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人生幸福有三诀

2013/05/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人生幸福有三诀

在一本书里,看到一位88岁高龄的老太太总结人生幸福有三诀:“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很简单吧!只有三条,可是真的能做到吗?那么,便会让我们活得轻松些。

“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就是说不要自己同自己过不去。凡夫的我们,如果一有过错,就会终日陷入无尽的自责、哀怨、痛悔之中。虽然说这些心理在所难免,但是对于错误来说,毫无用处,只能带来更大的痛苦。错误的过去已经过去,应该拍拍身上的灰尘,重新走上人生的旅途。

“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就是说不要把自己的痛苦带给别人。人们都会为自己的过错而痛悔,但是受伤的虚荣心却还要疯狂地寻找能够掩饰伤口的更大虚荣。很多人失恋的人说:“如果我得不到她,我也不让别人得到她”,正是陷入这种虚荣心的圈套。

“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这是因为我们以别人为参照物而造成的一种错误心理。比如,当大家都在等绿灯时,有个大胆的家伙看到前后没有车辆,于是便直撞红灯,接着人群便开始骚动,只有红灯在闪着无奈的红光了;别人都贪污受贿,我这一点便宜算什么。于是,我们都犯下别人同样的错误了。

在禅宗里,有一个白云守端禅师与他师父杨岐方会禅师的故事。有一次,他们两个对坐。杨岐问说:“听说您的师父茶陵郁和尚大悟时说了一首偈,您还记得吗?”“记得记得,那首偈是‘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有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白云毕恭毕敬地回答说,难免有些得意。

杨岐听了,大笑数声,一言不发地走了。

白云愣在那里半天,心里特别纳闷:为什么师父听了自己的偈而大笑。整天都在思考着师父的笑,但是却找不出任何原因。那天晚上,他辗转反侧,苦苦地参了一夜,无法成眠。

第二天,白云实在忍不住了,大清早就去请教师父:“师父听到郁和尚的偈为什么大笑呢?”杨岐禅师笑得更开心,对着眼眶因失眠而发黑的弟子说:“原来你还比不上一个小丑,小丑不怕人笑,你却怕人笑!”白云听了,豁然开悟。

参禅开悟不能将心思寄托在别人的身心上,因别人而欢乐、痛苦,哪能得大自在,哪能见性成佛。

杨岐方会禅师在追随石霜慈明禅师时,也和白云遭遇了同样的问题。有一次,他在山路上遇见石霜,故意挡住去路,问说:“狭路相逢时如何?”石霜说:“你且躲避,我要去那里去!”

又有一次,石霜上堂的时候,杨岐问道:“幽鸟语喃喃,辞云入乱峰时如何?”石霜回答说:“我行荒草里,汝又入深村。”

人人都有一面镜子,镜子与镜子间虽可互相映照,却是不能取代的。若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寄托在别人的喜怒哀乐上,就是永远在镜上抹痕,找不到光明落脚的地方。

其实,没有人能够左右你的情绪,除了你自己。阴雨天气本身不能够使人抑郁,如果你抑郁,那是因为你自己对天气的反应,使你感到抑郁。我们常说:“你真伤我的心”,其实更确切的表达则应该为:“我伤了我自己的心,因为我是根据你的态度看自己的。”我们会说:“她很讨人喜欢”,确切的表达应该是:“我一见到她,就让自己喜欢她。”我们有时心想:“我一到高处就害怕”,但是确切的表达却是:“我一到高处就吓唬自己。”

一个正常的人,应该可以控制自己的思想与感情,所以有必要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自己的理性判断。所以,有时应该排除甚至不接受一些不必要的信息,以控制自己的精神世界。千万不要在大脑里形成这样的观念:“在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自己应该具有怎样的一种心情;更不应听信别人对你的这些话:“你应该笑”、“你应该哭”。

别人的痛苦与快乐是由别人主宰,我的苦乐应由我自己作主。如果因别人而主宰了自己的苦乐,这就如一个陀螺,因别人的绳索而转,转到力尽而止,如何对生命有智慧的观照呢。

比如说,丈夫忘记了妻子的生日,妻子本来没有什么。同事却说:“他怎么能这样对你呢,你该多伤心呀!”妻子果然十分伤心起来。其实,丈夫忘记了妻子的生日,并不能说明丈夫对妻子的感情起了什么变化,忽视了妻子的存在。他或许真的太忙了,他或许从来不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而妻子的伤心,却是因为别人大惊小怪而引起的,从而对自己的情绪形成影响。

我记得有一次讲座时,有一位年轻的小姑娘向我诉说自己的苦恼:她爱上一个小伙子,可是别人都说这位小伙子有许多缺点,所以她十分犹豫,不知道该怎么办呢?其实,青菜萝卜各有所爱,爱情是自己的感受,别人无法代替。如果反过来说,别人认为你应该喜欢某个人,你就应该去爱他吗?

“自我认同”,就是对自己的生命有一种自己的思想、感情、行为等方式。每一个生命有一种生命点,每个人在这个社会都有一个位置。“自我认同”,所以要寻找自己生命的支点与位置。

“自我回归”,能够透过对生命的认知,让动荡的心回归宁静与平和。我们经常使生命过度劳累,同时由于应付生活中的冲突、矛盾,也使人们身心疲惫。生活会使我们有一种“不想活下去”的感觉,一种强烈的厌倦感。因为生命在不断地向外透支,没有让它休息,补充生命的维生素。

静坐的功能,就是在修补我们的生命线,提炼生命的营养素。从静静的一呼一吸中,让生命慢慢地安定下来,更进而达到心神的集中。当我们的心力集中时,必能扫除平日错误百出的无力感,而得心应手处事。只能收回那颗奔放放逸的心,让它向内直观,则生命力的发挥必如草木得到滋润的泉源。

所以,台湾作家林清玄说:“小丑由于认识自我,不畏人笑,故能悲喜自在;成功者由于回归自我,可以不怕受伤,反败为胜;禅师由于反观自我如空明之镜,可以不染烟尘,直观世界。认识、回归、反观自我都是通过自己做主人的方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佛曰:忧生于执著,患生于执著。 凡无执著心,亦无所...

把曲折的人生看做是一种常态

父亲端详着儿子手里拿着的一幅世界河流分布示意图,若...

一位医生在长期行医中看到这样的无常观

掐指算来,我从九六年考上医学院至今已经十余年了,从...

享受自在的人生

佛家说:众生平等。人之所以有不同的境遇,皆由各人因...

在这世间我们很多事情都做不了主

依佛法看,怎么样才快乐?少欲才能够满足,随缘才能自...

地狱有八,名地狱异

地狱有八,名地狱异。 一、等活地狱,谓彼有情,虽遭种...

清晨都控制不了,何谈人生

一日之计,始于清晨。 前人曾说过:能控制早晨的人,方...

首善曹德旺的人生境界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修行是一条路,而路的尽头就是智慧...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

婚外情、一夜情的九大害处

古谚:饱暖思淫欲。现在物质极大丰富,中国圣贤文化却...

三种方式打开涅槃安乐之门

佛陀说有三种方式可以打开涅槃安乐之门: 第一种,就是...

学佛的秘诀在于诚与敬

有人问印光大师学佛的秘诀。印光大师则回答:学佛的秘...

圆因法师:莲池警策

(一) 放下 ◎佛陀说法四十九年,三藏十二部经典就是...

【佛教词典】世尊留寿舍寿

【世尊留寿舍寿】 p0514 大毗婆沙论一百二十六卷五页云...

【佛教词典】意趣

(术语)心意之趣向。法华经方便品曰:随宜所说,意趣...

受三坛大戒前,为何要有忏摩仪式

在三坛大戒中,每于受戒前夕,戒场都会为戒子们安排隆...

如何护法才如理如法,才能有无量的功德

问: 请益法师。如何护法才如理如法,才能有无量的功德...

智者大师: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

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 天台智者大师 说 宋四明沙门知礼...

智慧勇猛的菩萨王

释迦牟尼佛在过去修菩萨行时,有一世曾为大国王,若有...

学佛要以智慧断烦恼,不要着相修行

修普贤行愿法门,发广大的菩提心,尽虚空、遍法界,尽...

真正的友谊,不是花言巧语

傍晚,一只羊独自在山坡上玩,突然从树木中窜出一只狼...

好机会在哪里呢

某国王有甲、乙二位大臣,甲大臣为国王所喜,乙大臣却...

安世高大师的简介生平

安世高大师简介 安世高大师(约西元二世纪),安息国人,...

【推荐】莲池大师:竹窗随笔

僧无为 吴江流庆庵无为能公。齿先予。德先予。出家先予...

你的佛号为什么没有力量

平时思惟:一、罪障深重,求出无期;二、弥陀大愿,必...

普贤十大愿的精神

普贤菩萨作为法王之子,在《普贤行愿品》中,发大弘愿...

过午不食有哪些功德

过中不食为斋,取其防邪、少欲为义。多食多贪,淫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