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行门宜专,解门宜广

净界法师  2016/10/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行门宜专,解门宜广

我们中国佛教在二千多年的时间当中,的确是出了很多有修有证的高僧大德,如天台宗的智者大师、华严宗的法藏大师等。这些大师的出现,除了本身善根深厚外,还有一个极重要的影响,就是建立宗派。中国佛教的祖师把这种甚深广大的佛法,把它系统化。

譬如:天台宗有天台宗修学的道,华严宗有它的道。使令这个浩瀚的佛法,一个初学者能够根据自己的根机,马上找到自己相应的法门,这当中减少很多摸索的时间。所以中国佛教宗派的建立,对佛教作出重大的贡献。

但是到了末流,特别是在宋朝以后,也出现了过失。而最重要的过失就是,也因为宗派的建立而产生了门户之见,使令后代子孙得少为足、画地自限。从今以后,学唯识的不再看天台的教理,学天台的不屑学唯识的教理,乃至净土宗的所有教理都不看,这样的一个结果,使令一个修学者的思想变得封闭。

我们都知道佛法的重点——行门宜专、解门宜广。你在教理上的封闭,你在修学的过程当中,很多障碍都没有办法突破。这个障碍就放在那个地方,减损我们很多前进的动力,我们虽然花很多的时间,但是我们的进步非常的少,因为我们的障碍没有消灭。

所以到了宋朝以后,强调宗派互相学习,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永明延寿大师,他提出了禅净双修,他说:“净土宗你是念佛的,你照样念你的佛;但是你可以用禅宗的观心法门,来帮助你破除心中的执取。 如果你心中对三界的执取还很重,你只是念佛,那也是不能往生的,因为那个执取就是一种业力。”

所以从宋朝以后,这些大德们开始冷静地思惟,宗派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也就是说,行门上,你修什么法门,你还是修什么法门,但是在教义上,你应该要去相互融通。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找到一切痛苦的根源

这个地方为什么讲勤修加行呢?古德批注上说:一个菩萨...

听闻正法的功德利益

龙树菩萨在其《听闻集》中写道:多闻能知法,多闻能远...

现在能听闻佛法,应该珍惜这一因缘

一历耳根,永为道种,大士所以舍全身求半偈也。 佛陀,...

你所听闻的佛法没有一句是白费的

《贤愚经》中讲到佛在世之时,有一个大富长者,叫须达...

虾蟆虔心闻法,感生天上

过去世尊常在恒河边游化,广说法要。每当世尊说法之时...

把离苦得乐的念想提升为往生净土的念想

我们一般净土宗的人,因为平常把佛号念得很多感应,就...

因最初多闻之力而成就菩提

问: 祖佛大意,贵在心行;采义徇文,只益戏论。所以文...

一犯到这两大禁忌,这个人就不是善知识了

我们在研究菩萨戒法的时候,你一定要掌握两个重点:第...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大佛顶首楞严咒...

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

明朝奇书《菜根谭》诞生于明朝万历年间,此书将儒家的...

修行不必挂碍衣食 真修自有龙天护持

《佛藏经》上说,出了家的人,应该一心用功办道,随顺...

被眼前的妄想误导

我们一般人很难被劝谏,活在自己的妄想很麻烦,你对一...

愿生净土者,必须要发菩提心

刚才所讲的引导力,这个是从圣道的角度来讲的。我们再...

【佛教词典】八相总摄后有菩萨诸正行道及以道果

【八相总摄后有菩萨诸正行道及以道果】 p0087 瑜伽九十...

【佛教词典】雪舟等杨

(1420~1506)日本临济宗画僧。备中(冈山县)人。号...

18种抗癌果蔬英雄榜

最新科学研究证明,以下18种果蔬因为分别含有针对性的...

其实,你谤法的次数不少

凡是不怕后世苦的人,他就去乘那个恶趣车,就落到恶趣...

净土念佛什么时候成就呢

问: 净土是念佛往生成佛,密宗是现今成佛。请问净土...

星云大师《义工与志工》

时代进步了,人类的心灵文明也跟著提升了!有的人化私...

永不见佛,永不闻法,这是最可怕的

如斯罪人 永不见佛 众圣之王 说法教化 如斯罪人 常生难...

星云大师《为医护人员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说来是多么的恐惧! 这个世间上的人...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印光大师说:道德仁义,乃吾人本具性德;因果报应,实...

净土正行,尤以念佛为首

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若人专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

西方极乐净土是真的存在吗

问: 西方极乐净土是真的存在吗?只有修得正果才能看...

每天一万声佛号是净业行人的底线要求

每天念一万声佛号是对我们净业行人的底线要求。虽然有...

净界法师:什么是临终正念

不是说临终不打妄想,不是这个意思;是说临终妄想生起...

念到心中只单纯一念,便能预知时至

要得到一心不乱,必先无悭贪、无挂碍、无散乱心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