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让灵魂休憩一下,让人生美妙一些

2015/01/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让灵魂休憩一下,让人生美妙一些

人的一生,难免都会有遗憾。总想如愿以偿,却有那么多的大失所望;总想全心投入,而得到的却是有所保留。羡慕的不能拥有,牵挂的不能相守,想放弃却不甘放手,想忘记却习惯回首。谁没流过泪,谁没受过伤,风雨波折是成长,眼泪擦干后依然坚强。因为活着不仅是一种经历,一种感悟,更是懂得的一种意义。

总有些伤痛,可以安慰别人却安慰不了自己;总有些纠结,不是跟事过不去,而是跟心过不去。事不关己,关己则乱;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明知没有结果,却不愿面对现实。有些事看得太清,反而伤神。只要脚还站在地上,就别把自己看得太轻;只要你还活在世上,就别把自己看得太重。

生活中常常上演悲欢离合,我们不能控制自己的遭遇,但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态。心态控制了一个人的行动和思想,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事业和成就。曾经的记忆,很多已经淡忘,但有那么几件事,几个人,如暗夜中的星斗,闪烁在心灵的天空,让你平添几多感慨、遗憾或者温暖。

生活的经历让我们多了份对生命的领悟,学会付出就会有回报;学会争取就会有机会;学会努力就会有成功;学会简单就会有快乐;学会给予就会有余香;学会去爱就会拥有爱;学会感恩就会幸福。命运在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用一种平淡的心境去生活,一切也就豁然开朗。

善待是理解的别名。有理解的内心世界就有阳光,照耀别人,也照亮自己,愿意去理解,就不会滥用抱怨,愿意去付出,就不会常感受伤害,在阅历生活的种种之后,仍然愿意给别人留出空间,愿意去忍让,能够去包容,这就是一个人心地的宽阔,也是人性的善良,无声的理解与支持,对方一定懂得,细雨湿衣总不见,理解别人,其实是滋润了我们自己的心地。

我们的生活总是很拥挤,总是很忙碌,总以为前方有很重要的东西在等着自己。在拥挤中,我们来不及享受;在忙碌中,我们漠视了爱与被爱。一生是短暂的,时光紧张而毫无悬念地溜走,难以留下一丝痕迹。学会等等吧,等等自己,等等灵魂,让自己轻松一点,让灵魂休憩一下,让人生美妙一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福慧具足的人,做任何事都容易成就

福报代表这一生当中的经济环境,有福报的人做任何事都...

生命从哪里而来

这种妄动跟业力的流转大致上分成两种:一种是众生的别...

婆提唎迦比丘的快乐

长老婆提唎迦出家之后,精进用功,在夏安居三个月内成...

死都不怕,还怕活着吗?

有个年轻人,近来很烦,常躲在酒吧里喝闷酒。一位调酒...

四点意见通向快乐人生

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即希望生活快乐。快乐是人人...

人者,忍也

人者,忍也。这个忍字,心字上面一把刀,从忍从心。心...

一切聚合离散都是因缘和合

我们在生活修行中会遇到种种障缘和阻挠,十件事中不如...

在《六祖坛经》中参悟人生三重境界

说到《六祖坛经》大家都很熟悉,有敦煌本、惠昕本、曹...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注音版】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不孝有三的含义是什么

问: 民间有这样的说法。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那么另...

教化众生的四无畏功德

说法无畏,你要有总持不忘的功德。人家疑惑起来了,一...

拜佛行为不是偶像崇拜

说佛教是偶像崇拜,是只看到佛教的表面现象,不了解佛...

把心带回家

刚开始修学佛法,我们当然攀缘外境了,我们攀缘佛菩萨...

【佛教词典】般若十利

据月灯三昧经卷六载,般若,智慧之义;即菩萨由修行般...

【佛教词典】别众

(术语)有比丘与众比丘在同一界而自乖离,不同法事,...

邪念一动,就是罪业

对于邪淫的意乐(意乐,包含想、动机和烦恼三方面意思...

【推荐】印光大师论逆境

所谓逆境,就是指使身心感到不顺利的环境。逆境,可以...

略释《四料简》要义

佛教的大纲,不外乎五宗。这五宗是:律,教,禅,密,净...

一朵可以辨别是人还是鬼的红花

如满禅师的王姓朋友逝世了,他就去为朋友诵经超度。一...

学菩萨精神,走菩萨路

既然要学菩萨精神,走菩萨的道路,就必须时时立下善的...

十种逆境为道场

一、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乃生。贪欲生,必破...

为何世人多把关公作为财神来供奉

问: 请问法师,关公是护法,为何世人多把他作为财神来...

如何对佛法生起胜解心而不退转

问: 闻思修当中,如何对佛法生起胜解心而不退转?如何...

世间荣华富贵,哪比得上菩提大道

原文: 昔人有言。虽有驷马以先拱璧。不如坐进此道。予...

星云大师谈吃素心得

台湾佛光山星云大师上了人间卫视,接受知名主播李晶玉...

蕅益大师开示三种念佛

经云: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此言正因佛性,人人本...

【推荐】怎么理解「业力先牵」与「十念往生」

问曰:业道经言:业道如秤,重者先牵。如《观无量寿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