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你计较,烦恼也是你自己的

2013/09/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你计较,烦恼也是你自己的

漫漫人生路,想追求的东西实在太多。得失不过如此,想开了,看淡了,结果也就不那么重要了。有的人、有的事,无需太过执着,试着放手,人生将因此而不同。“世事如棋局,不执著才是高手;人生似瓦盆,打破了方见真空。”人生没有完美,幸福没有满分,当执着成为负累,放手就是解脱。

人生的堕落,不是批发的,而是零售的。人心的窳败,不是突发的,而是渐进的。芊绵之树上掉下的一片枯叶,可能意味着这棵大树生命的结束。心灵之泉中减少的一点善念,可能意味着这个人性毁灭的开始。因此,人必须最严密地看护好自己心中的善念,不要让善念在生活的沙漏中点点滴滴地消失贻尽。

人生如同故事,需要你去写满精彩,重要的不在于有多长,而在于有多精彩。所以,人活着就应该好好的对待有限的生命和生活,学会美化它,欣赏它,让自己有限的生活更大限度地充满阳光和欢乐。

人受挫一次,对成功的内涵则会透彻一次,失败一次,对生活的醒悟就会增加一个阶段,不幸一次,对世间的认识就能成熟一级;磨难一次,对人生的理解就会加深一层。要想看透和感悟人生,就要把失败、不幸、挫折和痛苦弄懂。还要认清自己,读懂自己。

红尘滚滚,人海茫茫,心灵如果只在有限的疆域内行走,只能走出一份狭窄和禁锢,这样拘谨的生活肯定缺席了自由和洒脱。而现代人多是为物所扰,为己所累,让自己掉入了烦恼的怪圈,各种困扰也就席卷而来了。想要轻松自在的生活其实很简单。只要放下心中的枷锁,就能将自己在禁锢中解放出来。

不管你的人生怎样地跌到低谷,那都是短暂的,请静静地让它解冻。用微笑去面对一切不幸,用快乐去战胜挫折,用理解和宽容去对待他人,走自己的路,没有人可以左右你的思想,做自己的事,没有人可以让你停止,为自己活一次,苦难是笔很大的财富,它会让你从此走向另外一个境界。

一个人的习惯,常不知不觉地在改变个人的命运,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平时内心的善念恶念,往来的君子小人,行止的合法非法,语言的柔软粗恶,都在无形之中影响我们外在身相的美丑,人缘的好坏,品格的洁秽,甚至一生的成败,都和身口意三业的习性有关。

水,越淡越清澈;人,越淡越快乐。水中参杂的东西越少,虽然貌似少了许多不同的味道,却越显清澈亮丽。人生看淡的诱惑越多,貌似缺少了许多做人的欢乐,却因心的简单而少去更多的烦恼。享受,都以付出为代价。你扮演的角色越多,活得就越累。淡然,使人简单;简单,使人快乐。

没有遭受过挫折的人心智永远不会成熟。你没有爱过,就不会知道爱的幸福和酸甜苦辣。你没有恨过,也不知道在恨别人的同时你比对方还要痛苦。仇恨和嫉妒只能让人失去更多,包括失去了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吧,前面是你希望到达的彼岸,你会到达那个彼岸的,相信你自己。

凡事不可能一帆风顺,应学会随缘自适。随缘是一种进取,是智者的行为。随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不怨恨,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缘,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随是一种达观,是一种洒脱,一份人情的练达,是一份人生的成熟。

放空的心,那是最好的礼物;独走的路,那是最美的风景,我们最孤独的,不是缺少知己,而是在心途中迷失了自己,忘了来时的方向,找不到去时的路;我们最痛苦的,不是失去了珍爱的人与物,而是在灵魂深处少了一方宁静的空间,让自己在浮躁中遗弃了那些宝贵的精神。

真正的安静,来自于内心。一颗躁动的心,无论幽居于深山,还是隐没在古刹,都无法安静下来。你的心不应是招摇的枝柯,而是静默的根系,深藏在地下,不为尘世的一切所蛊惑,只追求自身的安静和光明。

若要快乐,就要随和;若要幸福,就要随缘。快乐是心的愉悦,幸福是心的满足。别和他人争吵,别和自己争吵,别和命运争吵,无计较之心,心常愉悦;尽心之余,随缘起止,随遇而安,知足常乐。你随和,愉悦的是自己的心,你计较,烦恼的也是你自己。一天的心情靠随和,一生的幸福靠知足。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如何从错误中汲取经验

丰子恺有次画了一幅《牵羊》,画一个人用两根绳子各牵...

我法皆空时,百病还能不皆消除吗

人生,真是百病缠身。身体上的病,从医院里所谓的内科...

外在的世界是你内心创造出来的

我们从世俗谛来看,从世俗谛来看,你从什么地方来。你...

有所求都是痛苦的开始

有所求即遭受苦,没有想要求时就快乐。 菩提达摩在论中...

把生命价值建立在外在上,那你一定不开心

有一位九十二岁的老太太,儿女都过世了,先生也早已过...

妄想不管烦恼不停,你修行什么呢

学佛的主要任务是戒定慧三无漏学,你仔细观察一下,昼...

所有的身心世界都是无常变化的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诸行无常。这是无常概念的建立。 一...

人生是苦,人身难得

释迦牟尼还是太子的时候,感悟到生、老、病、死之苦,...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如何处理信仰与家庭事业的关系

我今天的讲题是:如何处理信仰与家庭事业的关系。如何...

想消除业障,最好拜佛菩萨

在《地藏经》中,世尊对普广曾说,若未来世有诸下贱等...

散步有八大好处

1、散步能增强心脏功能,使心跳慢而有力。 2、散步能...

物债易还,命债难还

现在看第二段,还债的人应该怎么还呢?他过去生把人家...

【佛教词典】喝参

禅林用语。禅林中,职位身分较低者,出于尊长之前时,...

【佛教词典】因明入正理论

梵名 Nyāya-prave?a。全一卷。印度商羯罗主造,唐代玄...

【推荐】学道须具足五种正信

第一要信自己方寸中一个喜怒哀乐底主人翁,觌体与三世...

不死种子

从前印度的弥兰王请教 那先比丘 :人死后有来生吗?那...

业因为何会增长广大

问: 业因为何会增长广大? 大安法师答: 业因就是你...

无心的阿赖耶识「犹隔一重关」

修学佛法跟修学世间法这当中的差别,蕅益大师有一段的...

五阴无我,虚伪无主

这个地方讲五阴无我,也就是讲前面五蕴(色蕴、受蕴、...

佛教的二十诸天

在佛教中,有二十天神,也叫二十诸天,是佛教著名的护...

你是哪一种菩萨

这四弘誓愿当中,其实菩萨是有两种: (一)悲增上菩萨...

凡眼不识文殊

有一个名叫迦罗越的人,一心一意想见文殊菩萨,却总无...

如何对治净业修习中的进进退退

问: 净业修习总是进进退退,这其中有何因缘因果,如...

莲池大师和蜈蚣

大约400年前,有一位叫莲池的高僧。有一回,他看见有个...

不必害怕生死之际的业力发挥

关于临命终时的业力问题,这个业力是今生的还是多生的...

念佛即是涅槃门

《心经》里就是讲涅槃三世诸佛的。怎么叫涅槃?涅槃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