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用慈悲观来对治嗔恨心

净界法师  2015/06/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用慈悲观来对治嗔恨心

我们众生的烦恼,也是各式各样的,有些人贪烦恼重,有些人嗔烦恼重。嗔烦恼重是这样,他整个生命是完全放逸的,你只要不如他的意,他就发脾气,这种人我们就不谈,这种人当然就是处在完全放逸当中。

但是我们修行人,有些人这个嗔是怎么回事呢?这个人多数还是精进的人,不管是持戒精进,做定课也精进。但是他这种精进很容易以他的标准,这两个眼睛一打开就看到别人:你们这些人都是懈怠放逸。他会把要求自己的标准,两只眼睛往外一看,就会发出这个嗔恨心出来,怎么办呢?就要修慈悲观了,不可以这样子。

慈悲观根据《菩提道次第略论》,主要有两个次第:

第一个是平等舍,观察一切法自性空。就是说我们人跟人之间相处,生命的创造者就是因缘,都是过去的业力。我过去跟他因缘好一点,我看到他就是欢喜,你说为什么,我讲不出道理出来,但是看到他就是欢喜,他对我有不合理的事情,而我就是能够包容。有些人,这两个人一接触,你看我不顺眼,我看你也不顺眼,稍微有一点点微细的动作就起烦恼,这是过去结恶因缘。

怎么办呢?平等舍!就是你要观察怨家跟亲属都是不决定的,他现在是你的亲属,但是这件事也不决定的,可能马上就会变成怨家,有时候一句话不合,就变成怨家了。今生是你的亲属,可能上辈子是怨家;今生是怨家,也可能上辈子是亲属。我们这个生命的舞台,它是不断变化的,怨家跟亲属都不决定的,怨家能够变为亲属,亲属也会变为怨家。你首先要做这样子的观想,把你对怨家跟亲属的定义给破坏掉——没有这回事情!这件事情没有自性,没有一个真实的冤家,也没有一个真实的亲属,事情都是可以创造的,只要你内心肯努力,恶因缘一定能够变为善的因缘,这是平等舍。你一定要有信心,后面才能修得起来。透过平等舍心以后,把你对这个怨家的执着给破坏掉。

破坏掉以后怎么办呢?修悦意慈。就是我们慈悲心要生起来,你一定要跟他有好的关系。怎么办呢?就是知母、念恩、报恩。你观察这个众生,你在生死轮回当中,我也在生死轮回当中,我们两个在这一期生命会相遇,这件事情不是小因缘。无量无边的众生,有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得到人身又能够在同一个地球,又能够在同一个地方,这件事情不是今生才有的因缘,过去生生生世世都是有因缘的。在生生世世的因缘中,你肯定有一生做过我的母亲——“知母”,你如此地了知,这些众生都曾经做过我的母亲。

做我的母亲时,她对我是很照顾的,要是剩下一口饭,她会把这一口饭给我吃的,她用所有一切的资具来照顾我、养育我。我们要忆念这个人对我有太大的恩德了!那要怎么办呢?报恩!我应该要用这一生,报答她过去曾经对我的恩。

怎么报答呢?唯一的就是“慈”跟“悲”,她身心有痛苦,我应该为她拔除;她身心没有快乐,我应该给她快乐。当然给她快乐,不是给她五欲乐,是给她三昧乐、佛法乐、寂静乐,告诉她怎么样修行、怎么样离苦得乐的方法。这个“悦意”就是去创造你跟他之间一个好的因缘,透过我们的思惟,观察这个人过去曾经是我的母亲,对我有恩,所以我应该要报答他,就是先建立一个好的因缘,你跟他有好因缘,你才有可能对他拔苦与乐。

慈悲观就是两个内容:一个是平等舍;一个是悦意慈。

不过这件事情是这样子,你修慈悲观的次第,可以先找因缘比较好的修,你那个慈悲心很容易就能够生起来。然后你再找中庸的,你跟他没有好因缘,但是也没有坏因缘,你再对他修慈悲观,知母、念恩、报恩,慈心、悲心。然后你再面对你的怨家,对他修慈悲观。这三个次第,就是对治嗔恨心。

在戒律里面,小乘的戒法,它的重点在治贪。很明显的,佛陀在声闻戒里面,对于一个比丘,他的资具、钵应该有多少,衣服要怎么处理,对女众要保持什么样的距离,都有非常严格的限制。

但是在菩萨戒,是非常注意嗔恨心。佛陀在菩萨戒里面,诃责菩萨的嗔恨心,诃责得非常厉害。这个十波罗夷里面,有几条就跟嗔有关系。你看到众生起嗔恨心,在菩萨戒里面都结很重的罪。他曾经对你不起,但是他向你忏悔了,你嗔心不受悔是菩萨波罗夷罪。为什么?因为菩萨的目的,就是要摄受众生,你一对他起嗔恨心,他看到你就不欢喜,你没办法摄受他。所以从菩萨的角度,对嗔心是诃责很厉害的,这应该修慈悲观来对治。

师答学生问题:悦意,悦是喜悦的悦,一个心字旁悦。意,意乐的意,第六意识的意。这个慈心怎么会有呢?就是悦意,你要先创造一个跟他好的因缘。譬如说如果对方是我的母亲,她偶尔对我们有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我们能够包容她,为什么?因为我们看她欢喜,她看我也欢喜,好因缘!所以这个慈心就是要先建立跟他的好因缘,叫“悦意慈”。

——摘自《印光大师文钞选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星云大师《得与失》

人的一生,不是得,就是失;形容人间事,得失而已!得...

为什么要福慧双修

由于末世众生愚痴太坚固,所以修行不容易成就,更无法...

身虽不出家,但心要出家

出家里面还有四种形态,一般我们会讲:出家出家,就是...

安了一个「我」,修行统统卡住了

明心见性的人,他们的心境是什么?古来大德有几种形容...

鸟雀报恩引路,破获盗杀大案

宋朝时候,井陉(今属河北)有一任县尉(相当于今天公...

修行有三个次第

修行有三个次第。我们看经文。 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

必须下很大功夫来面对每一个起伏的心念

我们在学院里面,乃至于在修道路程上,往往会迷失方向...

多捡一些

鼎州禅师与沙弥在庭院里经行,突然刮起一阵风,从树上...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布施之道

俗话说,鸟为食亡,人为财死。这是说衣食钱财这些身外...

黄豆的营养价值

1、黄豆含蛋白质40%左右,在量和质上均可与动物蛋白比...

修行人不能跟太放逸的人在一起

一般凡夫众生的内心是昏昧闇钝,他也不知道有什么变化...

度化众生,要先修布施

佛法是福慧双修的法,福慧两足方能成为究竟圆满的佛陀...

【佛教词典】旁生趣

【旁生趣】 p0937   大毗婆沙论一百七十二卷九页云:...

【佛教词典】缘起中道

缘起即是性空,性空而能缘起,这即是中道义。中道即般...

越是你困难的时候、越要这样去发心

无灾无害地过这一生,平平安安,吉祥如意,这个谁都得...

夏日排湿祛毒的十六种好食物

(核心提示:在闷热潮湿的夏季,今天为各位爱美的朋友...

付出真诚才会得到信任

有一个年轻人去买碗,来到店里他顺手拿起一只碗,然后...

为什么不能吃动物,却可以吃植物?

反对素食的人的一种惯用的论点就:你们素食者是吃植物...

净土法门虽诚简易,亦非草草

净土法门,原为众生迷本自性,不知常寂光理,生死浩然...

我为什么选择念佛法门

末学于一九八六年十二月生于河南的一个小乡村,二〇一...

素食进补不妨一试

在我国,人们有冬令进补的习惯。所谓:冬天进补,上山...

信佛是不是迷信

在近现代特别是五十年代以后,有一部分人以为佛教是迷...

念佛的感应道交不是单方面的

感应道交 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

圣严法师《生命的主人》

我们若不透过佛法来认识生命,那么,生命的事实,只是...

念佛三昧的第一妙法

文钞原文: 欲摄妄念,第一要心存恭敬,常若身在佛前,...

阿伽陀药,万病总持

原文: 予昔在炼磨场中。时方丈谓众云:中元日当作盂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