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持戒跟智慧是缺一不可的

净界法师  2016/01/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持戒跟智慧是缺一不可的

【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这是讲到声闻跟菩萨以外的天人众,这个地方是讲到释提桓因、还有诸天、还有大众俱。这个大众俱就是有很多,你看注解就知道:包括阿修罗、鬼神、畜生、蟒神、夜叉等等都在里面。

智者大师解释这一段的时候说:大家同样是在佛法栽培善根,为什么参加的人有些是现声闻相、有些现菩萨相、有些现鬼神相呢?

这个地方他就作一个说明,他说佛弟子有二种的差别:一个是戒,持戒有差别;第二个乘,你佛法善根有差别:这样子讲就产生了四种的差别。

第一个是戒急乘缓:你过去生持戒很庄严,但是你对佛法的听闻完全没有兴趣,你未来的果报会怎么样呢?你成就人天的尊贵身,但是你听法的时候就不现前,你以后就没有听闻佛法的因缘,就没有得度的因缘,这叫做戒急乘缓。

第二个是戒缓乘急:就是说你在佛法当中,好乐佛法,栽培善根;但是你持戒太松散。很多道理你明白,但是你不持戒,遇到境界刺激的时候,你是心随妄转。你未来的果报就得到一个卑贱身,就得到四只脚的;但是因为你在佛法栽培善根,诶,佛陀说法的时候,你还是可以莅临,戒缓乘急,用卑贱身来听法。

第三个是戒乘俱急:你因地持戒庄严,好乐佛法,等到佛陀说法的时候,你用人天的尊贵身来听法,这是最好的。

第四个是戒乘俱缓:这是最糟糕的,你堕落到三恶道去,也没有听闻佛法的因缘。

所以一切法是因缘生。

我们作一个总结,我们看到这些大众来参加,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福德是安乐之本,智慧是解脱之门。

你希望你来生有好的福德,希望得到尊贵的色身,你一定要持戒;但是你希望在这个尊贵身的时候,有解脱的因缘,那你就要栽培光明的智慧:所以持戒跟智慧这二个是缺一不可,一个是安乐之本,一个是解脱之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简单生活让贪欲减少,更容易得到解脱

以前写过《学佛的方法》这篇文章,主要是讲学佛要皈依...

四依法之「依智不依识」

现在来看第三依智不依识。 依智不依识,是说我们要依三...

四种情况成就犯邪淫戒的根本

请我们看具缘成犯。在淫戒有四种情况,是成就犯戒的根...

虚云老和尚《佛教律学入门》

甲、叙言 戒的意义,就是止恶生善的意思,止除十恶五...

现代人在戒律方面常犯的一些邪见

末法时期持戒的障缘极多,知见是最主要的问题,以下重...

慧律法师《念佛人不要忽略般若智慧的重要》

有因缘碰到佛法的人,也想修行,但是,却认为自己很行...

犯根本重戒后,透过忏悔能恢复清净吗

问: 请问师父,如果一个人已经受了五戒,而又毁破根...

一句弥陀,真心顶戴

一句弥陀,真心顶戴,人命无常,光阴不再。 来念佛的人...

【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峯山中,与大苾刍众三万二...

陕西扶风法门寺塔的由来

法门寺是因痉贮佛骨而修塔,因修塔而建寺,因名塔寺。...

佛教七七追荐的由来和规矩

我国最早为亡者做七的记录,始于北魏。《北史外戚传》...

仿荤素食的危害

仿荤素食中的添加剂主要成分是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二...

不要期待别人让你满意

这个对外的弘化,我觉得有两个重点。这个忍辱是有一些...

【佛教词典】密教普贤

(菩萨)有二体:一为大日内眷属中之上首金刚菩萨,一...

【佛教词典】变易

指因移果易、前变后易之意。为变易生死之略称。天台宗...

真修行人要过的吃喝关

吃喝关,是循序渐进的:从吃素到少量,到少餐。身体越...

人生是业力说了算

你要我们这种一天到晚,在三界里面打滚的人直接内观真...

刚入佛门,应先学什么经

问: 我刚刚入佛门,不知道先学什么经? 纯智法师答:...

僧团尊敬的优波离尊者

释尊亲自说要僧团尊敬的弟子是:优波离尊者,佛陀十大...

出家人托钵乞食的含义与由来

乞食,又称为托钵、分卫、行乞,是比丘为资养自己色身...

生死随缘

禅宗里有则机锋逼人的公案: 洞山因僧问:寒暑到来时,...

念佛要「声缘于心,心缘于声」

念这个佛号的时候,怎么念得功夫上路、得力?这里教一...

守三关与破三关

在有限的人生旅程,如何才能生存的更鲜活、更富内涵、...

聪明的女人不做婚外情人

男人有了情人后,其身体状态和精神状况由内而外会突飞...

在生活中修要能够「轻现世重后世」

在生活之中修,就是指生活要有重心。重心是什么?解脱...

邪知邪见造的业最重最可怕

最严重的是第三种,邪执故重。所有业里心力强,没有对...

善自调身心,具诸功德力

调心,改变人生的好习惯 古德云:君子慎所习。 良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