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念佛有四种

圆瑛法师  2013/04/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念佛有四种

念佛有四种。一实相念佛。依实相理。念法身佛。法身清净。犹若虚空。遍一切处。实无有相可得。本无能念之心相。亦无所念之佛相。能所双亡。心佛不二。即心是佛。即佛是心。若念实相佛。则无念而念。念即无念。一心不乱。湛然常住。是为理念。

云栖云、‘念空真念。生入无生。念佛即是念心。生彼不离生此。心佛众生一体。中流两岸不居。’古德云、‘一句弥陀五十年。分明掘地讨青天。而今好个真消息。夜半钟声到客船。’此皆明理念工夫者也。

二观想念佛。即观无量寿佛经所说。因韦提希夫人。生忤逆子。名阿阇世。随顺提婆达多恶友之教。夺父王位。囚闭其父。频婆娑罗王。于七重暗室之内。制止群臣。不得往见。欲令饿毙。夫人送酥蜜麸及葡萄浆。与王饮食。遂得不死。至三七日。阿阇世王问守者。老王犹存否。答曰尚在。即问何人送食。而得不死。守者白言。惟有夫人入宫。及沙门目连富楼那二人。常飞空而来。为王说法。故无法禁止。阿阇世王。闻言大怒。于是提剑欲杀其母。大臣月光及耆婆。谏之不听。遂拂袖而去。于是世王惊惧不敢杀母。乃将母闭于幽暗宫中。不令得出。韦提希悲泣雨泪。遥向耆阇崛山。顶礼释迦世尊。佛即现身。令其得见。

夫人恳切悲哀。礼佛发愿。来生不愿生此浊恶世界。愿生清净佛国。我佛即以神力。普现十方清净佛国。令其拣择。愿生何国。夫人乃拣西方极乐世界。清净庄严。愿生彼国。佛即为说十六妙观。依法界心。观法界境。以为求生之要。然观法幽微。修颇不易。先观落日者。所以标想西方。而令向彼佛也。次观水。三观地。四观树。五观池。六总观。七华座。八像观。九佛身。十观音。十一势至。十二普观。十三杂观。十四十五十六。观上中下三辈。九品往生。令其舍劣而取胜也。观行成就。即得往生彼国。

三观像念佛。即静坐观佛形像。先观弥陀眉间白毫相光。毫相观成。渐次观佛面部。以及全身。观像功成。即能随身所向。皆得见佛。相好庄严。

四持名念佛。即佛说阿弥陀经。所示执持名号之法。不假参究。不必观想。不劳观像。但一心称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或加南无(译皈依)二字。更可表示皈敬之意。念佛之法。贵在一心。口念心念。心口如一。若口念心不念。难成功效。心念口不念。此则无妨。还要念念相续。勿令间断。果然精进不懈。则极乐世界。七宝池中。莲蕊日益增大。莲花日见光荣。这个莲蕊虽是无情之物。而有感应冥符之妙。此方众生发心念佛之时。西方莲蕊当即标名。勤惰才分。荣枯立见。还有胜劣分明之妙。功行浅深。品分高下。无量往生。不相错谬。命终往生。即生此华。此华乃脱凡壳之灵宫。安慧命之神宅。古云、‘他年净土莲开日。忆得娑婆念佛时。’

念佛之法。易则甚易。几岁孩童。一教便会。并没有甚么奥妙。难则诚难。八十老僧。尚念不好。未得一心不乱。工夫总未成功。世人每有以其易修之故。殊多不信。以为修行。必须有秘奥玄妙之法。修之方能获益。是以近来多有向修净土僧俗。舍念佛而修密宗者。殊不知净密同功。净土则清净三业。密宗则三密相应。实乃异途同归。何必舍此取彼。余生平本无门户之见。初学禅宗。后则兼修净土。深知禅净同功。先学天台。后学贤首。乃知台贤一致。始学性宗。继学相宗。了知性相不二。今对密教。亦极信仰。固知显教是佛所说。密教亦佛所说。我佛观众生之机。应得显益者。为说显教。应得密益者。为说密教。显密虽殊。同为对机应病之法药。故对显密。同一信仰。

余前至南京。及湖南湖北讲经时。闻有密宗传法法师。每每劝人修习密宗。不必茹素。以持戒为小乘之行。大乘离相。有何持犯。况佛在世。亦许比丘食五净肉。又云食众生之肉。即是度彼众生。但未悉斯言出何经论。我只知菩萨具同体大悲。观一切旁生。皆有知觉。与我悉皆同体。本具佛性。不忍杀彼。将其身肉。供我口腹。若云食其肉即为度他。则对众生。应当平等而度脱之。

何以独对猪羊鸡鸭。鱼虾之类。日日食之度之。而对蜈蚣蚰蜒。腹蝎粪虫之类。为何竟不食不度耶。又对自己眷属。何亦不食其肉而不度耶。此种妄言惑众。分明贪求肉食。不能持戒。反美其名曰。食他即是度他。自作教他。疑误众生。定招恶报。甚有多年茹素。念佛之人。被其所惑。而至开荤。密功未成。净戒先破。诚为可惜。岂不痛哉。此为余所不赞同也。

楞严经云。‘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炽盛世间。自言食肉。得菩提路。’又云、‘汝等当知。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似三摩地。皆大罗刹。报终必沉。生死苦海。’佛言如是。谨当遵从。切勿被邪说所误。以食肉为无碍之道。岂不闻古诗云、‘血肉淋淋味足珍。一般痛苦怨难伸。设身处地扪心想。谁肯将刀割自身。’又诗云、‘千百年来碗里羹。冤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修行之人。不能劝人戒杀放生。反自食肉。令人杀生。悲心何在。

凡有志修行者。宜辨邪正。明是非。重因果。识去取。余平日总是劝人茹素念佛以修身。莫欠众生来世债。或有说天生万物以养人。一切禽兽。原是天生把(可作‘被’解)人吃的。此是邪解。最能误人。令人造罪。要知天生万物。指米麦豆蔬等类。可以养人。并非指畜类。一切畜生。贪生怕死之心。与人类无异。若以强欺弱。杀食其肉。必结深冤。必欠命债。一定要报仇的。世间杀劫。皆是杀生食肉所造成的。古云、‘世间欲免刀兵劫。除非众生不杀生。’若人欲学密宗可也。而学吃荤则不可。未曾念佛。而学密宗亦可。既经念佛。而竟改途易辙。此皆信不深。愿不切。良可叹也。

念佛一法。切切不可看轻。乃是最简单。最圆妙。之无上法门。可谓大陀罗尼(译大总持)门。能总一切法。能持无量义。释迦说法四十九年。不出经律论三藏。三藏所诠。即是戒定慧。三无漏学。经为定学藏。律为戒学藏。论为慧学藏。一句弥陀名号。一心称念。即可具足戒定慧三学。其圆妙为何如耶。

念佛何以能具戒学。楞严经云。‘所谓摄心为戒。由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而念佛正是摄心之法。佛知众生。第六意识妄想心。念念攀缘。六尘境界。多诸散乱。如妄心攀色尘之缘。而起贪嗔痴之惑。造杀盗淫等业。毁诸戒律。攀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等缘。亦复如是。

佛教众生。称念佛名。即是以念佛之正念。止息攀缘之妄念。倘妄心攀色尘之缘。即专念阿弥陀佛。净念相继。自不随色尘所转。摄归念佛之正念矣。攀声尘等缘。一一如是。自然不至破戒作恶。妄心如马。六尘如六条马路。佛号如马缰。念佛者。如御马之人。其马欲向各马路奔驰时。其缰在手。即把勒回。既不攀缘。妄念自无。不至犯戒。即是以念佛摄心为戒也。

念佛念到念念与佛相应。诸念当然不起。意业便得清净。则众戒自然具足。身口二戒。亦由意业所起。身业作杀盗淫。乃是意业所驱使。意业不想杀盗淫。身业自不至犯戒。口业说妄言、绮语、恶口、两舌。亦是意言所发现。意业不想说妄言、绮语、恶口、两舌。口业亦不至犯戒。故念佛称为净业法门。一念佛名。能净三业。此岂不是念佛。具足戒学之明证也。

念佛何以能具定学。弥陀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不乱即是定。此乃万世持名念佛。从出之大原。乃金口所亲宣之妙法也。亦即念佛具足定学之实事。一心者。专一其心。纯一无杂。不乱者。湛然寂静。而不动乱。既得一心。自然不乱。果能不乱。才是一心。念佛念至一心不乱。其定力为何如耶。

佛之所以教人念佛者。正以众生之心。多随境转。从朝至暮。从年竟岁。从生至死。都是对境生心。念念分别。起灭不停。纷乱无绪。例如眼根见色。无论是好是丑。则被色动。耳根闻声。无论是赞是谤。则被声动。鼻根嗅气。无论是香是臭。则被气动。舌根尝味。无论是美是恶。则被味动。身根对触。无论是违是顺。则被触动。意根缘法。无论合意不合意。则被法动。故佛教人一心念佛。不起妄念。不为境动。如果专念于佛。心不攀外境之缘。净念相继。则六根都摄如如不动。即入三摩地(译正定)矣。

或问念佛。如何可以不为境动。答曰、念佛之时。其心归一。心念于佛。佛不离心。六根虽是对境。而不攀缘。自然不为境动。所谓百花丛里过。叶叶不沾裳。我身如佛殿。六根如六门。念佛之心。如殿中人。佛即殿中佛。其人在殿中。瞻仰恋慕于佛。一心专注不散。则虽六门洞开。门外所有种种境界。浑然不见、不闻、不知、不觉。念佛亦复如是。念得心空境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分别不生。如古德云。‘铁牛那怕狮子吼。恰似木人看花鸟。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自然不被境动矣。

又一心不乱。即念佛三昧功成。三昧是印度语。译为正定。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即得正定。如成具光明定意经云。‘空闲寂寞。而一其心。在众烦恼。而一其心。乃至褒讪利失。善恶等处。而一其心。’念佛能得一心。此岂不是念佛。具足定学之明证耶。

念佛何以能具慧学。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具有佛慧。昔日世尊。于菩提树下。腊月八日。夜睹明星。忽然悟道。三叹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则无师智。自然智。一切显现。’世尊亲见此理。欲令众生。证入佛慧。故教人持名念佛。即是离妄想。得智慧之妙法也。

众生虽具佛慧。奈为无始一念无明所误。从迷积迷。以历尘劫。无量妄想烦恼。障蔽自心。以致本有佛慧。不得现前。喻如净镜。本具光明。而为尘垢所障。净光隐没。众生之心如净镜。本具佛慧。如镜中本有光明。粗细妄想烦恼。如所有尘垢。镜上尘垢。须假擦磨之功。而得清净。心中妄想烦恼。必仗念佛之力。可以断除。

佛之教人称念佛名。即授以擦磨心镜。断除妄想烦恼之法。行、住、坐、卧。不离一句佛号。念兹在兹。无有间断。则妄想自离。而佛慧自发。此即念佛。能发慧学之功用。

念佛三昧。又名一行三昧。文殊般若经云。‘佛告文殊。欲入一行三昧者。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彼方所。端身正向。(向西方)能于一佛。念念相继。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念一佛功德。与念无量佛功德无二。阿难所闻说法。犹住量数。若得一行三昧。诸经法门。一切分别。皆悉了知。昼夜宣说。智慧辩才。终不断绝。’此岂非念佛具足慧学之明证耶。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圆瑛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一起看看念佛人到底有多尊贵

1、念佛人是人中芬陀利花 《观无量寿经》云:若念佛者...

如何看待念佛中出现的种种境界

有居士在拜佛时身体震动,又见到黑暗中有光晃动。大师...

信力不够,心就容易散乱

问: 请教法师,现在念经持咒持名号,均是散乱心,心口...

太虚大师《念佛往生的原理》

佛法明因缘所生法,有两种力:一、可思议力,二、不可...

念佛人为何多是老头老太太

问: 念佛人多是老头老太太,年轻学佛人往往对禅、密...

什么是念佛的最好时节

朋友讲了他亲属的一件事,他的亲属在单位突发脑溢血,...

工作生活忙碌,怎样达到念佛三昧

问: 如果工作生活忙碌,怎样达到念佛三昧? 大安法师...

念佛之前的心态准备

在《印光大师文钞》讲到一个事,他说有一个年轻人,这...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阿弥陀经要解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智者的十大追求

顶级的学业是拥有圣贤的智慧; 顶级的事业是广利一切...

三世因果的道理

中国自古即有善恶因果报应的思想。如《易经》中有积善...

念观音菩萨能不能使命不苦呢

有一个居士来问我,他说:我觉得我的命非常的苦。命苦...

万境本闲,惟人自闹

双轮照禅人来参,且云将隐居山中,单究向上事,乞老人...

【佛教词典】开三显一

(术语)天台宗明三乘教为一乘教之方便,以显绝待之一...

【佛教词典】砧基簿

丛林中,记载建筑器材或日常什物之帐簿。砧基,原指建...

烦恼即如来种

佛教常将莲花比喻为出淤泥而不染的佛法象征,这本身就...

摄受之力与念佛之诚

如来一代所说一切法门,虽则大,小,顿,渐不同,权,...

儿童该怎么学佛

问: 十岁左右的儿童念诵什么经咒比较对机?弟子希望孩...

迦叶尊者的涅槃因缘

摩诃迦叶尊者承佛嘱咐,令正法住世,勿令失传。于是召...

阿修罗的生命状态与投胎业因

在地狱、畜生、饿鬼、人、阿修罗、天等六道轮回的众生...

改变你的磁场

人的磁场是看不见的,但这种力量是巨大的,就像万有引...

是什么样的因缘而堕畜生道

己三、示畜生趣 畜生是什么意思呢?他内心愚痴,而不能...

有利于他人的就是好工作

佛法讲「正命」,所谓正命是指正当的工作、正当的职业...

佛教小常识

【一、寺、院、庵】 寺,在古代本是朝庭机构的名称,...

我们的心要安住在什么地方

我们的心要安住在什么地方?你看《金刚经》是怎么展开...

专修净业,自得心开

念佛之人,不可涉于禅家参究一路。以参究者,均不注重...

念佛即是涅槃门

《心经》里就是讲涅槃三世诸佛的。怎么叫涅槃?涅槃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