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解脱是从认识痛苦开始的

希阿荣博堪布  2013/10/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解脱是从认识痛苦开始的

根据佛陀的开示,解脱是从认识痛苦开始的。如果你想摆脱痛苦,首先要知道痛苦是怎么一回事。

佛经上把痛苦分为苦苦、变苦、行苦三大类。所谓苦苦,即是粗大明显的痛苦,比如身体和精神的创伤。人人避之唯恐不及,谁也不会把它们误认为是别的东西而想去追求、亲近。变苦指通常被我们理解为快乐的种种体验和现象,因其本质为苦而终将由快乐变成痛苦。仔细思量,人们生活中每一项快乐其实都含带着日后的痛苦。行苦是一种更深刻也更细微的痛苦,它指陷于轮回的众生整个存在状态的无奈、不圆满、局限。身心受到业力牵制,被重重烦恼束缚。普通人的生命皆是由烦恼中来,到烦恼中去,全然不得自主的流转。

具体到人间的痛苦,又分为八种。无论贫富强弱,所有人都无可避免要经历生老病死的痛苦。除此以外,人们还在不同条件、情况下各自感受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不欲临的痛苦。

承认痛苦的普遍性,看似悲观消极,实则不然。如果你把痛苦纯粹当作一种负面的经历,总在想方设法避免它,或者认为痛苦是一种失败的表现,要是自己能力足够就不会有痛苦,如果你这样想,毫无疑问,当问题、挫折出现时,你会分外感到压抑、焦虑和不公平。自艾自怜、指责抱怨或许能暂时缓解焦虑和恐惧,却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缺乏对痛苦的包容和忍耐,令我们脆弱不堪。不如意事常八九,这样的人生真的变得很难忍受。反过来,如果我们认为生活中有痛苦是正常的,人生本来如此,我们则能更好地集中精力处理问题本身,而不是无谓地纠缠在愤愤不平的情绪中。这种情绪只会增加挫败感,却丝毫不能帮助我们富有建设性地应对生活的难题。

接受痛苦的客观存在后,我们要进一步了解它的成因。某些情况下,我们能够通过破坏其形成的条件去阻止某个痛苦的结果生成,但我们同时也应该知道,生活中很多局面不是我们所能控制,也不是事到临头能改变,因果一旦成熟,任何行动都无法阻止果报的显现。如果痛苦在所难免,我们最好让自己有所准备。这样做的好处是,虽然该面对的问题还得面对,该经历的痛还得经历,我们却不再那样感到苦,不必再承受额外的焦虑和恐惧。

痛苦普遍存在,生活不可能总是称心如意。由于这个见地,我们不再急于逃避和指责,甚至不再想尽办法化解,因为我们知道,只要有这个身体在,我们就必定经历衰老、病痛、死亡;只要心里还有贪执、嗔恨、困惑、傲慢,我们就必定感受痛苦。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为什么爱到后来都是苦

爱情的真谛是自私的,我爱自己所以才爱你,你适合我所...

内心的善恶是苦乐的因

我们都有远离痛苦,追求快乐的本能。肚子饿了,要吃东...

堕落到畜牲道,都是自心所招感的

大的苦厄即指三界内六道众生的分段生死,指三界内(欲...

生意人的四个锦囊

有一生意人,虽然事业做得很大,日子却过得不快乐。他...

【推荐】菩提心是一切诸佛成佛之种子

发菩提心是佛教常用术语,全称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推荐】你是快乐的时间多,还是痛苦的时间多

【阿难!譬如有人,谈说酢梅,口中水出,思踏悬崖,足...

佛家如何看待自杀

佛教虽然说有生皆苦,但并不代表佛教认同自杀。相反,...

吾人所居之世界,具足无量诸苦

《阿弥陀经》云,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

最殊胜的法

证悟无我之义的人即是最殊胜的智者。 最殊胜的持戒即...

修修慈悲心

四大名山的菩萨各有所表:文殊菩萨表大智,普贤菩萨表...

关于施食的看法

关于施食的看法许多师兄因为害怕鬼神,不敢施食,甚至...

以无心之法对治妄心

参禅贵实践,要真参实悟,才能得到受用。所谓真参,就...

颠倒的屠夫

宫门前,跪着一位身披兽皮的屠夫,希望能谒见阿阇世王...

生命的未来,就看你心里装进了什么

生命的境界,生命的未来,说是在迷中,其实也简单。它...

正报身心世界的虚妄相是怎么来的

我们再看第二段的明众生相续。 这个众生指的是我们五阴...

觉悟和慈悲永远是形影不离的

当我们观看孩子们玩耍时,我们大多数时候会想到他们的...

「老实念佛」的老实是指什么

问: 请问「老实念佛」四个字中的「老实」是指什么?...

如果有一天,生你养你的两个人都走了

如果有一天,生你养你的两个人都走了。这世间就再没有...

妻子甚狱

过去在耆闍掘山后面住有七十馀户的婆罗门,由于宿世福...

圣严法师:勤劳健康最好

身体虽然重要,心理健康尤其重要,所以健康应该是指身...

凡事尽心尽力,时时反省自己

我们看第三段,修行布施的差别内容。这个地方有三段:...

心理素质不好,顺境也会产生障碍

问: 请法师慈悲开示,三辈往生中上辈者要舍家弃欲而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