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土宗发菩提心十种方法

净界法师  2015/04/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净土宗发菩提心十种方法

菩提心的别相有十个。

一念佛重恩故;二念父母恩故;三念师长恩故;四念施主恩故;五念众生恩故;六念生死苦故;七尊重己灵故;八忏悔业障故;九求生净土故;十念正法得久住故。

省庵大师是我们净土宗的第十一代祖师,他会归成净土宗发菩提心十种方法,第一个念佛重恩故,因为佛陀的出世说法,所以我才能够得到智慧,那么为了感佛陀的恩,我应该要向佛学习,这是第一个思考;

第二个念父母恩故,父母对我有生育养育之恩,我要赶紧成佛我才可以帮助他们;

第三个念师长恩故,由于师长的教导摄受我才明白道理,为了感念师长的恩而发菩提心;

第四个念施主恩故,这个偏重在出家众,因为施主的供养护持,所以我应该赶紧成佛来报答所有的施主;

第五个念众生恩故,因为每一个众生都是过去的母亲,那么我现在能力不够,我要赶快成佛,成就无量的方便力才有办法去度化他们,那么前面的五个都是依人、依众生而发心,这个就是属于依人发心。

那么下面呢就依法,我们看第六念生死苦而怖苦心来发心,这个净土宗很喜欢用这个生死的痛苦。生死的痛苦有两个观察,这个轮回第一个它是痛苦的,就像火宅一样,我相信没有一个人愿意在起火的房子里面待,每一个人都想要赶紧离开火宅去树下乘凉,所以轮回对我们只有伤害,我们什么都没有得到,我们在轮回当中生生世世轮回,每一次的受生都受了老病死的折磨,没有例外的,这是第一个充满痛苦。第二个毫无意义,我们在这个痛苦当中我们得不到任何的增上,关键在这里,我们是越轮回越愚痴,就像蕅益大师说的这个梦越做越难醒过来,你轮回越久,这个睡觉越睡越喜欢睡觉,所以从生死的痛苦的这个法,怖畏而发菩提心,净土宗的祖师很喜欢用生死来激励我们求生净土,这也是很好的方法。

第七尊重己灵故,这个就比较难了,这个理观要强一点,就是说我们一念心本来清净,本来具足,本来具足就是说我们本来就有成佛的可能,佛陀也是从凡夫一路修过来的,既然佛陀做到了,我们也可以做到,否则我们就糟蹋了我们一念心性的功德,所以这个是尊重己灵。

第八忏悔业障故而发菩提心,藏传佛教很喜欢用这一块,它的有传承。一开始密勒日巴尊者,密勒日巴尊者成就以后他的弟子问他师父说:您怎么这么用功啊?您老人家从凡夫直接今生成大成就,你老人家动力从什么地方来?密勒日巴尊者他年轻的时候造了很多罪业,他写那个邪咒杀了很多人。他说我以前没有学佛之前造了很多杀业,我心里有准备,我如果今生不成就,我来生直接到地狱去了,所以他这种已做地狱业,云何安稳住?

我发觉善导大师也是大智慧,他也善于运用我们的业障,你看善导大师他的皈依也是这个思考,相信我是业障生死凡夫,我求出无门,相信阿弥陀佛是广大的功德,他一定救拔我。其实善导大师讲这句话没有错,没有夸张,我们的确业障很重,当然我们没有神通,我们看不到我们过去,我们也就不知道怕。所以我们众生只在乎现在,来生有什么样的暴风雨不管的,所以我们一个人没有看到来生你就很难精进,因为你执着眼前,这个人生最大的盲点把今生看得太重要,这是个大问题。但是我们死亡到来的时候什么都没有,然后来生的时候又把今生看得太重要。所以我们如果能够想想自己的业障对我们的确有激励的作用,对这种成佛求生净土有激励的作用。

第九求生净土故,这个净土宗就是为了要求生净土,我必须要发菩提心,所以我就启发我把众生跟佛道放到我的内心的思考。

第十个令正法得久住故,护法心,这种一般偏重出家众。当然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不管你用什么方式,发出来的菩提心,答案结果是一样的。

我们临终的时候这句佛号提起来,临终的正念严格来说要有三种力量现前,安住空性不随妄转;思维苦谛调伏爱取,调伏力;第三个就是引导力。

净土宗的引导力有两个,第一个引导到净土,第二个引导到佛道,这两个都要。为菩提道求生净土,所以我们净土宗的发愿是把净土当过渡,我们为了成佛所以我们先到净土去,因为在净土不会退转,娑婆世界容易退转,那么这个就是临终的时候三力都要具足。

诸位要知道,调伏力跟引导力是有关系的。你没有理想的目标你很难离开你的妄想,前面没有东西来引导你,你很难放弃现在的东西,但你调伏了以后也会对你的菩提心有帮助,所以真正开始操作的时候调伏爱取跟导归极乐这两个是有关系的,你如果要求生净土你就必须放弃你的爱取,你放弃你的爱取又帮助你求生净土,互含互摄,这是一个良善的循环。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大安法师:发菩提心过程当中八个「勿」

【惟愿大众,愍我愚诚,怜我苦志。同立此愿,同发是心...

为何你要甘受轮回

激扬生死凡夫,令起欣厌者,以诸众生沉迷自性,甘受轮...

净土为何独指西方

【净土因何独指西,要令心念有归栖。一门入后门门入,...

执持名号有三个次第

一、执持名号:一句弥陀念诵听--专注力 二、一心不乱:...

游名山不愿西方

【原文】 游五台者曰文殊在,游峨嵋者曰普贤在,游普陀...

【推荐】修净土法门必须要了解的十件事

佛法修行有通途和 别途之分,净土法门是属于别途,也就...

念佛人为什么要修习出离心

我们先谈一谈念佛的人为什么要修习出离心,如果不修习...

《无量寿经》不可思议的独特的地位

由于释迦牟尼佛以悲愍心特别地留这部《无量寿经》作最...

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肇论

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人生路上,请远离这六种人或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生路上,要多亲近佛法僧三宝,...

把功德回向给法界众生,这也是一种法施

令慈年迈,光若不说此弊,汝后会以尽孝之心,阻亲往生...

幸福不是活给别人看的

恶业 佛陀说:恶业未成熟,恶者以为乐。恶业成熟时,...

随缘行善积德的方法

第一与人为善: 何谓与人为善,念念不忘为大众着想,...

【佛教词典】洒

悉昙字 (sa)。悉昙五十字门之一,四十二字门之一。又...

【佛教词典】三门三大侍者

又作山门三侍者。三门,即山门;侍者,即随侍师家左右...

一代高僧古月禅师成就记

本典故系根据带古月禅师去出家的同参达本法师亲自宣说...

念佛

△ 念佛心不动是得一心,得一心即可见佛。得理一心生...

杀子成担的故事

有一个愚痴的农夫养了七个活泼健康的儿子。他每天带着...

人唯知道有来春所以留着来春谷

一般的人都不知道:生是从哪里来,死向何处去。因为对...

彻悟大师:净土宗修行纲领

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然则明...

佛法是心法,是否就不能求佛加被了呢

问: 佛法是心法,不能外求,但是我们祈求佛菩萨加被...

天乘四种禅定之二禅

二禅,亦名定生喜乐地,谓行者厌患初禅觉、观之浑浊内...

烧香作炭

佛陀在舍卫国说法的时候,感化了一位青年发心跟随佛陀...

传授八关斋戒开示

归依三宝是信佛的开始,信佛的入门; 五戒十善,才是实...

善解方便法

有一位太太,到处跑道场。先生上班、孩子上学后,她也...

净宗大德彭际清居士

彭际清(1740~1796),名绍升,字允初,号尺木,又号...

「涅槃」与「往生」有什么区别

问: 在佛教为什么把人死了称为往生,但是又有听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