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触目遇缘无障碍

2013/12/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触目遇缘无障碍

《五灯会元》卷一七中,祖心禅师有次在堂上讲道:「愚人除境不忘心,智者忘心不除境。不知心境本如如,触目遇缘无障碍。」遂举拂子曰:「看!拂子走进西天,却来新罗国里,知我者谓我拖泥带水,不知我者赢得一场怪诞。」

在这段禅语中,祖心禅师用「心和境一如」说明自性。禅师认为心与境本来就如真如,触目遇缘无障碍。但一般人的毛病却是常常把它们分开,愚人除境不忘心,明智的人忘心不除境。

对于祖心禅师的「触目遇缘无障碍」这一句,我甚是喜欢。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想达到这样的境界却是何等不易啊!

通常身处逆境中的人,因为种种原因,不能达到自己的心愿或所求,也有的被人、被事、被物所困扰、伤害时,会痛苦难过,或黯然神伤。因而常常无法左右自己的思想,心情常被外境所牵,保持不了原有的宁静,看不开也想不通,摆在心里的,似乎都是山重水覆无法逾越的障碍,愤激和积怨的情感交织着纠缠着,在黑暗中徘徊不已。

禅宗北宗创始人神秀曾作偈说: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心佛本是一体,佛就是自己的心,求佛也只能在自己的心中去找。慧思禅师也曾经这样说:「道源不远,性性非遥。但向己求,莫从他觅。」禅道只有向自己内心去求索,因为它只存在每个人自己的心中。若向自身之外去寻找是不会找得到的,世俗的解脱之道在哪里呢?同样的道理,想要身解脱,关键在于把自己的心结打开,心结一开,身必自由。

其实生活中都是顺境的有几人?大多数的人,都会经历或多或少的逆境。那么我们何妨把这些逆境看作是人生的一份厚礼,它是上天用来磨练我们的心智,不经坎坷者不会真正的成熟,不经历风霜的花朵也难以看到冰雪季节的美丽。重要的是,我们以何种态度和方式来面对逆境。

一个女儿对她父亲抱怨,说她的生命是如何痛苦、无助,她是多么想要健康地走下去,但是她已失去方向,整个人惶惶然,只想放弃。她已厌烦了抗拒、挣扎,但是问题似乎一个接一个,让她毫无招架之力。

当厨师的父亲,二话不说,拉起女儿的手,走向厨房。

他烧了三锅水。当水滚了之后,他在第一个锅子里放进萝卜,第二个锅子里放了一个蛋,第三个锅子里则放进了咖啡。

女儿望着父亲,不知所以,而父亲只是温柔地握着她的手,示意她不要说话,静静地看着滚烫的水,以令人炽热的温度烧滚着锅里的萝卜、蛋和咖啡。

一段时间过后,父亲把锅里的萝卜、蛋捞起来各放进碗中,把咖啡滤过倒进杯子,问:「宝贝,你看到了什么?」女儿说:「萝卜、蛋和咖啡。」

父亲把女儿拉近,要女儿摸摸经过沸水烧煮的萝卜,萝卜已被煮得软烂;他要女儿拿起一颗蛋,敲碎薄硬的蛋壳,让她细心观察这个水煮蛋;然后,他要女儿尝尝咖啡,女儿笑起来,喝着咖啡,闻到浓浓的香味。然后女儿问:「爸,这是什么意思?」

父亲解释:这三样东西面对相同的逆境,也就是滚烫的水,反应却各不相同:原本粗硬、坚实的萝卜,在滚水中却变软了,虚烂了;这个蛋原本非常脆弱,它那薄硬的外壳,起初保护了它液体似的内容物,但是经过滚水沸腾后,蛋壳内却变硬了;而粉末似的咖啡却非常特别,在滚烫的热水中,它竟然改变了水。

「你呢?我的女儿,面对沸水,你愿意是什么?」

父亲慈爱地摸着虽已长大成人,却一时失去勇气的女儿的头:「当逆境来到你的门前,你作何反应呢?你是看似坚强的萝卜,但痛苦与逆境到来时却变得软弱,失去力量吗?或者你原本是一颗蛋,有着柔顺易变的心?你是否原是一个有弹性、有潜力的灵魂,但是却在经历死亡、分离、困境之后,变得僵硬顽固?也许你的外表看来坚硬如旧,但是你的心和灵魂是不是变得又苦又倔又固执?或者,你就像咖啡?咖啡将那带来痛苦的沸水改变了,当它的温度高升到一百多度时,水变成了美味的咖啡,当水沸腾到最高点时,它就愈加美味。」

这位父亲的话很有哲理,所以也令我印象深刻,时时记得也用这个父亲曾经问过他女儿的话来问我自己:「在生活如沸水的时候,我会做哪种人?」,答案也是明显的,我更喜欢像咖啡。当逆境到来,一切不如意时,我不会让自己像萝卜一样软弱,不堪一击;我也不会像鸡蛋,用一层冷硬无情的壳把自己封闭起来,让自己固步自封,从此以怨恨的态度来对待人生;我愿意做咖啡,愿意将外在的一切转变成自己成熟、丰富的资本,让外境转化成自己前进的动力。我不会让逆境摧残,而是要由我来转变逆境,转变那些令我不舒服不快乐的因素,让其成为改变事物和人的更美好、更善良的助力。」

我记起了祖心禅师的偈语:愚人除境不忘心,智者忘心不除境。不知心境本如如,触目遇缘无障碍。

其实在人的内心深处,都藏着一个最真实的自己。它最单纯,同时也最强大,一切风浪都无法触动。在逆境,只要我们能够了悟自心,明白这心原本是一切世间法,是出世间法的根本,而改变逆境的奥秘,就在于把它看成通向真我的旅程,你失去的都是身上的灰尘,得到的是那尘封已久的璀璨夺目的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圣严法师《化自私的欲望为奉献的愿望》

佛教的观念认为,人生除了生、老、病、死四大基本苦恼...

人生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果,只有过程

空性的智慧,它是一心三观的前方便。一个人没有经过空...

学佛人要透过这关,不需要去求

这个世间还有求不得苦。由于我们有欲望,对外部世界有...

人生十不如

身若无端错行,不如正心安守本份。 口说闲言杂语,不如...

在爱情中成长

《四十二章经》云: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

什么才算是真正的「大」

举世之人大概都喜欢大,大文豪经典传世;大丈夫气概冲...

珍惜自己的人生与福报

做回人不容易。因为在六道轮回当中,我们看到,猪马牛...

利用自己的缺陷,给缺陷插上腾飞的翅膀

他的妈妈一共生下过19个孩子,可是,只成活了9个。他...

妙湛老和尚慈心法语

1、勿忘世上苦人多。 2、不弘法不到俗家去。 3、为人要...

当今邪师的十九种典型表现

依止善知识乃修行之必须,但行者不能盲目随便依止。若...

所有的功德中,智慧最重要

前面的五度就像一个人的双脚,福德的资粮,它是让一个...

净界法师:同一句佛号,心态不同功德便不同

净土宗是一种佛力加被的法门,如果按照密宗的说法,它...

【佛教词典】老宿

(术语)老成宿德之人。临济录曰:有一老宿参师。名义...

【佛教词典】四智

四智,具云四智相应心品,又简称四智心品,意即与四智...

居士说出家师父的过失有什么果报

问: 在家居士说出家师父的过失有什么果报?请师父详...

【推荐】障碍还是考验?就看你怎么去想像

唯识学的观法,它有三个次第,我们简单讲一下: 第一个...

大安法师:如何降伏淫欲心

问: 现在的人淫欲心都比较重,应该如何降伏这颗淫欲...

何可心静,何可忘情

问: 何可心静,何可忘情?心燥由万事起,情却为一人...

但见过年忙似箭,有谁离苦急如仇

2012年的除夕,原本计划像往年一样参加龙泉寺华严法会...

修净土的人,不要修到最后像外道一样

净土念佛法门它的特色,是一个他力门、果地教,也就是...

牛舌与哑巴

《法苑珠林》记载着一个故事。 说在唐朝武德年间,在大...

无分别智要如何修

我们来看窥基大师是怎么说的。他说无分别智怎么修呢?...

【推荐】人性总是十好不敌一缺

人性总是十好不敌一缺。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

怎样对待别人的过失

凡夫之人,那能无过。除非入正定聚的圣人,就不会有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