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2015/07/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这幅著名的楹联,语出清末名将左宗棠,最先撰录于陕西三原明都城隍庙大殿(有说出于清代儒将左宗棠,有说是荣毅仁父亲荣德生为无锡荣家梅园撰写的)。短短24字,浓缩了我国古贤“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人生哲学。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就是胸怀远大抱负、只求中等缘分、过普通人生活;“向高处立、就平处坐、从宽处行”,则是看问题要高瞻远瞩、做人应低调处世、做事该留有余地。

纵观上、中、下,横览高、平、宽,居上时想到下,立高时寻找宽。所以无论在多么错综复杂的矛盾面前,都能够处变而不惊,遇险而不乱,既能创造一番事业,又能守住一番事业。

“发上等愿”和“择高处立”,就是要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志不立,则天下无可成之事。而且,往往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和智慧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的贡献也就越大。

“结中等缘”和“就平处坐”,就是要脚踏实地积极稳妥。不为有功之功,固功莫大;不为有名之名,固名莫厚。高潮的过后,很可能就是低谷。所以,常常事以急败,思因缓得。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充分的准备,就是成功的一半。

“享下等福”和“向宽处行”,就是要在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在做事时留有余地。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这也正如诸葛亮所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无论是“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还是“向高处立,就平处坐,从宽处行”,其中最关键的思想内涵,都是平衡。在矛盾中平衡,在前进中平衡。不仅包含着个人心理的平衡,而且还包含着内外的平衡、上下的平衡、左右的平衡、前后的平衡。平衡才能协调、平衡才能和谐、平衡才能发展、平衡才能进步。

命理言:吉神太露起争夺之风,有势用尽,有福享尽,乃未懂收藏之道。

易经言:事不做尽,势不用尽,话不说尽,福不享尽,凡事在不尽处,意味最长。此乃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坐,就平地立,向宽处行之理。

佛理言: 发上等愿:心存济世,此乃大贵之内命相;结中等缘:太过热心不妥,太过则热病丛生,太冷则枯木寒岩;享下等福:惜福之义; 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佛家言: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

立身处世要义有三:其理当其高,理高方立宗旨,法身当明;其心地当平,心平则世界国土皆平;其行当宽深,非宽深无以为正道之基石。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推荐】临终十念生天福

佛陀与五百比丘,曾有一段时间止住于古印度毘舍离城外...

吉祥人生的四个道德实践

讲到吉祥人生的道德实践,这就落实到我们每个人自己身...

一棵摇钱树

一棵摇钱树,这是过去封建时代落伍的社会里,父母想把...

圣严法师《不放弃自己》

问:导演李安近年非常风光,但他在成功之前,有六年时...

福德是安乐之本,智慧是解脱之门

佛法把生命的功德分两种:一种是福德,它可以产生暂时...

持地菩萨因地如何修福德

持地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念往昔,...

人生哪有来日方长,时时刻刻是无常

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现在年轻力壮,身体健康,人生一...

今天的人不是太傻,而是太聪明。

善意的微笑是禅,热情的帮助是禅,无私的奉献是禅,诚...

【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龙藏本)...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文殊菩萨心咒

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拙」一点,人生就会比较平安顺利

一个人不聪明,动作迟钝,反应慢半拍,就会被人讥为笨...

业是搞不完消不完的

我们过去造的业,无量无边,无始以来,哪搞得完呢?你...

【推荐】真正能带到来生的有多少

关于出离心,我们要知道到底离开什么,很多人修出离心...

当代学佛人的困惑

问: 怎样让我手下的员工学佛? 悟光法师: 欲改变别人...

【佛教词典】二师

亦名:师名 子题:师、阇梨、和尚、优波陀诃、依学、力...

【佛教词典】年星

(术语)人人之当年星也。若其星为他所侵,则其人蒙灾...

禅坐时身体应该如何放松

在所有的禅修姿势里面,坐是一个最理想的姿势,因为在...

圣严法师《慈悲是为了保护自己》

感同身受的慈悲,可以帮助我们破除执着、抗拒诱惑。但...

因果同时,念佛当下成佛

我们一般讲因果,都是讲异熟的因果,但下一段就讲到因...

控制愤怒情绪的策略

大多数愤怒管理计划都借助认知行为疗法的一些技巧来帮...

谦虚十要

世上任何事物,都有外貌。外貌乃内心之窗;心有所思,...

堕落到畜生道的业因

世尊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在这个无边无际的法界中,生...

「忍」的重要性

从佛教的角度来讲,忍是一种度化众生的法门,具有深刻...

不向此生生净土,投胎一错悔时难

委骸回视积如山,别泪翻成四海澜, 世界到头终有坏,人...

佛法的藏、通、别、圆四教

天台宗的智者大师把佛法的内容分成藏、通、别、圆四教...

晚清巨商王炽的「商道」

王炽(1836~1903年),字兴斋,汉族,云南弥勒县虹溪...

我为什么要选择净土法门

末学学佛已有几年,先是学禅宗,近来才开始修净土。 末...

圣严法师《惭愧心》

凡夫众生通常同时具有两种个性,一是虚骄、自负,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