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行必须破法执障

2013/09/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修行必须破法执障

有一些修行者被障碍在法执上,以至生生世世不能解脱。法执的表现一般都是执着乃至停留在对经论的研究上,整天钻在经论里不停地研究佛法,甚至研究到钻牛角尖的地步,反而使自己脑子不停地在想问题。甚至执着在经论的字面上,执着在“名字相”上,生出许多自相矛盾的怪问题。越研究思想越复杂,反而越不清静。

真正的开悟者,没有一个是研究经论才开悟的。经论都是开悟后的圣人写的,它只能指导你走哪条路,如何走才是捷径。但是,研究经论不能代替走路,路还是要靠自己一步一步地去走,修行必须自己去修,才能在修行过程中亲身证道。

有些修行者总是抱着圣人的经论不放,总以为只要把圣人的经论研究透彻,自己也就开悟了。其实,凡人读懂的仅是文字字面的意思,如此研究下去,永远也不能开悟。有些长期研究佛法的人,讲起法来夸夸其谈,口若悬河,习气一点也没改,只是增长了浮躁和傲慢的习气。这种人还不懂得什么是修行,他研究佛法不是用来修行的,而是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增长虚名的。

研究用的是识,而开悟用的是智,而且二者是截然不同的两条路。开悟是在清静入定的前提下真智慧的自然流露。首先要把自己的头脑思想放空,进入真正的禅定状态。从古至今,千门万法都是修一个“定”字,定能生慧。相反,头脑使用的越多,分别也越多,越制造出更多的障碍,把自我本性给层层封闭起来,把自己从宇宙的本源中拉出来,背道而驰。因此,使用头脑修行是违背道的,不空掉自己的头脑是无法进入修行档次的。

因此,经论里的道理懂了之后就应该放下,“解”之后应扎扎实实进入“行”的阶段。如同“愚公移山”,只停留在讨论和研究上,就是不动锹去挖,永远也少不了一点土。只有“行”才能在行中得到真正的“解”,只有“行”才能说明你是真信。“解”、“行”合一才能在“证”的过程中靠近本性,达到真正的解——开悟。如果一直停留在研究中,永远也不可能开悟,充其量只能成为一位佛学研究家。仍属于“识”的范畴,而与真实智慧相比仍属本末关系。

在修行者中还存在另一种法执。见到一些“名望高”或所谓“神通大”的人,则千方百计、挖空心思地去接近他们,总想求他们给个什么大法,几个月就可修成佛。最好是求他们的金口玉言说上一句话,自己就可不修而成,或者在将来有大灾难时能保住全家平安。这种现象从表相上看类似法执,其实是一种更大的贪心。这种人不想脚踏实地的修行,更不愿付出,是一种投机赌一把的机会主义心理。这种人不仅给自己设置了更大的障碍,反而易走火入魔,进入邪道,十分危险。

其结果是什么也得不到,不仅是半途而废,而且贪心又造下了饿鬼道之因。还有不少修行者只看表象是出家人,是有名气的修行人,就盲目地跪拜求法,要求给点开示,不知“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往往被一些邪师领入歧途。

在宇宙中,得与失是平衡的,欲得先失,不失不得,得与失的总量是相等的。抱有投机思想和贪法之心修行的人,只能背道而弛,修入饿鬼道。一个连不失不得原理尚未理解的人,对于宇宙本性的“无失亦无得”则更难契入。

法执还会表现在修行的各个阶段,在六道中必须先修得人天标准,以修善为主。但是,要想修出六道,又必须放下善恶之分别,此时,如果仍放不下善恶之分别,则形成法执障碍,不可能脱离六道。大多数人正是因修善而又执着善,才障碍着自己生生世世未出六道。因为六道正是三善道和三恶道组合而成,你心里只要还有善恶之分别,你就难出六道。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在生活中如何智慧觉照

问: 虽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在生活中如何智慧...

【推荐】如何对治诵经中的有口无心

前面讲了受持《普贤行愿品》的障碍熟溜病(念熟了就随...

如何快速对阿弥陀佛产生坚定不移的信心

问: 如何快速地对阿弥陀佛产生坚固的信心,内心深处...

星云大师《习气与习惯》

每个人都有习气,每个人也都有习惯。习气多数是不好不...

善用其心,善待一切

动和静,昏和散,这是一切事物乃至生命存在的基本形态...

世间还有什么事放不下想不开的

我们自己庄严无比的主人翁,在佛教早晚课诵本中有一句...

勤能补拙,天道酬勤

众所周知的伤仲永,通过讲述一个五岁便可指物作诗,天...

【推荐】改变价值观——执着变洒脱

快乐无忧是名为佛 禅宗有一位祖师说:快乐无忧,是名为...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注音版】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端心正念,这是最要紧的

当自端心,正念求度。 要自己端正自己的心,要保持正念...

什么是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是什么?就是大慈大悲。你能大慈大悲,你就...

如何劝临终亲人发愿往生

一、直接问你心里有哪些放不下? 直接问病重的亲人你心...

生为一个人,先求认命再求开创

佛法对生命的观察,是一种无量生命的观念。我们在经典...

【佛教词典】宿缘

(术语)宿昔之因缘也。华严经二十五曰:同行宿缘诸清...

【佛教词典】病苦

云何病苦?病谓头痛。眼痛耳痛。鼻痛舌痛。面痛唇痛。...

不为物转,则能转物,即同如来

关于修学位次,我们今天要注意一个观念,就是转字。《...

富贵使人更加贪婪

财富毁灭愚痴的人,但无法摧毁追求彼岸的人,愚痴的人...

星云大师:闻思修

别人说你好,你会很欢喜吗?你可有想一想,他赞美得对...

百千方便,惟有放下一着最省力

知老居士,为己躬下一着,决志甚急。此念生死事大,当...

四种水果降血压、防中风

气温下降,血管就会收缩,冬天的血压普遍比夏天要高;...

夏天的5种补肾食物

夏天正是补肾时!很多人都有一个认识误区,以为到了秋...

临终在定之心,即是净土受生之心

【原文】 客曰:弟子复忆昔念佛时,遇一禅人教云,念佛...

沟通和态度必不可缺

一位还不到退休年纪的资深医生,因为医术非常高明,吸...

了解戒律真正的意义

当我们提起戒律这个名词,对现代讲究自由,很不喜欢受...

世俗女人的九种恶劣表现

《增一阿含经》:夫为女人,有九恶法,云何为九?一者...

助念者应有的心态

以信愿引发信愿 《要解》里面有一段话:问:西方去此十...

《南无宝胜如来》圣号讲解

【又于过去无量无数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号宝胜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