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功德宝山神咒的功德

会本法师  2016/10/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功德宝山神咒的功德

功德宝山神咒(注音)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ye)

南(nan)无(mo)达(da)摩(mo)耶(ye)

南(nan)无(mo)僧(seng)伽(qie)耶(ye)

唵(ong)悉(xi)帝(di)护(hu)噜(lu)噜(lu)

悉(di)都(du)噜(lu)只(zhi)利(li)波(bo) 吉(ji)利(li)婆(po)

悉(xi)达(da)哩(li)布(bu)噜(lu)哩(li) 娑(suo)嚩(wa)诃(he)

功德宝山神咒是《早晚课诵集》中十小咒之一。诚心读诵此咒,可以消除罪业,不堕地狱,往生极乐净土。功德宝山神咒功德简介:大集经云。若人诵此咒一遍。如礼大佛名经四万五千四百遍。又如转大藏经六十万五千四百遍。造罪过十刹土。入阿鼻大地狱。受罪劫尽更生。念此咒一遍。其罪皆得消灭不入地狱。命终决定往生西方世界。得见阿弥陀佛上品上生。

念此咒之功德,犹如堆积宝贝如同高山一般,我们学佛就是希望能圆满一切功德,何谓功德?一般做了很多善事,修了很多法门,如礼佛、诵经、持咒等,这都是功德吗?当然也算是,但真正功德是什么?根据六祖惠能大师云:真正由内心所产生的功德是在法身,而非外在的修福报。

看到人家做功德修福报时,我们会祝福功德无量,事实上,这算是植福,但只有大福报也成不了佛,因为福慧要双修。现在的人很有福报,却少于继续修福,目前之福乃过去所培植,这辈子享尽了,将来还是受苦。

目前的出家人和在家人都很少在修福,认为自己福报很大,可福报应不断地培养,佛陀说福是不嫌多的,在成佛后仍继续修福,成佛后曾由四大天王来供养,每位用一个钵盛着天厨妙供来供养世尊,其实可以不必外出托钵的,但为了让众生种福田,所以佛陀亲自带队去托钵,这也是一种修行法门,可修福又可让众生种福田,福慧双修两具足。

六祖惠能大师说,功德是由心性所产生,见自己本性曰功、自性能存平等心曰德,即能明心见性就是功,对待众生平等就是德。因此必须认真修行,努力达到明心见性,平等看待一切众生,如此才有功德。六祖大师再进一步解释,念念之中无执着是功,时时看自己的本性真实妙用是德,意即我们自己时时刻刻不去执着就是功,能显示出真实的妙用是德,对别人起恭敬心是功,外相所做的一切合乎道理是德。

内心恒常对别人存着恭敬谦虚,不违背真理行事,便是功德。六祖曰:要恭敬他人、要反省自己,对别人生恭敬心而且很谦虚,是对治众生贡高我慢心,六祖认为此即是功,外面所做一切合乎道理是为德。这点要特别小心,在佛门做功德修福报很容易,要造过失也很快,因所做所为要合乎道理,并非自己高兴就可以,佛教徒的行为举止如何不影响他人?喜爱诵经却吵到别人,让人起烦恼,这还能是真功德吗?有道是:宁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干扰到他人是有损阴德,造了过失啊,而非真修行。

惠能大师所解的功德,是相当生活化的,与人共事要随众,不可标新立异,佛法是圆融的,是为了利益众生的,如无法积极的利益一切众生,至少也不应该伤害恼怒众生。

佛陀当时的制度,除了个人的"戒"之外,还有团体的"律",在团体生活中,比方说在讲堂内听经,就无个人自由,何谓个人自由?就好比我在台上讲经,而你却将脚放在桌上,这是不可以的,因为有碍观瞻,也影响到其他人听经的权利;或者恣意随处走动,到处与人攀谈聊天,这种种行为都损害到其他人,让人起反感,不合乎道理就是无德,这么一来"功"就保不住了,消损福报,一失去觉察,便成了反效果,所以应当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

寺院的早晚课,除了特殊情况外,比如说生病等,否则不得任意不上殿,不能藉口说不参加早晚课。自个儿礼佛,这样总可以了吧?不行,自己想要用功,须利用课诵完闲暇时才去拜,须遵守僧团共同的作息,不得影响常住公事,只能私底下找时间用功。团体中安排的大殿功课是公家的,自己的部份是私人的,不应当用公家时间在房间自己拜,这在佛陀时代是违反了团体的律制。

寺院为何吃饭要打板?为什么有个共同的生活作息?除非特殊情况,不然都得按照规矩来用餐。为什么要起板集众做早课?这都是团体生活的一种号令,有个大家共同遵守的规矩,抛下个人的我执我慢,顺应大众,一方面能避免个人懈怠懒惰,也让整个僧团和合有秩序,这亦是修行的一部分。

佛教徒处于世俗生活中,在公司上班也不该标榜自己,不要为了突显自我而伤害他人,而要展现身为佛弟子的风范,让同事知道佛教徒很合群很祥和,这即是"德"。不可违反法纪规则,常怀检讨反省的心,恭敬他人随喜他人,此为"功德"。

真正的功德是自己随时随地,不忘却本然清净的自性,即是六祖说的时刻不起分别心。讲到功德的确不简单,所以本咒称作"功德宝山",要将功德堆积的如同宝山一般,换句话说,要有无量无边的功德来庄严清净法身,那么就该持诵此咒,有了清净功德来严饰法身,报身也就光明照耀,恍若一座亮闪闪的金山。今生的果报身如何,好不好看,庄不庄严,与法身有直接关系,法身庄严,报身也就一定庄严。

今世的所有果报大多都是前生而来,端看你前世造了多少善恶业,这是有直接的相关连,欲要果报体如同金山一般的照耀光明,就应该当下努力培养福德智慧,法身是要用功德来庄严,是故此咒即在于庄严法身,而报身也将随之庄严,如同宝山一般,亦相应于六祖惠能大师的解释:功德由心性而来。

欲庄严法身,需无量功德,培养善因缘,不要为了显示自己的特殊性,自己的与众不同,做些害人害己的事,须知功德乃由心性中得,藉着升华自己的心灵,功德自然自心内证,这是六祖所说的道理。

《圆因往生集》里提到,念诵此咒一遍,等于礼拜四万五千四百遍的《大佛名经》,这部经典中都是殊胜的佛号,天天持诵此咒,也等于读了大藏经六十万五千四百遍,所以此咒功德犹如宝山那样高大,不可思议。

另外还提到,如果所造之罪业,超过十个世界,如恒河尘沙般那么多,到临终之际,本该堕落至阿鼻地狱的,因着行人虔诚的持诵此咒,临命终时绝对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必定会来接引你的,可见此咒的功德多么广大,因此称作《功德宝山神咒》。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念阿弥陀佛而成就的古月禅师

佛教里面佛法是心法,你心能体会到的话,一切法都在运...

如是奉事者,未来常在诸天受胜妙乐

【若能志心归敬及瞻礼赞叹。香华衣服。种种珍宝。或复...

常行供养能为自己种下成佛善因

衣服及饮食,常以奉供养;作如是心施,是等悉成佛。─...

【推荐】一起看看念佛人到底有多尊贵

1、念佛人是人中芬陀利花 《观无量寿经》云:若念佛者...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四种摄受

在经典上说,菩萨发了菩提心以后,在娑婆世界求增上生...

念一句佛菩萨名号,功德无量

何以故,诸佛具足万德庄严,诸菩萨六波罗蜜以度无量众...

供养三宝获福无量

佛陀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一日,波斯匿王来见...

贫女一灯福报无尽

在《阿阇世王授决经》中,记载一段贫女布施一灯,得佛...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小富由勤,大富由命

普天之下,熙熙攘攘,来来往往的,都是为了一个利字。...

不随逐欲望就是修行

有些人他往往错误地认为,只要我们的所作所为跟佛法有...

佛陀成佛的过程

经云:现五浊刹,随顺群生,示有尘垢,沐浴金流,天案...

【推荐】人为什么会发脾气,原因在哪里?

我们没有一个人愿意发脾气,但是我们还是发脾气,控制...

【佛教词典】常行三昧堂

即依般舟三昧经,以阿弥陀佛为本尊,为修念佛三昧所设...

【佛教词典】普宁寺

位于热河承德东北方之狮子山东端。俗称大佛寺。清乾隆...

向佛陀丢掷泥沙的人

佛陀在舍卫国时,有一次与弟子们外出托钵。在途中,遇...

【推荐】古德论《阿弥陀经》少善根福德因缘与多善根福德因缘

《阿弥陀经》曰: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佛教的二十四诸天

二十四诸天指的是佛教的护法诸神,又可称为诸天鬼神。...

荣辱不惊的老子

过去的圣人多生于乱世,所以,他们会成为圣人。比如老...

以佛法来指导自己的身语意

要知道由闻思修修心的方法和次第,对此获得定解之后,...

传印长老:号召全国佛教界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热心公益

编者按: 中国佛教协会首届书画慈善义展于2011年7月在...

为何要注重回向

问: 为什么要注重回向? 大安法师答: 一般我们做的...

吃东西吃饱就好,别为嘴巴做奴才

在吃的方面,出家人是人家布施什么就吃什么,不执着、...

莫让「疑念」占据自己的心

有一棵大树,上面有个鸟巢住了两只鸟──一只公的,一...

站在本来无一物的角度来面对人生

【观性元真: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

一元门票的灵岩道场

一元门票灵岩道场 江苏苏州的木渎古镇,乃清乾隆六下江...

修行人有什么事情,千万不要轻举妄动

我们身为一个修行者,经常会注意自己内心的状态,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