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要随和就得克服以我为中心

2013/03/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要随和就得克服以我为中心

很久以来,总是在思考,什么是随和?

有人说,随和就是顺从众议,不固执己见;有人说,随和就是不斤斤计较,为人和蔼;还有人说,随和其实就是傻,就是老好人,就是没有原则。那么,随和到底是什么?

随和,是一种素质,一种文化,一种心态。随和是淡泊名利时的超然,是曾经沧海后的井然,是狂风暴雨中的坦然。

人要善于随和。即便原则问题,也要平等地和人家交换意见,不闹意气,不存成见,切莫居高临下,杀气腾腾地采取压制人家的态度,那是自己水平不高的表现,很难达到目的,还损害自身形象。

要随和,就得克服“以我为中心”的思想。如果你的见识主张和能力比别人强,人际关系好,人家就可能会尊重你.如果自己不具备这些条件,又要搞“以我为中心”。既不能满足你的欲望,又有可能毁掉你自己。斤斤计较自己的名誉,地位,什么都要比人家的好,情绪又烦躁,对自己身体必定伤害较大,会容易衰老。要人家尊重你,关键是自己要尊重人家。

做到随和的人,必定是高瞻远瞩的人,宽宏大度的人,豁达潇洒的人。而胸怀狭窄的人,做不到这点。“难得糊涂”就妙在其中。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只有随和的人,才能发现周围的真善美,才可以真正享受生活赐予我们的快乐。在随和中,我们可以拥有宽广的胸怀、高瞻远瞩的目光和无以伦比的智慧。

但随和决不是没有原则。随和的人,首先是聪明的人,他以睿智的目光洞察了世界;随和的人,是谦虚的人,他始终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随和的人,是宽宏大量的人,在人与人之间发生摩擦时,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他能够以谦和的态度对待对方;随和的人,是没有贪欲的人,他可以很好地控制自己的世俗欲望……

我们如何才能做到“随和待人,随和处世”呢?

随和需要有良好的自身修养。要善于和有不同意见的人沟通,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感恩;要真诚地赞赏别人,夸奖别人;要不吝啬自己的微笑。

随和需要有淡泊名利的心境。“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随和需要与人为善的品质。“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为恶小而为之”是做人的准则。善良作为人们最美好的品质永远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一个与人为善,从善如流的人总是受到人们的称赞和尊重。对周围需要帮助的人,伸出热情的双手给他一份力量;面对他人过错,善意地给予诠释和谅解……与人为善,善待他人,我们就会多一份坦然,增一份愉悦,添一份好心情。如此说来,善待他人不正是善待自己吗?

品味随和的人会成为智者;享受随和的人会成为慧者;拥有随和的人就拥有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善于随和的人,方能悟到随和的真谛。

真正做到为人随和,确实得经过一番历练,经过一番自律,经过一番升华。

为人随和一点,我们会感受到生活更加美好!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一个人没学佛时,他就是要依靠某种东西来过日子

[尘非常住,若变灭时,此心则同龟毛兔角]:[变灭],就...

对明天,我们永远没有安全感

我们凡夫呢?是生灭变化,虚伪无主。变化不可怕哦,生...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

如何为自己卜得一只上上签

明朝憨山德清禅师说:抛却身心见法王,前程不必问行藏...

这个寿命不值得我们去贪恋

众生浊,三缘和合(父缘、母缘、自己的业缘)为体,色...

佛教与人生

诸位!今天讲题是佛教与人生。先讲佛教,然后再讲人生...

能成才和幸福的八大要义

一个人的成长都有一定的因缘,向好向坏来自教育的重要...

打湿自己的人生

有一段时间,弟子感到活得很痛苦,甚是烦恼。 师父把弟...

佛说四十二章经

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阿弥陀经要解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以正面的心去回应痛苦

现在很多人会需要面对很多的痛苦。而大多数人在面对痛...

和尚也需要与时俱进吗

为什么和尚也需要和时代同步? 不同的人,会给佛教下...

没有生死心,你不可能有菩提心

三登九上,百城烟水,不惮其劳,念念了当大事。 所以古...

出家人能接受信众的红包供养吗

出家师父能接受信众的红包供养吗?在当今社会,这个问...

【佛教词典】化疏

(一)指劝化本上记明劝化旨趣之疏。为禅林化主于行走劝...

【佛教词典】灯王

(佛名)维摩经云:东方有世界名须弥相,其佛号须弥灯...

净界法师:净心与净土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讲 第6讲   第1讲 这次...

正确认识一句佛号念到底的意义

如果你的烦恼轻薄,如果你的善根深厚,如果你的愿力坚...

禅修需调五事

禅修需调五事:第一,调饮食;第二,调睡眠;第三,调...

罗状元醒世诗

一 富贵从来未许求 几人骑鹤上扬州 与其十事九如梦 不...

百八首诗胜楚歌,闻者厌离娑婆

净土宗十一祖省庵大师(1686~1734年),活动于清朝的...

去除心中的黑暗

阿那律尊者在过去生中为长者子,正值燃灯佛住世,听闻...

如何修自性空观

问: 请问如何修自性空观? 妙境长老答: 首先要知道什...

【佛学漫画】曾经做屠夫的罪业,怎样才能彻底去除

一禅法师的往生故事...

百不管老媪

本文摘自《净土圣贤录续编》。百不管是不计较世间的俗...

常律法师:修持药师法门的感应实例

药师经云: 「第三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以无量无...

让罪业消失的方法就是「忏悔」

《占察善恶业报经》云:若遭众厄种种衰恼不吉之事,扰...

圣严法师《追求快乐是起点,不是目的》

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人生有苦,包括:生、老、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