺激;妄想还会使我们胡作非为。所以,要解脱痛苦,就必须息灭妄想。

如何才能息灭妄想呢?

经常听很多初学打坐的人说:打坐时妄想太多,静不下来,有什么办法可以对治?办法当然是有的,但我们有必要先考察一下,为什么会有这些妄想的出现?

我们的心念有前后延续性,如果想在禅坐时能够专心,日常生活中就要时刻注意用心。打坐时出现得最频繁、最强烈的妄想,一定是我们平时最执著的境界。因此,一个修习静坐的人,在生活中要能够透视一切,从而保有一颗无住、空灵的心,对一切境界如雁过长空,风吹竹叶,不留一丝一毫的踪迹。心清净了,打坐时自然不会妄想连翩。

念佛也能息灭妄想。人们往往将念佛误解为老婆婆专修的法门,或以为念佛是在求佛。有个故事说,一位老婆婆整天念佛,小孙子听得很厌烦,于是就“奶奶,奶奶’,地叫个不停。老婆婆嫌吵:没完没了地叫什么?孙子说:我叫了几声你就烦,可你总是不停地念佛,佛难道就不烦吗?故事中小孙子的看法,代表了许多人的对念佛的误解。事实上,念佛是为了调御自己的心态,息灭自己的妄想,所谓“清珠投进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注入妄心,妄心不得不净”。《大势至菩萨圆通章》中说:“都摄六根,佛号相续,息灭妄想,深入禅定。”所以说,念佛是用来对治我们妄想的最佳方法之一。

止观能息灭妄想。止观乃禅定之异名,梵语奢摩他,汉译曰止,止息散乱,止心一处;毗钵舍那,汉译曰观,是对所止境起正观察。止观有小乘止观与大乘止观之分。小乘止观从六根门头摄一而入,系缘而修。如修数息观就是专注呼吸,知息出入、知息长短、知息冷暖、知息粗细。把心念系在呼吸之上,心息相依,由粗而细,由细而无,待妄想息灭,止观也就成就了。

观心能息灭妄想。观心是观察自己心念的起灭,我们的心如流水一般念念相续,平常人缺乏观照能力,总是随着念头东奔西跑,不能自己。观心是要认识到心念的虚妄性,心念无非是由一系列的经验和概念组成,离开这些经验和概念,我们的心究竟是什么?所以《金刚经》告诉我们:“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是从时间上透视心念的实质。“过去心不可得”,是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不要陷入追忆,也不要随着它跑; “未来心不可得”,是说未来还没有到来,不必去想它。在前念过去而后念未生之际,保持中间这段清明、干净的心,所谓“生灭灭已,寂灭现前”。《楞严经》说:“狂心顿歇,歇即菩提。”临济禅师说:“沿流不止问如何,真照无边说似他,离名离相人不禀,吹毛用了还须磨。”这都是教我们从观心中认识真心,保养真心。

参话头能息灭妄想。参话头也是禅宗修行的重要方法之一。话头通常有:念佛是谁?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是什么?无梦无想时主人是谁?一念未生前是什么?……参话头不可对话头下注解,不可以推理,不可以等开悟,不可以扔掉话头求静,不要给自己讲道理,外界动静一概不管,一路追问下去。黄龙南禅师对参话头有个比喻:“如灵猫捕鼠,目睛不瞬,诸根顺向,首尾一直。”参话头重在一个“疑”字,祖师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要把自己全部身心凝聚在话头上,如同活死人一般,不达到这个程度,不算上路。一个修行人,当话头参到得力时,专注一念,心无旁骛,妄想自然也就无从生起。

妄想是痛苦产生的根源,要在根本上断除我们的痛苦,就要从息灭妄想着手。当我们的妄想得到有效的控制,我们就不会被它所转,就能拥有一颗平静的心;我们就不会被妄想分散我们的精力,就能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专心地去干任何事;我们就不会被妄想所干扰,就能把心念专注一处,进入禅定的状态;我们就不会被妄想遮蔽我们本具的佛性,就能使我们的真心得以显现,智慧得以开发;我们就不会被妄想带来的错误认识所左右,就能使我们对宇宙人生有正确的认识……所以说,息灭妄想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散念佛号要做回向吗

问: 对平时的散念佛要做回向吗?应如何正确回向发愿...

没有人能带着妄想往生

我们经历过很多的生命,但是过去已经不能改变了,因为...

为什么会有大海平地呢

这一念迷情妄动以后,产生了三种相续,所谓的世界相续...

观心的下手功夫

古人说: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可见心量广大,心能...

【推荐】虽未能心中清净,亦得往生

做佛事一事,(光)前已详言之。祈勿徇俗,徒作虚套。...

先破妄显真,再提起佛号

其实这个一佛乘,最妙的地方在哪里,诸位知道吗?在临...

能认识到妄想,这就是修道的收获

一天我们这个昏烦恼乱的事非常多,这都是由贪欲而起的...

佛法的修学,一定要靠你自己觉悟

二,真、妄。 当你把心拉回来的时候,就要处理真妄的问...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远离人我是非

不诽谤于人,亦不观是非;但自观身行,谤观正不正。《...

现代人为何普遍都活得很累

现代人普遍活得很累,原因是什么? 无非是因为贪著,因...

济群法师《初入佛门的四点意见》

有幸到丹霞山参加学佛夏令营,能够在这七天内同大家一...

习气刚形成时怎样对治

问: 习气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当习气刚刚形成时,怎...

【佛教词典】唐招提寺

为日本律宗之总本山,位于奈良市西京五条。旧名龙兴寺...

【佛教词典】大仙

梵语 maharsi。又作大仙。即佛之敬称。行道求长生之人...

要想解脱一定要看破财色

只要皈依三宝,能念三宝,都是修行;能这样的思想,这...

剩茶叶的再利用

一般大家喝过的茶叶都倒掉了,而且隔夜茶又不能喝,所...

欠钱不还会遭什么报应

愿意将钱借与我们,这说明对方对我们很好,也很信任。...

你从什么地方来

无始生死根本,有人分别心就想:我今生是生死人,这生...

不做别人嘴巴的奴隶

有一天,佛陀行经一个村庄,一些前去找他的人对他说话...

突破障碍将学佛融入生活当中

末法众生障深慧浅,这个障有外障、有内障,我们先看外...

药师法门与人生佛教

编者按: 二○○九年十一月十五日,宁波慈溪伏龙禅寺...

大安法师:一定要天天作净土得生想

【若不念佛求生西方,纵生到至极尊贵之非非想天,天福...

烦恼都是自寻的

人们在生活中总免不了有一些烦恼的事儿。有些烦恼来自...

错过净土,出离无期

生死海深,菩提路远,常常是你还没有断尽见思惑,还没...

禅修中的五种念头

《禅宗永嘉集》奢摩他颂第四中记载: 复次初修心人。入...

何为见地?修净土宗没有见地能否往生

问: 何为见地?修净土宗没有见地能否往生?在修行整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