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功德宝山神咒的功德

会本法师  2016/10/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功德宝山神咒的功德

功德宝山神咒(注音)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ye)

南(nan)无(mo)达(da)摩(mo)耶(ye)

南(nan)无(mo)僧(seng)伽(qie)耶(ye)

唵(ong)悉(xi)帝(di)护(hu)噜(lu)噜(lu)

悉(di)都(du)噜(lu)只(zhi)利(li)波(bo) 吉(ji)利(li)婆(po)

悉(xi)达(da)哩(li)布(bu)噜(lu)哩(li) 娑(suo)嚩(wa)诃(he)

功德宝山神咒是《早晚课诵集》中十小咒之一。诚心读诵此咒,可以消除罪业,不堕地狱,往生极乐净土。功德宝山神咒功德简介:大集经云。若人诵此咒一遍。如礼大佛名经四万五千四百遍。又如转大藏经六十万五千四百遍。造罪过十刹土。入阿鼻大地狱。受罪劫尽更生。念此咒一遍。其罪皆得消灭不入地狱。命终决定往生西方世界。得见阿弥陀佛上品上生。

念此咒之功德,犹如堆积宝贝如同高山一般,我们学佛就是希望能圆满一切功德,何谓功德?一般做了很多善事,修了很多法门,如礼佛、诵经、持咒等,这都是功德吗?当然也算是,但真正功德是什么?根据六祖惠能大师云:真正由内心所产生的功德是在法身,而非外在的修福报。

看到人家做功德修福报时,我们会祝福功德无量,事实上,这算是植福,但只有大福报也成不了佛,因为福慧要双修。现在的人很有福报,却少于继续修福,目前之福乃过去所培植,这辈子享尽了,将来还是受苦。

目前的出家人和在家人都很少在修福,认为自己福报很大,可福报应不断地培养,佛陀说福是不嫌多的,在成佛后仍继续修福,成佛后曾由四大天王来供养,每位用一个钵盛着天厨妙供来供养世尊,其实可以不必外出托钵的,但为了让众生种福田,所以佛陀亲自带队去托钵,这也是一种修行法门,可修福又可让众生种福田,福慧双修两具足。

六祖惠能大师说,功德是由心性所产生,见自己本性曰功、自性能存平等心曰德,即能明心见性就是功,对待众生平等就是德。因此必须认真修行,努力达到明心见性,平等看待一切众生,如此才有功德。六祖大师再进一步解释,念念之中无执着是功,时时看自己的本性真实妙用是德,意即我们自己时时刻刻不去执着就是功,能显示出真实的妙用是德,对别人起恭敬心是功,外相所做的一切合乎道理是德。

内心恒常对别人存着恭敬谦虚,不违背真理行事,便是功德。六祖曰:要恭敬他人、要反省自己,对别人生恭敬心而且很谦虚,是对治众生贡高我慢心,六祖认为此即是功,外面所做一切合乎道理是为德。这点要特别小心,在佛门做功德修福报很容易,要造过失也很快,因所做所为要合乎道理,并非自己高兴就可以,佛教徒的行为举止如何不影响他人?喜爱诵经却吵到别人,让人起烦恼,这还能是真功德吗?有道是:宁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干扰到他人是有损阴德,造了过失啊,而非真修行。

惠能大师所解的功德,是相当生活化的,与人共事要随众,不可标新立异,佛法是圆融的,是为了利益众生的,如无法积极的利益一切众生,至少也不应该伤害恼怒众生。

佛陀当时的制度,除了个人的"戒"之外,还有团体的"律",在团体生活中,比方说在讲堂内听经,就无个人自由,何谓个人自由?就好比我在台上讲经,而你却将脚放在桌上,这是不可以的,因为有碍观瞻,也影响到其他人听经的权利;或者恣意随处走动,到处与人攀谈聊天,这种种行为都损害到其他人,让人起反感,不合乎道理就是无德,这么一来"功"就保不住了,消损福报,一失去觉察,便成了反效果,所以应当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

寺院的早晚课,除了特殊情况外,比如说生病等,否则不得任意不上殿,不能藉口说不参加早晚课。自个儿礼佛,这样总可以了吧?不行,自己想要用功,须利用课诵完闲暇时才去拜,须遵守僧团共同的作息,不得影响常住公事,只能私底下找时间用功。团体中安排的大殿功课是公家的,自己的部份是私人的,不应当用公家时间在房间自己拜,这在佛陀时代是违反了团体的律制。

寺院为何吃饭要打板?为什么有个共同的生活作息?除非特殊情况,不然都得按照规矩来用餐。为什么要起板集众做早课?这都是团体生活的一种号令,有个大家共同遵守的规矩,抛下个人的我执我慢,顺应大众,一方面能避免个人懈怠懒惰,也让整个僧团和合有秩序,这亦是修行的一部分。

佛教徒处于世俗生活中,在公司上班也不该标榜自己,不要为了突显自我而伤害他人,而要展现身为佛弟子的风范,让同事知道佛教徒很合群很祥和,这即是"德"。不可违反法纪规则,常怀检讨反省的心,恭敬他人随喜他人,此为"功德"。

真正的功德是自己随时随地,不忘却本然清净的自性,即是六祖说的时刻不起分别心。讲到功德的确不简单,所以本咒称作"功德宝山",要将功德堆积的如同宝山一般,换句话说,要有无量无边的功德来庄严清净法身,那么就该持诵此咒,有了清净功德来严饰法身,报身也就光明照耀,恍若一座亮闪闪的金山。今生的果报身如何,好不好看,庄不庄严,与法身有直接关系,法身庄严,报身也就一定庄严。

今世的所有果报大多都是前生而来,端看你前世造了多少善恶业,这是有直接的相关连,欲要果报体如同金山一般的照耀光明,就应该当下努力培养福德智慧,法身是要用功德来庄严,是故此咒即在于庄严法身,而报身也将随之庄严,如同宝山一般,亦相应于六祖惠能大师的解释:功德由心性而来。

欲庄严法身,需无量功德,培养善因缘,不要为了显示自己的特殊性,自己的与众不同,做些害人害己的事,须知功德乃由心性中得,藉着升华自己的心灵,功德自然自心内证,这是六祖所说的道理。

《圆因往生集》里提到,念诵此咒一遍,等于礼拜四万五千四百遍的《大佛名经》,这部经典中都是殊胜的佛号,天天持诵此咒,也等于读了大藏经六十万五千四百遍,所以此咒功德犹如宝山那样高大,不可思议。

另外还提到,如果所造之罪业,超过十个世界,如恒河尘沙般那么多,到临终之际,本该堕落至阿鼻地狱的,因着行人虔诚的持诵此咒,临命终时绝对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必定会来接引你的,可见此咒的功德多么广大,因此称作《功德宝山神咒》。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把一切事物看成假的,你就得到真实了

我们若学菩萨,想离苦得乐,在你供养三宝的时候,下施...

嫉妒造业,随喜有功德

恶念,就是从贪、瞋、痴所生出的。我们带着贪、瞋、痴...

读诵《法华经》的24个理由

1. 看看《妙法莲华经》到底妙在哪里?智者大师光讲这个...

临终时,听到佛号的利益有多大呢

【世尊。一切众生临命终时。若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

受完三皈依后,所获功德不可思议

我们受完三皈依后,虽身同世俗,但心是菩萨,所获功德...

苦也有五种功德

世界上所有的学问,和一切的科技发明,其实都在解决人...

阿弥陀佛四十八种德相

兹据净土三经及祖师之释,略明阿弥陀佛四十八种德相。...

都说出家好,怎么个好法

佛说孔雀虽有色严身,不如鸿鹄(鸿鹄)能远飞。 白衣虽...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

【注音版】二时临斋仪

出自弘化社《日诵经咒简要科仪》...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

世俗女人的九种恶劣表现

《增一阿含经》:夫为女人,有九恶法,云何为九?一者...

人人都应成为素食者

人类身体构造天生为素食设计,牙齿和曲肠都是来咀嚼和...

学佛从皈依三宝开始

我们学佛要从皈依佛法僧三宝开始。 皈依是什么意思呢?...

净界法师:观无量寿佛经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

【佛教词典】顶礼

梵语 ?irasā''''bhivandate。即两膝、两肘及头着地,...

【佛教词典】作梵阇梨

(术语)沙弥得度时,作梵呗之阿阇梨也。禅家之得度式...

知恩感恩报恩的人生观

用心思惟──知恩感恩 佛法言: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遇到美色要念这三个口诀

一般我们爱一个人,我们不敢看,我们觉得不好意思,不...

【推荐】佩带诵持楞严咒有八大功德

在本经经文当中讲到:不论佩带楞严咒也好、诵持也好,...

【推荐】因地时有菩提心的摄持,所以每个法都坚固

我们以前没有发菩提心,是活在个人的欲望中。我们为什...

静坐时出现境界该注意什么

问: 在静坐时有各种境界出现,还可以继续再坐吗?如果...

从心不苦做到身不苦

我来乐生院,与诸位说法,真可说感想万端。诸位的病苦...

大船翻沉,靠念佛奇迹般生还

我叫陈兆启,31岁,家住辽宁省庄河市兴达街,在蔬菜批...

僧鞋的来由

在佛教的发祥地印度地处热带,所以一般人都以为释迦牟...

司马光的人品和家风

司马光生性不喜华靡,素以俭朴自守。在洛阳编修《资治...

任职70年的香灯师:一位平凡比丘尼的觉悟之路

修行本就是贯穿在日常生活中,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净界法师:忏悔法门(2023)

(第一讲) 学人这一堂课,跟大家共同学习的内容是佛教...

修行人如何激励自己

接触到几位同参道友,大家谈的话题,都是说无常迅速,...