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透过佛法的熏习,加强我们的能量

净界法师  2015/02/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透过佛法的熏习,加强我们的能量

今天是我们中国除夕的前一天,也就是说我们即将面临一个新的一年,那么学人在这里,祝大家新的一年新春吉祥、法喜充满。

这里我想跟大家讲几句话,我们今天一个凡夫众生,在我们的生命当中,每一个人都要面临两个问题:一个就是生死业力;一个就是颠倒妄想。这个是我们过去生命所留下来的两个强大的力量。当外在的业力跟内在的妄想结合的时候,在唯识学叫做业障,就是说它已经形成我们生命的障碍了,所以我们的生命不管是快乐、是痛苦,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障碍当中来过日子。当然这种障碍从正面的思考来说,它也就是我们一种归敬三宝、追求解脱的一种新的动力,所以整个佛法,其实都是在告诉我们怎么去突破生命的障碍。

从一个初学的角度来说,我们今天在生命的障碍当中寻找生命的出口,只有一个方法:就是依止佛法的摄受,就是法力的摄受。因为我们自己的内心没办法单独地去面对障碍,我们没有这种力量,所以在整个初学的阶段当中,净法熏习就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们必须透过佛法的熏习,来加强我们的能量,来面对生命的障碍,来化解它的障碍。

这个净法熏习,学人这个地方提出四点的建议,给大家做参考。

第一个,我们要利用六根的功能,叫做“善用六根”。在净法熏习的过程当中,我们六根当中,“眼根”跟“耳根”是最关键:用眼根去看文字的开示;用耳根去听佛法的音声。这个眼根跟耳根之间的关系,应该怎么样去调配呢?简单地说就是:当我们精神好时,我们应该善用眼根,因为眼根的特点,就是它速度很快,能够很快地把文字的道法,吸收到我们内心中去。但是它的缺点呢?眼根是比较耗神的,因为有时候你比较疲惫时,眼根就使不上力了。耳根的特点呢?它比较养神,就是你累了一整天,可能精神很差,但是你能够找一张椅子坐下来,闭上眼睛,打开我们的播经机,或者打开我们的光盘,听个楞严咒,听一段师父的开示,你就能够透过耳根很轻松地去接受佛法的熏习。所以在整个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应该要掌握一个原则:精神好时善用眼根,能够快速地吸收佛法;我们精神差时善用耳根,让我们用比较轻松的方式来吸收佛法。这就是第一个原则:善用六根。

第二个原则,就是能够用心去体会。当我们把这个法透过六根,输送到我们的内心时,我们要多一份思惟消化。透过思惟消化,我们把文字里面、音声里面的道法,转化成我们的能量,所以我们应该用我们的内心,去慢慢地体会它,把那个道法消化,如理思惟。就是说,你能够把这个道理,跟我们的身心世界做一个圆满地结合,那么这个就是第二个:用心去体会。

第三个,就是你要掌握一个积少成多的原则。我们一般人不一定有大把的时间来净法熏习,你可能只有十五分钟、只有三十分钟,但是如果你能够善用这十五分钟,你可以听一部楞严咒;你可以听一段小的开示。当我们能够点点滴滴地把这种小片段的时间善加利用,一个月、一年下来就很可观了。所以师父常说:像水滴式地学习,滴水长流则能穿石。因此我们不要放过日常生活当中的这种小片段的时间,你可以善用这个片段:在精神好的时候,你可以看一段开示;在精神差的时候,可以听一段的咒语;或者是佛号,或者听一段开示。就是好好地把握你生命中小片段的时间,把它累积起来,那么它就是一种正面的能量──积少成多。

最后第四个,就是心存感恩。佛法要能够真实受用,你对法的态度很重要,要有恭敬感恩之心。就是说,我们一定要有一种“百千万劫难遭遇”的想法。法宝的流传,由释迦牟尼佛的出世,乃至于历代祖师的弘传,玄奘大师的历尽辛苦,把印度的佛教传到中国,经过中国祖师的整理,然后才能够流通到末法时代的现在,它是经过很多人的心血努力所成就的。所以当我们在面对法宝的时候,要有一种如贫得宝想、如病得药想,要有一种非常珍惜感恩的心情。那么这样的法进入到我们心中,对我们会产生很大的加持力。

所以我想,我们在净法熏习、突破障碍的过程当中,师父提出四点:善用六根、用心体会、积少成多、最后心存感恩。也就是说大方向,我们生命是追求不断地突破,不断地突破过去,不断地开创未来,让我们的生命保持一种增上的力量。这就是我们一种修行的原则,只要我们生命保持进步,我们的生命就永远充满了希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必须看破红尘才能学佛吗

必须看破红尘才能学佛吗?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红...

骂我们的人,才是真正的善知识

首先要粗衣淡饭,知足常乐。不重金银名誉,因而无争能...

慧律法师《佛教的根本精神不是一句阿弥陀佛,一句观世音菩萨》

有一个信徒拜佛拜得非常烦恼,她念佛念观世音菩萨念了...

世间的四种修行人

一日,佛陀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为比丘们开示法要...

大安法师:发菩提心过程当中八个「勿」

【惟愿大众,愍我愚诚,怜我苦志。同立此愿,同发是心...

如何运用「一心真如」这个观法

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须菩提尊者在观空的时候,是以...

圣严法师《忙得快乐,累得欢喜》

各行各业,凡是想成功的人,生活都十分忙碌,往往弄得...

随时随地防护心念

怎么样防护呢?佛告诉我们防护的方法很多,就是在我们...

坛经与净土宗有无冲突?

来书云:《坛经》说东方人造罪求生西方等语,与莲宗有...

为什么他能做到,而我做不到

为什么佛陀在讲六波罗蜜之前要讲这三种意乐?就是你作...

生活中的修行

一、 从国王的三个问题说起 俄国的托尔斯泰有一篇很有...

【推荐】有两件事我们非常需要去做

朝拜五台山,不是每个人都能来的,这需要因缘。不管信...

【佛教词典】执着

(术语)固著于事物而不离也。大般若七十一曰:能如实...

【佛教词典】历游天竺记传

《历游天竺记传》,一称《法显传》,或称《佛国记》,...

净宗根本经典——五经一论的格局

净宗根本经典的选取,并非一蹴而就,经历一千余年的料...

宝天比丘

恭喜!恭喜!恭喜长者您喜获麟儿!哇!真是太不可思议...

爱幻想,能修观想念佛吗

问: 本人念佛时经常忍不住爱幻想,幻想净土的情景。...

普劝修持净土法门

孟子云: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云:涂之人可以为禹。常...

历代净土圣贤传二(白话)

往生比丘 清朝性修法师,不清楚他是哪里人。顺治年间,...

净慧长老追思荼毗法会在湖北黄梅四祖寺举行

2013年4月25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佛教协会会...

圣严法师《何谓解脱》

何谓解脱?一般可分为身的解脱及心的解脱。例如我们因...

一门深入和广学多闻两不碍

许多学佛的人把一门深入和广学多闻对立起来,认为一门...

赵州公案「无门关」

(一) 禅宗一法,本来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没有公案可...

为什么人对死亡会有截然相反的看法

如果人们不相信有来世,不仅会导致很多的问题,也会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