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寺院与钱财

2014/03/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寺院与钱财

钱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尤其是对于出家人和寺院来说。因为出家人和寺院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信仰符号;如果硬要在这个符号的边上,嵌上一个“$”,就会让人对这个信仰符号的真实性和神圣性产生怀疑。

寺院是一个修道和弘道的场所。它没有自己的经济来源,它的日常运转完全是靠十方信众的供养。在商业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寺院和出家人面临着不得不跟钱打交道的客观现实。

钱本身是中性的。怎么进和怎么出,这一进一出之间,显示了不同的人生境界:义与利、善与恶、是与非、神圣与庸俗、崇高与卑下,等等。

寺院生活的日常运转离不开钱,但要知道怎么进和怎么出,需要处理好“进”与“出”的关系。出家人如果离开了修道和弘道的本分,像俗人一样以做生意赚钱为目标,或者走上旁门左道,妄言吉凶,劝人烧高香,或者干脆赤裸裸地向人索要,如斯之类,有违信众对寺院和出家人的信仰期许,对寺院和出家人的形象,是一种践踏,对信众的信心也是一种践踏。

另一方面,寺院得到了钱之后,怎么花也是一个问题。如果只进不出,就是说不知道反馈社会,就会给人一种“悭贪”的印象。不仅如此,还会招致内外之“鬼”来缠扰。玩《易》的人都知道,“财多生鬼”。财多了,不仅会招致外鬼的觊觎和暗算,同时也会在内部滋生腐败等“阴鬼”来。一些寺院因积聚钱财的数目过于庞大,银行账号被查封的现象时有所闻。对于寺院和出家人来说,怎么花钱,同样不能离开修道和弘道的本分。

时下,一些寺院和出家众,给信众的印象不太神圣,尤其是一些旅游区里的寺院和出家人。其主要原因恐怕就出在这个“钱”字上:不知道怎么进,取之非道或无道;不知道怎么出,悭贪无度,腐化堕落。对于佛教来说,这一进一出,实在是事关重大。中国历史上几次著名的“法难”,大都与这个问题有关。

我曾经跟朋友聊天,评价我的先师净慧老和尚是一位“赚钱的高手”和“花钱的高手”。世间人都想赚钱,但十有过半都被钱所赚(惑骗):健康、精力、时间、家庭、友情,乃至人格尊严、道德良知,统统都赔光了,最后只剩下疾病、孤独和死不瞑目。先师赚钱却非常潇洒,给人的感觉:不是他低三下四地去找钱,而是钱恭恭敬敬地来找他。

刚到柏林禅寺的时候,禅寺除了几株古柏、几间破旧教室和萧然一塔之外,什么也没有。经过先师十多年的努力,终于平地涌楼台,面貌焕然一新,现已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禅窟之一。白手起家,哪儿来的钱呢?

先师曾经讲过,出家人应以修行为本分,弘法为家务,不应舍本逐末;修复祖庭当然需要钱,但只要我们寺院的道风树立起来了,僧团整肃,出家人一个个像出家人的样子,做本分事,因缘到了,自然会有钱,不必为了钱而去做那些于出家人身份不相符的掉架子事情。正是在这种信念的支持下,先师从一开始进住柏林禅寺起,就秉持“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以及“大众认同,大众参与,大众成就,大众分享”的理念,坚持每年举办禅七、佛七,组织五一、十一共修,周末在石家庄讲经说法,举办一年一度的生活禅夏令营,倡印和流通佛教经书,创办《禅》刊。二十多年来,这些活动一直都在有序地进行着,几乎没有间断过,并且还率先在柏林禅寺取消了门票。老和尚的努力和付出,感动了成千上万的信众和社会上的有识之士。他们纷纷解囊相助,终于成就了兴复赵州祖庭这一千秋伟业。

修复赵州祖庭耗资巨大,对于许多不了解内情的人来说,似乎老和尚的钱来得非常容易。实际上,一切都是因果。你的僧团越清净,道风越纯正,为三宝和大众付出的越多,承当的越多,认同和参与你事业的人也就越多,得到的支持也越大。这就是先师赚钱的“秘诀”。

面对信众的供养,先师的态度非常明确,就是善用信众的每一分钱,把它用到弘法利生的事业当中,而不是用于个人享受。先师对常住僧众的日常生活要求非常严格,他提倡,出家人要过简单、自然、朴素、雅洁的生活,清苦、清淡、清贫的生活,反对讲排场、摆阔气,出家人的生活要“平民化”,不能搞特殊化。相比之下,在弘法事业上,先师却舍得花大钱,有时表现得非常“大方”。比如,他曾经筹集了数百万元的资金,率先在中国大陆印制《大正藏》、《卍续藏经》、《龙藏》、《净土藏》,达数千套,分赠给各大寺院、各高校图书馆、各研究单位,以及部分专家学者。另外,先师还在河北和湖北两地,联合海内外学界,连续举办了数届大型高品位的禅文化高峰论坛,催生了一大批佛教学术研究成果,并及时地将它们结集出版。

先师的这些“大手笔”,可能会让普通人觉得难以理解。先师曾经半开玩笑地说,有钱要赶快花,不要存在银行里,存在银行里会贬值,要通过不断地印经、不断地讲法、不断地组织大众共修、不断地为大众服务的方式,把钱存在每一位信众那里,存在社会大众当中,这样最安全,小偷偷不走,黑客黑不走,而且它创造的效益要远远高出银行利息百千万亿倍。先师的宏论真是入木三分,醒人迷梦!说实话,中国佛教的振兴,现在最缺少的不是钱,也不是政治气候,而是僧团的普遍觉醒,最缺少的是一种为佛教整体发展的忧患意识,一种自觉荷担如来家业的承担精神,一种高瞻远瞩的智慧,一种将个人名闻利养弃在脑后的无我奉献,一种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先师在这些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值得我们后人永远怀念。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与同行们一起赚钱

台湾企业家郭台铭曾接到一笔大订单,就在集团上下摩拳...

贪着福果报

《大智度论》云:世间人心动,爱着福果报,而不好福田...

每个人都有自性之财

在你们每一个人里面都已经有着财宝,但你们必须身体力...

追求心灵的富足

生命最大的满足就是心灵的富足,人的任何追求都应该以...

明学长老:恪守印祖规约,道风远播中外

灵岩山能够像今天这样道风很好,主要是根据印光法师定...

在寺院拜佛应注意以下几点

1、礼佛不必立于中间,唯须虔敬礼拜即可。当知佛具三...

容易发怒,乃福气浅薄之人

韩忠献公曾经说:无论遇到君子或小人,都应当诚恳对待...

有多大智慧,就得多大的解脱

供僧如供佛,你能至诚恳切恭敬,以清净心供养三宝,完...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阿弥陀经要解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

佛说罪福报应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

能造的心,所造的境全部是虚妄的

在唯识学当中它告诉我们说,人生的无奈来自于第八识的...

心力不可思议,所以佛力才不可思议

当你的心调整好的时候,你才有资格谈一心皈命极乐世界...

爱着心是痛苦的根源

《唯识学》有一个名词叫烦恼障,是说烦恼的活动能障碍...

一切都是自性的作用

从声音悟道的公案很多。兹举一例:昔圆悟克勤禅师在五...

【佛教词典】油

(物名)律摄云:油谓苣藤蔓菁及木蜜等,并五种脂,如...

【佛教词典】性狮

(1624~1688)清初僧。属日本黄檗宗。福州府镇东卫(...

副经中的副经

《莫到老来方修道》,我们在讲净土法门的部类门,也就...

佛陀开示的四种朋友

何人可称善友?佛陀虽在《吉祥经》中未曾明言,但于《...

【推荐】广钦老和尚开示录

◎行持语录 这部份开示,是从一九七八年冬季开始,至...

有八种原因会导致持咒不灵

1-3、【怀疑心、起恶心、不诚心】,有这三种心,持咒必...

临命终时无障碍该安立呢

身为一个凡夫众生,在一期的生命当中,我们或多或少都...

工作很忙,如何定早晚课

问: 弟子在医院工作,很忙。请开示:如何定早晚课? ...

把慈悲心体现在生活中

在一个非常寒冷的大冬天,一个流浪者来到一位比丘的禅...

求签是怎么回事

有很多的香客来到寺院,敬好香后就问:师父,有没有求...

把功德回向给法界众生,这也是一种法施

令慈年迈,光若不说此弊,汝后会以尽孝之心,阻亲往生...

永信法师:不怕少林寺成网上寺庙

永信法师,少林寺方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南省佛...

让勤俭节约成为自己的道德标准

《中华美德故事俭朴篇》里有一个春秋时鲁国宰相季文子...

天台止观二十五前方便

天台宗将止观(定慧)的修行分为方便与正修两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