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有什么方法能减少对名利的欲望

学诚法师  2015/09/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有什么方法能减少对名利的欲望

网友:师父,有什么方法能减少对名利的欲望?

学诚法师:世人只看到名利诱人之处,却忽视了它背后的痛苦和祸患。

网友:师父,有时候取得一点小成绩老是有想让别人知道或者看到的想法,有时候承受了一些困难总是想要得到别人的宽慰或者理解。请问师父,怎么转念和对治?顶礼师父!

学诚法师:贪求名誉的人,非常在意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就如同把自己束缚在一道又一道目光编织的牢笼中,终究让自己非常痛苦。这样辛苦得来的“美名”,又很容易令自己产生骄慢等过失,从而造下恶业。无论是求名的过程还是结果,都是苦的,有智慧的人不应为此浪费生命!

网友:师父,我嘴上说顺其自然,但是晋级结果公布没有我时,而且是别人都晋了就没有我,觉得心里特别不舒服。

学诚法师:嘴上放下,心未放下。常常,我们的烦恼来源于与他人的比较,人生被种种虚幻的输赢、得失堆满,从而产生许多莫可名状的痛苦。其实人生是无法比较的,也不需要比较,走好自己的路就好。

网友:顶礼法师!我可以从文字上理解名、利、权力等等的空性,现在也只能做到追求物质的心态平和些。但如何放下执着,如何在世间权衡这空与有?恳请法师指点!

学诚法师:第一步,对物质知足常乐;更进一步,要发起对慈悲与智慧的希求,转“五欲”为“善法欲”。既有放下的平静,又有向上的精进,人生就会充满希望、活力,减少烦恼、迷茫。

网友:师父,弟子老是想求得他人的关注、赞美、认可。老是想在他人面前表现得有能力,比别人强,尤其是想在自己喜欢的人面前,或者小看自己的人面前。这是不是一种内心虚弱的表现?您总告诉我们,人要自强不息。可在自己努力的过程中,就会有这些毛病产生。自强不息到底是什么意思?

学诚法师:这是追求名利的表现。一般人通过外在的成就(财富、名誉、地位等)来体现自己的价值,而佛教是用心灵的提升来体现自己的价值。人要自强不息,不是要追求外在的成就,而是要不断提升内心的悲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降伏其心」有二个方法

古人说:你上路了没有?如果你没有找到高速公路,一直...

「见诸相非相」应如何理解

问: 佛于《金刚经》中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职业与信仰有冲突该如何处理

问: 职业与信仰的冲突如何处理?如何学佛? 宏海法师...

「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的涵义

问: 请解说《观经》中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

怎样能真正有把握往生西方

问: 怎样修法能真正有把握往生西方? 慧律法师答: 很...

如何看待无相念佛

问: 末学刚接触佛法,还在上学,没有智慧择法。闻台...

毛巾热敷的十种保健方法

中医上讲温则通,通则不痛,用毛巾热敷实际上就是达到...

保胎之要重在节欲

作父母的谁都希望子女健康、聪明。要作到这一点,除后...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请把开心当成一种习惯吧

已看惯了太阳的东升西落,月亮的阴晴圆缺;习惯了春夏...

戒法的功能

《业疏》云: 戒是警意之缘也。以凡夫无始随妄兴业,动...

早起的人,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

1. 首先自然是精神会变好 睁开眼的那一刻,清醒的一天...

穿越情绪的风暴

以呼吸照顾愤怒 当愤怒、嫉妒与绝望的能量生起时,我们...

【佛教词典】迦罗

(一)梵语 kāla,巴利语同。又作柯逻。意译为时。于印...

【佛教词典】蒙润

(人名)元杭州南天竺演福寺蒙润,号玉冈。年十四出家...

外道精进的故事

关于精进修行这一点,连外道都很强调。 有一个修仙道的...

用唯识角度来阐述梦境的产生

梦中意识,就是做梦。我们做梦的时候是不夹带前五识的...

学佛有什么好呢

不少信众和我说起,他们在现实中遇到不少的误解。有的...

末法时代8个很重要的法门

消业第一 金刚萨埵法门 金刚萨埵佛尊因地时曾发如是大...

固执的青蛙

两只比邻而居的青蛙,一只住在深水池里,不容易被人瞧...

怎样才能留住你的护法神

依《阿含经》表示,每个人一出生时,就有鬼神随侍左右...

妄想的作用可怕在哪里

佛言:妙觉明圆,本圆明妙,既称为妄,云何有因?若有...

慈舟老法师:念佛即是说法

华严经云: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 念一声阿弥陀佛...

【推荐】不清净的愿,佛菩萨能满愿吗

那些大菩萨行菩萨道时,遇到种种众生。一切众生每个人...

附体的仙是造什么业才得这种果报的

问: 仙是做什么样的业才得到这种果报呢? 成刚法师答...

观世音菩萨的形象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翻译于东晋,公元四世纪初,是鸠...

要真为生死,而发菩提心念佛

念佛道理讲起来很多,现在说一总纲乃:真为生死,发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